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日均休閒時間僅2.42小時 2020中國勞動力市場人口供給分析

2020-12-17 中國IT通訊網

中國人日均休閒時間僅2.42小時

你有休閒時間嗎?中國人日均休閒時間僅2.42小時引發網友熱議!近日,《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9—2020)》發布的數據中,有關國人休閒的佔比時間引發熱議。除去工作和睡覺,2020年中國人每天平均休閒時間僅為2.42小時,比2018年少了25分鐘。2019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更新《國際疾病分類》名單,首次把「過勞」列為「影響健康狀況或與健康服務相關的因素」,認為它可能會引發相關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過勞狀態往往存在未很好控制的、在工作場所長期承受的壓力,並有三大症狀:感覺精疲力盡;從心理上想遠離工作或對工作產生否定感和質疑感;工作效率降低。在醫學中過勞被稱為過勞症候群,通常指由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大、心理壓力過重引發的一系列身心健康問題,是對身體健康的「全方位打擊」。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19-2025年中國勞動力市場調查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勞動力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勞動力指全部人口。狹義上的勞動力則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在實際統計中,考慮勞動年齡和勞動能力兩個因素的指標有勞動年齡人口和社會勞動力資源總數。傳統或者早期的概念中,勞動力指從事體力勞動為主的「勞工」,即「工人階級」或產業工人。馬克思理論把勞動力劃分為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和非生產部門的勞動者。知識經濟時代腦力與體力勞動者的差別已不表現在勞動的本質特徵上。「員工」這一範疇被企業以及各類組織廣泛使用。

中國勞動力人口數量

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總量在2012年達到峰值9.22億人後,增量由正轉負進入總量減少階段。到2018年為8.97億人,仍保持近9億人的規模,顯示我國勞動力資源絕對量依然龐大。

國家統計局在中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總人口由1949年的5.4億人發展到2018年的近14億人,年均增長率約為1.4%。「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2016年和2017年出生人口分別為1786萬人和1723萬人,明顯高於「十二五」時期年均出生1644萬人的水平,政策效果顯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緩解了人口總量的壓力。同時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升、社會轉型速度加快,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很大轉變,出生人口數量逐步減少,人口結構問題成為新的挑戰。

2020中國勞動力市場現狀

二季度,用人單位招聘各類人員約441.2萬人,環比減少79.5萬人;進入市場的求職者約333.7萬人,環比增加9.1萬人,市場需求略大於供給。隨著復工復產的持續推進,勞動力市場供求壓力有所緩解。二季度,83個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信息顯示,與上季度相比,需求人數下降15.6%,求職人數增長2.9%。

需求端的下降主要是受全球疫情衝擊,世界經濟衰退,外貿型企業面臨較大壓力,減少了崗位釋放。供給端的變動是因為受疫情防控影響,一季度求職人員數量較少,進入二季度,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求職人數回升。「需求端供給端一降一升,市場供求壓力得到緩解,求人倍率較大幅度回落。」

相比一季度,二季度招聘需求人數和求職申請人數分別增加34.74%和42.55%。數據顯示,隨著穩就業舉措全面落地,4—6月招聘需求人數逐漸上升,市場需求回暖,帶動就業局勢逐步回穩。特別是小型企業展現出強大韌性,二季度勞動力需求回升跡象明顯,招聘需求人數環比上漲超45%。

分區域看,中、西部地區市場用人需求缺口較大。與去年同期相比,西部地區市場用人需求增加了5.6萬人,增長了5.4%,展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

《分析》顯示:企業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行業。十大城市崗位需求和求職排行榜顯示,營銷人員、包裝工、餐飲服務人員、快遞員等職業的用人需求較大。

與上季度相比,生活性行業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需求上漲184.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上漲8.7%,教育行業上漲7.4%。

近年來,我國第三產業就業人員佔比連續上升,截至2019年底佔比達47.4%,是我國吸納就業的主力軍。隨著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穩步推進,服務業崗位需求回升,「主力軍」作用再顯。

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招聘需求上漲最為明顯。快遞員連續兩個季度成為最短缺職業第二名,在重慶、西安、鄭州,快遞員求人倍率高達10∶1,缺口較大。

在線上招聘市場,娛樂、體育、休閒行業招聘需求人數大幅增長。受直播、主播等線上活動帶動,本季度娛樂、體育、休閒行業招聘需求人數環比增加117.82%,遠大於求職申請人數增幅,景氣指數上升明顯。

特別是對高校畢業生而言,這些行業或將成為不錯選擇。數據顯示,二季度娛樂、體育、休閒行業對應屆生招聘需求同比增加349%,環比上漲300%。

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產業的核心技術人才也供不應求。李強介紹,根據計量模型預測,到今年底,信息基礎設施產業核心技術人才的缺口將達到417萬人。

勞動力薪資水平

這幾年時間中,我國勞動成本在快速增長,我國居民們的薪資待遇水平,也在不斷的上漲。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左右時,我國不少普通工人的薪資,一個月也就十幾元、幾十元左右。而到了現在,我國一些城市的平均薪資,都接近萬元了。

數據顯示,2018年時我國15歲-59歲的勞動人口數量,約為8.9億人左右,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4%左右。在這樣一個龐大的人口總數中,我國月薪過萬的人,又有多少呢?

根據一些報告顯示,2019年中就算是在我國北京、上海這些城市,月薪過萬者的比例,也僅有3成左右。而且這些人員,主要集中在網際網路、房地產和金融相關行業。

雖然這個數據,可能並不是那麼準確,但也能大概顯示出,我國居民收入情況。月薪過萬的人數,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多。就算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月入過萬也不容易。

數據中顯示,我國上海、北京、深圳、南京、杭州、廣東,是我國月薪過萬人數,最多的幾個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月薪過萬人數比例,都超過了30%

《2019-2025年中國勞動力市場調查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的資深專家和研究人員通過長期周密的市場調研,參考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行業協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專業研究機構提供的大量權威資料,並對多位業內資深專家進行深入訪談的基礎上,通過與國際同步的市場研究工具、理論和模型撰寫而成。全面而準確地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讓您全面、準確地把握整個勞動力行業的市場走向和發展趨勢。

想了解更詳實的中國勞動力市場分析信息請點擊中研普華出版的《2019-2025年中國勞動力市場調查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相關焦點

  • 日均休閒時間僅2.42小時 「勞逸結合」不能成空話
    □ 蔣璟璟近日,《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9—2020)》發布的數據中,有關國人休閒的佔比時間引發熱議。除去工作和睡覺,2020年中國人每天平均休閒時間僅為2.42小時,比2018年少了25分鐘。此前一份統計顯示,「從2013年到2018年,中國人均睡眠時長已由8.8個小時降至6.5個小時」,加上此番「中國人日均休閒時間僅2.42小時」,睡眠時長、休閒時間雙降,並且其絕對值偏低,這意味著國人將大量的時間花在了工作上,並且工作時間還越來越長。應該說,上述結論並不令人意外。
  • 中國人日均在線休閒時間4.9小時 中青年在線時間最少
    國民年均休閒消費為5647元  「中國國民休閒狀況調查(2020)」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過去一年,國民年均休閒消費為5647元。  建議完善休假制度  「中國國民休閒狀況調查(2020)」結果顯示,我國國民休閒還面臨一些制約因素。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2013年所開展的「國民休閒狀況調查」結果相比,如今制約國民休閒的主要障礙因素有較大變化。
  • 國人日均休閒時間僅2.42小時……你每天休息多久?
    近日,《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9—2020)》
  • 國人日均在線休閒時間4.9小時?休閒時間爭奪戰已經白熱化?
    12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綠皮書指出,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休閒方式的豐富,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移動休閒在我國國民休閒中越來越重要。
  • 你每天的休閒時間有多少?2020年日均休閒時間僅2.42小時比2018年少...
    除去工作和睡覺時間,2020年我國居民每天平均休閒時間為2.42小時,比2018年少了25分鐘。你的休閒時間又是多少呢?記者:「你每天的休閒時間有多少?」公司職員:「一般工作時間是正常的8個小時,休閒時間是下班以後的生活,時間都是我自己的。」公務員:「休閒時間差不多也就兩個多小時吧。」
  • ...張一鳴批員工上班時聊遊戲 中國人日均在線休閒時間4.9小時
    原標題:微信支持個人定製紅包封面;張一鳴批員工上班時聊遊戲;中國人日均在線休閒時間4.9小時   微信支持個人定製紅包封面
  • 學者:中國勞動力無限供給的神話被破除了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提出農村剩餘勞動力佔農村總勞動人口的三分之一,有1.5億農村剩餘勞動力需要轉移,直到現在還普遍採用這種說法,仿佛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你們的研究改變了這樣的傳統看法,認為中國勞動力「無限供給」的局面已不復存在,這是基於怎樣的分析?   蔡?
  • 社科院報告:中國國民日均休閒時間3.6小時 你的日均休閒時間是多久?
    【社科院報告:中國國民日均休閒時間3.6小時 你的日均休閒時間是多久?】一線及三線城市受訪者休閒時間最少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報告對中國國民休閒狀況進行了調查。
  • 中國人日均在線休閒時間4.9小時!你是多少?
    中新網記者 李金磊 攝國民日均在線休閒時間4.9小時12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
  • 勞動力供給 labor supply
    春節過後,「用工荒」成為各方熱議焦點,在勞動力供給充足的中國,「民工潮」的印記還清晰可見,「用工荒」轉眼便洶湧來襲。對此有關專家表示,中國在未來40年內勞動力供給都將是充足的。未來40年中國「勞動力儲備充足」——國務院人口問題顧問表示,中國雖然存在人口老齡化問題,但由於未來40年內勞動力供給充足,因此中國仍將保持發展勢頭。上文中的labor supply就是指「勞動力供給」,也被形象地稱為labor pool,即「勞動力儲備」。
  • 中國人平均線上休閒娛樂的時間4.9個小時,文化程度越低休閒越多
    12月9日,中國社科院協同公布了中國人休閒娛樂行業分析報告,強調中國人平均線上休閒娛樂的時間4.9個小時,年齡階段越小、文化程度越低的人休閒娛樂的時間越長。這一匯報名叫《休閒娛樂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娛樂行業分析報告》,由中國社科院金融發展戰略研究所、中國社科院度假旅遊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協同公布。
  • 高等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係分析
    隨著經濟社會領域各項改革不斷深入推進,受到社會人口結構變化以及技術進步的影響,我國勞動力市場發生了深刻變化,比如勞動年齡人口呈現下降趨勢、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就業形態呈現多樣性靈活性等。為了應對上述變化,必須協調好高等教育發展與勞動力市場需求之間的供求關係問題。
  • 中國體育場館市場深度調查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33第2章 體育場館行業市場環境及影響分析(PEST) 34第一節 行業政治法律環境(P) 34一、行業管理體制分析 341、我國體育產業管理體制的沿革 342、體育產業管理的機構設置及權限劃分 42
  • 中國人日均在線休閒時間4.9小時 千萬人承受60分鐘以上通勤
    12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報告指出,過去一年,#國民平均每日在線休閒時間為4.9小時#。不同年齡段人群,整體呈現年齡越小,在線休閒時間越長的特點。不同學歷人群,整體呈現學歷越低,在線休閒時間越長的特點。
  • [中國勞動保障報]曾湘泉:勞動力市場的新挑戰與新對策
    在結構方面,農民工和高校畢業生數量龐大,是勞動力市場的重點群體。在實現就業的過程中,農民工群體存在技能知識水平偏低等問題,高校畢業生群體存在工作能力不足等問題,導致勞動力市場供給和需求之間不匹配。勞動力供給結構變化一般會有滯後性,招工難和就業難並存的現象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記者:近年來,勞動力在不同產業、不同領域的就業分布有哪些變化?
  • 除了工作、睡覺,國人休閒不足3個小時,只有歐美一半!假期呢?
    此前,人民日報發布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了2020年中國人平均每天的休閒時間,據數據統計,除去睡覺和工作,國人的日均休閒時間僅為2.42小時,比2018年少了25分鐘,甚至還沒達到3小時……明明休閒方式越來越多,能夠拿去休閒的薪水也越來越多,但是國人的休閒時間,卻被無情的「扼殺」了。
  • 中國人口報告:2020
    2019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達1.76億,預計到2050將達3.76億,2058年達4.14億的峰值,屆時大致每3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65歲以上的老人。並且,高齡化問題也將日益突出。2019年中國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超過3200萬人,佔比2.3%。
  • 中國廉價勞動力枯竭 專家建議允許生二胎
    專家建議調整人口生育政策,在有條件的地區允許「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    新華網北京12月10日電 「因為多,所以便宜」這個在商業圈內橫衝直撞的道理,在勞動力市場也不例外。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盡情享受著廉價勞動力帶來的優勢,然而新一輪的「用工荒」已經敲響了警鐘,這樣的「人口紅利」正在面臨挑戰甚至是行將枯竭。
  • 調查:過半數受訪大學生課餘閱讀時間日均不足1小時
    【來源:中國新聞網】4月21日,一份高校師生閱讀習慣調查報告顯示,紙質書仍然是大學生的閱讀首選,此外,過半數受訪大學生課外閱讀時間日均不足1小時,電子產品的幹擾是最主要因素。分析所用數據的收集時間從2020年4月11日開始,到2020年4月17日結束,收回有效答卷共926份。 研究顯示,電子產品雖能輕鬆裝下浩如煙海的文字,但紙質書仍然是大學師生讀書的首選,其獨有的閱讀感受是其他媒介難以替代的。
  • 中國勞動力市場正經歷「成長的煩惱」
    中國勞動力成本上漲無法避免,原因在於供求關係,而非血汗工廠中工人意識的覺醒。中國曾經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但目前中國已到達劉易斯拐點,勞動力優勢隨之消失,同時出現的還有工資、消費的上升和通脹的加劇。中國從計劃經濟時代繼承而來的雙軌僱傭制度,即城鄉雙軌,一度使得中國城市與農村勞動力超量供應。然而,社會經濟的巨大變革致使中國人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