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會經驗交流發言摘登

2020-12-14 中國法院網
 

圖為全國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會現場。彭 勇 攝


  編者按:12月3日,全國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會在廣東廣州召開。會上,10家高級、中級法院圍繞如何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審判制約監督制度機制建設等方面作了經驗交流。現將10家法院在推進會上的經驗交流發言摘要刊登,以饗讀者。

  立足三大優勢 發揮改革效能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靳學軍:北京法院系統集成「三大優勢」,充分發揮改革整體效能。一是充分發揮先發站位優勢。一體推行「多元調解+速裁」,各級法院建立訴調對接中心,規範「多元調解+速裁」機制,加強分調裁一體化平臺應用。制定進一步深化訴源治理工作方案,健全類型化、多發性訴求快速辦理機制,高效精準響應基層社會治理司法需求,做到聯繫法官到位率、反映事項辦結率100%。建立全市統一的「雲法庭」,可保證800個「雲法庭」同時同步進行。二是紮實用好試點政策優勢。繁簡分流改革試點納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20年工作要點》。融入訴源治理工作,結合擴大司法確認範圍等試點要求,用好小額訴訟程序、擴大獨任制適用等政策。深化電子訴訟改革,全面開啟審判「雲模式」,實現網上預約立案24小時「不打烊」、京津冀法院跨域立案全覆蓋。優化「訴訟服務一體化系統」,提供訴訟服務49.7萬條。三是深度融入大局發展優勢。推動市委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 加強訴源治理的工作措施》,以「大立案」落實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對於批量多發易發的金融糾紛,與央行管理部、北京銀保監局共建金融糾紛多元解紛機制。用足用好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政策紅利,出臺「1+6」改革試點規範體系,上線全國首個含104項核心指標的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分析系統。將改革訴訟收費制度、擴大獨任制適用範圍、健全電子送達承諾機制等內容納入市政府《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任務》。推廣以庭審錄音錄像或語音轉錄代替庭審記錄,嘗試將書記員從審判團隊中剝離出來。

  監督「四類案件」 提升審判質效

  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蔣濤:遼寧法院不斷完善「四類案件」制約監督體系,全面提升審判質效和司法公信力。一是完善「四類案件」監督管理制度。細化「四類案件」監管情形,明確「四類案件」識別標註依據、監管範圍、發現機制、啟動程序和監管方式。在全省法院開展「審判質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提升年」專項活動,明確10個方面34項具體措施,推動監督制約體系有效運轉。二是建立「雙激勵」通報與「四類案件」監督融合機制。把審判監督管理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四類案件」網上實現自動識別、動態更新、推送監管、智能化監管。建立法院、法官「雙激勵」通報機制,數據指標實時動態發布,監管目標明確,監管效果即時體現。建成全省統一應用的「網際網路庭審雲平臺」,全面開啟「雲審」模式,倒逼審判質效提升。三是強化懲處機制聯動,保障「四類案件」監督管理水平。落實案件評查機制,突出重點評查,加強常規評查,構建多角度、多維度的案件質量評查管理新體系。以「四類案件」為重點評查範圍,對全省1200件案件及其原審案件進行集中評查,有效發揮糾偏糾錯作用。

  以規範化、集約化、實時化制約監督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陳昶:上海法院聚焦權責行使規範化、監督效能集約化、監督方式實時化,打造覆蓋立審執全流程,涵蓋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全要素的制度閉環,推動實現審判權力制約監督體系轉型升級。一是聚焦權責行使規範化,實現審判權力制約監督的標準化。制定《審判權責清單指引(2020年版)》,梳理正、負面清單共214項。細化院庭長、審判團隊負責人帶頭辦理疑難複雜案件和重點監督「四類案件」的標準,建立院庭長辦案質效和監督管理自動實時通報信息平臺。將權責清單逐項嵌入上海法院的日常工作系統和考核管理體系,實現對各項審判權責的全覆蓋、標準化、可視化管理。二是聚焦監督效能集約化,實現審判權力制約監督的系統化。研發應用「上海法院審判業務一體化支持平臺」,系統集成典型案例指導、司法課題研究、類案要件指南、民法典系列研討成果、條線適法意見與網上諮詢系統,為法官提供一體化的業務指引。精簡內設機構,理順審判團隊、審判組織和內設機構關係。一體推進審級監督、個案監督、案件質量評查、改發案件研判、責任認定評估及其報告制度,依託立審執聯席會議、季度講評會等平臺,形成全程覆蓋的案件質效管控制度體系。三是聚焦監督方式的實時化,實現審判權力制約監督的智能化。推廣應用「上海法院審判執行監督預警分析系統」,對立審執各環節24個預警點實行全程監控、實時預警。全面應用「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和「民商事、行政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實現類案智推、裁判指引、裁判結果自動監測。以在線立案、在線庭審、庭審記錄方式改革、電子檔案單套制改革為重點,打造全流程網上辦案體系。

  監督案件質量 提升司法規範化水平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周招社:浙江高院連續兩年組織開展司法質量監督大檢查活動,全省法院質量意識不斷增強,二審改發瑕疵率明顯下降,司法規範化水平持續提高。一是健全完善案件質量組織評查標準,確保成果統一。突出評查重點,圍繞改判、發回重審、超審限、信訪申訴等案件,重點評查實體、程序、庭審、審限管理、防範虛假訴訟、落實司法責任制、工作規範化、工作作風等八個方面問題,增強查案針對性。配強查案隊伍,抽調審判骨幹,同步邀請專家學者、資深律師參與,確保評查專業性。創新評查方式,全面開展在線評查,充分挖掘審判信息系統和電子檔案系統的過程卷、關聯案件等功能,實現一審到再審的全周期閉環評查。二是健全完善案件質量瑕疵認定標準,確保過錯相符。創新建立反向評價主導式評查機制,設立違法審判、重大瑕疵、一般瑕疵、一般問題四個瑕疵等次,細化列舉違法審判、重大瑕疵22種情形,方便對照認定。嚴格強化程序保障,逐案通報到院、到庭、到人,逐級聽取申辯意見,確保查實查準問題。逐級強化審核平衡,確保小組間、地區間和條線間平衡。三是健全完善案件質量責任追究標準,確保罰當其錯。堅持定性和追責相區別,綜合考慮法官主觀過錯、瑕疵後果、辦案數量、瑕疵頻率等因素,結合9種從寬情形,確定具體責任。堅持多途徑落實追責,圍繞納入法官績效考評、批評教育、組織處理、黨政紀處分四種途徑,細化追責形式,妥善區分案件瑕疵責任和黨政紀責任。堅持嚴格落實「兩個責任」,各級法院黨組統一審定具體追責內容,對違法審判案件依規啟動法官懲戒程序。四是健全完善案件評查成果運用標準,確保長遠長效。全面拓展查案成果運用範圍,與法官績效考核、評先評優、按期晉升、擇優選升、幹部提拔等全面掛鈎,做到真查真用。全面完善問題整改工作機制,條塊結合做好問題反饋,推動簡單問題即查即改、複雜問題系統整改。全面建立二審再審隨案評查制度,研發隨案評查模塊,實現一案一評、隨結隨評,對怠於履行隨案評查職責的嚴格追究責任。

  加強對「人、案、權」制約監督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王韶華:2018年至2020年9月,河南全省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544.63餘萬件,審執結各類案件511.15餘萬件,結案率93.85%,主要質效指標同比明顯改善。一是推動對「人」的制約監督全面化、智能化。探索黨建責任制與司法責任制深度融合,嚴格落實防止幹預辦案「三個規定」、推進隊伍「四化」建設。正面劃定權力範圍,建立履職指引,負面劃定行為邊界,嚴格落實責任,形成內在制約力。建設「河南法院信息集中控制平臺」,實現法官辦案質效和工作量動態展示,激發內生動力。二是推動對「案」的監督管理實質化、精細化。完善覆蓋審判全過程的智能化辦案規範和標準。科學設置「四類案件」認定標準,完善事中監督程序,開發應用「四類案件」監管平臺,實現全程留痕。建立全省三級法院案件質量評查員庫,常態化開展案件評查,加強評查結果運用。出臺加強案例指導統一裁判標準的意見,優化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功能,實施「案例工作一十百工程」。三是推動對「權」的制約監督規範化、立體化。規範合議庭運行機制,完善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健全專業法官會議制度,完善合議庭、審委會、專業法官會議銜接機制。建立審判運行態勢季度分析、案件基本情況月度研判和異常數據常態化分析「三項機制」。完善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和執行信息平臺建設,向當事人公開審判流程信息,推進「陽光執行」,邀請群眾旁聽庭審。暢通外部監督渠道,建立法檢兩院工作會商機制等。

  對標決策部署 統籌配套改革

  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楊翔:湖南法院對標對表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和省委司法改革決策部署,統籌推進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一是構建改革保障體系。強化改革主體責任,將司法改革作為湖南法院的「一把手工程」。狠抓改革任務落實,堅持半月一督促、一月一通報、三月一小結、半年一總結。嚴格督促問責,將司法改革工作落實情況納入督察重點。二是破解改革堵點難點。建立員額動態調整機制,優化司法人力資源配置,實行員額省級統籌動態調整,建立抽調法官協助辦案制度、法官員額遞補制度。切實加強制約監督機制建設,出臺法官及輔助人員職責和權限清單等26個文件,健全事前、事中、事後全流程監督機制。開展類案裁判標準化建設,成立專業法官會議辦公室,研究制定類案裁判指引20餘件,印發參考性案例裁判要旨、典型案例裁判觀點114則,實施類案強制檢索制度。三是推動改革系統集成。積極爭取外部支持,聯合有關省直部門先後出臺30多個改革配套文件。著力營造內部氛圍,搭建湖南三級法院司改聯絡交流平臺,加強省高院機關各部門的協調。主動邀請公眾參與,認真聽取代表、委員意見建議,邀請律師、專家學者參與重大改革文件制定、重大改革效果評估。四是及時總結固化改革成果。每年向全省法院發布一批司法改革重點調研課題,組織開展專題學習培訓。定期編發《司法改革動態》,及時推廣司法改革經驗做法,探索建立司法改革示範法院制度。

  「四個聚焦」構建「廣州模式」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王勇:廣州法院圍繞「四個聚焦」,構建審判監督管理「廣州模式」。一是聚焦審判執行關鍵節點,確保司法權運行更規範。對重大疑難複雜、法律適用規則不明等案件,要求法官在提交審委會討論前提供關聯案件和類案檢索報告。實行跨地區案件質量集中交叉評查機制,每年每名法官至少1件案件參與評查。制定院庭領導加強審判監督管理實施意見,明確院庭長行使個案監督權情形,行權過程全程可倒查。實行執行全流程可視化監控,創設彈屏提醒案款超期發放、簡訊推送發款信息等功能,在執行和財務部門分設案款管理員,推行「由案到款」「由款到案」雙向核查機制,確保案款發放規範高效。二是聚焦審判執行重點案件,確保案件質效管理更有力。上線重點案件監督管理平臺,系統自動識別標註4大類20種案件並納入監管範圍。設立超審限案件、長期未結案件專業調查委員會,定期開展督察。建立減刑假釋協同辦案平臺,實現信息共享、相互監督。開設「減刑假釋」專欄,加強信息公開,公眾可在線提交異議、一鍵下載文書。三是聚焦排除內外部潛在幹擾,確保審判權行使更公正。圍繞落實任職迴避制度、杜絕幹預插手過問案件問題,出臺多個規範性文件。推行過問案件直報機制,建立監督管理臺帳,實行常態化填報統計。全面審查幹警任職資格,在官網公布幹警任職迴避情況,堅決避免隱名代理、利益輸送。四是聚焦前沿技術司法應用,確保監督管理更高效。依託5G智慧法院建設,強化流程管控,系統自動跟蹤監督、預警42個節點。優化司法公開平臺建設,通過「廣州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等平臺可隨時查詢案件進展。實現5G遠程庭審,藉助4K超清視頻傳輸、VR還原現場等實現庭審「無死角監督」。建成「網通法鏈」智慧信用生態系統,實現案件信息、證據一鍵固定。

  以智能化手段提升案件質效

  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張望勇:滄州中院針對司改過程中轄區部分法院審判質效下滑,案件質量下降,同案不同判、法律適用不統一等問題,探索運用智能化手段提升審判質效,案件質量顯著提升。一是加強立案類案甄別,完善案件分配機制。充分運用河北法院人民法庭軟體,以「冀時調」平臺為依託,拓展平臺功能,嵌入滄州本地服務板塊,打造線上集成平臺。提前錄入無爭議事實,智能啟動訴前鑑定程序,將庭審事實認證和鑑定環節轉移到訴前,為後續案件審理奠定基礎。通過大數據分析,將不同類型案件分為重點案件、簡單案件和普通案件三檔,分別由院庭長、速裁團隊和普通法官分類審理,有效提高案件質量和審理效率。二是強化大數據資源集成應用,完善統一法律適用機制。自主研發滄州法院「案例雲」平臺,精準檢索本地區的相關案例。依託電子卷宗同步生成功能,自動提取案件審理關鍵因素,生成裁判文書,為承辦法官提供裁判建議。完善智能輔助辦案功能模塊,將在線合議功能嵌入智審平臺,推廣在線合議機制,打破傳統合議模式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同時,將在線合議平臺與全市法院業務討論平臺對接,實現疑難複雜案件跨層級、跨領域研討。三是建立「微評查」雙向監管機制,以信息化促進陽光司法。開展發改案件「微評查」活動,將每日所有被發回改判的一審案件及做出發回改判結果的二審案件的裁判文書連結到「全市重點裁判文書公開平臺」,法官、律師、當事人等均可匿名留言,實現裁判文書網絡「微評查」。

  智能分析助力提質增效

  貴州省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盧颺:遵義中院通過研發民商事法官審判工作量飽和度分析系統,有效推動審判活動提質增效。一是以精準識案為前提,保障繁簡分流更有效。建立要素模型測算難易係數,通過分析既往的民商事案件,提煉出民事一、二審模型審判要素,以要素為數據基礎建立測算案件繁簡度的大數據模型。量化難易係數推動智能分案,設計運用可以通過立案信息評估預測案件繁簡度、審理時間的智能繁簡分流模塊。立足智能分案推動多元化解,通過智能繁簡分流將相關案件導入訴調對接中心,推動簡案快調速裁。二是以科學分案為手段,推動人案匹配更合理。建立在均衡分案模塊基礎上的自動分案,確保分配的案件難易搭配適當。三是以均衡結案為目標,促進審判質效更精進。均衡分案模塊的運用,催生出到期結案率指標。到期結案率能指引法官在案件的合理預期、合理工作量範圍內辦理案件,實現均衡結案。四是以示範辦案為抓手,強化責任落實更有力。系統模塊結合工作量飽和度值與案件難易係數,自動揀選重大、疑難、複雜、新類型和在法律適用方面具有普遍意義的案件,優先分配給院庭長審理,落實院庭長辦案的改革要求。研發的審判流程節點管理系統和廉政風險監督預警處置系統,可以監督案件流程,以流程節點監管防控不作為,以廉政風險點監管防控亂作為。五是以智能輔助為支撐,智慧審判迭代更優質。系統將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歸類,準確進行類案推送,幫助法官正確適用法律。系統通過自動抓取回填立案信息、上訴狀信息、一審裁判文書信息等重要信息,自動生成裁判文書框架結構,減少文書製作工作量。系統分析存量裁判文書,通過大數據計算多數類案處理方式建立裁判文書質量指引體系,並結合最新格式要求規範文書製作標準。

  用「三聯模式」落實「三個規定」

  四川省宜賓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楊玉泉:宜賓中院針創新構建內外聯防、智慧聯控、雙向聯查「三聯模式」,加強事前、事中、事後全程管控,推動落實防止幹預司法「三個規定」的有效經驗。一是內外聯防做實事前提醒,打好違規幹預司法「預防針」。「點對點」彩鈴提醒,將「三個規定」廣而告之。「面對面」談話警示,將落實「三個規定」納入幹警錄用、提拔、離任等的談話內容。「實打實」宣傳引導,運用「法律七進」等載體開展法治宣傳。二是智慧聯控做細事中監管,裝好違規幹預司法「警報器」。與市檢察院、市司法局會籤嚴格管理離任人員從事法律執業的「十條規定」,同步研發法檢離任人員代理案件自動預警系統,實現「智監」。創設「前置填報」,將落實「三個規定」自查表嵌入審判系統,審判人員逐項填報後,才能籤發法律文書,實現「智報」。創新權責清單化、用權規範化、監管立體化「三化行權」制約監督體系,同步建立法官畫像系統,實現「智管」。三是雙向聯查做嚴事後查處,念好違規幹預司法「緊箍咒」。建立「三規倒查」制度,制定《關於執行防止幹預司法「三個規定」情況倒查追責的實施辦法》。明晰「四類」必查範圍:幹警因涉嫌違反廉潔紀律或違法審判被立案的、案件被評定為「不合格」或重大瑕疵的、案件引起重大涉訴信訪或負面輿情的、案件被認定為虛假訴訟案件的必查。強化「雙向追責」威懾,實行辦案人員和幹預司法人員「雙向」聯查追責,涉嫌違法的一律移送司法機關。同時,對其他機關人員幹預插手案件的,及時移交問題線索;對法院內部人員非因工作原因過問案件的,由本院紀檢監察部門組織調查;對律師等與辦案人員不當交往的,直接向其行業主管部門發出追責建議函;對案件當事人等與辦案人員不當交往的,進行批評教育。嚴申「三個一律」要求:對違反「三個規定」或未主動報告的人員一律從重處理,涉及基層法院的一律由「一把手」牽頭查處,敷衍塞責的一律通報問責。目前,主動記錄並報告違反「三個規定」情況,已經成為法院幹警的一種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相關焦點

  • ...入選《全國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會經驗交流材料》
    創新審判方式 呼鐵中院跨域審判「+」 入選《全國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會經驗交流材料》 2020-12-11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會聚焦制約監督體系
    中新社廣州12月4日電 (方偉彬 李熠星)中國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會4日在廣州落幕。完善審判制約監督體系,全面落實司法責任製成為本次推進會亮點。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在會上表示,要推動司法體制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
  • 深化人民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
    周強出席新時代深化人民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法學專家座談會強調 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深化人民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
  • 就在剛剛,臨清法院幹警在全省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中的防範...
    就在剛剛,臨清法院幹警在全省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中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理論研討活動中獲獎!政務 喜 報法院喜訊
  • 「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研究」開題報告會在凱原法學院召開
    5月4日,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研究」開題報告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召開。楊力指出,本課題根據中央關於司法改革綜合配套要求,特別評估與借鑑上海試點方案,從法學、管理學、社會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多學科視角,將上海司法改革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設置於經濟轉型、社會變革以及信息共享發展的宏觀視野中,聚焦系統集成、共享思維、協同研究、風控並重的上海智慧,沿理論完善與創新、政策構建與推進、學科推動與發展的研究路徑,分別從司法改革的時代背景與訴求、國內外相關經驗介評與比較、上海司法改革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評估
  • 最高法院司改辦副主任解讀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斑斕...
    眾所周知,習近平總書記將司法責任制比作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牛鼻子」,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上個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的意見》。前天下午,周強院長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回顧了去年司法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其中專門提到了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
  • 重慶法院第三批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典型案例
    為持續深入推進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發揮中基層法院改革創新的能動性與積極性,全面提升改革整體效能,市高法院廣泛收集和挖掘各中基層法院改革特色亮點和典型經驗做法,覆蓋審判監督管理、糾紛多元化解、案件繁簡分流、司法績效評估等多項改革內容,形成第三批十件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典型案例,予以發布,充分展示重慶法院改革成效
  • 習近平:堅定不移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司法體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司法體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中居於重要地位,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義重大。
  • 司法體制改革需要「精細化」設計
    原標題:司法體制改革需要「精細化」設計(對話) 日前,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強調,要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和相關配套改革,推動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法學界如何看待本輪司法體制改革?記者採訪了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 記者:今年是司法體制改革的攻堅之年,如何看待本輪司法體制改革?
  • 法院司法行政管理配套改革的七項任務
    根據十九大的安排,有關法院司法行政管理制度的配套改革措施,應當重點抓好以下七項:  一、明確司法行政管理制度的服務地位和保障作用  對於一個能稱其為「職業」的系統或群體來說,它的職業本身永遠是它存在的核心價值之所在,否則便會失去其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應有地位。
  •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特展在中國法院博物館開幕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特展在中國法院博物館開幕 發布時間:2017-03-02 19:59:46.0最高人民法院網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特展開幕 周強強調      堅持問題導向      堅定不移地推進人民法院司法體制改革
  • 李迎新:新時代司法體制改革的新期盼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3月10日15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多名政協委員就有關議題作大會發言。[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審判員 李迎新]我是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今天,想和大家分享親歷司法體制改革的一些切身感受。我的第一點感受是法官更像法官了。這要從我的一本審判日誌講起。
  • 上海市政法委副書記王教生:司法體制改革長期而艱巨
    圖片說明:上海市委政法委副書記、秘書長、市司法體制改革試點推進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市委政法委新聞發言人王教生將圍繞「積極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等話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 司法改革2020:繼續奮鬥,勇往直前
    一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領導小組召開3次會議,年初確定改革要點、建立工作檯帳,年中督促工作進展、力推督察落實,年底總結梳理成效、謀劃明年工作。上半年印發《關於人民法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的意見》,推動把司法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下半年召開全國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會,推動各領域、各層次改革任務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落實。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第十批司法改革案例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領導小組印發《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十)》。該選編匯集15家法院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的先進經驗和特色做法,為全國法院深化改革提供示範參照樣本。《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是最高人民法院在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過程中打造的一項亮點工程,旨在全面收集、深度挖掘各地法院推進司法改革的特色經驗,提煉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做法,並以案例形式推廣。2017年至今,最高人民法院先後印發10批《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共計167個案例,全面展現了各地法院改革創新的積極探索和生動實踐,取得良好效果。
  • 權責更清晰 監督更有力 人民法院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
    人民法院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將科技優勢轉化為監督效能案件進展竟如此順利,會不會另有隱情?」不久前,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通過該院今年上線運行的廉政風險防控「清風」系統,發現一個基層法院涉及疑似虛假訴訟的7件異常案件,及時發函要求調查核實,目前正在加緊督辦中。這是福建高院構建「數據鐵籠」自動預警處置廉政風險的一個剪影。讓數據發聲、讓監督發力,福建高院利用「清風」系統精準推進全方位監督。
  • 「學思平治」胡仕浩: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司法體制改革的路徑與發展
    司法體制改革必須牢牢堅持黨的領導, 最高法院院長周強同志多次強調, 堅持把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貫穿於改革方案的設計、重大政策方向的確定和推進改革措施落實的各個方面。所以這項制度不合理, 它影響到司法的公正性。現在經過全國人大的授權, 我們正在進行改革試點。 三是堅持改革的整體推進。立案登記制改革就是把過去的審查制改成登記制。如何把案件以最穩妥的、最能滿足老百姓需求的方式去化解?法院配套推進了數條對接機制的改革, 推進了立案服務特別是在線調解平臺的建設。
  • 河南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做好歲末年初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工作...
    河南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做好歲末年初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工作,最新部署!12月10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專題會在鄭州召開,對我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作進一步部署。
  • 成都法院深入推進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
    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推進會「一站式」建設現場會全國人大、最高法調研組實地考察成都市武侯區法院訴調對接中心 成都中院供圖陳睿 周冰潔 本報記者 劉冰玉 10月20日,全國人大全市法院初步探索形成「全鏈條式」司法確認、小額訴訟「立、審、執、監」一體化運行、「示範訴訟+」類案解紛和全流程電子訴訟等經驗、模式,形成10餘項特色亮點,成功打造了新津「全鏈條式」司法確認模式、彭州「五維一體」小額訴訟運行模式、崇州「六步法」小額訴訟訴前引導機制等改革案例,崇州市法院小額訴訟程序引導機製成功入選《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九)》。
  • 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場經驗交流和工作推進會發言材料
    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場經驗交流和工作推進會發言材料 2013-06-28 來源:教育部 強化責任 多措並舉明確鄭州、焦作、濟源三個省轄市作為綜合改革試點市,其它省轄市均選擇1-2個改革目標明確、保障措施有力、示範作用強的縣(市、區)作為綜合改革試點縣(市、區)。同時,每個縣(市、區)再選擇1-2項有一定工作基礎、有特色、有優勢的項目進行試點。全省共確定了30個縣(市、區)作為縣級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做到了點面結合,整體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