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海峰實習生劉夢珂文圖
本報商丘訊4月26日上午,商丘市維景國際酒店內,商丘市中醫院14名中醫精英拜6位國醫大師、專家為師;當日,院士、國醫大師張大寧被聘為商丘市中醫院名譽院長;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商丘分中心落戶商丘市中醫院。
商丘老百姓將享受更好的針灸診療服務
4月26日上午,「院士·國醫大師商丘行暨商丘市中醫院傳承拜師儀式」在商丘市維景國際酒店舉行,院士·國醫大師石學敏教授、張大寧教授一行6人,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李俊德,中共商丘市委常委、商丘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思傑,河南省中醫管理局副局長韓新峰,商丘市衛計委主任馬同和,原商丘市衛生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愛衛辦主任蔡英奇,商丘市中醫院院長朱伯健和商丘市中醫院醫務人員等200餘人出席。
現場,李思傑向石學敏院士、張大寧院士頒發「商丘市中醫藥事業發展顧問」聘書,並向國醫大師張大寧頒發「商丘市中醫院名譽院長」聘書。
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商丘分中心落戶商丘市中醫院,石學敏大師和河南省中醫管理局副局長韓新峰為「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商丘分中心」揭牌。
據了解,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是目前我國最大的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此次商丘分中心的成立,對發揚和繼承我國中醫藥文化、發展中醫藥事業、打造中醫特色品牌,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商丘市中醫院將充分利用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的優質醫療資源,提高醫院的針灸業務水平,讓商丘老百姓享受更好的針灸診療服務。
商丘市中醫院14名醫生拜國醫大師學藝
當日上午9時,商丘市中醫院14名中醫弟子正式向6位國醫大師、專家行傳統拜師禮,學習國醫大師獨到學術經驗和技術,弘揚中華國粹,傳承國醫精華。
除聘請張大寧為名譽院長外,商丘市中醫院還聘請呂景山大師、孫光榮大師、唐祖宣大師、李俊德教授、劉金民教授為商丘市中醫院發展顧問,並不定期邀請他們到商丘市中醫院坐診、講學、授徒。
中共商丘市委常委、商丘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思傑表示,中醫事業的進一步快速發展,關鍵環節是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高端人才的引進與培養。舉行國醫大師授徒拜師儀式,是以師徒傳承方式培養中醫高端人才的有力舉措。「國醫大師」們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為中醫藥事業奉獻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心血,在中醫藥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豐碩成果,代表著當代中醫的全國最高水平。各位大師是中華醫學文化的重要傳承者,是國之瑰寶,希望有幸拜師的各位後起之秀既要學習大師們的精湛醫術,更要學習大師們的敬業精神和關愛患者、大醫精誠的醫德醫風,早日成為棟梁,為商丘人民多做貢獻。
院士介紹
石學敏
男,1938年出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世界著名中醫針灸學專家,博士生導師,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天津針灸學會會長,中國針灸臨床研究會副理事長,歐洲傳統中醫協會顧問,聯邦德國巴伐利亞州中國傳統醫學研究第一副院長。
從事針灸學和老年醫學的臨床、科研以及教學工作已逾40餘年,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使得他師古而不泥古,勇於創新,敢為人先,形成了其獨特的學術思想體系。石學敏院士始終如一地堅持繼承發展和弘揚中國傳統醫學,堅持「中西結合、融西貫中」、針藥並用、形神兼備。他創立的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病取得顯著療效,創造了世界醫學史上的神話。他率先提出針刺手法量學理論,並開展相關研究,對捻轉補瀉手法確定了新定義和量化操作,使傳統針刺手法向規範化、量化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中醫現代化進程。依據四十多年的臨床經驗,結合獨特的學術思想,開發了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三類新藥「丹芪偏癱膠囊」,本品臨床療效顯著,充分體現祖國醫學辨證論治理論體系的精髓。
張大寧
男,1944年生,國醫大師。中央文史館館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任天津市第十二屆政協副主席,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副主席。現任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名譽院長、首席專家,天津市中醫腎病研究所所長。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共政策諮詢專家委員會委員。
張大寧作為中醫腎病學的奠基人,著名的腎病學、中醫學家,中國腎病學泰鬥,六代御醫傳人,編了我國第一部《實用中醫腎病學》和《中醫腎病學大辭典》。多年從事中央領導的醫療保健工作,被中央授予優秀中央保健醫生。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全國中醫腎病學會主任委員,主任醫師、教授、博導、博士後導師。經全國科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民政部特別批准,中華中醫藥學會於2011年成立了全國自然科學二級學會——中醫補腎活血法學會,這是第一個以「個人提出的治法」命名的醫學學會。為表彰其在醫學領域的成就,國際天文聯合會把中國科學院新發現的8311號小行星,命名為「張大寧星」。這不僅是中國,而且是世界上第一顆以醫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國醫大師簡介
呂景山
男,1934年生,國醫大師。山西省名醫、山西省首位獲國醫大師殊榮的名老中醫,師從「京城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先生和「北京十大名醫」祝諶予教授。
在學術方面,他系統地總結和發揚了施今墨對藥理論,並將其運用於針灸腧穴,首倡「對穴理論」思想,臨床上擅長應用「對藥理論」、「對穴理論」、「對法理論」治療胃腸病,冠心病,糖尿病,失眠,腰腿痛,過敏性疾病,風溼、類風溼性疾病,婦科雜病及各種疑難病症等。
孫光榮
男,1941年生,國醫大師。國家級名老中醫,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研究員、教授。著名中醫臨床專家和中醫藥文獻學家,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創始人之一。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擅長治療腦病、腫瘤、脾胃病以及婦科帶下病等,對情志病及中醫養生亦頗有研究。
唐祖宣
男,1943年生,國醫大師。鄧州市中醫院院長,主任醫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河南省八屆人大代表,全國第七屆、九屆、十屆人大代表。先後提交有關中醫藥事業方面的議案、建議106件。
著名專家簡介
劉金民
男,1964年生,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生命科學學會副秘書長,腦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中醫藥學會急診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抗癲癇協會理事。
師從於我國著名中醫學家王永炎院士。擅長急性腦血管病、癲癇、眩暈、頭痛、腦外傷症候群、內科危重症等的中西醫結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