楊星:潛心科研 勇於開拓

2020-09-10 光明網

楊星,中共黨員,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曾先後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習和研究,教授、博士生導師。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省市自然、社科基金以及地方政府及機構委託項目,發表相關專著及論文80餘篇。2013年受聘創建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經濟學院,任院長。

勤奮進取,做時間的主人

落花之美可以造就泥土的芬芳,微風搖曳能夠鋪展一席清涼,辛勤耕耘可以換來桃李芬芳。在教學管理上,楊星採用「及時處理,及時解決」的方式,深入課堂旁敲側擊,用心記錄教師們在學習工作中遇到的挫折與難題,並針對不同難易程度的課程設置提出整合措施,類似於經濟學體制下的專業門類和非專業門類。同時,她還加入了自己的創新思維以此提高經濟學識的應用性和課程的新穎性。

每當晨露剛拂曉黎明,楊星就已經在思考新一天的工作意義;每當傍晚日暮時分,她依舊沉浸在相關的教學研討當中。在她的教學過程中,她也總是更傾向於將熱情投身於新知識和新課題;在學院事務性工作的統籌上,她知人善任,根據工作人員的性格特點及能力,合理地分配工作。

楊星受邀中國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經濟學者論壇

潛心科研,做碳金融之路的先行者

對碳金融體系專業不懈研究,發表諸多碳金融相關論文著作;

在學校金融工程專業裡成功開設了碳金融方向,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成為全國第一個開設碳金融方向的高校;

面對信息技術、數位技術的蓬勃發展,2020年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經濟學院成功開設金融科技方向;

主持編著全國首套碳金融教學叢書,獲廣東省第十屆優秀金融科研成果著作一等獎!

諸葛亮曾說:「志當存高遠。」楊星在碳金融領域所做出的不俗成績恰恰證明了她對金融創新的用心潛研以及迎難而上的精神。

楊星主持編著的碳金融系列叢書

追求創新,在多元與自由中尋找靈感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回憶起當初自己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英國倫敦經濟學院任高級訪問學者的經歷,楊星表示,國外的視野開拓很美,這份美不僅存在於自我理念和多層學科的交界碰撞,還存於能走近自己夢想、提升了認知。比如說,在出了18個諾貝爾獎得主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楊星聽了一場首相布萊克爾的講座,讓她得到了關於如何用市場化手段來治理環境的有效價值觀點,這一點啟示萌發了她專注於做碳金融研究。

心若向陽,溫暖花開。一次次的國內外走訪帶給楊星的不僅是學術視野的開拓,還有育人心態的進一步升華。基於此,她發表專著論文80餘篇,筆下的每一個新課題都具有靈魂力和創新力。她說,「雖然做研究是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尤其是涉及到一些用自然科學研究方法來研究經濟領域,就勢必要使許多東西重新學習與思考,但是這個研究的過程,讓我很快樂,因為運用新的創作靈感去解決難題,就是對自己的一種提升。」

楊星在紐約州立大學

仰望星空,開創經濟學院美好未來

經濟學院自2013年成立以來,秉承「經邦濟世、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致力於打造「中國獨立學院省內一流、國內知名」高水平經濟學科的教學建設。在楊星的帶領和不懈努力下,經濟學院已形成「五專業兩中心」的完備經濟學科體系。為滿足國家、地區產業發展需求,經濟學院五大學科涵蓋的領域面分設出十一大特色方向。

星空的魅力不僅來自於自身所閃耀的光芒,其周邊的繁星點點,微風掠影都足以添彩印記的高格。為了管理層面的示範突出,楊星夜以繼日對經濟學院的學科結構提出優弊的羅列與歸納;為了打造「中國獨立學院省內一流、國內知名」高水平經濟學科,她遍訪優秀企事業單位、國內外知名高校。此外,她還開拓就業與實習基地,提高學院科研能力及學子應用能力;提出與國外高校共建本碩直通車的有效舉措;與華南理工大學開展聯合培養金融專業碩士項目。

楊星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研究院洽談「產學研」合作

良師益友,是春種桃李三千載的園丁

朱熹曾說:「習於智長,優於心成。」楊星作為從教38年的高校教師,以其高格的教育情懷,言傳身教了一屆又一屆的大學學子。正因著其博愛的胸襟、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教風、雷厲風行的作風、在造就時代教育的同時,也造就著屬於經濟學院向上嚴謹的學風。在工作中,她對待同事總是毫無保留。在後輩青年不斷崛起的當下社會,她用自己最熱忱的態度指導、引領著這些年輕教師,鼓勵他們,支持他們,與他們分享工作、科研經驗。

她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無論過程、無論結果。一做、二提、三爭取是她的處事名言。做,就要實在的做,不含糊每個細節;提,就要提在關鍵點,絕不做無謂的功夫;爭取,就要竭盡全力地指出,而不是猶豫不前,畏首畏尾。正是秉承著這種處事精神,經濟學院老師們的科研項目總是能頻頻取得碩果,青年教師總是能夠得到快速成長。

良師益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親和於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室、宿舍、食堂、操場……總是能看到楊星和學生一同散步或運動的身影。她對於學生的發展,總是本著全面發展的理念去教育、去協助。在她的人生觀裡,學生時代的青年人應是富有家國情懷,有著遠大志向,並懂得感恩的同時能夠信守誠信,做好中國人,做好後世敬仰的榜樣作用。正因在學生心裡,楊院長沒有架子,沒有脾氣,是知心好友,是能夠淳淳教導自己的和藹長輩。

楊星身上的崢嶸歲月,充滿了堅守和博愛。是她的堅守,造就了經濟學院輝煌的今天;是她的智慧,灌溉了教育徵途的百花爭豔;是她的博愛,澆鑄了校園美麗的風景。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在楊星的教學、科研與管理道路上,用心潛研、勇於開拓是她的標誌;愛崗敬業、大膽創新是她的精神;勤奮進取,無私奉獻是她的責任擔當所在。 (張全勝)

相關焦點

  • 楊星:潛心科研,勇於開拓
    楊星受邀中國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經濟學者論壇潛心科研,做碳金融之路的先行者對碳金融體系專業不懈研究,發表諸多碳金融相關論文著作;在學校金融工程專業裡成功開設了碳金融方向,我校成為全國第一個開設碳金融方向的高校
  •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楊星怎麼樣
    那麼,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楊星怎麼樣?一、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楊星怎麼樣擅長運用中醫療法治療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腦梗、腦出血、冠心病等相關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腦血管病變、中風偏癱、頭痛頭暈、失眠等疑難雜症,同時在慢性病、結節、息肉、增生等各類癌前病變和良惡性腫瘤的診療上效果顯著。
  • 他潛心科研產出高水平成果
    他潛心科技創新與社會服務,承擔國家級項目6項,發表論文50餘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8項,獲省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獎2項。他就是南昌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兼黨委副書記、江西省電子學會秘書長、中國高等學校電工學研究會江西分會副理事長鄧承志。
  •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張浩:治學嚴謹 開拓創新
    個人簡介  張浩,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學部黨委書記、校教學督導專家,長期擔任留學生本科生基礎課教學工作,高校教齡27年,有豐富的對外漢語教學和科研經驗  其主要研究領域為漢語國際教育及跨文化研究,主要科研成果有:相關研究專著3部、教材4部、譯著2部、核心期刊論文30餘篇、主持省部級及校級項目6項等。
  • 讓科學家安下心來潛心科研
    既在一線做科研,又從事科技管理工作,高鴻鈞深知一線科學家最需要的是什麼。「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死了,不能讓無窮的報表和審批把科學家的精力耽誤了!」高鴻鈞對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感觸頗深。他坦言,在現在的環境下,科學家要獲得科研經費資助、職業上的晉升等,大都需要論文數量等一些指標性的東西,導致科學家無法靜下心來,解決重大科學問題。
  • ...但減肥可不能依賴#腹瀉 哦,想排毒刮油小夥伴看#楊星教授 怎麼說
    #通便 有助於#減肥 ,但減肥可不能依賴#腹瀉 哦,想排毒刮油小夥伴看#楊星教授 怎麼說
  • 西南大學與重慶幼兒師專聯合培養高層次「科研骨幹」教師隊伍
    原標題:西南大學與重慶幼兒師專聯合培養高層次「科研骨幹」教師隊伍近日,西南大學「博導工作站」青年骨幹教師培訓班開班儀式在重慶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簡稱「重慶幼兒師專」)舉行,這代表著重慶幼兒師專與西南大學聯合培養高層次「科研骨幹」教師戰略合作正式啟動,合作將圍繞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全面提升重慶幼兒師專青年教師隊伍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
  • 「263」·一線黨旗紅⑧|潛心育人 靜心科研——福州格致中學行政支部青年委員、福州市骨幹教師徐敏先進事跡
    愛崗敬業,勇於創新,甘於奉獻,曾獲福州市教育系統「新長徵突擊手」稱號,並多次獲得校「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科技輔導員」等榮譽稱號。在十三年的教學生涯中,時時刻刻以優秀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兢兢業業,勇於創新。為提高課堂有效性,她精心設計《孔明鎖的製作》、《智能教室控制系統的設計與製作》等多種項目實踐活動,以任務驅動、合作探究的形式組織教學,在技術體驗、技術試驗和技術活動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她悉心開發《遇見閩繡》、《植物染》、《3D創意設計》等多樣化校本課程,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深得學生喜愛。
  • 專家引領助提升 潛心科研促成長——沙田學校開展教師科研能力提升...
    教育科研需要教師的潛心研究,更需要專家的引領提升。為推動學校科研工作發展,提升我校教師科研能力,指導教師們申報課題立項。近日,沙田學校邀請普陀區教育學院科研室陳進老師開展了一堂教師科研能力提升培訓講座,全校教職工參與了本次科研培訓。
  • 立德樹人好老師 | 劉巍:潛心教學 匠心育人
    她憑藉自己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背景,在課堂教學和科研中以多種視角和生動的方式講授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作為中國農業大學宣講團成員,她曾為學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做了「《實踐論》《矛盾論》導讀」的報告,在黨委宣傳部組織的專項工作能力提升系列培訓中做了題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意蘊理論輔導報告,還參與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宣講活動
  • 李克強:要使更多科研人員能夠沉下心來、潛心向學、埋頭苦幹
    「我們要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更大解放科研人員的生產力和創造力。使更多科研人員能夠沉下心來、潛心向學、埋頭苦幹。」李克強總理說。總理明確要求,在用好財政資金的同時,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力量多渠道持續增加投入,明顯提高基礎研究經費佔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對科研人員從事基礎研究要完善待遇等政策,不提不合理的硬性時間要求,鼓勵他們甘坐冷板凳,自由探索、厚積薄發,努力有更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創造。」李克強說。他說,要著力加強對數學等基礎學科發展的支持。
  • 堅守初心、潛心科研、認真生活的人大金融男孩,不一般!
    科研路上,枯燥與挫敗如影隨形,保持前行的動力和熱情並不容易。人文社科研究需要厚積薄發,在導師指導下確定了研究方向之後,鄭寧便一頭扎進了研究工作中。但科研道路一開始並不好走,從某種程度上說,走這條路註定是孤獨的。博士同學之間研究方向不同,「隔行如隔山」,遇到具體問題時難以相互請教,所以多數時候要「自力更生」,碰壁和犯錯簡直是家常便飯。
  • 經開區錦程小學:靜心教學 潛心科研
    一年級組(一)潛心科研 無限成長薛盈君提到科研兩個字,仿佛是穿著白大褂在實驗室裡的科學家才應該做的事情。其實不然,作為一名一線老師,課堂上學生的「啟而不發」很多時候都會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所以這便需要我們也來做「科研」。
  • 名師匯 | 呂建華:潛心幼教 陽光育人
    名師匯 | 呂建華:潛心幼教 陽光育人 2020-05-24 03: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所雙非高校助研津貼6000/月,用年薪10萬+重獎博士生潛心科研
    來源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公眾號青塔、浙大學報英文版  編輯 | 學術君  坐落於浙江杭州的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日前公布了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小編了解到,該高校建立了豐厚多元的獎助體系,根據公眾號青塔之前報導《這所高校用「年薪」10萬「重獎」博士生潛心科研
  • 潛心科研三十年 孕育陶鋁「大力士」
    在吳人潔教授和周堯和院士的指導下,王浩偉帶著團隊的青年科研骨幹持續攻關,三十年磨一劍,終於迎來了納米陶瓷鋁合金的誕生。「除了周堯和院士和吳人潔教授兩位上世紀20年代出生的『元老』以外,團隊裡的其他科研人員從40後、50後、60後、70後到80後老少共五代人,現在又帶領了新一代的90後。」
  • 勇攀科研高峰 梓文獎學金助力暨大博士後人才開拓創新
    來源:新浪證券這是收穫的季節,暨南大學一群傑出的博士後人才又收穫了一筆支持學術研究繼續推進的獎學金,讓他們在攀登科研高峰的道路上又多了一重後備保障。孫翔飛、李猛、張慧傑作為梓文勵志獎學金(博士後專項)的獲得者,帶著這份收穫的喜悅與感激,踏上科研攻堅的徵途。
  • 科研與教學 一直在路上——訪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獲得者寧建國
    他曾被評為「山東科技大學優秀博士後」,也是學生們選出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師」;他勤於下井作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方向研究,獲評「山東煤炭學會突出貢獻工程師」;他以創新思想開拓了煤礦安全生產新局面,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他就是山東科技大學礦業學院智能開採系主任寧建國副教授。
  • 潛心科研建功業,嘔心瀝血育英才——記信息科技專家陳輝煌教授
    他一貫強調工科學生的培養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注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通過科研項目來磨練學生。他為國防科技大學和廈門大學培養了30名博士研究生,69名碩士研究生。他們多數已經成長為著名的專家學者和科研骨幹。2004年,為表彰陳輝煌教授為教育事業做出的積極貢獻,福建省人事廳和省教育廳授予他"福建省優秀教師"稱號。
  • 堅守初心、潛心科研,獲吳玉章獎學金,這個人大金融男孩不一般!
    本科畢業時他並不確定自己是否會走上科研的道路,回憶他最終選擇堅持下來的原因,他說:「一是我性格比較安靜,更喜歡一個人坐下來鑽研點什麼;二是遇到了一位好導師,讓我在研究中找到樂趣,堅定了讀博士的決心。」那去哪裡繼續深造呢?對此鄭寧也有充分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