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吧考生-高考故事#今天給大家說一個同學的高考故事,真的是極度悲摧,如果不是結局尚可,真得讓人懷疑老天爺是否還有一點悲憫之心。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高考,志願填報都是在高考分數出來之前進行的。在不知道自己高考成績的情況下填報高考志願,對於考生來說,真的是一個極大的考驗。考生不但要基本準確地估算出自己的高考成績,還要大致判斷出其他考生的填報意願。否則,就極有可能出現高分落榜的情況。
我的同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高分落榜考生,他的經歷也反映出當時高考的一些怪現象,記錄了我們國家高考改革的進程。後來,國家開始讓考生在高考分數出來之後填報高考志願,我同學的這種悲摧情況就基本上沒有了。下面讓我們看看我同學的高考故事,了解一下曾經存在於我們國家高考歷史上的奇葩故事。
我同學在同齡人中,是一個志向遠大、學習成績優異的佼佼者。由於學習成績遠超他人,所以當時給自己制定的目標就是「非北大不上」。第一次參加高考的他,信心滿滿,可謂是揮筆立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高考。
由於是班裡的高材生,學校和老師對他都比較重視。班主任老師和他一起根據答案對高考分數進行了估算,結果相當樂觀,應該能達到620左右,完全有希望衝擊北大。
於是在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北京大學。在等待錄取結果的時候,他其實心裡還有些忐忑的,畢竟北大作為全國最高學府,吸引著大批優秀學子的報考。結果果然印證了他的忐忑不是沒有理由的,北大最終的提檔線是620分,我同學考了618分,以2分之差落榜。
當時的錄取選擇原則,也沒有平行志願一說,北大沒有錄取,就意味著要要下降一個檔次,高分就會上一所普通高校。我同學自然心有不甘,毅然決然走進了復讀班。
經過一年的復讀,我同學自然是更有信心了。但誰料第二年高考的難度較大,我同學直言沒有考好,只估算了540多分。這樣的分數讓我同學填報高考志願時猶豫了,最終沒有填報北京大學。誰知當年高考難度真得很大,北大的錄取分數線只有520分左右,我同學竟然超了20多分,但竟然沒有填報,真的是造化弄人!
這種情況下,我同學真的是陷入了心理上的掙扎,兩次高考,第一次離北大差2分,第二次超20多分卻不敢報考。就這樣走一所普通高校,真的是心有不甘。最終,我同學第二次走進了復讀班。
第二次走進復讀班,我同學明顯有了心理上的壓力,這是我後來聽其他復讀的同學說的。他經常學著學著,就莫名的焦躁、撕書,不過整體上來說,還是堅持參加了高考。不過具體分數我不記得了,只是知道又填表了北大,但又一次與北大失之交臂。
他沉悶了很長時間,還想著復讀。其實學校也樂見這樣的學生復讀,畢竟每年都能給學生爭光。不過政教處負責志願填報的老師看出了我同學壓力過大,又知道當年河大有補錄指標,就說服了他報考了河大生物系。我同學一直想上北大生物系,最終卻不得不以優異成績選擇了河大生物系,如果放在現在,由於平行志願的存在,怎麼也能走一所更好的大學。
不過後來聽說我同學上了河大生物系之後又堅持考研,最終還是考上了北大生物系研究生。不過後來很少和同學聯繫,現在什麼情況已經不得而知了。他的情況只能說是當時特殊情況下並不特殊的事例吧。
親愛的小夥伴,你聽說過過去高考的故事嗎?有沒有見過類似於我同學這樣經歷的考生呢?歡迎在此留言評論,講述你見過的高考故事。我是指尖教育天下,願和你一起關注教育話題,分享教育觀點,謝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