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孕媽媽們來說,孕期整天待在家裡確實是很無聊,而且長時間悶在家裡也不利於產婦和寶寶的身心健康,因此,孕媽媽們偶爾也會在家人的陪同下出門散散心。
但對於孕晚期已經快要臨盆的產婦來說,一般家人都是勒令孕媽媽待在家裡安心待產,而準媽媽們也知道目前的情況,出於對即將降生的寶寶著想也會選擇少出門。但也有一些比較心大的孕媽,即便預產期已經臨近,依然敢一個人在街上晃蕩。
前不久,在菲律賓就有一位準媽媽快要臨盆了,卻依然一個人在外面逛街,正當這位孕媽閒逛的時候,突然腹中傳來一陣疼痛,孩子要生了!但由於周圍沒人幫忙,就只能冒險自己生下了孩子。
而據了解,當時這名孕婦在街上閒逛時,突然就蹲下了身子,身下的羊水已經破裂,但由於這名孕婦長得實在太像男生了,導致了周圍的人雖然不少,但都不知道什麼情況,因而沒有及時幫忙。
由於當時的情況緊急,迫不得已之下,這位孕媽媽只能忍受著巨大的痛苦,獨自一人站在街頭將寶寶給生了下來。當寶寶出生之後,周圍的人們這才發現了是什麼情況,立即就有不少人上前幫忙並將產婦送去了醫院。不過由於中途耽擱了這麼多時間加上產婦是在沒有醫療條件保障的情況下獨自分娩的,這位產婦的身體還是受到了一些損傷,最終需要在醫院治療恢復。
這件事情其實也提醒了我們廣大的孕媽媽們,在即將臨盆的那段時間,千萬不要獨自一人出門瞎逛了,以防腹中的寶寶突然急不可待地想出來,打你一個措手不及。
不過一般來說,分娩也不是突然就發生的,它也會有一些徵兆,提醒準媽媽們分娩即將要開始了,這叫做「先兆臨產」。
我們今天就來說說臨產的那些信號,方便準媽媽們為及時的入院分娩做好準備。
在自然分娩之前,胎寶寶必須先胎頭入盆。一胎的產婦大多在預產期前的 1~2 周入盆;有生產過的產婦大多要到臨產後才入盆。
這時,產婦會感到上腹部比以往舒適,受壓感消失,進食量也增多,呼吸更輕鬆了,這可能就是由於胎寶寶先露部進入骨盆入口,從而使子宮底下降的緣故,因而也有些產婦會感到下腹部沉重,有腹中寶寶下降感。
另外,不少產婦常常會有尿頻的症狀,這主要是由於胎兒的胎頭下降壓迫到產婦的骨盆和膀胱導致的。
不過入盆時間和分娩時間並沒有直接關係,準媽媽們也不必過於擔心,只需按部就班做好生產前的準備就好。
「見紅」指的是生產前,子宮頸口開始活動,宮頸口附近的胎膜「鬆動」而引起的少量出血,常表現為內褲上有一些暗紅色血跡,或有少量淡紅色或褐色分泌物。
見紅多是出現在分娩臨近,陣痛發生的前24-48小時。不過也有個體的差異,也有的孕媽媽是在分娩1周前或者更早的時候就有見紅的情況。
見紅時,如果只出現淡淡的血絲,量不多,不用太緊張,也不用急著入院,可以等到出現了有規律且逐漸增強的子宮收縮,再去醫院。
不過準媽媽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陰道有流出鮮血,甚至超過平時月經的量,那可能不是見紅,而是異常的陰道出血,需要馬上前往醫院檢查。
規律性宮縮是產婦臨產最重要的標誌了。由於子宮收縮所產生的疼痛就叫做產前陣痛,不過準媽媽們需要分辨是規律性宮縮還是假宮縮。
1、假宮縮:宮縮的持續時間短且不恆定、間歇時間長也不規則,強度不變,產婦行走或者休息片刻便可能會停止宮縮。一般是出現在晚上,白天會緩解或消失,由於這種宮縮不會出現宮口開大,一般只是引起下腹部位的輕微脹痛或腰酸,因此不需要去醫院。
2、規律性宮縮:規律性的宮縮發生後,會使得宮頸口持續不斷的開大、寶寶胎頭下降,這預示著分娩即將來臨。
因此,如果準媽媽在10分鐘內有1~2次的宮縮,每次宮縮的持續時間達到30秒及以上,並且強度逐漸增強,持續時間也逐漸延長,間歇的時間則逐漸縮短,而痛感則越來越強,那麼準媽媽便需要立刻前往醫院。
正常來說,破水是在產婦宮口開全前後,但也有少數臨產前破膜的,稱為胎膜早破,也就是俗稱的「早破水」。產婦如果提前破水,會感到陰道有大量液體流出,不能控制,或少量持續不斷的有水流出。
不管是有沒有子宮收縮,只要是破水了,就應立即讓產婦取平臥姿勢送去醫院,千萬不要直立或者坐起,以免臍帶脫出,造成嚴重的後果。
我是你的藥師朋友洪姨,寫文不易,如果您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讚再走唄!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可以關注後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