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媽媽都要經歷孩子「十萬個為什麼」的拷問,當孩子問:為什麼會有地震呢?為什麼月亮會變化?……你是怎麼回答的呢?對於文科生媽媽來說,要解答清楚實在太難了,常常網上查了一通,最後還是生硬地照著念解釋,問題是自己還沒弄清楚,孩子能懂就怪了!比如地震,就曾被困擾了許久,每次按照百科知識來解答孩子問到的關於地震的問題時,到最後我和孩子都暈了。要怎麼說,孩子才能理解地震與地球板塊之間的關係,怎麼明白地球的構造……
怎麼辦?後來發現,對待這類科普問題,不如直接找尋對應的科普書籍,總有專業的人講晦澀難懂的知識,用有趣幽默的方式展現出來一讀就懂,而且能將一個點的知識拓展更廣,脫開孩子的視野。比如地震,你會想到有人把地球比作一個巧克力球,房子抖動說成跳舞嗎?會想探究地震學家到底是幹什麼的嗎?預測地震的工具和方法有什麼變化嗎?……有位地震學家,就通過繪本《我的房子為什麼在抖-當建築遇上地震》以這樣有趣易懂的方式展現了建築、地球、地震三者的關係,而且簡單故事背後有多元視角和人文精神,讓孩子思維更開闊!
自從跟著孩子讀過《我的房子為什麼在抖-當建築遇上地震》後,我打心底認為科普的最高境界就應該這樣幽默易懂,多元有趣,那些晦澀難懂的書本科普真應該學學!
說地震就說地震嗎?當然不,看看封面,黑色框框與黃色強烈的對比,挑動你的視覺神經,黑色框框加上一雙眼睛,一對手,搖身一變成為有生命會說話的平板電腦,隨著它的手指,視線再聚焦於封面上兩個跳舞的小人,一個西裝禮服一個印第安人打扮,輕鬆搞笑,讓你懷疑這本書真的是講「地震」嗎?因為除了封面標題與「地震」有關,其他似乎都與「地震」無關。帶著疑問與好奇,打開書本吧!
進入視野的是是一片金色的平原,與一個巨大的仙人掌、一個小小的圓錐形帳篷,寫著:在無盡顫抖的平原上,有一條河,許多仙人掌和一頂梯皮帳篷。緊接著,平原上所有的一切都在抖動,石頭、帳篷、河流、仙人掌等等都在抖動,畫面用醒目的紅色字母表示地震時發出的震動聲,就像大地在呼救「SOS」,這時大酋長艾格抖抖正在記錄地震的次數,他熱衷於為地震計數,這件事仿佛成了他的工作。故事開始時,這裡發生了第2556762次地震……
鮑勃來了,他不了解廣闊而顫抖的大平原,他看到的是一塊平坦的大地,於是他打算在這裡建造一座雄偉壯麗的城市。地震一次次無情地震垮了他的建築,多虧了小平板電腦(它簡直是個地震學家)一次次為他講解地震的成因、地殼的結構、地震的破壞性以及建築怎樣才能抗震,鮑勃也一次次調整建築形式,最後他的城市建好了嗎?
故事裡有的不止是地震和數據,還有一塊叫作「無盡顫抖大平原」的土地,一位執著為地震計數的大酋長(名叫艾格抖抖),一個要修建雄偉城市的外來者(名叫鮑勃),一臺博學謙遜的平臺電腦(名叫塔布塔克)……幽默詼諧的人物、情節,再加上法國著名插畫師珀西瓦爾·巴裡耶誇張生動的圖畫,都讓這個包裹著科普內核的漫畫故事格外輕鬆有趣,吸引我們去了解去探究地震以及相關的知識。
故事裡的鮑勃就像大多數人,希冀在平原上建築一個城市,然而一次次地震讓建築坍塌,於是他開始尋找各種方法,想讓建築穩定不被地震摧毀,進而去了解為什麼平原會發生地震。
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作者解釋簡直太讓人驚訝又不得不服——地球就是一顆巧克力球。「因為地球的中心非常熱,那裡還有一個堅硬的「榛子」,它被融化的「巧克力」包裹。表面的「巧克力」是冷的,並且很硬。在表面和中心之間,「巧克力」既不是硬的也不是融化的。它是柔軟的,可以非常緩慢的變形,但不會斷裂。表面的硬「巧克力」覆蓋了地球上所有的地殼,但它不是一塊整體,而不是分成厚薄不一的板塊,呈現出大陸和海洋的樣子……」當孩子們把地球想像成一顆巧克力球時,什麼地震的成因、地殼的結構、建築怎樣抗震,這些專業術語一點都不難理解了。讀完繪本,孩子就一口氣畫出了地震與建築的關係的思維導圖,你看看,讀完繪本孩子已經基本理解地震與建築關係(這裡很想說:《我的房子為什麼在抖-當建築遇上地震》這書簡直帥呆了,用一顆巧克力就搞定難懂的地球的結構與地震之間的關係)。
此外,跟隨繪本,既探索了建築堅固穩定的過程,也會去思索大自然與建築、高樓大廈與梯皮帳篷,現代城市與原始部落,缺乏敬畏的徵服與鎮定自若的安守,之間的孰是孰非?
最妙的是,不過作者並沒有下論斷,而是給出了開放的視角和結尾:徵服者的勃勃野心被挫敗,留下來聽風聲看日落,而酋長去看嚮往已久的艾菲爾鐵塔。至於平板電腦塔布塔克,一直謙虛謹慎地為鮑勃講解地震知識,這也許是作者唯一秉持的態度:人類孜孜不倦地研究地球、改造地球,但我們首先要尊重和適應地球——這也是我們學習科普知識最重要的態度:尊重科學,尊重自然規律,是人類發展中必須不斷追求的目標(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陸新徵教授)。
如果你問:《我的房子為什麼在抖-當建築遇上地震》可以做到深入淺出,幽默有趣還能這麼專業呢?答案藏在繪本最後的彩蛋裡:你們也想像鮑勃一樣換工作,並且成為地震學家嗎?要知道:這個職業是真實存在的。
當然存在,要知道這本書的作者馬修•西爾萬德就是是一位研究和教授地震學課程的地震學家。他任職於法國庇里牛斯天文臺(OMP)的天體物理與行星研究所,同時還是著作頗豐的繪本作家。長年為孩子創作、講課的經驗讓他深諳什麼樣的表達孩子更容易理解,那就是把生僻知識生活化、可視化,對接孩子的經驗體驗。《不會爬樹的狼》是他的繪本處女作,代表作有《菜園裡的三個意外》《聖誕樹》《我是小鼴鼠》等。他的作品風格幽默,語言活潑有趣,塑造的角色充滿個性,深受法國讀者喜歡。職業的專業度和對孩子的理解力,雙重疊加成就了給孩子們完美的科普書籍。
而且,別忘了他還有一個完美搭檔——珀西瓦爾·巴裡耶(Perceval Barrier),他與馬修·西爾萬德和託馬斯·布勒託諾合作出版過多部繪本作品。他的畫風帶有漫畫式的誇張,氣泡、旁白、夢幻式的人物、無窮的精力和熱情都是他作品的標誌性特徵。就像繪本裡,紅色字母代表的震動、黃黑衝突的封面,以及活靈活現的平板……作者用漫畫形式來詮釋地震,是書本文字之外最好的補充。
這樣圖文並茂互為相映、內容多元層層遞進的方式,不但讓地質學者、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工程師等職業人士之外的大眾讀者和小讀者們輕鬆了解相關知識,也悄悄在普及地震知識時,也給孩子們來一次職業的啟蒙認知,啟發孩子探索自然界的興趣,尊重自然界的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