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哭窮的父母,養出自卑的孩子,你可以沒錢,但別讓孩子做窮人

2020-07-31 丸子媽媽說育兒

導語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才算是真真切切的明白了「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育兒並不是簡單的供孩子學習、供孩子吃喝玩樂,而是應該從小在孩子的生理、心理上進行「管教」。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過話題,挺有共鳴的。

一個媽媽問:「你認為老一輩最糟糕的育兒建議是什麼?」

網友回答:「不停地告訴孩子家裡有多窮,他們有多麼辛苦。」

經常哭窮的父母,養出自卑的孩子,你可以沒錢,但別讓孩子做窮人

短短的一句話,卻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和點讚。看來在育兒中,我們遭遇到的問題都是一樣的。

很多父母覺得向孩子哭窮,孩子才會懂得節儉,這也是我們最常見,覺得最有效的教育方式。這個方法也確實有所成效,孩子變得越來越節省,花錢的時候也變得小心翼翼,和父母一樣奉承「凡事都省」的生活原則。

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是正確的嗎?

日復一日的哭窮,會讓孩子從骨子裡認為家裡很窮,在同齡人面前抬不起頭,慢慢的變得自卑、內向。這種自卑感和匱乏感會伴隨著孩子一生,哪怕是長大後有錢,也會很摳門。

《歡樂頌》中的樊勝美,是自卑的。劇中,她的家境應該算是比較普遍的社會現狀,她從小就是被窮養,父母不斷地向她哭窮,即使在成年後,原生家庭還在不斷壓榨,讓她覺得錢永遠是不夠花的。

經常哭窮的父母,養出自卑的孩子,你可以沒錢,但別讓孩子做窮人

為了擺脫困境,她拼命往上爬,哪怕是有所成績,在她的內心深處還在自卑的,因為家庭的緣故,讓她覺得她的家庭不光彩,同樣,她也把這種自卑感帶到了愛情中,最後也導致了她的愛情舉步維艱。

經常哭窮的父母,養出自卑的孩子,你可以沒錢,但別讓孩子做窮人
經常哭窮的父母,養出自卑的孩子,你可以沒錢,但別讓孩子做窮人

愛「哭窮」的父母,養出自卑的孩子。父母經常對孩子哭窮,孩子確實變得「懂事」了,但是自卑感也隨之而來了,這種自卑也許就會伴隨孩子一生。

我們教育孩子,不是為了讓他背上沉重的家庭負擔,而是應該讓他懂得珍惜、讓他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努力,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人們常說:「父母的眼界,決定著孩子的未來」,聰明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比爾·蓋茨說過:「我要把我所賺到的每一筆錢都花得很有價值,不會浪費一分錢。」巴菲特不輕易借錢給自己的親生兒子,在教育子女方面,他們都鼓勵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能力賺錢,讓孩子懂得自力更生, 與其期待父母的恩賜,不如自己去奮鬥。

經常哭窮的父母,養出自卑的孩子,你可以沒錢,但別讓孩子做窮人

孫紅雷的家庭成長環境一度成為大家羨慕的對象,他年輕的時候,家裡很清貧,父母的收入還不夠維持一家人的開支,母親只能每天下班之後靠撿破爛來補貼家用。

孫紅雷從小就看到了父母的艱辛,為了家庭生計而操勞,很早就體會到了生活的貧苦和父母的不容易。

後來有機會參加舞蹈大賽,沒想到家裡人都一致同意,出發前父親語重心長地告訴他:

「孩子,你懂事了,自己喜歡的就去追求,但是舞蹈這件事,現在賺錢,長久考慮卻不穩定,你先去跳舞,如果不行的話,再回來讀書考大學,不管怎樣,爸爸都支持你。」

經常哭窮的父母,養出自卑的孩子,你可以沒錢,但別讓孩子做窮人

父親的一席話,讓孫紅雷淚流滿面,這也成為了他事業有成的主要因素。

當我們在童年時代對某些事情有了很深刻的體會,長大後也就對某些東西有一種自然而然的接受。

如同

孫紅雷的母親用實際行動告訴他:生活不易,但是我們依然要努力攢錢過日子;

父親教導他:賺錢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習知識和長遠發展。

孫紅雷接受了家庭條件不好的現狀,看到了父母的努力和艱辛,從心裡他已經接受了家庭不好的樣子,不會因為家庭緣故而感到自卑或不幸。

經常哭窮的父母,養出自卑的孩子,你可以沒錢,但別讓孩子做窮人

愛哭窮的父母,養不出大格局的孩子。經常對孩子哭窮,會讓孩子產生對錢的稀缺心理,對錢極度渴望,使得孩子的視野變得狹隘,缺乏前瞻性,急於求成,從而忽視了其他更重要的東西。

我的家庭就是普通大眾的條件,有時候我的孩子也會問我:

  • 「媽媽,我們家裡有錢嗎?」

我會告訴她:「家裡的錢夠你現在成長所需,但是我們不能浪費,因為這都是爸爸媽媽用辛苦勞動換來的,你看到了爸爸經常會加班、會打電腦,那是為了我們有更好的條件來供這個家庭的開支。你想要什麼、想吃什麼,可以告訴媽媽,媽媽會根據你的表現來決定是否給你買。但是,你絕對不能吃陌生人的東西、拿別人的玩具。」

  • 「這個東西我可以買嗎?它貴嗎?」

我會告訴她:「價格不是衡量它價值的唯一標準,如果你覺得你需要這個,你會好好珍惜,那就可以買,但是有個前提,你必須在這個星期內完成我給你的任務,最後看你的表現才能購買,每樣東西都是需要我們提前做好準備,都是要付出努力。」

經常哭窮的父母,養出自卑的孩子,你可以沒錢,但別讓孩子做窮人

當我們的孩子問問題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迴避或暴力的對待,而是應該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想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再結合家庭情況,嚴肅、認真的告訴孩子事實,告訴孩子,只有我們齊心協力就能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孩子對金錢觀念還模糊的時候,我們要培養孩子的對金錢的概念,讓孩子懂得每一份錢都來之不易,「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經常哭窮的父母,養出自卑的孩子,你可以沒錢,但別讓孩子做窮人

我是丸子媽媽,育兒路上與你一路同行,教育好孩子是我們共同的心願。

本期話題互動:當孩子問你「家裡有錢嗎」,你是如何回答他的?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和孩子「哭窮」傷害大,自卑心理影響金錢觀,父母給錢方式有講究
    有了孩子後,作為父母怕孩子有奢侈浪費的習慣,有的家長開始經常和孩子「哭窮」,想讓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好品質。殊不知,這種「哭窮」行為會讓孩子一直自卑,影響長大後的金錢觀。@雲端漫步:哭窮是可怕的窮人思維,會讓孩子偏離正常的金錢觀,影響一輩子的運氣和生活。
  • 「父母的節儉,讓我越來越自卑!」跟孩子哭窮,是一件好事嗎
    刻意哭窮的父母會教出這樣的小孩:1.敏感、自卑,怕給別人添麻煩父母總對孩子說:「咱們家沒錢,都是為了養你。」言下之意是你要對得起我付的這份價錢,好好學習,好好工作。這種付出感太強的哭窮讓愛變成了沉甸甸的枷鎖,束縛在枷鎖之下的孩子首先感受到的是壓力,他們會逐漸變得敏感、自卑,每花父母一分錢內心都在與內疚感、負罪感作鬥爭;他們怕成為家庭的負擔
  • 父母對孩子哭窮,是否引起孩子的自卑心理
    但是,父母要考慮到孩子的心智不成熟的問題,很多問題是父母沒有想到的,但是已經對孩子產生很不好的影響了。有的家庭條件明明不差,家長卻特別喜歡對著孩子哭窮,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家裡沒錢,只能靠你好好念書,以後找好工作賺錢」、」你明白我們掙錢有多辛苦,你要節約一點「、」不要跟別人比,她們家甚麼條件我們家甚麼條件?比不起。
  • 養不起,為什麼要生我?哭窮父母被問懵,別讓孩子戴上「窮帽子」
    明明家庭條件還可以,父母卻總是在孩子面前「哭窮」,孩子提出什麼物質要求,或是想要花錢的想法,他們就用「家裡窮、沒錢」來搪塞,以為這樣就能讓孩子懂事,殊不知,孩子卻因此陷入了另一個「坑」。哭窮父母被問懵,別讓孩子戴上「窮帽子」老張夫妻倆是做早點攤起家的,後來生意做大開了幾家連鎖店,可掙了錢的夫妻倆也依然是「起早貪黑」的工作,在吃穿用度上從來都不講究。
  • 哭窮教育會毀了孩子一輩子
    哭窮教育會毀了孩子一輩子! 有些爸媽經常會在生活中對孩子哭窮。當孩子提出想買某種東西時,爸媽總是以「太貴了,我們很窮,買不起」這類理由來拒絕孩子的要求。殊不知,你的這種「哭窮」教育很容易培養孩子的貧窮意識,甚至會害了孩子一生!在超市裡遇到一對母女。
  • 「別看了,家裡沒錢」,哭窮式的教育,慢慢地「毀」了你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一開始就被家長灌輸了「窮人」的思想,那麼他這一輩子,永遠是個窮人。」他家庭很普通,沒有很窮也沒有很富有,可是從小到大父母總會說「家裡沒錢。」這句時常迴蕩在耳邊的話語,讓他開始產生了自卑心理,哪怕之後物質水平很高,他的內心中也有一個缺口,一直填補不上,這就是哭窮式教育帶來的陰影。
  • 父母 哭窮式 教育,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限制了眼界和格局
    父母都希望養育出一個懂事的孩子,對此很多父母都會陷入一種教育誤區,就是對孩子進行「哭窮式」的教育,也就是說不管有沒有錢,父母都會展現出家庭狀況都是一貧如洗,概括一個字也就是「窮」。今天我在下班路上,偶然聽到一個媽媽在打電話,電話的大概意思就是說生了孩子,就是在造她的錢。面對孩子對物質上的任何需求時,父母總是會表現出一臉的為難,這種情況我也有過。
  • 父母總向孩子哭窮會有什麼影響?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在某些方面是有一定的需求的,別的孩子運動鞋,你的孩子布鞋,別的孩子吃了食堂的飯還有零花錢買些零食玩兒的東西,你的孩子吃食堂的飯都還要精打細算著,別的孩子上學推個行李箱,你的孩子上學扛個大床單。說實在的這些東西又不是什麼奢侈品,是真的窮了這種地步了麼?不給買就不給買,還總給孩子哭窮,給孩子灌輸一些我們不比別的就比學習這種思想。
  • 跟孩子「哭窮」的父母,你不怕把孩子真的變窮?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34;的說法,其實無論是窮養還是富養都要把握一個度。但有種對孩子傷害比較大的是不斷的給孩子灌輸家裡很窮的觀念。家長要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父母的金錢觀會影響孩子以後的思想和價值觀。比如說兩個家庭情況差不多的孩子,不同金錢觀的父母會養出截然不同的孩子。
  • 哭窮式教育|從小被父母灌輸這種思想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得很自卑
    舉個例子來說:有些孩子,從小到大,被動去接受父母灌輸的一種思想,就是咱們家裡窮,出門在外要省著花,別亂惹事,父母賺兩個錢不容易,有些東西太貴就不要買了,多看看有沒有便宜的,二手的。客觀來講,父母告訴孩子家裡實際情況,讓孩子不鋪張浪費,學會「節儉」是一件好事。
  • 「爸媽養你多不容易」,傳達給孩子這種態度,將來後悔的還是自己
    你是否常將「家裡沒錢,爸媽養你多不容易」掛在嘴邊呢?養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件壓力不小的事情,但家長若總是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來自經濟方面的壓力,像是總是將「家裡沒錢,爸媽養你不容易」這一類話語掛在嘴邊的話,會對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呢?
  • 向孩子哭窮可以讓其更懂事,刻意的哭窮教育,會讓孩子負重前行
    表姐經常敲打妮妮:「學費這麼貴,你可得好好學,這都是我和你爸的棺材本。」在這種方式下,妮妮的確很「懂事」,有次,妮妮跟我說:「姨姨,我家這麼窮,都是因為養了我,因為我要花好多錢。」被窮養長大的孩子怎樣了1.刻意窮養孩子,會讓孩子自卑「窮」的本質是匱乏,窮養而滋生的匱乏感,以及衍生出的自卑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大姨生活在匱乏的年代,那時候人們吃飽穿暖都是幸福的,人們的生活普遍都很苦。
  • 孩子的自卑多數是由於父母的這幾種行為造成的
    生活中有經常會有一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自卑的現象,卻不知道為什麼,今天就給大家總結一下,孩子的自卑大多數是由於父母的這幾種行為造成的。一、經常向孩子抱怨沒錢生活中很多家長經常會向孩子哭窮抱怨沒錢比如孩子問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能不能不上班陪我啊?」
  • 別不相信,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這4種家庭,家長:我知道的太晚了
    但是我們想想,有時候父母養育孩子的方式和對待孩子的態度也是有問題的,家長的無心之舉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甚至讓孩子變得自卑。如果你不想讓孩子長大了也自卑膽小,就最好不要讓孩子在這4種家庭環境裡長大,不要知道的太晚了,後悔都來不及。
  • 哭窮會帶給孩子2大傷害,最大的傷害不是自卑,而是智力發育
    「你還喝個沒夠了!」老大有些不耐煩,我用胳膊肘捅了捅他,示意他不要說了,以免傷了桃桃的自尊,桃桃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不妥,把臉別到一旁,表情有些尷尬,我將一盒酸奶放到了她旁邊,帶著兩個孩子回家了。 一個8歲的女孩做出從別人手裡搶東西的動作,令人感到意外,而這與桃桃的媽媽平時的哭窮教育有關,桃桃家說不上富裕,也談不上貧窮,就是普通家庭,但桃桃的媽媽對孩子的花銷管控得很嚴,因為小區緊鄰超市,經常有孩子到超市買零食,桃桃提出吃零食的要求時,媽媽很少同意,總是對她說:「我哪裡有那麼多錢,咱家窮沒錢,就得省著點花。」
  • 父母的這3種「教育方式」,容易養出自卑的孩子,需要及時糾正
    文|文竹媽媽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能夠讓孩子因為錯誤的教育方式而產生心理問題,比如說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一個自卑的孩子,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上,都難比其他同齡人做得更好。這個「別人家的孩子」,經常出現在父母的口中,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還聽話懂事。父母們經常拿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家的孩子」的長處作對比,也會讓孩子在對比的過程中產生自卑的心理。
  • 為何父母喜歡向子女「哭窮」,難道不會影響孩子嗎?早看早認錯!
    為何父母喜歡向子女「哭窮」,難道不會影響孩子嗎?早看早認錯!父母們應該都有說過家裡的條件水平不是很好,希望我們可以努力讀書改變自己的生活水平,從而提升到更高的一個生活層次。但是父母們有沒有想到一點,就是你的孩子到底想不想聽這些事情,又或者你害不害怕給自己的孩子產生一定的心理陰影。大家可以從下方的內容看清楚,了解自己到底在哪一方面做得不夠好,以及在今後如何對孩子有著更好的教育,而不是將可怕的貧窮思維傳承給後代。
  • 比「真窮」更可怕是,家長在孩子面前「哭窮」,造成的傷害難補救
    仔細想想,這句話非常有道理,「窮」不僅僅給孩子帶來物質上的匱乏感,它同樣增加了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壓力和不確定性。所以,父母經常向孩子「哭窮」,後患無窮。家長經常向孩子「哭窮」,孩子感受到太多貧窮的艱辛,他們在家境好的同齡人面前,容易變得敏感、自卑。長大後,即便孩子獲得成功,也會特別的脆弱,表現出較差的情緒管理能力。
  •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
    畢竟,即使這些孩子可以靠自己的工作來賺錢,他們也不相信這些錢是通過自己的能力賺來的,因為他們確實習慣於「窮人」。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我不必擔心任何事情。由於家庭條件惡劣,我永遠無法站在別人面前。「每次我要求和你一起生活費時,我都很難說話。我經常和你爭吵以求金錢。現在我不敢這麼打給你。我怕聽到你的聲音就會哭。」「我似乎很沮喪,我不想與其他人交流,也不想一個人呆……」兩線之間的謙卑,孤獨和無助令人心碎。有網友說,這樣一個家庭出生的孩子真可憐。
  • 經常在媽媽「哭窮」的日子下長大的孩子,會變得怎麼樣?
    小的時候,孩子想買玩具,媽媽會對孩子哭窮說:「我沒錢買」。小學的時候,孩子想要一個漂亮一點的書包,媽媽對孩子哭窮說:「這個還能用,買什麼?我沒錢」。初中的時候,孩子想要一輛新的自行車,媽媽把哥哥姐姐們騎舊的自行車,推到你的面前哭窮著說:「這不好好的能騎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