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陰曆的初一十五,或者重大節日,各地的寺院都香火旺盛,燒香拜佛的人絡繹不絕,有的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還專門燒高香,在北京還有一個民俗,就是去雍和宮搶燒頭香,因為據說燒頭炷香預示著好的彩頭,在新的一年中可以取得不錯的運勢。據報導,今年一名男子,從大年三十除夕夜晚上十點多開始,就在雍和宮門前等待著大年初一第一天燒頭炷香。一直等到第二天雍和宮開門,等待的時間長達十個小時。這名搶到頭柱香的男子說,祈福的人都相信有誠則靈,自己徹夜排隊就是為了能來進個頭香,就是圖個好彩頭,希望來年自己的事業、生意順順利利。
人們為什麼燒香拜佛呢?很多人都把佛菩薩當成財神爺了,跑到佛像前點幾支香,然後在佛像前求:「我要發財,我要發財……」還有求子的,求功名的,求姻緣的等等,這不是敬佛,這是在糊弄、賄賂佛菩薩。你可以向佛菩薩求,但是佛早就說過:「你可以求我,雖然我不能讓你直接發財,但是我可以教你發財的方法。」什麼是發財的方法?就是做布施。你到廟裡拜佛像,他不會和你說話,也不可能教你方法——那是佛像,不是佛。真正的佛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示現時就告訴過我們答案——布施。
南懷瑾老師說,佛對布施下了這樣一個定義:「既布施已,自食自淨,施已報轉,故名布施。」布施必須是把自己的並且自己也需要的東西施於他人,才會有布施的果報。拿衣服、錢財、醫藥送給人家,是外布施;把自己的煩惱完全清淨掉,是內布施;給人以精神上的,乃至生命上的安慰和支持,是無畏布施。布施的信心一生起,就必須馬上實行。
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是施主,為什麼有的人並未直接送東西給人,卻是施主;而有的人明明送東西給人了,卻算不上施主?這就要看上面布施的定義了,必須是自己的東西,而且自己也需要,但看到別人更需要,就無條件地布施出去,這才是施主。
要自己真有心幫助人,而不挾帶任何別的思想。真正的布施是不揀擇對象的,這就是「不簡福田」。不管被布施的對象怎麼樣,我幫助了你,內心非常快樂,也就是我們中國文化所講的「為善最樂」四個字。你是一塊田地,我在你身上做了功德,就把福德種子種在你這塊田上了,這就叫種福田。
因此,樂善才能好施,對一切人充滿著愛心、同情心,做一切自己認為應當做的事。「心信開眼,生愛念已,舍物施與,心常普緣一切眾生。」具有這種博愛精神,不考慮任何附帶條件的,才稱得上是施主。
可見,一個人有多少福報,是由自己決定的。《阿含經》記載,有一位小沙彌,本來應該夭壽的,因為一念慈悲,救了許多受困水塘的螞蟻而延壽。一念善心,可以消除罪業;一念慈悲,能夠增加功德。有人「拾金不昧」而獲得福報,有人「不貪不義之財」而得到善緣,有人「救苦救難」而消災免難,比如,中國的道教,必須「三千功滿,八百行圓」。救人一命,就是一件大好事,如此一條條做去,才能證得神仙的果報,這也是一種布施,是大功德,否則,什麼奇經八脈處處打通都沒有用,功德不圓滿,不能成仙。
燒香拜佛固然有一份誠心在內,但慈悲喜舍,做真正的施主,福報才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