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導(記者彭延媛、翟磊):北京帕運會開幕式以「童話般的浪漫」感動了全世界。但更為感人的是開幕式背後的那些故事,尤其是那些在開幕式上精彩演出、震撼人心的中國殘疾人藝術家的故事。他們的故事,每一處都散發著生命的光輝,折射出帕運會另一個角度的風景。
「星星女孩」很難找
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創造了不少「歷史之最」,帕運會的開幕式也是如此。在帕運會開幕式上,與殘疾人藝術家合作極有經驗的開幕式執行總導演張繼剛和他的團隊為全世界觀眾奉獻了一場全球最大規模的聾人舞蹈——由320名聾人女孩和49名手語老師用手語演出的「星星你好」。整個舞蹈充滿了夢幻色彩,形式新穎獨特,女孩特有的純潔把殘疾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表達得淋漓盡致。
但是,這個「最」字實現起來極不容易。從選材到排演,「星星你好」經歷了很艱難的過程。按照張繼剛最初的想法,這個舞蹈應該由1000個聾人女孩來演出。但編導楊葳告訴記者,儘管中國殘聯動員了全國地方殘聯的力量,但要想找到1000個又會跳舞、形象又好而年齡還合適的聾人女孩,實在不是個簡單的任務。楊葳自己在北京盲校挑選演員時,現編現教,讓候選人試跳。雖然很多女孩子「一看就知道不會跳舞」,但也只能降低門檻——只要動作順暢一點的就留了下來,寄希望於在排練中有所提高。舞蹈的規模最終也改為300多人。
選材已經很不容易,排演就更是困難重重。儘管張繼剛指導過著名的聾人舞蹈「千手觀音」,但那畢竟只有20多個演員。面對300多個聽不到聲音、在排練中時刻離不開手語老師的聾人女孩,編導真的有點「無從下手」。然而,正如張繼剛所說的,參加帕運會開幕式演出的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在完成一項「神聖」的任務。而在鍛造「星星」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在堅定地執行自己的任務。
今年5月結束選材之後,楊葳從蘭州軍區找到了6個排練老師,分散到全國12個省市先進行分別排練,7月10日將320人全部集中到了北京,當然,困難也全部集中到了北京。
住宿和排練場地是一個困難,不過位於通州的星湖園為他們解決了,而且條件極佳。張繼剛為此表示衷心感謝,同時還大大稱讚了排練場地。那是一個國外進口的充氣場地,「非常適合大型演出的排練」。
「手語舞蹈」創意上的困難也被演員和編導們一齊努力克服了。楊葳是第一次與殘疾人合作,怎樣把他們「生活的語言」變為「形象的語言」,讓她大傷腦筋。但是,她使用一些適合藝術表達的、手語中的字和詞,完成了編舞。手語是聾人女孩們的語言,她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習慣了用很快的速度「說」出那些話。因此,她們常常很難把每一個藝術化的動作做到位。更何況她們當中很多人並不是從小學習舞蹈的專業演員,許多動作不甚規範……排練老師和手語老師在其中下的工夫可想而知。當然,這些平均年齡18歲的「星星女孩」們都非常刻苦努力。由於不習慣於長時間保持挺拔的姿勢,有些人出現了眩暈和身體不適的情況,但她們最終都堅持下來,鍛造出了北京帕運會開幕式的一大亮點。
最幸福的芭蕾「公主」
舞蹈「永不停跳的舞步」是帕運會開幕式上最感人的演出之一。在四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芭蕾女孩李月、中國最出色的芭蕾舞男演員呂蒙以及109位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藝術家完美的合作,讓世界看到了殘疾人的自強不息、追求夢想。
張繼剛透露,「永不停跳的舞步」是創作團隊最初的構想,四川地震使他們發現了非常合適的演出者。地震發生後,他們在新聞報導中讀到了李月的故事,得知這個在地震中致殘的女孩子從小學習芭蕾舞,雖然遭遇了意外,但仍然下定決心要繼續自己的芭蕾夢想。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了編導們,最終決定邀請李月參加演出。
為了保密,排演一般都在深夜進行。對於只有12歲的李月來說,這個過程的確非常辛苦。張繼剛告訴記者,他每次去殘疾人藝術團看排練的時候,還沒輪到上場的李月都是坐在輪椅裡打盹。張繼剛很心疼這個小女孩,總要等到其他人都練完之後,才把她叫醒排練。
但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北京奧運會、帕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說,他不知道李月今後的人生道路會是什麼模樣,但是2008年9月6日晚上在9萬人滿座的國家體育場「鳥巢」,在規模空前的北京帕運會開幕式上,當她被一個英俊、挺拔的芭蕾王子高高託向天空的那一刻,她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公主」!
參加帕運會開幕式演出對每個殘疾人藝術家來說都是一種幸福。但卻有人主動「放棄」了這樣的機會。參與「永不停跳的舞步」演出的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舞蹈演員原本有123人,但由於場地原因,最後改為109人。這個時候,殘疾人藝術團團長兼藝術總監、「千手觀音」的領銜主演邰麗華以及幾個老演員主動退出,把「追求夢想」的機會留給了年輕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西諺有云:上帝關上了一道門,但一定會打開一扇窗。在北京帕運會上演出的演員中有兩位殘疾人藝術家就是這句話最好的詮釋——他們從來沒有看見過這個精彩絕倫的世界,但世界就在他們的心中。
26歲的盲人歌唱家楊海濤是第一個在帕運會開幕式上演出的殘疾人藝術家。在代表光明的「太陽鳥」的傾聽下,他天籟般的聲音使「天域」這首歌給了觀眾最初的感動。但更讓觀眾們感動的,是楊海濤在演唱後說的一段話:「假如給我3天光明,我最想看到的是爸爸、媽媽,還有你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答案就是張繼剛選擇楊海濤的原因之一。
楊海濤從出生起就看不到這個世界,但他卻擁有充滿磁性的聲音。楊海濤以前是按摩學校的學生,在連續幾次參加全國殘疾人會演獲得好名次後,他最終加入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楊海濤只有小學文化,但他可以用英語、西班牙語等外語來演唱歌曲,在國外演出時,常常引來當地觀眾的驚嘆——而在帕運會開幕式上,相同的一幕也上演了。實際上,楊海濤僅僅是靠自己的聽力來學習外語歌曲的。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是他戴上耳機、一個一個音節學歌的時候。他說,唱歌讓性格內向的自己變得越來越開朗。張繼剛認為,楊海濤現在的演出已經能夠完全忽略技巧,是純粹的「心聲」,也最能引起觀眾的共鳴。事實證明了張繼剛的「慧眼」。
同樣來自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24歲的金元輝,和張繼剛合作的時間已經不短。當張繼剛希望在帕運會文藝演出的「四季」這個節目中配上蕭邦的「即興幻想曲」時,他很快就想到了2歲就開始接觸音樂的金元輝。在張繼剛看來,聰明絕頂的金元輝完全能夠表現出蕭邦名曲的深刻內涵。他之所以對金元輝充滿信心,是因為1990年就進入殘疾人藝術團、在現役演員中「團齡」最長的金元輝確實不一般。金元輝1997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正式開始學習彈鋼琴。由於先天目盲,他遇到的最大麻煩就是對很多事物沒有感性認識。有一次,金元輝練習表現「蝴蝶在森林裡飛舞」的曲子,老師說他演奏出來的感覺完全不像。然而,通過反覆練習,金元輝慢慢克服了這個看起來幾乎不可逾越的障礙。金元輝說,他原來對這次演奏「即興幻想曲」的理解,是在風雨交加、內心憂慮的一天後,人進入了夢境,最後逐漸忘記煩惱的過程。不過,考慮到曲子配合的影像是表現四季更替的愉悅美好,他最終決定把曲調彈得更舒緩,更輕鬆愉悅——當然,金元輝成功了。
而那個「假如給我3天光明」的問題,張繼剛也曾經問過金元輝,答案卻出人意料。金元輝說:「我不需要3天光明,我已經習慣了生活在這個世界裡。」張繼剛感嘆,作為殘疾人,金元輝的心態比許多健全人還要健康。
北京奧運會、帕運會的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也像許多人一樣是第一次這麼頻繁地接觸殘疾人藝術家。在這段「旅程」中,這位見多識廣的著名導演一直處於被感動、被震撼當中:「想不到聾人女孩的每個動作都那麼準確」、「想不到看不見世界的盲人音樂家的歌聲如此感人」……他的感動,就是我們共同的感動。在未來的11天中,全世界最優秀的殘疾人運動員還將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感動。
責編:孟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