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國家地理BOOK
▲ 壯麗的極光。圖/NASA
在極光面前,星光已黯然失色
「漆黑的夜晚裡,萬籟俱寂,只剩下腳底「咯吱、咯吱」踩雪的聲音,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室外無法久待,我只能隔一段時間,就從溫暖的小木屋中走出,到不受燈光幹擾的營地外圍,滿懷期待地仰起頭,盼望著,盼望著能夠遇見夜空中的那抹神秘的綠色——極光。」
極光這個詞,對很多人來說有著天生的吸引力,宇宙中強大的力量將天空點燃,如同潑墨般在冬季的夜空中肆意揮灑,這份美景,既神秘,又浪漫。無論是挪威的特羅姆瑟,還是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嚴寒,都擋不住人們前往這些「極光之城」的步伐。
▲ 挪威北部的特羅姆瑟,壯觀的北極光輝映著繁星,在夜空中搖曳。圖/《地球之冠:北極》
然而,在今年疫情嚴峻的形勢下,出國追尋極光已然不是明智之舉,想要在國內就可以欣賞到這絕美的景色,可以實現嗎?中國這個遠離北極的國家,會有「極光之城」嗎?
極光,「致命」的美麗極光震撼著古人,為他們帶來了無窮的想像空間。
挪威和瑞典人把極光看作鯡魚在海洋中遷移遊動時的反光;而芬蘭人則認為極光是「狐狸之火」,它是北極狐奔跑在凍土帶上時,摩擦產生的火花在天際上的映射;對於因紐特人來說,極光是亡魂為新來者指路的火炬。
▲ 北極狐,北極地區的顏值擔當。圖/Wikipedia
但現代人都明白,極光是太陽風與地球大氣共同的傑作。
太陽風是太陽噴到太空中的帶電粒子流,大部分由電子和質子組成。這些看不見的風威力十分驚人,它的最高速度可達到每秒800千米,最遠能夠吹到220億千米的地方,遠遠超出了冥王星的軌道。
▲ 太陽耀斑會引發強烈的太陽風——太陽風暴,圖中左上角的白色區域,為強烈的C-3級耀斑。圖/NASA
對於地球上的生命來說,太陽風是致命的,其中大量高能粒子,不僅會造成通信中斷、導航失靈,損壞太空飛行器上的精密設備,還能穿透在外太空執行任務的太空人的身體,造成生理上的傷害。
還好,我們的地球有磁場作為保護,不過,從地磁極發出的磁場在磁極處形如漏鬥,太陽風所包含的帶電粒子就從這兩個漏鬥處魚貫而入,與大氣中的粒子碰撞並激發它們,產生光芒,這些繽紛的色彩組成了綺麗壯觀的極光景象。
▲ 太陽風吹拂下的地球磁場漏鬥。圖/Wikipedia
大氣中不同的粒子,會被激發出不同的顏色,在200至300千米的高度,氧原子受激發後呈現紅色,下降到100至200千米區域時,氧原子和其它氣體的密度更大,粒子間的頻繁碰撞會抑制紅光的產生,此時的極光是我們最為常見的綠色,或是由紅色和綠色混合而成的粉紅色或黃色。
▲ 國際空間站上拍攝到的極光,可以清晰地看到高空中的紅色極光。視頻/Wikipedia
氮氣分子同樣也會被太陽風激發,它們發出的光芒呈深藍色或紅色。將它們混合在一起就是紫色。
▲ 藍綠色的極光。圖/圖蟲·創意
在100至200千米的空中,受到激發的氮氣分子經常把能量傳遞給這個區域的氧原子,所以發光並不明顯,但當太陽風十分強烈時,帶電粒子可以衝入低空(100千米左右),這裡的氮氣分子非常豐富,才得以大放異彩,這就是為什麼有時我們在綠色的「窗簾」極光下,能看到有一條紫邊的原因。
▲ 這張圖上可以看得到綠色「窗簾」線面的紫色條帶。圖/NASA
在約95千米以下的區域,氣體的密度是如此之大,以至於發光的粒子還沒來得及發光,就把能量通過碰撞的方式傳遞給其它無法發射可見光的粒子了,所以,極光也是有「下限」的。
在中國,也能看到極光麼?想知道中國有沒有極光之城,就要先確定在哪裡能夠看到極光。
太陽風中的帶電粒子因為是從地磁極附近的磁場漏鬥進入大氣,所以極光也只會在這個漏鬥附近產生,這個產生極光的區域,被稱為極光區。在大約在地磁緯度70°~75°的範圍內,是出現極光概率最高的極光區。
▲ 南極的狀況和北極類似,圖中為南半球的極光。圖/NASA
地球的磁極和地理的南北極並不重合,而且每年都在移動。2020年,地磁北極的位置大約在北緯80.65°,西經72.68°,也就是加拿大北部的埃爾斯米爾島這個位置,與地理北極有大約11°的夾角,判斷極光區要根據磁極緯度,而不是地理緯度。
▲ 北極地區的極光。圖/《地球之冠:北極》
根據世界權威的地磁地圖顯示,美國的阿拉斯加、北歐各國(除丹麥)、俄羅斯以及加拿大都的大片領土都在這個最為理想的極光區內,當然,世界著名的「極光之城」們也大多分布在這些國家。比如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克斯,一年之中有超過200天都有極光現象。
▲ 極光緯度圖。圖/NOAA
在地磁緯度60°~45°之間的區域稱為弱極光區,北美、北歐主要城市都處在弱極光區,這些地區看到極光的機率也較多。而地磁緯度低於45°的區域稱為微極光區,亞洲大部、歐洲南部都處在微極光區,這些地區看到極光的機率很小。
歷史上,地球的磁軸曾更偏向於我國,因此,歷史上中國古人看到極光的機率大於現代的我們,但現在磁軸轉到了加拿大那邊,所以北美洲的人在更低的緯度上就能看到極光,我們的北部反而就「不夠北」了。
我國的極北點在漠河,地理緯度為52°58′,地磁緯度為47°,這裡擦到了弱極光區的邊緣,在歷史上,極光的確時不時光顧漠河:1981年10月22-23日兩天內,人們就在漠河觀測到了4次極光現象,合計時長達到3小時22分。
▲ 漠河位置示意圖。圖/Monk
一年四季其實都可以觀測到極光,但極光肯定是在日落後、日出前才能看到。冬季的北方黑夜漫長,可觀測的時間也就更長。自有記錄以來,人們還未在6、7月份在漠河遇見過極光,當然,這並不絕對。
另外,能否看到極光和太陽的活動強度有關,在太陽活躍的年份裡,理論上觀測到極光的可能性更大。
▲ 漠河的九曲十八彎秋景。圖/視覺中國
▲ 漠河有個北極村,但這個「北極」,其實是極北(最北面)的意思,而不是真的進了北極圈,圖為北極村的星空。圖/視覺中國
除了少數像漠河這樣的極北城市外,我國的大部分地區的地磁緯度都低於45°,處在微極光區。但東北地區、內蒙古大部、新疆北部處在地磁緯度約35°以北,這些地區也有微小概率可以觀測到極光。1982年6月18日,在遼寧省的建平就觀測到了極光現象。
不過,總體來說,在我們國家看到極光的概率還是很小的,據1956~2010年的統計結果顯示,我國北方各地出現極光共72次,然而這些極光不見得都能被普通人看到——受天氣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實際能夠觀測到極光的次數要遠遠少於出現極光的次數。
▲ 既然在中國很難看到極光,那就來幾張外國極光大片吧!圖/圖蟲·創意
鑑於極光在我國北部城市出現次數均十分稀少的現狀,中國還沒有一個城市可以被冠以「極光之城」的稱號,或許只有那些常住北境,或是非常「幸運」的人,才會在仰望星空的時候,隱約地看到天空中突然閃現出的絢爛色彩呢!
最後,回到本文的開頭,編輯張同學要給大家「凡爾賽」一下他拍到的極光照片(手持微單曝光30秒)。
▲ 2010年,拍攝於瑞典基律納的極光。攝影/張雨晨
真實的極光和照片上看到的非常不一樣,它又淡又弱,如果真的在城市的光汙染環境裡,真的很難分辨(你看極光照片下的建築有多亮就明白了)。所以,看極光,不要被「消費主義」的賣家秀騙了,能看到固然興奮,沒看到,也不必覺得這是「一期一會」的人生大事。
- END -
文丨趙文迪
編輯丨張雨晨
封圖來源丨圖蟲·創意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中國國家地理BOOK原創內容
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點擊下方圖片,跟隨圖書君去別處轉轉?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