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來了》講什麼?
《國寶來了》是青年藝術家馬菁菁繼《山山水水聊聊畫畫》系列之後的新作,書中介紹了她心中最重要的21件書畫國寶,她以娓娓道來的形式講解了如何欣賞這些國寶,也用輕鬆的口吻講述了這些國寶背後的故事,她從橫向鋪開講述了一些有廣度的國寶小八卦;她抓住細節做到了有深度的延伸;她也從縱向闡述了這些國寶傳承輾轉的艱難,讓我們體會到了國寶有溫度的生命力。
但是她為何在中國書畫精品中選出這21件作品來講述?除了她所說的喜愛,我認為她講述的是她對這些書畫國寶的審美之道。而她的審美從何而來?我想那一定和宋徽宗有關。
《國寶來了》
用數據說話
我這麼說並非憑空猜測,而是縱觀全書之後,我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據我統計,全書出現宋徽宗59次、趙佶19次,全書共講述21件書畫國寶,其中有12件國寶的故事裡面出現了宋徽宗的身影。
宋徽宗
宋徽宗出現如此頻繁並非入選宋徽宗的作品多,裡面只有《瑞鶴圖》為宋徽宗御筆,其次能算得上直接關係的是他指導愛徒王希孟繪製的《千裡江山圖》。這算得上是宋徽宗親自實踐的藝術審美。而如陸機《平復帖》、李白《上陽臺帖》、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展子虔《遊春圖》、黃荃《寫生珍禽圖》都是宋徽宗的秘閣收藏,他在這些珍品上或題籤、或題跋、或蓋上鑑藏印章或者進行裝裱保存。這說明了他收藏書畫的審美標準。其他的作品,宋徽宗雖然是個打醬油一般的存在,但是無處不透著與他審美有關的比較。
不同人眼中的宋徽宗
在一般人眼裡,宋徽宗趙佶可以和亡國之君劃上等號,但是在中國傳統藝術愛好者眼裡,宋徽宗集權利與才藝於一身,是個才華橫溢、審美在線又恰好兼職皇帝的藝術家。
雖說宋徽宗曾經也沒想到自己哥哥宋哲宗薨逝之後,皇位的寶座就這樣到了他的手中,按照他的預想,本該是個吟詩作畫,好不悠閒的閒散王爺才是。但是成了天選之子的他,雖然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但是對於發展藝術方面,宋徽宗還是做出了許多傑出的貢獻。
宋徽宗的藝術成就
宋徽宗能寫善畫,《瑞鶴圖》就是一件集宋徽宗書畫與審美於一體的作品。《瑞鶴圖》仙氣飄飄,仿佛是千百年來令人嚮往的仙界景象。
《瑞鶴圖》
說起這幅畫,宋徽宗本人可以用今年最流行的一句說唱:「就像是一場夢,醒了很久還是很感動」來形容。他夢見大雨過後,天空一碧如洗,霞光普照,祥雲氤氳,一群仙鶴從天邊飛來,盤旋於他的宮殿之上,仿佛對他唱著:「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雨過天晴、祥雲、仙鶴這些代表著祥瑞之氣寓意的東西仿佛讓宋徽宗看見了大宋江山繁榮祥瑞的景象,以至於宋徽宗醒來之後不僅將夢中之景還原於絹上。
《瑞鶴圖》畫中的三分之二被天青色的佔據。為了留住雨過天青的感覺,他除了畫下《瑞鶴圖》,還寫出了「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詩句,同時命人將這種顏色燒制於瓷器之上,就有了五大名窯中汝窯的代表色——天青色。從這些都能看出宋徽宗對這個顏色的喜愛,也奠定了後世對這個顏色的審美取向。
作者用汝窯失傳來暗合宋徽宗的南柯一夢,有慶幸也有惋惜。慶幸宋徽宗夢見這個顏色燒制了聞名天下的汝窯,也惋惜有些東西就如夢一樣短暫。
汝窯洗
中國水墨畫講究留白,留下更多空間不畫,可以讓人有無限遐想。而宋徽宗反其道而行,別人的留白是不畫,而他的留白是畫出來的,這幅《瑞鶴圖》中,祥雲與白鶴就是宋徽宗畫出來的留白。
《瑞鶴圖》中的仙鶴
《瑞鶴圖》的難得之處,除了繪畫新奇、大膽,帶著飄飄仙氣,有著傳奇色彩之外,宋徽宗在畫後的題跋也是妥妥加分項。
在宋代楷書已經發展的十分成熟了,可以說基本大同小異,宋徽宗能寫出自己的風格,逃離藩籬之外與他的審美有著十分大的關係。他將楷書抽絲剝繭,去其肉身,留下筋骨,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瘦金體貴氣十足、風姿綽約,成為了後人喜愛模仿的一種書體。
《瑞鶴圖》書法部分
花押這個東西就是一個古代的個性籤名和防偽標誌,最開始是宋徽宗的偶像李煜李後主搗鼓出來的。宋徽宗覺得這個個性籤名不錯,也給自己設計了一個,按照現在人的說法是,因為他是皇帝,這籤名表達「天下一人」倒是很符合他的身份。
宋徽宗「天下一人」花押
書中多件寶貝提到宋徽宗,不論是鑑藏印、裝裱還是題籤、題跋都與他的收藏有關。對於書畫收藏,宋徽宗是認真的。
他不同於乾隆那種鑑藏印一通亂蓋(其實也有規律可循,但是和宋徽宗比起來還是挺亂的),他的鑑藏印在鈐蓋時自有自己一套標準。一般來說他的鑑藏印為「宣和七璽」,在固定的位置蓋固定的印章。能深得宋徽宗鑑藏印這一精髓的還屬於金章宗完顏璟。
宣和七璽
宣和七璽所蓋位置
除了蓋章,他制定的裝裱風格「宣和裝」也成了後世裝裱的典範,宣和裝簡潔、莊重十分大氣、耐看,就連乾隆在給自己收藏的石渠寶笈裝裱時都延續了宣和裝的精髓。
宣和裝手卷
而宋徽宗的題籤與題跋則成為了金章宗的模仿對象。金章宗不僅模仿了宋徽宗的「宣和七璽」,還將瘦金體模仿得惟妙惟肖。把完顏璟的題籤和宋徽宗放一起,才能勉強區別。這才是為愛發電,藝術風格、藝術審美統統模仿。
宋徽宗(左)與金章宗(右)題籤對比
宋徽宗不僅親自出任皇家畫院院長一職,培養出了王希孟這樣的天才畫家,他還是將藝考列入了當官考核項目。他鼓勵群臣在朝堂上除了談公事以外也可以切磋文化藝術。不僅如此,他還主持撰寫了《宣和書譜》、《宣和畫譜》,這兩本書不僅收錄了他的書畫收藏作品,還將每種書體、繪畫形式的淵源和發展記錄了下來,談及的藝術家不僅有小傳、還有藝術評論。成為為藝術收藏、藝術審美的白皮書。
其實真要說宋徽宗的美學思想,我認為是乾淨、簡潔、含蓄。他的字畫看起來乾淨,瓷器樣式與裝裱形式都很簡潔不繁複,而他對藝術的思考,則是充滿內涵。比如他著名的藝考題目「踏花歸來馬蹄香」,試卷中用蝴蝶縈繞馬蹄表現出透出踏花之後的香氣就深得他的心意,這樣的表現手法不就是生動又含蓄嗎?
蘭瑾有話說
所以怎樣欣賞藝術作品?怎樣評判藝術作品?剝離那些國寶故事、那些藝術技巧,其內在根源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與如何審美。只有懂得審美,才能在理智與情感、主觀與客觀上認識、理解、感知和評判這些國寶。
《國寶來了》一書的作者雖然在序言中寫下:「審美這東西實在是很私人的事,說不清道不明。」但是在我看來,作者在書中數次提及宋徽宗,內心是十分認可他的藝術成就與藝術審美的。正是有了這份對宋徽宗藝術審美的認同,作者才會在講述21件國寶中,很自然的談到宋徽宗。
宋徽宗在藝術上的成就不僅是書畫、瓷器、裝裱、著錄,因為這些都源自於他的美學思想。用現在的話來說,他用一種簡潔的、高級的審美成就了一個時代,影響了千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