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晶片斷供潮來襲,聯想、小米、華為們就要「束手就擒」?

2020-12-18 千家智客

文 | 古海歸人

來源 | 智能相對論(ID:TanglangFin)

華為被美國「捅刀子」的同時,筆記本電腦行業也不好過。

據外媒報導,有產業鏈方面的消息人士透露,筆記本電腦相關晶片的交付時間將延長2-3個月。本次晶片延期交付的原因是產能緊張,特別是8英寸晶圓的產能緊張,進而影響到了筆記本電腦相關晶片的生產和交付。

由於今年疫情導致在線辦公、在線學習等活動劇增,筆記本電腦需求增加較多。若疫情繼續蔓延,斷芯風波將愈演愈烈。

一、晶片產能緊張由來已久,產業鏈集體「添亂」,局勢短期難改

目前的這種晶片斷供情況並不是突然出現的,「智能相對論」發現,早在2017年下半年全球8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就開始走俏。到2018年年中,根據Digitimes的數據,中國臺灣主要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已攀升至94.7%,到去年全球產能已經逼近了100%。

如果我們從其產業鏈上下遊來掰扯一下就可以發現,晶片斷供幾乎是必然出現的事情,只不過疫情的出現,使得供需矛盾更快、更猛烈地呈現出來了。


下遊:8寸晶圓性價最優,下遊新技術依舊青睞成熟工藝。

目前行業應用的晶圓主要有6英寸、8英寸和12英寸這三種,其中8英寸和12英寸的應用量最大,8英寸晶圓已具備了成熟的特種工藝,12英寸則對技術要求更高,性價比沒有8英寸高,這是下遊廠商仍舊選擇8寸晶圓的主要原因。

其次,當前全面鋪開的5G、物聯網等新市場,並不是都需要最先進的12英寸工藝製程,很多新技術還是大量使用8英寸產品,例如MEMS傳感器等。這種情況的出現加劇了8寸晶圓的緊張情況。這就像某條主路上已經堵滿了車,但是後面的人不分流,繼續擠這條距離最近的路。

中遊:IDM廠商跳躍升級,代工廠擴產難,產能已超負荷。

高科技企業都是以最新技術作為布局方向,近年從6寸轉向8英寸的趨勢過程中,部分IDM廠家將主要產能直接跳過了成熟的8英寸晶圓線,直接專注於12英寸晶圓的生產,他們將8英寸產品外包給代工廠,導致生產8寸晶圓的壓力進一步向代工廠傾斜。

而對於代工廠來說,高技術門檻就決定了行業的市場份額高度集中,前10大代工廠佔據了96.7%的代工份額。

一邊是主力生產公司少,另一邊是生產設備跟不上。由於現在設備供應商不再製造8英寸晶圓廠所用的新設備,所以生產8寸晶圓的設備奇缺,市場上只有二手設備可以流通。進而導致了全球的8英寸晶圓廠呈現出總量下降的趨勢,根據SEMI的統計,到今年底全球預計將有189個8英寸的晶圓廠,而在2007年的高峰期則有199家。

上遊:五分天下,上遊供貨有限導致雪上添霜。

從去年的數據看,目前上遊的矽晶圓生產廠家呈現出五家獨大的格局,也就是寡頭壟斷。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份額是相對固定的,各企業競爭壓力較完全競爭來說偏小,大家只要盯住少數幾個競爭對手的情況就可以。所以各方並不會貿然採取激進的擴張策略,這也導致產業上遊的矽晶圓廠家的產能比較固定,因此矽晶圓的漲價和缺貨現象頻現。


從整體的產業鏈分析可以看出,晶片(特別是8寸晶圓)的緊張局勢很難在短期內扭轉過來。而晶片是信息產業的核心,誰掌握晶片,誰就是掌控了信息產業發展的命脈。我國是製造業大國,正向著製造強國邁進,晶片在這場轉變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科技企業(如筆記本電腦)需要「吃掉」大量的晶片,我國的晶片進口已經多年超過原油進口位居進口額首位。

二、美國積極拉攏行業巨頭,風險正在增加,內地「吃芯」大戶如何預備?

晶片產業被美國稱為「生死攸關的工業」,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晶片消費市場,消耗了全球約70%的晶片。在這次中美貿易戰中,「晶片」作為美國最先拿出的「殺手鐧」,瞬間把我們打得一個措手不及。

1、美拉攏臺積電等眾多「小弟」,對我國形成「晶片戰略」合圍

因為看中了我們「缺芯」的弱點,美國這次又準備從代工廠上面下手了,想加大對中方進行「晶片」壓制。5月10日訊,據華爾街日報,川普政府正在與包括英特爾公司和臺積電在內的晶片製造商討論在美國建廠。另外據道瓊的消息,美國官員還在考慮幫助韓國的三星電子擴大其在美國的代工生產業務。

英特爾發言人表示:「英特爾已做好準備與美國政府合作運營一家美國公司,並提供廣泛的安全微電子產品」。而臺積電發言人5月12日表示:「我們正在積極評估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合適的地點,但目前還沒有具體計劃」。

其實,美國早在去年10月就喊話臺積電到美國建廠,不過當時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就指出,短期內不會考慮在美設廠,也沒有相關收購計劃。那個時候中美談判最膠著,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還沒有籤訂,所以臺積電儘量避免成為中美博弈的棋子也是合情理的。

從代工廠市場看,臺積電一家公司已經擁有超過54.1%的份額。川普作為一個優秀的「商人」,必然會注意到臺積電的重要性,而談判這種事情無非就是付出籌碼大小的事。臺積電應該也明白並趁機在這方面向美方提更多優厚的條件。


近期臺獨勢力越來越猖狂,臺灣政體又傾向追隨美國。如果把這一點考慮上,美國再整合其跟隨「小弟」們,全球前十大代工廠中的8家都要受美國制約。而中國內地僅有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兩家掌握在自家人手中,且份額比較小。

而局勢瞬息萬變,大反轉出現了。

5月14日,據路透社消息,川普將2019年5月籤署的行政命令延長了一年,該命令宣布發生國家緊急狀態,並禁止美國公司使用構成國家安全風險的公司製造的電信設備。5月15日,三天前還表示「沒有赴美建廠計劃」的臺積電官宣,將投資12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且所有敏感零部件都將在美國國內生產。

5月16日凌晨,美國商務部宣布一項新計劃,將修改出口管制規定,全面限制華為購買採用美國軟體和技術生產的半導體,包括那些處於美國以外,但被列為美國商務管制清單中的生產設備,為華為和海思生產晶片前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證。


自此,美國對我方晶片戰略合圍的態勢已然形成,一旦中美、兩岸摩擦加劇,內地「吃芯」筆記本巨頭們必然處於被動。現在,面對全球的晶片斷供潮與美國的戰略壓制,內地「吃芯」大戶們又將何去何從?

2、內地筆記本巨頭束手無策,唯有華為、小米在行動

在內地生產筆記本的企業中,華為、聯想、華碩、小米等公司的筆記本晶片全部是依靠進口英特爾和AMD公司的。在今年的晶片排名中英特爾一家獨大,前50名晶片被英特爾和AMD公司包圓了。


聯想和華碩等公司基本沒有什麼自主權,全部依賴英特爾和AMD的供應,且基本沒有自研晶片方面的嘗試。可能他們認為這樣的嘗試既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又會激起美國的「針對」,還是繼續做個「聽話」的「乖孩子」比較有利。

根據調研機構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聯想仍然有1280萬臺的出貨量,排名第一。銷售量巨大,也意味著晶片消耗非常快,然而目前「吃芯」大戶聯想卻只能看英特爾公司的「臉色」行事。自去年開始,英特爾就表示晶片短缺,會儘快增加晶片的生產能力,但從產業鏈上下遊分析,這不過是英特爾在使用「望梅止渴」的計策罷了。

對於聯想落得「如此田地」,市場上關於其當年晶片策略上的爭議一直存在。柳掌門後來在談當年不投晶片解釋為民營企業底蘊不夠。


在「智能相對論」看來,這個東西並沒有對錯之分,而是格局不同。在當時以一個聰明的商人來看,不投晶片是正確的,因為可能要數年、十幾年看不到效果。在這期間聯想可能會因為持續投入資本而無法收回造成企業的經營問題,這是一種非常冒險的行為。但從一個傑出的企業家格局來看,柳總沒投晶片還是欠缺一些魄力和戰略眼光。

華為海思十幾年陪跑,最終「備胎」轉正,京東方連續虧損14年,最終逆襲成為世界第一。誠然,我們可以說京東方的成功是政府多年補貼的功勞,但中國「缺芯少屏」久矣,如果聯想真有意願沉下心來研發晶片,國家也不會不支持。據統計聯想十年研發費用不及華為一年,自己不努力就不能怪國家不支持。

也許某些人還沉浸在「銷量全球第一」的光環中,但如果聯想不看到核心競爭力把握在別人手中帶來的巨大風險,那麼當年大清帝國迅速衰敗的情形可能就會在聯想身上重演。

在應對晶片風險這方面,華為的操作似乎更值得稱讚。雖然華為並沒有直接開始生產晶片的動作,但它已經將晶片生產任務逐步向國內企業轉移。日前有傳華為旗下海思的麒麟710處理器晶片,從臺積電12nm製程,轉單中芯國際的14nm製程,逐步降低對臺積電的依賴。

目前華為自研的麒麟」晶片可用於筆記本電腦,但是由於其架構是AMD的,無法和Windows系統融合,便無法施展其本領。華為的晶片主要是依靠臺積電代工生產,目前華為的「麒麟」晶片還未成功應用,就已經被美國切斷生產去路,華為實在是太難了。

而小米從2014年也開始學習華為研發晶片,雖然只做出了四款應用於其它電子產品的晶片,且性能一般,但至少為做更高端的晶片開始鋪路。

3、「革命還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內地半導體產業要崛起,從設計到代工、封測都要自主化,因此大陸晶片設計公司尋求大陸代工是必然趨勢。」國信證券指出,2019年初開始,晶片設計巨頭以及中小型公司都儘可能將代工轉向國內,這種代工訂單轉移逐漸成為業內共識,且趨勢正在加強。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已於2019年10月22日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2041.5億元,並於今年3月底開始實質投資。中芯國際已經同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等投資成立半導體產業基金,其目的也是要逐步打開國外晶片戰略的包圍。

基礎差,任務艱辛這樣的現狀我們無法改變,但想當年新中國也是從「最危險」的時刻站起來的。面對困難一味隨波逐流,如何開創「新時代」?全中國的人民都不希望看見我們的筆記本廠商乃至整個晶片行業的公司只是安於作一個「良民」,等著「主子」施捨。

如果說十幾年前華為創立海思類似於1921年的浙江嘉興的遊輪上的新生,那麼去年海思備胎轉正就如同1927年南昌城頭的槍響。「革命」的道路還有很長,「同志們」仍需努力啊。

或許未來某一天,我們能看見華為的晶片已經在自己研發的「鴻蒙」作業系統流暢運轉,小米的某些晶片已經和華為的作業系統順利並軌,而聯想、華碩等也成為了一個「先進分子」,聯合其他國內晶片公司開發適合自己的國產晶片。

總結

從晶片的產業鏈來講,目前緊缺的現狀無法在短期解決;而在未來,美國帶領的眾多「小弟」們已經對我們形成了戰略合圍態勢。更令人憂心的是內地許多「吃芯」企業早已被牢牢綁上「敵人」刀鋒上無法動彈,多年的「溫水」即將煮開,「青蛙」們是否能夠做出最後一搏只能交給時間來回答了。「智能相對論」只希望,以華為、小米等這類帶著「民族希望」的公司能夠趕在「敵人」封死最後一道關口之前「飛奪瀘定橋」。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

•AI產業新媒體;

•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TOP10;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佔」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慧 十萬個為什麼》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慧型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雲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片、算法等。

相關焦點

  • 小米筆記本來襲 看看聯想怎麼說
    近日,小米、華為扛起大旗闖入PC市場,欲與PC老大聯想同臺競技。對於競爭對手的這一「入侵」,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PC已經是一個太老的行業,需要有一些新選手進來,把水搞活。」而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裁童夫堯透露,在小米進入的時候,聯想已經尋找到PC的增量市場。縱使話題度不斷攀升,楊元慶還是屢屢站在了臺前。
  • 華為也在做筆記本,對比聯想筆記本哪個好?我建議這麼選!
    從2016年4月開始,華為MateBook量產首款筆記本,隨後幾年時間裡,華為筆記本同樣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由於很多人都會選擇買華為手機,因此也帶動了華為筆記本的銷量,但依然有很多人不禁想問,華為和聯想對比,究竟哪個品牌的筆記本電腦更好呢?對於這個問題,我想來說說我的看法。
  • 網友總結京東筆記本銷量,聯想高居第一,網友:華為真的猛
    筆記本電腦,還是要看大品牌。網友總結近30天京東筆記本銷量,結局讓人出乎意料。網友直呼,原來華為筆記本這麼強。聯想拯救者遊戲本排名第二的是「新晉」品牌華為,在30天內單平臺銷售了15.5萬臺筆記本電腦,其中,包含榮耀品牌。
  • 華為、小米按下筆記本電腦的快進鍵,能改變行業現狀嗎?
    二、華為、小米加速筆記本,能帶來什麼新的改變?時間回到4年前,2016年2月在巴塞隆納舉辦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推出了首款筆記本電腦產品。短短4年時間,現在華為筆記本銷量已經攀升至了國內第二,身前僅剩聯想一座大山。
  • 不考慮愛國因素,聯想、華為、華碩等哪個品牌的筆記本電腦較好?
    在筆記本領域,華為是新手,而聯想、華碩、戴爾等品牌都是這個行業的前輩了!所以在對比電腦好與壞主要判斷標準有哪些? 不過對於我來說雖然華為在筆記本電腦領域是新手,但是無論是從外觀方面還是功能方面以及筆記本的續航方面都還是非常喜歡的!因為華為筆記本這兩年銷售好我覺得和華為消費者終端崛起有關係,因為華為手機而買華為筆記本的人也是非常多的,我得有個表妹就是這樣的想法。
  • 大屏幕輕薄筆記本:小米RedmiBook 16 筆記本VS聯想小新15筆記本
    小米發布了最新的筆記本電腦是RedmiBook 16,現在都可以手機接上一個顯示屏或者用一個小筆記本連結顯示器,雖然大屏攜帶很不方便,但是,依然不妨礙很多喜好大屏的朋友對大屏幕的熱情,大屏幕筆記本就像是一個可摺疊的一體機,接下來盤點一下,截止到目前為止,電腦廠商們的哪些熱銷的16寸左右的大屏幕筆記本電腦,小米RedmiBook
  • 給華為斷供的筆記本品牌是惠普、戴爾 不是聯想
    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進入這個名單就意味著美國企業不能再跟華為做生意了,所以那段時間不是傳來某某美國企業斷供華為的消息。美國制裁公布之後,第一個傳出斷供華為的是聯想公司,聯想是國內公司中國際化做的最好的之一,不過聯想斷供的傳聞也引發了爭議,成為聯想又一次輿論危機,迫使聯想方面深夜發表聲明,否認斷供華為。
  • 5000元筆記本買小米Air還是華為MateBook D
    最近華為推出了幾款新本,這明顯是要搶聯想飯碗的節奏,不過也沒辦法,現在聯想人氣低落,連小米都在推出筆記本電腦,華為有什麼不可以呢。那麼問題來了,同樣5000多元,是選小米Air,還是華為MateBook D呢?我們不妨來看看,首先看一下參數。
  • 618期間,華為筆記本銷量大增,短短三年成了聯想國內最強對手
    尤其是在筆記本電腦領域,這一需求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減緩,所以就像華為這種從來沒進入過筆記本電腦行業的新玩家也在三年前選擇了進軍。說起來華為進軍筆記本電腦市場真的算是一個年輕的「選手」,包括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做得風生水起的小米公司也在兩三年前進入到了這一市場。
  • 華為和榮耀殺入筆記本領域各顯神通 聯想竟成最大輸家
    華為跟榮耀分家之後,榮耀不但在手機上發力,在其他消費電子產品上也開始發力。榮耀與微軟籤署全球PC合作協議:筆記本搭載Win10。12月24日,榮耀宣布與微軟籤署全球合作協議,榮耀將在全球範圍內採用微軟Windows 10作為榮耀筆記本電腦官方作業系統。榮耀下一代MagicBook系列產品將於2021年1月在中國首發。在華為體系內,華為主打高端品牌,榮耀做網際網路手機,對標小米,Matebook則是做高端筆記本電腦。
  • 萬萬沒想到小米和華為做筆記本在95後竟然比聯想華碩影響力都大
    、小米推出的筆記本對於優秀方面還是有充分的考慮……以下是來自自媒體今日頭條的電腦數據:關注電腦的行業基本上比較關注的是遊戲,當然華為上榜啦因為遊戲、因為主播增加起來的電腦關注從興趣和年齡也可以看出來使用電腦的人群,那行用戶比較多,18-23歲
  • 華為盯上聯想的鐵飯碗-虎嗅網
    在2020年8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稱,第三方調研機構數據顯示,華為在中國筆記本市場佔有率達到16.9%,僅次於聯想,排名第二,已然進入市場第一梯隊。令同行心生畏懼的恐怕不是增速,而是相比遍地開花的聯想筆記本產品線,華為依靠「輕薄本」這一個細分品類,僅用了四年多,升至筆記本市場第二名。
  • 華為筆記本電腦為何成功?
    幾年前,當華為推出筆記本電腦的時候,外界有很多人並不好看華為,一家做通信設備,做手機,做平板的企業,怎麼突然就去做筆記本電腦了呢?而且筆記本電腦市場已經非常成熟,除了蘋果的MacOS獨樹一幟,其他企業都是千錘百鍊後成長起來的,華為進去還有機會嗎?
  • 5000左右的輕薄筆記本電腦推薦(2018.07)
    售價方面,以i5-8250U+MX150機型為例,本期推薦的筆記本電腦,售價基本在4700-5300,13寸的有聯想小新潮7000、小米air,14寸的有華為榮耀Magicbook、惠普戰66 pro、戴爾燃7000 II。15.6寸屏的有聯想小新air15、宏碁蜂鳥SF315、華為Matebook D、小米pro。
  • 中國顧客推薦度指數品牌排名,華為筆記本超越聯想,多個榜單位居前列
    中國顧客推薦度指數品牌排名,華為筆記本超越聯想,多個榜單位居前列 2020年01月17日 20:55作者:周澄編輯:王翠銀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聯想、華為、華碩等哪個品牌的筆記本電腦較好
    聯想聯想不多說了,這個品牌旗下的筆記本系列是比較多的,尤其是在收購了ibm的筆記本業務之後,基本上把ThinkPad硬是從高端商務機做成了平民機,很多的人的情懷基本上被聯想幹的是體無完膚,ThinkPad再也沒有了往日的輝煌。
  • 華為、小米、聯想的智能體脂秤三國殺
    隨著智能體脂秤產品的爆火,華為、小米、聯想這三家智能硬體領域的巨頭也紛紛下場,在智能體脂秤市場展開博弈。從國內市場來看,目前三家的產品各有優勢,一時之間也難分勝負。這樣的情況下,三家都爭先推出新品以奪取更多的市場。而在這三家加碼智能硬體市場的背後,都有著同樣的打算。對於小米、華為、聯想而言,智能體脂秤產品不僅是其健康科技生態布局的重點,也是其建立AIOT生態的關鍵。
  • 聯想亮出全球首款5G筆記本?搭載高通驍龍8cx 5G計算平臺!
    全球的各大手機廠商和運營商們都在謀劃自家的5G產品。就在近日,有媒體報導:聯想聯手高通發布了全球首款5G筆記本。聯想作為國內的老牌科技企業,作為曾經的「中華酷聯」成員之一,現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PC生產商之一。按理說應該是讓人飽受尊重的企業,但事實上聯想近些年在網友們心中的口碑不怎麼樣,這一次與高通聯手發布的5G筆記本,再次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 神舟筆記本為什麼這麼便宜?但是銷量卻一直,不如聯想華為?
    與神州同一路線的一個品牌是小米,但小米這幾年可以說越做越好,但同樣性價比的神州為什麼不這樣做呢?反而在others裡面,不如玩幾年沒筆記本的華為。首先,現在很多神州用戶是部分學生黨,神州現在有兩個品牌,一個是神州,另一個是價格更加激進的炫龍者品牌。
  • 高關注度卻讓人失望 小米筆記本還為發燒而生嗎?
    >惠普戰66Pro聯想小新潮7000處理器優勢甚微,在近乎相同配置下(八代低壓處理器+8GB內存+MX150+SSD),小米的價格比最貴的聯想小新潮7000僅便宜了300元,但相比於聯想和惠普的工藝與售後,相信小米還是略遜一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