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發布

2020-12-17 中工網

來源:中工網

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張菁)12月12日,《2020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這是北京師範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自2011年以來連續發布的第10本報告。《報告》聚焦的主題是「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的勞動力市場空間演變」,總結出勞動力市場極化現象逐漸明顯、勞動力市場格局呈現南北差異等我國勞動力市場空間演變表現出的主要特徵,並提出政策建議。當天,來自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的20餘位專家圍繞此話題展開探討。

報告的主持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與生態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賴德勝教授表示,國家提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必將對我國勞動力市場改革產生深遠影響。從空間格局視角研究勞動力市場發展,有利於更加準確地把握我國不同區域之間勞動力就業和收入狀況,能夠為構建內需體系新格局提供經驗支撐。從區域視角來研判勞動力市場的發展狀況,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握總體和各區域之間的關係,把我國勞動力市場的空間迴旋優勢發揮出來,更加有效地解決就業問題。《報告》對於把控勞動力市場大局,解決好就業問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報告》指出,我國勞動力市場空間演變表現出8個方面的特徵。

第一,勞動力市場極化現象逐漸明顯。我國區域之間勞動力市場的穩定型就業、靈活型就業與高技能型就業都出現了一定的極化趨勢,主要體現在東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之間的兩極分化,而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極化趨勢相對較弱;東部地區內部的高技能型就業和靈活型就業規模都明顯增長。

第二,勞動力市場格局呈現南北差異。南方就業總量始終高於北方,且從2015年後差距逐漸拉大,南北方人口流入差距拉大,南方城市人口流入更加明顯,南方就業質量高於北方。2019年,全國人口淨流入最多的省份為浙江和廣東,同期東北三省淨流出人口最多。全國就業質量總體呈穩步上升趨勢,南方就業質量高於北方,且就業質量增速高於北方,東部沿海地區領跑全國,就業質量最高。

第三,勞動力市場就業崗位創造能力異質化顯現。「三新經濟」帶來了直接和間接就業創造效應,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三新」經濟帶來的總就業規模分別為16566萬人、15752萬人和15148萬人,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分區域來看,不同經濟圈高技術產業就業情況差異顯著,粵港澳、長三角高技術產業吸納就業能力較強,廣東、江蘇成為高技術產業就業吸納高地,中西部地區正在通過發展高技術產業吸納高技術人才。同時,國企民企「攜手」促進高技術領域的就業創造與重塑。

第四,勞動力市場「時」「空」邊界不斷變革。就業形態的空間變革主要體現在工作空間和工作模式兩個層面。表現為,線下到線上的變化,傳統的工作平臺、工作空間萎縮,線上經濟活動越來越多;工作彈性增強,一人一崗到多人一崗或一人多崗的變化趨勢十分明顯,彈性崗位模式與網際網路平臺結合,共同打造了各種靈活就業模式,工作更加多樣化。就業形態時間轉變主要表現為,工作年限延長和工時縮短並存。

第五,勞動力市場地域空間逐漸重構。在未來城市發展中,都市區外圍城市、都市區核心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效能將進一步釋放,勞動力市場地域空間複雜性將會更加明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長江中遊五大城市群成為主要人才流入地。後疫情時代,世界級產業鏈集群建設、國家城市群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世界級多中心網絡型區域協調發展均會影響勞動力市場地域空間的重構。

第六,城鄉勞動力市場融合度上升。城鄉勞動力市場融合發展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即人口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加快、返鄉入鄉人數日益增多以及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比例逐漸提高。

第七,勞動力市場迴旋空間增加。近年來,我國人力資本質量的穩步提升為產業升級和調整提供了迴旋空間。同時,一系列改革有效破除了不利於勞動力流動的制度壁壘,為緩解勞動力市場的區域結構失衡提供了迴旋空間,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勞動力市場線上迴旋空間也不斷拓展。

第八,勞動力市場國際空間不斷拓展。我國勞動力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特徵表現在三個方面,勞動力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對外輸出規模持續擴大;僱傭海外當地人員數量和比例都在不斷增加;中高端勞務合作是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發展趨勢。在華外資企業僱傭我國勞動力的主要特點包括兩個方面,外商投資企業和港澳臺投資企業吸納的我國勞動力呈現平穩增長態勢;當前製造業仍然是吸引外商直接外資的主要行業,製造業就業人員佔比更大。

為適應我國勞動力市場的空間轉變,推動勞動力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提出政策建議。第一,加快勞動力結構調整,應對就業空間極化,健全和完善勞動者跨區域流動的就業保障機制,實行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因地制宜制定就業政策。第二,加強技能培訓,彌補勞動者素質短板,重視技能培訓促進中低勞動者技能提高,給予用人單位更多的自主權緩解就業錯位現象。第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勞動力市場融合,促進政企合作的新型合作機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勞動者後顧之憂。第四,依託網際網路平臺,打破勞動力空間邊界,「網際網路+」促進信息交流,激發市場潛能,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第五,深化國際合作,擴展勞動力國際空間,拓展對外勞務合作的範圍,持續發揮「一帶一路」的引領作用。

責任編輯:姚怡夢

相關焦點

  • 報告:我國勞動力市場空間演變表現出8個特徵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發布《2020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勞動力市場空間格局演變及其特徵進行了系統梳理,分析了我國不同區域間的勞動力供需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理論支撐。
  • 《2020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發布
    近日,《2020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這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第九年發布該報告。《報告》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保險業及經濟短期內將形成較大衝擊,但「剛需延後」和新的保障需求也將逐步釋放,無論對於人身險業還是財產險業而言,挑戰中都蘊含著機遇。
  • 中國人日均休閒時間僅2.42小時 2020中國勞動力市場人口供給分析
    近日,《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9—2020)》發布的數據中,有關國人休閒的佔比時間引發熱議。除去工作和睡覺,2020年中國人每天平均休閒時間僅為2.42小時,比2018年少了25分鐘。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19-2025年中國勞動力市場調查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勞動力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勞動力指全部人口。狹義上的勞動力則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在實際統計中,考慮勞動年齡和勞動能力兩個因素的指標有勞動年齡人口和社會勞動力資源總數。
  • 12月就業報告預覽:美國勞動力市場可能在2020年「爬過終點線」
    隨著失業率上升,美國的就業增長可能在年底大幅放緩,因為過去一年震撼經濟的疫情對勞動力市場造成了又一次打擊。美國勞工部將於北京時間周五21點30分發布12月份就業報告。與疫情大流行期間的情況一樣,對該報告的個別估計涵蓋了廣泛的範圍,一些經濟學家預計,自4月份以來,就業人數將首次出現負增長。這一結果將進一步擴大大流行前勞動力市場的就業缺口,截至11月,經濟仍比2月份的水平少980多萬個就業崗位。
  • PPT|中國風電後市場發展報告(2019-2020)!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8月20日,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中國風電後市場發展報告(2019-2020)》重磅發布。《中國風電後市場發展報告》是國內全景描述中國風電後市場的權威年度報告,由協會組織後市場企業、行業專家共同撰寫,每年更新。自2019年首次發布後,業內反響熱烈。針對反饋建議,結合後市場發展情況,《中國風電後市場發展報告(2019-2020)》在更新數據的同時,新增了海上風電機組投運情況以及發展趨勢,內容更加完整和全面。
  • 中國飯店協會發布《2020中國團餐發展報告》
    近日,在中國飯店協會在深圳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團餐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飯店協會團餐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何娟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團餐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從中國團餐行業整體發展歷程及現狀、2019-2020團餐企業經營狀況分析、2020團餐行業發展趨勢展望以及團餐百強企業案例分析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 2020-2026年中國靜脈曲張襪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靜脈曲張襪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顯示,靜脈曲張襪是一種具有促進靜脈血液回流心臟功能的產品,它是一種醫用治療器械,一種治療靜脈曲張類疾病的醫用器械。
  • 中國益生菌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益生菌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認為,截至**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強大的產品主要是以上各類微生物組成的複合活性益生菌,其廣泛應用於生物工程、工農業、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領域。
  • 2020-2026年中國多晶矽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多晶矽行業的發展始於20世紀**年代,早期的多晶矽產品主要面向半導體市場,由於半導體市場對多晶矽產品的需求量並不大,全球約在2-3萬噸,所以截至**多晶矽產業的蓬勃發展主要受益於光伏產業的興起。全球多晶矽產品中,80%以上的產品應用於光伏產業。截至**多晶矽企業的擴產也主要針對於光伏產業。
  • 中國角膜地形圖儀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中國角膜地形圖儀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對我國角膜地形圖儀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並對未來角膜地形圖儀市場發展動向作了詳盡闡述,還根據角膜地形圖儀行 業的發展軌跡對角膜地形圖儀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角膜地形圖儀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
  • 《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發布
    2020年12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組織國內外相關學者共同編撰而成。
  • 《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發布
    【環球網文旅報導】2020年12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組織國內外相關學者共同編撰而成。
  • 2020-2026年中國海綿鐵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海綿鐵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認為,海綿鐵又稱直接還原鐵,採用優質礦石,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通過濾式除澱方式進行排除,對管道、鍋爐和氧循環水溶解腐蝕經水處理後水溶解氧含量可將到0.05mg/L以下
  • ...中國教育——中國國際教育發展報告(2020)》發布-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東)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研究院與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國際教育專業委員會聯合編著的《WTO與中國教育——中國國際教育發展報告(2020)》於12月15日發布
  • 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勞動力市場技能缺口研究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
    由摩根大通支持和發起,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聯合完成並在本周四發布的《中國勞動力市場技能缺口研究》顯示,中國宏觀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進程的不斷深化,中國正在向價值鏈上遊轉移,其提供或製造的產品也逐漸向高附加值產品過渡。
  • 國機汽車發布中國進口汽車市場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市場存在較...
    □ 本報記者 王 輝11月30日,國機汽車發布《中國進口汽車市場發展研究報告(2019-2020)》。報告顯示,2019年在中美貿易形勢不斷變化,國Ⅴ國Ⅵ排放標準切換背景下,中國進口汽車市場呈現供需雙降,行業庫存壓力有所緩解,市場結構深化調整,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平行進口汽車逆勢增長等特徵。
  • 全球與中國汽車智能鑰匙行業發展回顧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
    《全球與中國汽車智能鑰匙行業發展回顧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在多年汽車智能鑰匙行業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結合全球及中國汽車智能鑰匙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汽車智能鑰匙市場各類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
  • 美國勞動力市場結構有待調整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近日發布報告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美國經濟遭受重創。2020年8月,美國就業崗位數量比2月時減少了約1150萬。然而,很多美國政府和企業領導人依然把勞動力市場問題歸結於部分個體缺乏適當的勞動技能。世界經濟論壇也表達了非常時期填補「技能差距」的重要性。
  • 2020年版中國聯苯肼酯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2020年版中國聯苯肼酯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聯苯肼酯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聯苯肼酯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報告首先介紹了聯苯肼酯行業的相關知識及國內外發展環境,並對聯苯肼酯行業運行數據進行了剖析,同時對聯苯肼酯產業鏈進行了梳理,進而詳細分析了聯苯肼酯市場競爭格局及聯苯肼酯行業標杆企業,最後對聯苯肼酯行業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給出針對聯苯肼酯行業發展的獨家建議和策略。
  • 研究報告:中國勞動力人口平均年齡達到38.4歲
    中新網北京12月8日電(記者 闞楓)日前,中央財經大學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在北京發布的《中國人力資本報告 2020》顯示,1985-2018年間,中國勞動力人口(包括學生)的平均年齡從32.2歲上升到了38.4歲。資料圖:大學生招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