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想要母乳瓶餵,決定之前,請先了解瓶餵的5個不足和2個風險

2020-12-16 墨仔媽媽育兒

有個媽媽提出了這樣一個疑惑:可不可以把乳汁吸出來拿奶瓶餵給寶寶,這也算母乳餵養吧?

寶寶的餵養方式有純母乳親餵、純母乳瓶餵、純母乳親餵瓶餵混合、奶粉餵養、奶粉母乳混合餵養,不論是哪種餵養方式,媽媽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具體選擇,這是無可厚非的。

很多媽媽都非常願意選擇純母乳餵養,畢竟母乳是寶寶最好的口糧,母乳餵養又可以採取瓶餵和親餵兩種方式,從結果上看,寶寶吃到的都是母乳,但是效果卻是有很大差別的哦。

什麼是母乳親餵和母乳瓶餵

母乳親餵是指寶寶直接吸吮媽媽的乳房獲得乳汁的方式,也是現在倡導的母乳餵養的方式。

母乳瓶餵是指用吸奶器把乳汁吸出來裝進奶瓶裡再餵給寶寶的方式。

母乳親餵和母乳瓶餵的區別

雖然寶寶喝進去的都是母乳,但是不同的餵養方式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哦。

1)從餵養本質來看

母乳親餵是一個有菌餵養過程,而母乳瓶餵不是。

寶寶每次吃奶的時候,先吃到的實際上是媽媽乳頭上的細菌,然後再吃到乳汁,細菌的作用非常關鍵,能夠促進寶寶腸道發育,從而保護腸道健康,促進免疫系統的發育。

而母乳瓶餵的時候,寶寶是吃不到媽媽乳頭上的細菌的,這就大大降低的母乳的功效。

2)從安全性能來看

母乳親餵時,乳汁是從乳房直接進入寶寶的嘴裡,不會接觸到外界,因此也就不會存在被汙染的風險。

母乳瓶餵則是要把乳汁吸出來裝進儲奶袋、奶瓶等器具中,然後在加熱等操作過程中難免會暴漏在空氣裡,如果儲奶器具沒有消毒,乳汁被汙染的風險非常高。

3)從營養物質來看

母乳中最寶貴的也是不可能被複製的就是各種免疫物質和活性物質,但是冷凍母乳和冷藏母乳的營養和活性物質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流失。

所以母乳瓶餵的營養全面性和高效性是不如母乳親餵的。

4)從操作方便性來看

母乳親餵更容易做到按需哺乳,只要寶寶餓了就能立刻滿足寶寶,媽媽撩起衣服就能餵奶,不受地點、時間的影響,非常方便,尤其是在帶寶寶出門的時候,特別能體會到親餵的便捷性。

母乳瓶餵相對來說就很麻煩了,要提前吸出乳汁,或者提前解凍,吃完還得消毒奶瓶,如果出門,就得準備很多東西,無形中給媽媽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5)從健康方面來看

母乳親餵能夠很好的配合寶寶的進食需求,做到按需哺乳,並且不容易造成過度餵養的狀況,因為吃奶本身是件力氣活,且親餵的過程是一個奶陣一個奶陣的餵養寶寶,寶寶可以自己控制吃奶的速度,奶陣來的時候大口吃奶,奶陣沒有的時候就可以慢慢吸吮休息一下。

奶瓶餵養不容易做到按需餵養,家人更願意按時餵養,但是小月齡寶寶是無法做到按時餵養的,有時候一個小時吃一次,那媽媽及其家人的工作就會很繁重,媽媽不是在吸奶,就是在吸奶的路上,會非常疲憊。

此外,由於奶瓶吃起來更容易,寶寶不需要費太多的力氣就可以吃到乳汁,不能很好的控制奶水的流速,更容易造成過度餵養,此外,寶寶有安撫的需求,可能會在吃完奶瓶以後還哭鬧,家長會誤認為寶寶沒吃飽,然後再餵一些乳汁,寶寶還會繼續吃,那麼下次家長在熱奶的時候肯定會再多熱一些。

從以上幾點能夠看出,母乳親餵和瓶餵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但是為什麼媽媽要選擇瓶喂,可能會有以下幾個原因:

1、沒有掌握正確的哺乳技巧,產生餵奶疼,所以媽媽選擇瓶喂。

2、媽媽重返職場,只能選擇瓶喂。

3、瓶餵可以讓其他人參與到餵養寶寶的任務中來,媽媽相對自由。

不論是何種原因,如果媽媽選擇了瓶喂,就需要注意瓶餵的技巧

1、掌握正確的瓶餵姿勢

瓶餵的時候需要模仿親餵的姿勢,大人先採取舒服的坐姿坐好,然後用胳膊承託住寶寶的脖頸和頭部,寶寶看起來是半躺或者半坐著的姿勢,如果抱姿讓寶寶感到不舒服,他就會來回扭動,很容易吃進去空氣,造成腸脹氣。

2、把握奶瓶豎起來的角度

瓶餵的時候不能把奶瓶豎起來的太高,防止奶的流速過快,嗆到寶寶,正確的做法是讓奶瓶和寶寶的面頰水平角度呈現30-45度左右,瓶身位置要居中,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

這樣能幫助寶寶適應奶水的流速,不會吃的太急促太多。

3、餵一會歇一會

這個做法是在模擬親餵的奶陣,讓寶寶大口吃一會,吃飽,然後歇一歇,在慢慢的吃一會,滿足安撫需求,避免產生過度餵養。

4、多拍幾次嗝

如果奶嘴不合適會容易讓寶寶吃進空氣,造成吐奶的情況,瓶餵的時候就要餵一會停下來,給寶寶拍拍嗝,再繼續喂。

另外,選擇完全瓶餵的媽媽也要做好心理準備,承擔一些風險

1、頻繁使用吸奶器吸奶,損傷乳房

吸奶器和寶寶吸吮的方式是不一樣的,用久了吸奶器,媽媽就會發現,剛開始只需要使用第一檔馬力就可以吸出100毫升,慢慢的就需要開到第二檔、第三檔,吸出100毫升的奶需要的馬力越來越大,長時間在大馬力的牽拉下,乳頭必然會有損傷。

2、奶量越來越少

奶量和寶寶直接的吸吮刺激是掛鈎的,隨著寶寶月齡增加,吃奶量增加,吸奶器每次吸出來的奶竟然不夠寶寶吃了,這是因為乳房得到的刺激需求是吸奶器的需求,而不是寶寶的實際需求,吸奶器吸不出來奶,但是寶寶卻能吃出來奶,緊接著,媽媽可能會增加奶粉,奶粉的加入會加快媽媽泌乳量的減少,最後的結果就是,媽媽沒奶了。

如果要保證奶量,媽媽就要增加吸奶的次數,合理規劃吸奶的時間,這其實是件非常辛苦麻煩的事情。

如果媽媽想要瓶喂,或者重回職場,比較好的方式是瓶餵+親餵的混合方式,比如媽媽選擇親餵出門前和晚上回來的兩頓,然後其他時候選擇瓶喂,這樣既能滿足寶寶的安全感、也能更好的呵護媽媽的乳房。

相關焦點

  • 母乳親餵好,還是瓶餵好呢?
    如果媽媽選擇的吸奶器不合適或者操作不當,吸奶的效率會比較低,所以泌乳會有不足。關於吸奶器的選擇和使用方法詳見之前我寫的這篇文章。當然相比於吸奶器寶寶的嘴巴是最好的刺激,你可以想像一下,寶寶和媽媽乳房之間的愛,與吸奶器和媽媽乳房之間差的不只一點點感覺哦。有很多媽媽對吸奶器一點感覺也沒有,自然吸不出什麼奶,因為沒有愛啊。
  • 親餵、瓶餵和母乳瓶喂,區別在哪裡?到底哪個好?
    先給新手媽媽們捋一捋概念。親喂,是指母乳足夠的媽媽,直接用RF哺乳寶寶。瓶喂,指母乳不夠或者其他原因不能親餵寶寶的,用奶瓶兌奶粉餵寶寶。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叫做母乳瓶喂,就是將母乳用吸奶器吸出來,倒進奶瓶裡再餵寶寶。這種情況一般在上班族媽媽需要背奶時常見。
  • 無法親餵寶寶?不妨試試母乳瓶餵
    我之前寫了一篇關於自己選擇母乳瓶餵的心路歷程,感興趣的寶媽可以查看我上一篇文章。這篇主要寫寫在經歷了親餵和瓶餵後,總結出來的母乳瓶餵優缺點。希望可以幫到更多母乳的媽媽們!優點:很多!✅母乳餵養不等於疼痛!最初母乳親餵的時候,因為疼痛和寶寶的哭喊,確實很抑鬱,甚至會生寶寶的氣!
  • 母乳親餵和瓶餵的優缺點
    很多新手母乳餵養媽媽不了解親餵和瓶餵的優缺點,不知道如何選擇,我來總結下兩者的優缺點,至於怎麼選擇根據媽媽的實際情況吧。 親餵對寶寶的好處 1.可以自己控制速度,累了可以歇歇。母乳中有飽腹因子,寶寶飽了自己會吐乳頭,不會過度餵養。
  • 哺乳好累,媽媽們親餵還是瓶餵?
    一直以為我們都鼓勵產後媽媽母乳餵養,給寶寶成長階段最完美的營養。但餵母乳其實也是一件極其辛苦的事情,且不說漲奶、堵奶、乳腺炎等常見問題給媽媽帶來的疼痛,每2-3個小時一次的餵奶也讓媽媽非常辛苦,無法睡上一個整夜覺。
  • 專業指導:親餵如何轉瓶餵
    媽媽親餵母乳是最好的育嬰方式,可是,當媽媽回到職場便無法再親餵寶寶,寶寶就得用奶瓶喝奶。然而,習慣了媽媽親餵的寶寶對奶瓶通常很抗拒,該如何讓寶寶接受奶瓶?其實,如果有重回職場的計劃,媽媽就必須掌握從親餵轉為瓶餵的技巧,才能避免寶寶不吃的困擾。
  • 吸出母乳瓶餵,與親餵區別在哪裡?
    在日常工作中媽媽時常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的寶寶每次能吃奶80毫升左右,可我每次只能吸出不到50毫升,我的奶越來越不夠呀!」。「白天和夜裡還好,一到傍晚奶就不夠,吃完還鬧著要吃,所以平時只能吸出來存著,一次給她瓶餵夠了才能安靜下來」。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有些情況下真的有必要吸出來瓶餵嗎?
  • 吸出母乳瓶喂,與親餵區別在哪裡?
    在日常工作中媽媽時常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的寶寶每次能吃奶80毫升左右,可我每次只能吸出不到50毫升,我的奶越來越不夠呀!」。「白天和夜裡還好,一到傍晚奶就不夠,吃完還鬧著要吃,所以平時只能吸出來存著,一次給她瓶餵夠了才能安靜下來」。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有些情況下真的有必要吸出來瓶餵嗎?
  • 母乳餵養還是瓶餵配方奶?兩難境地的抉擇
    為幫助你選擇母乳還是配方奶,並且理解本章的建議,在此我們將討論二者的優缺點;同時將說明母乳包含的營養成分,如何親喂,如何克服常見的擔憂與問題以及如何瓶喂。母乳餵養與否由媽媽自己決定,為幫助你判斷是否值得一試,以下列出母乳餵養的利與弊。
  • 親餵or瓶喂,適合就是最好的
    在哺乳期內,有的媽媽會選擇親喂,因為方便;有的媽媽會選擇瓶喂,因為餵奶也可以隊友參與,不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但是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不同餵養方式的媽媽覺得自己的餵養方式最好。關於親喂,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最自然的哺育方式,既方便又衛生,也不會有太多額外的工作,唯一的不便之處就是會讓媽媽比較辛苦,因為親餵這個事情只能媽媽自己來做。關於瓶喂,可以讓爸爸一起參與哺育寶寶,讓媽媽能夠得到適當的休息。
  • 如何正確母乳瓶喂,避免過度餵養(親餵和瓶餵的區別)
    很多媽媽因為母嬰分離、母親乳頭條件不好、寶寶的吮吸能力有限等情況,無法實現親喂,就會藉助吸奶器,採用母乳瓶餵的方式,讓寶寶獲得全母乳餵養的可能性。但很多寶寶一開始沒法接受奶瓶,或是一吃奶瓶就吃很多,奶量控制不住!!!導致餵進超出寶寶的實際胃容量的奶。這會給寶寶的消化系統帶來負擔,甚至傷害。
  • 親餵和瓶餵 該如何自然過渡?
    所以,大部分媽媽會選擇成為「背奶族」,讓寶寶使用奶瓶喝預先儲存的母乳。但是,另一個問題接踵而來。寶寶之前已經習慣了媽媽親餵母乳,霎時間改成奶瓶餵養不適應,很多寶寶會抗拒奶瓶,不願意用奶瓶喝奶,瓶餵母乳十分困難。有一部分媽媽還會用飢餓法試圖讓寶寶接受奶瓶,就是餓著寶寶,不給水不給奶喝,直到寶寶願意用奶瓶為止。
  • 指導:親餵如何轉瓶餵 滿月之後即可開始訓練
    媽媽親餵母乳是最好的育嬰方式,可是,當媽媽回到職場便無法再親餵寶寶,寶寶就得用奶瓶喝奶。然而,習慣了媽媽親餵的寶寶對奶瓶通常很抗拒,該如何讓寶寶接受奶瓶?其實,如果有重回職場的計劃,媽媽就必須掌握從親餵轉為瓶餵的技巧,才能避免寶寶不吃的困擾。
  • 章子怡曬娃成癮~親餵轉瓶餵,哺乳媽媽如何做好重回職場的準備?
    然而,習慣了媽媽親餵的寶寶對奶瓶通常很抗拒,甚至有些寶寶會大哭不吃,餓了一天就是要等到媽媽回家餵奶。該如何讓寶寶接受奶瓶?寶寶喝得太少,會不會營養不足?其實,如果有重回職場的計劃,媽媽就必須掌握從親餵轉為瓶餵的技巧,才能避免寶寶不吃的困擾。
  • 母乳親餵和瓶餵,到底有何區別?「糊塗」寶媽可別搞混淆了
    有些媽媽本身奶水不足或因工作衝突,迫不得已只能無奈用奶瓶餵養,還有些媽媽堅定母乳餵養。而二者究竟有無區別,區別如何,往往被人混淆,甚至忽略。02嬰兒餵養無小事,母乳親餵和瓶餵區別明顯,5點不同,寶媽別忽視1)母乳親餵利於寶寶發育寶寶吮吸母乳的過程耗力,同時會牽動臉部肌肉,利於肌肉發育。而甁餵極大減少了吮吸力度,寶寶吃起來更加輕鬆自如,在今後會產生對奶瓶的依賴。
  • 母乳親餵和瓶喂,到底有何區別?「糊塗」寶媽可別搞混淆了
    有些媽媽本身奶水不足或因工作衝突,迫不得已只能無奈用奶瓶餵養,還有些媽媽堅定母乳餵養。而二者究竟有無區別,區別如何,往往被人混淆,甚至忽略。嬰兒餵養無小事,母乳親餵和瓶餵區別明顯,5點不同,寶媽別忽視1)母乳親餵利於寶寶發育寶寶吮吸母乳的過程耗力,同時會牽動臉部肌肉,利於肌肉發育。而甁餵極大減少了吮吸力度,寶寶吃起來更加輕鬆自如,在今後會產生對奶瓶的依賴。
  • 親餵瓶餵哪個好?親餵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對於一些需要在職場奮鬥的媽媽們來說,經常可能會因為一些問題無法親喂,因此回去前兩周就必須減少親餵次數,慢慢增加瓶餵次數,循序漸進的嘗試。而如果瓶餵要改成親喂,千萬不能強迫寶寶吸吮乳房,要在寶寶有尋乳、吸手指、舔嘴唇等飢餓線索時,嘗試先從增加肌膚接觸開始,然後把配方奶或母乳滴幾滴在乳頭上,誘發寶寶含乳,如果寶寶抗拒則不要硬逼他吃,以免造成反效果。
  • 親餵or瓶餵,究竟哪一個更適合寶寶?
    在哺乳期內,有的媽媽會選擇親喂,因為方便;有的媽媽會選擇瓶喂,因為餵奶也可以隊友參與,不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但是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不同餵養方式的媽媽覺得自己的餵養方式最好。 關於親喂,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最自然的哺育方式,既方便又衛生,也不會有太多額外的工作,唯一的不便之處就是會讓媽媽比較辛苦,因為親餵這個事情只能媽媽自己來做。 關於瓶喂,可以讓爸爸一起參與哺育寶寶,讓媽媽能夠得到適當的休息。但是,為了瓶餵寶寶,媽媽也需要定時使用吸奶器或者手擠奶把乳汁擠出並保存起來,這樣才能保證寶寶有足夠的口糧。
  • 瓶餵vs親餵,擂臺大戰誰勝誰負?
    母乳餵養好,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 媽媽們親餵還是瓶餵好?來看看這兩者的優缺點您就知道啦~
    但餵母乳其實也是一件極其辛苦的事情,且不說漲奶、堵奶、乳腺炎等常見問題給媽媽帶來的疼痛,每2-3個小時一次的餵奶也讓媽媽非常辛苦,無法睡上一個整夜覺。有些媽媽為了產後恢復得更好,會提前擠奶,將寶寶託付給家人照顧,夜間要喝奶時加熱。第一次當媽媽沒有經驗,每每聽到身邊朋友討論親餵好還是瓶餵好時心裡都糾結不已,母乳餵養到底是親餵好還是瓶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