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會吃食物,吃下去的食物經過消化後會產生些代謝殘渣,就形成了大便。正常情況下,我們每天都應該排便的,但是很多人由於飲食不規律、生活習慣不好等原因,無法做到每天排便。如果一周排便的次數少於三次,就認為是便秘了。便秘問題可大可小,如果出現了便秘,通過飲食和生活調節,便秘的情況往往能夠得到很好的改善。但如果放任便秘不管,長期便秘的話,對身體就會造成很多的負面影響,其中就有肛裂。
肛裂對身體有哪些影響?
如果大便不能夠及時的被排出,大便中的水分就會被身體吸收,大便就會變得幹硬。便秘時間越長,大便就容易變得過粗和過硬。如果經常等到大便變得過粗和過硬的時候排便,會給肛門造成很大的負擔,容易導致肛門裂開。如果出現了肛裂,對身體很有可能造成以下影響。
容易加重便秘:對於很多便秘導致肛裂的人來說,最痛苦的可能就是很疼了,無論蹲著和坐著,都會感覺到很痛。並且排便的時候這種疼痛感會加劇。於是很多人就會對排便產生抗拒感,又會加重便秘。
容易導致貧血:如果出現了肛裂,排便的時候會經常的出血。時間長了就容易出現貧血的症狀,出現頭暈、虛弱、耳鳴、營養不良等,甚至有的人可能會出現虛脫和暈厥。
身體容易出現炎症:出現肛裂之後,肛門周圍的細菌可能會變得很較多一些,身體容易受到細菌的侵襲,身體就容易出現炎症,比如有的人皮膚上會經常出現不適,因此要及時的改善。
長期便秘導致的肛裂該怎麼辦?
如果肛裂的程度不是很嚴重,屬於輕度的肛裂,通過生活和飲食的調節,是很有可能自愈的。但如果是比較嚴重的肛裂,是很難自愈的,應該要及時的去診治,同時生活上還要做出改變。因此無論是什麼程度的肛裂,生活和飲食上的調節都是很重要的,做到以下這些,對於改善肛裂是很有幫助的。
按時去蹲廁所:有肛裂的人,即使沒有便意,也應該每天按時的去蹲廁所,醞釀便意。等到養成習慣,身體就會形成慣性,在固定的時間產生便意,想要排便。這樣大便能夠及時的被排出,對於改善肛裂還是很有幫助的。如果排便的時候,感到大便過粗和過硬,不要硬拉,緩緩的拉出來,以免加重肛裂。
排便時蹲著排便:現在我們大多是用坐便器,排便的時候是坐著的。但對於排便比較困難的時候建議排便的時候不要坐著,而是要蹲著排便。如果家裡是坐式的馬桶,排便的時候可以在腳下墊個板凳,形成蹲姿,這樣也能夠促進排便,緩解排便的壓力,對於改善便秘和肛裂也是有幫助的。
飲食調節:出現了便秘和肛裂,飲食調節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飲食上要規律,一日三餐應該按時定量的吃,不要飢一頓飽一頓。其次平常要多吃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糧。少吃高油高脂高糖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另外平常還應該喝足夠的水,每天應該喝二千毫升的水。早晨起床排便前,要先喝杯水,以免大便過於乾燥,導致排便困難。
多運動:對於便秘的人來說,消化和腸道蠕動的能力差,應該多運動提高消化系統的機能,促進腸道的蠕動,緩解便秘和肛裂。對於有便秘和肛裂的人來說,每天還可以做五分鐘的提肛運動,能夠促進肛周的血液流通,對於緩解和改善肛裂也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