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來的朋友,記得點擊右上方紅色關注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方法和技巧的,教育孩子也一樣,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言傳身教的錯誤做法,真的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舉個例子來說:
有些孩子,從小到大,被動去接受父母灌輸的一種思想,就是咱們家裡窮,出門在外要省著花,別亂惹事,父母賺兩個錢不容易,有些東西太貴就不要買了,多看看有沒有便宜的,二手的。
客觀來講,父母告訴孩子家裡實際情況,讓孩子不鋪張浪費,學會「節儉」是一件好事。
可正在發展階段的孩子,認知跟心智都沒有父母那麼成熟,當父母不斷重複告訴孩子:「家裡窮,省著花」,就等於在孩子的心裡,埋下了一顆「自卑的種子」。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自卑的種子逐漸生根發芽並開花,由此導致孩子在長大後,變得很自卑,潛意識裡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第一:為了不讓別人看不起,在親朋好友面前,刻意裝大方,虛榮心很強盛。
第二:從不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欲求,沒主見
第三:人際交往中,遇到家庭條件好且優秀的人,會尷尬怯場,疏遠
第四:性格孤立,不愛出頭,怕別人在背後議論自己
第五:吝嗇小氣,對別人捨不得,對自己也捨不得
以上這5種表現,會讓孩子長期處於內心自卑的狀態。自卑,是指在和別人比較時,由於低估自己而產生的情緒體驗,嚴重自卑感是心理上的一種缺陷。
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的童年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甚至會決定個人的一生幸福。
有些父母會說,我告訴孩子省著花錯了嗎?家裡窮也是事實,哪裡教育錯了?
可孩子長大後的種種表現,就告訴父母,你做錯了,我今天之所以會變成這樣,跟你的「哭窮式教育」離不開關係。
傳統意義上,勤儉節約是美德,值得被傳承,可很多父母都沒有正確的教導孩子如何勤儉節約,只會給孩子哭窮,孩子在哭窮父母的薰陶下,慢慢被毀掉。
要知道,真正的教育,不是哭窮,窮也不是孩子的缺點,只是當下的絆腳石。
這塊絆腳石,是可以通過後期努力而繞過去的,我們不能因為窮,就被絆倒爬不起來了。放眼過去,大多都是窮人,窮人努力奮鬥,才逐漸變富。
也就是說,貧窮和富貴都是有時態的,分為:過去、現在和將來。
孩子可能過去和現在處於貧窮階段,但未來是有變數的,關鍵就看孩子能否接納真實的自我,然後再發揮後天習得的本領,跳出貧窮的圈子。
如果父母總是給孩子哭窮,告訴孩子,我們家就這樣,你也沒什麼本事,將來還是窮,無異於是在壓制孩子,這樣的父母,永遠教育不出有格局,層次高的孩子。
父母想要讓孩子健康發展,不是給孩子哭窮,而是去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當然,這個也是有前提的。
前提是父母的三觀是正確的,父母三觀不正,扭曲,孩子自然也會偏離。
寫在最後的話:
窮,是無解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裡,有句經典臺詞,叫「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仔細想想,每個人的出生都是無法選擇的,在什麼的樣原生家庭下長大,將來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而且,每個人都有可能活成父母的縮影。
所以,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你好 ,陌生人,我是Canliu,我在這裡自足自給,把一些瑣碎的情緒寫成文字,這裡面有你發生過的,和未曾發生的,我們都是孑然一身,開始和結局都是如此孤獨,很高興遇見你。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