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打拼多年,一晃過了最佳生育年齡,想要個孩子總也要不上;二胎放開,想趕著生育末班車再要個孩子,嘗試多次還是無果……不孕症,一個讓眾多家庭黯然神傷的字眼。想要寶寶,看5位國醫大師驗方「送子」!
王綿之:經驗方
非經期服用方:
【組成】 熟地黃18g,仙靈脾9g,炒小茴香5g,制狗脊9g,杜仲12g,炒蒼朮12g,黨參18g,制香附12g,牡丹皮9g,當歸18g,炒白芍18g,紅花9g,炙遠志6g。
經期服用方:
【組成】 桂枝5g,牡丹皮9g,赤芍9g,白芍9g,制乳香3g,制沒藥3g,桃仁9g,黨參25g,炒蒼朮12g,當歸18g,陳皮10g,紅花9g,茯苓18g,制香附12g,生薑5片。
【功效】 溫經散寒,調經助孕。
【主治】 不孕症,證屬衝任虛寒、寒凝血滯而致宮寒不孕者。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經驗】 王老通過多年臨床實踐,摸索出一套治療不孕症的經驗,其治癒的患者不勝枚舉。他認為,診治不孕症重在調經,月經的正常來潮是受孕的基礎和關鍵,因而不論任何原因造成的不孕症,均應重在調理月經。其具體治法不外以下幾個方面:衝任虛寒者,治宜溫經散寒以調經;陰血虧虛者,治宜滋陰養血以調經;脾腎兩虛者,治宜溫補脾腎以調經;脾虛肝鬱者,治宜健脾疏肝以調經等。臨床只要辨證準確,用之均可獲效。
【驗案】 付某,女,32歲。結婚6年不孕。
因左側小腹痛,曾在某醫院做B 超示:盆腔左側囊性病變,不排除巧克力囊腫,炎症可能性大。診斷為子宮後壁囊腫,曾多方醫治無效。現經期腹痛,小腹涼,怕冷,月經量偏多,色紅有塊,伴腰冷痛,舌淡,苔白膩,脈沉細。
此為衝任虛寒、寒凝血滯而致宮寒不孕,治宜溫經散寒,調經助孕。
處方:熟地黃18g,仙靈脾9g,炒小茴香5g,制狗脊9g,杜仲12g,炒蒼朮12g,黨參18g,制香附12g,牡丹皮9g,當歸18g,炒白芍18g,紅花9g,炙遠志6g,水煎服,每日1劑,此方在非經期服用;經期以溫經活血調經為主,處方:桂枝5g,牡丹皮9g,赤芍、白芍各9g,制乳香、制沒藥各3g,桃仁9g,黨參25g,炒蒼朮12g,當歸18g,陳皮10g,紅花9g,茯苓15g,制香附12g,生薑5片,水煎服。
經治療半年,患者受孕,生1子,母子健康
王琦:化瘀消癥湯
【組成】 桂枝10g,牡丹皮10g,制蒼朮20g,荷葉20g,皂角刺15g,炙水蛭10g,茯苓15g,赤芍10g,桃仁10g,昆布20g,海藻20g,莪朮15g,冬瓜皮30g,雞內金15g,生山楂30g。
【功效】 化痰活血消癥。
【主治】 不孕症,證屬痰凝血瘀者。症見體型肥胖,閉經、多毛、無排卵、皮膚對稱性灰褐色色素沉著,舌質暗,苔白膩,脈沉澀。多見於多囊卵巢症候群。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經驗】 多囊卵巢症候群是一種生殖功能障礙與糖代謝異常並存的內分泌紊亂症候群,屬於中醫閉經、不孕症之痰溼瘀滯的範疇。該病多因痰溼內盛,阻塞氣機,衝任失司,經血不能滿溢致閉經或閉塞胞宮致不孕,治宜化痰祛溼,活血化瘀消癥。本方用桂枝茯苓丸為主方化瘀消癥;莪朮破血行氣,皂角刺化痰軟堅,雞內金健脾消食軟堅,生山楂活血化瘀消癥,炙水蛭破血通經,以上藥物助桂枝茯苓丸活血消癥;針對痰溼凝聚,本方選用冬瓜皮化溼利水,制蒼朮燥溼健脾,荷葉昇陽利溼,海藻、昆布消痰軟堅,以上藥物合用增強化痰祛溼之效果。諸藥合用,共奏化痰祛溼、化瘀消癥之功,使瘀化癥消,諸症皆愈。王老根據多年臨床經驗指出,閉經者,加仙茅10g,仙靈脾10g,巴戟天15g,當歸15g;肥胖者,加生黃芪30g,白芥子6g,萊菔子15g,紫蘇子15g;氣滯者,加香附15g,陳皮15g。
李振華:調經種子方
【組成】 當歸15g,川芎10g,炒白芍12g,熟地黃15g,川續斷12g,丹參15g,菟絲子12g,延胡索10g,阿膠珠10g,香附12g,炒杜仲10g。
【功效】 養血調經,滋補肝腎。
【主治】 不孕症,證屬肝腎虧虛者。
【用法】 湯劑:將上藥溫水浸泡1小時,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月經淨後,連服至月經來潮前停藥;如未孕,月經淨後繼服。丸劑:原方分量加數倍,為末,蜜丸,10g 重。每日服2次,每次服1丸,早晚各1次。
【經驗】 李老認為,不孕症病理較複雜,關鍵在於辨證施治。以腎虛而言,腎虛又分氣虛、陰虛、陽虛,而虛的程度不會各三分之一,也不會出現單純的陰虛和陽虛,所以有善補陰者必陽中求陰,善補陽者必陰中求陽之言。氣虛者加黃芪、黨參、白朮;月經先期屬血熱者,加黃芩,熟地黃改為生地黃;月經後期,下元虛冷者,加肉桂、炮姜;陰虛有熱者,加熟地黃、牡丹皮、女貞子;體胖溼痰阻滯者,加二陳湯。
何任:活血通管散
【組成】 鬱金90g,紅花60g,穿山甲60g,血竭45g。
【功效】 活血化瘀、通絡。
【主治】 不孕症,輸卵管阻塞不通所致。
【用法】 上4味藥共研細末,分10包,每日1包,分成3次,開水衝送。
【經驗】 本證屬於輸卵管阻塞,屬於病理性的,多見於月經不調的患者。《濟陰綱目》引樓氏說:「每見婦人無子者,其經必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經將行作痛,或行後作痛,或紫或黑,或淡或凝而不調,不調則血氣乖爭,不能成孕矣。」月經不調,且見腹痛,系氣滯血瘀者,治宜鬱金行氣,紅花、血竭活血祛瘀,穿山甲消腫通絡。藥味不多,而療效顯著。
班秀文:健脾祛溼疏肝湯
【組成】 白芍10g,土茯苓20g,白朮10g,澤瀉10g,雞血藤20g,丹參15g,檳榔10g,蒼耳子10g,補骨脂10g。
【功效】 健脾祛溼,養血疏肝。
【主治】 不孕症,證屬溼邪阻滯,脾虛肝鬱者。症見婚久不孕,平時帶下量多,色白,經行延後,色暗紅,夾紫塊,舌淡紅,苔薄白,脈細緩。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經驗】 在複雜的病證中,班老認為,治經先治帶,治帶先治溼;以祛溼健脾、養血疏肝為法,標本兼顧,脾肝同調,用《金匱要略》當歸芍藥散為主方。腎為元陰元陽之本,主生殖,更以補骨脂補腎溫脾,壯陽化溼,治痰溼之根。方中土茯苓加強除溼解毒之力;白朮補氣健脾,燥溼利水;澤瀉利水滲溼,三藥合用,既能健脾益氣,又能培土化溼;補骨脂補腎益精;白芍養血柔肝;再加入雞血藤補血行血;丹參養血活血而祛瘀;蒼耳子佐土茯苓祛溼;溼鬱生蟲,又以檳榔行氣祛溼,殺蟲止癢。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祛溼、養血疏肝之功。
好書推薦
國醫大師們勤求博採,傳承創新,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並創製了許多卓有療效的經驗方。想了解更多國醫大師婦科特效經驗方和典型病例,推薦這本國醫大師婦科臨證經驗合集——
《國醫大師專科專病用方經驗.第2輯.婦科病分冊》
本書收錄了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二屆國醫大師治療常見婦產科疾病方面積累的238個經驗方,將他們各具特色的驗方組成、功效、主治、用法、經驗及驗案進行了收集和整理歸納,系統展示了國醫大師們在治療婦產科疾病方面獨具匠心的遣方用藥經驗。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國醫大師專科專病用方經驗.第2輯.婦科病分冊》(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蔡鐵如 寧澤璞 楊建平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