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事跡材料
南丹縣看守所現有民警19人。作為全區看守所管理機制創新示範單位,該所積極以「兩防一退」工作為重點,進一步更新理念,創新機制,注重以物質鼓勵和精神關愛相結合的方式給予在押人員施以人文關懷,將人性化管理滲透到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以愛心融化堅冰,做在押人員的貼心人,在押人員周恩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被關押到南丹縣看守所後,感到這裡與別的看守所有很大的差別,人與人之間好象比人低下一等的到這裡沒有發現,幹部對大家都很好,所裡的管理都比較人性化…….身體生病或者是冷暖問題,都會很關心很關心我們,讓我們感到很溫暖……」。
詳細事跡材料
南丹縣看守所現有民警19人。近年來,南丹縣看守所在黨委、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的正確領導下,嚴格落實各項監管制度,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著力打造人民滿意單位,有力推動了公安監所執法規範化建設,該所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二次,榮獲「政法工作先進集體」、「2010年度全區優秀公安基層單位」、「全區公安機關基層科所隊規範化執法示範單位」等榮譽稱號,特別是2011年該所被自治區公安廳確定為全區看守所管理機制創新示範單位後,積極以「兩防一退」工作為重點,進一步更新理念,創新機制,實現了監所連續十年安全無事故、民警隊伍無違法違紀的工作目標,該所的規範化執法工作贏得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成為全市公安監管工作的典範,確保了刑事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
一、人防技防並重,創新安全工作機制
一是深化勤務模式改革。該所根據實際進一步深化勤務模式改革,值班巡視工作實行巡視和監控崗位二崗合一勤務模式,通過設置正班、副班、加強班進行交替管控,實行帶班領導、巡視民警、管教民警多重巡邏監控,既優化警力,又形成崗位協同、無縫對接的巡控模式,使監情動態得到全面掌控。該所的管理教育工作實行管教民警包監室管理和主協管制度,該所共設置有七個監區:未決犯設六個監區(其中有一個為女監區),已決犯設一個監區(留所服刑監區)四個監室(其中有一個為女監室,有兩個為待執行監室),共有十四名管教民警分管,各管棟民警管理的在押人員均不超過45人,每個監區均配備有一名主管民警和一名協管民警,實行包監室管理制度,增強管棟民警的責任感。二是實行醫療衛生協作機制。該所與縣人民醫院達成協議並形成送押體檢制度,規定辦案單位送押犯罪嫌疑人到看守所關押的,入所前均須由縣人民醫院先行體檢,經身體健康檢查符合收押條件的方可送看守所關押;與縣人民醫院達成送診協作,縣醫院定期派醫師到看守所為在押人員進行身體健康檢查,醫院為看守所開設「綠色通道」,看守所的重症在押患者送縣人民醫院得到優先就診,從根本上解決在押人員患病得不到及時治療的難題;與縣疾控中心協作,每月縣疾控中心醫師定期到所指導對監區、監室的消毒,指導流行疾病的防控工作,嚴防疫情發生,每半年縣疾控中心醫師定期到所開展在押人員愛滋病抽樣送檢,宣傳愛滋病的防治工作;與縣強制戒毒所展開醫療相互協作,聘請強制戒毒所具有執業資格的醫師到看守所當醫療顧問,配合獄醫開展每天的查監巡診工作,對發現病患的及時予以診治,對有傳染性病患的監室做到每日一消毒,切實維護在押人員的生命健康權。醫療衛生協作化為監所築牢了一道無逢的安全防線,對推動監所執法規範化建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三是強化科信息技應用。為適應新時期對公安監管工作的要求,該所堅持把信息化建設作為推進監所正規化建設、提高工作效率、維護監所安全的重要抓手,組織全所民警開展對「監管警務綜合信息系統」的學習掌握,同時開設「南丹縣看守所信息網」,全面推動信息化在監所安全、管理教育、勤務改革等工作中的應用,實現向科技要警力、以科技促發展的戰略目標。四是推行安全風險評估。按照區廳總隊和市局監管支隊關於對在押人員實行安全風險評估的要求,該所緊密依託「監管警務綜合信息系統」和本所網站,構建起前臺收押民警、值班巡控民警、管教民警、獄醫及帶班所領導等各崗位緊密協同配合的安全風險評估體系,通過獄情分析會、所務會、聯席會等對在押人員的現實表現、案件性質、生理狀況三項指標進行分析,科學評判在押人員安全風險等級,並根據安全風險類別等級逐人逐項落實對應管控措施,特別重大風險在押人員統一著區別於其它在押人員的識別服「紅馬夾」,重大風險在押人員統一著「藍馬甲」,同時將重大風險以上人員名單、照片、風險指標、管控措施及風險等級變化情況公布在監區巡視通道牌上與本所網站上,讓全所民警及時了解掌握各監的重點人員情況。巡控民警按照風險等級分類加強對「紅馬甲」和「藍馬甲」人員的監控,管教按照風險等級實施分類管理,因人施教,通過教育感化、人性化關懷,使重點在押人員轉入正常教育管理之中,消除風險危機。
二、加強人本關懷,創新人權保障機制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南丹縣委、縣政府和各級公安機關對該所監管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區廳總隊、市局領導經常到該所視察指導工作,市縣各級領導多次到監所調研、現場辦公,著力解決實際困難和急需解決的有關問題。2011年,為加快推進看守所執法規範化建設,縣政府及時撥款50多萬元對看守所進行升級改造,購置安裝太陽能熱水器9臺、飲水機30臺、監內電視機30臺,設置「歸航書櫃」17個,新建放風場擋雨棚,對整個監區進行亮化等,把黨委政府的關愛送到監所,把實實在在的溫暖送到在押人員手中,為公安監所的教育改造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二是精神薰陶,營造健康監區文化氛圍。以名言警句警醒靈魂:在每個監室及監區各通道張貼勵志向上的名言警句,讓每個在押人員隨時反省自己的行為;以學習園地改造思想:在每個監室內設置一個學習園地,每月組織在押人員撰寫心得感悟文章,引導在押人員積極改造自己的思想;以「歸航書櫃」引導自學:在監區每個放風場設置一個「歸航小書櫃」,鼓勵在押人員對時事、政策、法規進行自學,豐富在押人員知識;以文娛活動豐富監內生活:每逢重大節假日積極組織在押人員開展撲克、象棋、讀書等活動比賽,豐富在押人員的生活,舒緩在押人員情緒。三是春風化雨,強化人性化監管教育。該所除在硬體基礎設施方面體現人性關懷之外,更著重於探索軟體方面的人性化管理教育新模式,注重以物質鼓勵和精神關愛相結合的方式給予在押人員施以人文關懷,將人性化管理滲透到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較為典型的例子是該所制定的「節日夥食調劑機制」,在重大節假日期間(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監所為在押人員準備充足的可口菜餚和水果、粽子、月餅等民族特色食品,宰殺肥豬為在押人員加菜,平時對年老體弱和病號在押人員則給予更為特殊的照顧,真誠關心每一個在押人員的生活,使在押人員感受到黨委政府的關心,感受到管教民警的關愛,從而穩定在押人員情緒,促使在押人員自覺遵守監所監規,確保監所的安全。如,該所重點押人員蘭樹山,系廣西「5.19」特大拐賣兒童案的首犯之一,剛入監時思想包袱沉重,整天裝瘋賣傻,有自傷自殘傾向。為穩定蘭樹山的情緒,該所加強教育轉化工作,嚴格規定主管民警每天對其進行談話教育2個小時以上,帶班所領導每天和其進行談話教育1次以上。經過談話教育,蘭樹山逐漸認識到所犯罪行的社會危害性,反監管行為慢慢減少、消失。當民警發現該蘭胃腸不好,就每天煮雞蛋麵條或肉粥給他吃,還多次帶他到醫院檢查治療,春節期間則天天免費為其加菜,讓他感受到節日的溫暖……民警無微不至的關懷使蘭某深受感動,蘭樹山主動交代了自己的案情以及被拐賣兒童的下落。蘭樹山說:「看守所領導和管教幹部對我循循善誘、細心幫教,使我認識到了自己犯下的罪惡行為,我現在再不把自己的全部罪行講出來,就對不起受害者家屬,更對不起管教幹部,這是良心最大的譴責。」2011年3月,因涉嫌故意殺人罪入監的未成年女在押人員吳微林(女,15歲)入監後情緒極不穩定,經常在監內哭鬧,或光身滾地或以頭撞牆,或亂吃垃圾,監管民警看在眼裡,痛在心上,為減輕其心理壓力,有效撫慰其身心創傷,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看守所以愛心感化為重點積極做其思想穩定工作:其不願意吃飯,所裡提供可口的飯菜,所領導和管教民警多次做工作;其入所前身體有傷,所裡就送其到醫院進行精心治療;所長覃昌善、管棟的所領導李建英副所長更是以父母般的情懷對其無微不至地照顧……真情化堅冰,在愛心的感召下,該吳思想發生了改變,能自覺遵守監規服從管理,不再鬧監,不再自傷自殘。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在押人員周恩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被關押到南丹縣看守所後,感到這裡與別的看守所有很大的差別,人與人之間好象比人低下一等的到這裡沒有發現,幹部對大家都很好,所裡的管理都比較人性化…….身體生病或者是冷暖問題,都會很關心很關心我們,讓我們感到很溫暖……」
三、強化宗旨意識,創新服務訴訟機制
近年來,該所在開展監所管理機制創新工作中積極創新服務訴訟工作,不斷增加群眾對公安監管工作的滿意度:一是加強隊伍正規化建設,結合「大走訪」、「三大、三馬活動」及「思想紀律作風整頓」活動,建立和完善本所的《監所民警崗位職責》、《監所民警績效考評辦法》等多項規章制度,強化優質服務意識,把每一位民警的德、能、勤、績表現和等級化管理考核評定掛鈎,獎優罰劣,激勵先進,營造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二是實行提訊、律師會見預約制度,該所推行了辦案單位提訊以及律師會見預約制度,通過門牌廣告和網絡通告向辦案單位、律師和在押人員家屬公布聯絡電話,指定專人負責,通過電話預約等方式提前安排提訊或會見,減少辦案人員、律師等待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完善服務設施,在接待室、值班室設置了儲物櫃和飲水設備,方便辦案人員、律師及在押人員家屬,不斷提升公安監所的良好服務形象。
總之,南丹縣看守所通過多年的艱苦努力,已將「執法制度健全、執法工作規範、執法質量優秀、執法保障有力」的執法形象牢固植根於日常監管教育工作之中,使民警整體執法水平得以全面提升,確保監所連續十年安全無事故,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受到各級領導、公安監管同行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