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培行業作為航空業一個分支,每年源源不斷的為運輸航空、通航、無人機、航空體育等輸送大量飛行人才。
民航業近十年持續高速的發展,以及低空開發的利好條件下,國內飛培行業在2019年有了一個飛速發展。2019就有十所航校獲得CCAR-141部運行合格證,相比2018年末的數量增長了40%。
到了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前三個月仍有3家航校獲頒141合格證。相比2019年同期還要多兩家,分別是甘肅泛美、七彩雲南、南昌理工(高等教育)三家。
從表面來看,越來越多的航校成立,取得整體課程培訓能力,似乎中國民航飛行員就將會越來越多的「國產化」,但是以高等教育為主的民航飛行員培養體系,嚴重滯後於市場變化。
隨著近幾個月發生的高中養成生解約問題,以及部分不是民航特色院校又開辦飛行技術專業的高校養成生籤不到航司的問題,正在影響著成百上千個家庭,以及高校、航司的聲譽。
航空業是一個經濟高速發展情況下才會隨著增長的朝陽行業,但是中國民航目前來看已經告別了前些年接近20%的增速,加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中國民航擴損嚴重,一個月虧掉了接近一年的利潤。
很難預測這次新冠肺炎後的發展情況,是否會像非典那樣,對航空業產生一個爆發式增率。這麼多航校成立,高中養成生越招越多,開辦飛行技術的高校也逐年增加。
僅2019年,就招收了6400多名高中養成生,近1000名大畢改學員。近7000名飛行學員,按照業內平均人機比12來計算,需要引進583架飛機,但是2019年,國內航司僅僅新引進254架飛機,但是減去退役的以及停飛的737MAX,總數僅增加74架。
從民航局公布的最新駕駛員發展統計報告來看,短期不會出現大量高齡飛行員退休的情況,低空開放遲遲沒有具體措施,通航發展緩慢。所有如此大量招收飛行學員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後期將會對飛行員招生、培養、發展等造成難以處理的局面。
況且從最新的發展報告中,已經有大幾千人沒有落實就業,花了四年時間,或者幾十萬的培訓費,很難找的到對口的工作。
甘肅泛美
甘肅泛美是甘肅國企航投集團和全國最大的民航人才供應商」四川泛美集團」全方位合作一家通航公司
從成立到拿證用了一年半的時間,2020年1月16日,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向甘肅泛美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頒發CCAR-141部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學校合格證,證書編號為X-055-XB,主運行基地為甘肅張掖丹霞通用機場,地址為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倪家營馬郡灘通航產業園1號。
甘肅泛美通航是2020年第一家獲得CCAR-141部運行合格證的訓練機構,也是少數同時具備固定翼、直升機141部資質的訓練機構,標誌著甘肅泛美通航已成為甘肅省乃至西北地區規模最大、實力最強、品質最優、運行種類最全、最具影響力的通用航空運行公司。
七彩雲南
七彩雲南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七彩通航)是經雲南省政府批准,由雲南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控股與雲南世博旅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雲南省屬國有通用航空企業。
註冊資本5億元人民幣。目前已取得民航局CCAR-135部、CCAR-145部、CCAR-91部、CCAR-141部運營資質,主要業務包括短途運輸、飛行培訓、公商務飛行、應急救援、航空器維修等。
2020年,七彩通航在原有2架DA40飛機基礎上,繼續引進DA40、DA42、DA20、模擬機等教學設施設備,供教學訓練使用。同時,嚴格按照民航法規、標準和訓練規範開展日常運營業務,主要提供私照、商照、儀表等級、整體課程培訓服務及高性能培訓服務,為各大航空(通航)企業培養、輸送不同層次、定製化、適應西南地區複雜飛行條件的高水平飛行員。
南昌理工
3月17日,南昌理工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取得CCAR-141部駕駛員學校資質,這標誌著江西省將迎來轄區內第一個CCAR-141部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學校。
南昌理工學院國際飛行學院2018年4月公司成立,2018年7月20日獲得通用航空企業《經營許可證》,公司目前擁有DA40固定翼、塞斯納172S、羅賓遜R44直升機等教練機。公司總部位於江西省南昌市,國內飛行訓練主營運基地設在江西省吉安市桐坪通用機場。
本校飛行技術專業實行公費、訂單式培養和準軍事化管理,為航空公司培養民航飛行員。目前,與江西航空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與湖北蔚藍國際飛行學校、珠海中航飛行學校、北京翔宇通用航空公司等籤訂聯合培養協議,為其指定航空公司培養飛行員。現籤約單位主要有江西航空、成都航空、昆明航空、東海航空等民用航空公司。
飛行技術專業學制四年,在提前批本科錄取。2020年擬面向江西、吉林、河南、內蒙古四個省份招收飛行技術專業學生30名,其中江西8人、吉林8人、河南8人、內蒙古6人,實際招收人數以各省教育考試院公布計劃為準。
結語
據了解目前仍有多家通航公司在積極向民航局申請CCAR141資質,例如北京華安、內蒙古星空等。
受到疫情影響,飛行學員送培國外進度受到很大影響,加上近年來國外航校頻頻發生的惡性事件甚至事故,我國自主培養飛行員的呼聲越來越高,未來各141航校將會進一步擴大規模,承擔國內航司的培養工作。
目前41家141航校中,每年能夠提供整體課程學位4900多個。但是2019年,僅高中養成生就招收了6400名,大畢改學員近1000名。整體上看國內航校的增長短時間無法滿足這麼多學員。
而且目前隨著航校數量、規模不斷增長,之前存在的培訓延期、質量不高、價格偏高等問題,現在已經得到了很大改觀,國外航校的優勢已經不是十分明顯。
但是隨著航校規模的不斷擴大,航空器數量的增長,局方資金的扶持,航校會提供更多的整體課程學位。
但是留給行業以及局方的應該是思考,對於行業的預判。航空市場發展是動態的,希望人才培養進度也是動態的,不能把成千上萬的飛行學員當成市場的淘汰品!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