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提出光熱和光動力協同治療腫瘤新策略降低腫瘤...

2020-12-13 西安交大新聞網

目前納米載體介導的腫瘤光治療,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光熱治療(PTT)和光動力治療(PDT)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光熱治療腫瘤短期效果好,光動力治療持續時間較長。但無論是PTT或者PDT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單模式治療難以徹底根除腫瘤。PTT和PDT協同治療既繼承了光治療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優點,又能使兩種治療方式取長補短,是提高療效和減少毒副作用的有效策略。通常PTT和PDT協同治療的抑瘤率都大於95%,但腫瘤的後期復發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因此,構建一種能降低腫瘤復發率的新型PTT/PDT協同治療納米藥物體系,對腫瘤後期研究和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腫瘤活性反饋式治療策略示意圖

眾所周知,腫瘤的後期復發絕大部分原因是前期治療時沒有徹底消除腫瘤細胞。納米藥物在腫瘤內有限的滲透深度和腫瘤內部的嚴重乏氧狀況顯著降低了PTT/PDT協同治療療效(PDT治療需要氧氣的支持)。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生命學院生物醫學影像與應用研究所吳道澄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新的PTT/PDT協同治療腫瘤的策略,在降低腫瘤復發率上取得了顯著進展。該研究利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聚多巴胺(PDA)作為載體同時負載血紅蛋白(Hb提供氧氣)和光敏劑(Ce6)構建小尺寸的納米顆粒,再將小顆粒包裹進酸敏感PEG-PEI膠束中,表面再修飾能夠腫瘤靶向的透明質酸(HA)成為高滲透、酸敏釋放複合PTT/PDT協同治療納米載體。如圖所示,由於腫瘤的酸性環境,該納米體系在腫瘤部位釋放出具有深度穿透能力的小尺寸聚多巴胺顆粒滲透到腫瘤各個部位,在光照條件下聚多巴胺光熱治療、Ce6釋放活性氧光動力協同殺死腫瘤。血紅蛋白釋放氧氣的量根據腫瘤活性調節,腫瘤活性越高的區域酸性越強,血紅蛋白釋放氧氣的量越多,PDT治療強度也越高,反之亦然。這種根據腫瘤活性調節治療強度的反饋式治療策略使得在腫瘤的各個活性區域PTT/PDT協同治療都能發揮出最大的療效,腫瘤組織消除更乾淨,而對正常組織的毒副作用極低。體內抗腫瘤實驗顯示,該方法不僅對腫瘤的抑瘤率大於98%,而且小鼠60天腫瘤復發率僅為8.3%。

該研究成果日前以「Highly Penetrable and On-Demand Oxygen Release with Tumor Activity Composite Nanosystem for Photothermal/Photodynamic Synergetic Therapy」為題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ACS Nano上在線發表,第一作者為西安交通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生王雅,吳道澄教授為唯一通訊作者,西安交通大學生命學院為該論文的第一和唯一通訊作者單位。該研究成果是吳道澄教授課題組2019年發表光熱療治療腫瘤復發後,在降低腫瘤復發方面又一重要成果。該成果也是博士生王雅繼2019年第一作者發表「聚多巴胺長循環納米藥物腫瘤治療體系」後的又一突破性工作。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項目的資助。西安交通大學分析測試中心為本工作提供了大量測試表徵支持。

論文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0c06415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一附院與神木市醫院共建腫瘤學科啟動
    為提高基層醫務人員腫瘤規範化治療與腫瘤患者管理能力,促進基層醫院腫瘤學科發展,提升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能。12月11日上午,神木市第一屆腫瘤治療研討會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學科與神木市醫院腫瘤科學科共建揭牌儀式在神木市醫院濱河新區院區順利舉行。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與哈佛大學合作 破解腫瘤細胞能量代謝的...
    正常細胞生長主要依賴於線粒體內三羧酸(TCA)循環將葡萄糖轉化為能量ATP,而腫瘤細胞具有與正常細胞不同的代謝表型——即使在氧氣存在的情況下,腫瘤細胞也更偏好進行無氧糖酵解,這一現象是德國科學家Warburg於1956年發現的,被稱為「Warburg Effect」。
  • 富勒烯可作為光熱療法的光熱試劑治療腫瘤
    近年來,光熱療法(PTT)尤其是基於納米材料的PTT是一種很有前景的癌症腫瘤消融治療方式和技術。基於納米材料的PTT是一種新型的納米技術,利用納米材料的光熱轉換能力,將光能轉化為熱能來殺傷腫瘤細胞。
  • 研究開發化學-光熱治療新手段
    這一成果或促進開發出治療腫瘤的新手段。 聯合化學-光熱治療被視為癌症治療的新策略。為了確保化療藥物和光熱試劑能夠被同時傳輸到腫瘤部位發揮多重協同功能,開發安全高效的傳輸系統頗受青睞。蔡林濤組採用美國FDA批准的磷脂和聚合物為載體,以一步超聲的方法製備出共包載化療藥物(阿黴素)和光熱試劑(吲哚青綠)的脂-聚合物核殼納米顆粒(DINPs)。
  • 光熱響應型單線態氧載體用於乏氧腫瘤持續光療|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
    光動力治療已被應用於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病毒感染、動脈粥樣硬化和皮膚癌等疾病,並在深層實體腫瘤的治療中展現出巨大潛力。然而,實體腫瘤具有異常的血管分布和代謝,使其內部處於乏氧環境,限制了單線態氧的產生。實體瘤內乏氧微環境成為制約PDT治療效果的核心難題。
  • 放療結合光熱治療宮頸癌取得進展—新聞—科學網
    放療是治療宮頸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針對宮頸癌早期的患者以及不適合手術的人群。然而,傳統的放療治療效果有限,並且存在嚴重的毒副作用。當射線照射腫瘤部位時,只有一小部分射線被腫瘤組織吸收,而大部分射線通過了正常組織而引起系統毒性。因此,提高腫瘤組織對放療的敏感性,開發腫瘤組織靶向的放射治療,並協同其他安全有效的治療模式,是提高宮頸癌治療效果並降低毒副作用的關鍵。
  • 腫瘤治療之:靶向胺基酸代謝
    在腫瘤中常見ASS1缺乏,導致腫瘤細胞獲取血清中的精氨酸。因此,血清中精氨酸的快速消耗可作為癌症治療的新策略。精氨酸脫亞胺酶(ADI)和Arg1等可以分別通過將精氨酸轉化為瓜氨酸和鳥氨酸來耗盡血清中的精氨酸,產生抗腫瘤活性。ADI和Arg1介導的抗腫瘤機制包括:誘導細胞周期停滯、細胞凋亡、自噬和抑制血管生成。
  • 北京大學侯仰龍《Science》納米酶「解鎖」腫瘤微環境,強化治療
    例如,同時施用兩種或多種治療劑將調節參與腫瘤進展的不同信號傳導途徑,帶來許多優點,包括協同反應,降低的耐藥性和緩解的副作用。因此,開發多模式腫瘤協同治療系統對提高乳腺癌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此問題可通過血管正常化解決,包括增加周細胞覆蓋率,改善腫瘤血管灌注,降低血管通透性以及減輕缺氧。因此,腫瘤血管的正常化與腫瘤微環境(TME)的調節密切相關。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貝伐單抗作為第一種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藥物和表達靶向VEGF的幹擾RNA(shVEGF)的質粒均已用於癌症治療。
  • 杭師大謝恬教授團隊發明鍺烯納米水凝膠藥物遞送系統,用於腫瘤手術...
    杭州師範大學謝恬教授團隊發明鍺烯納米水凝膠藥物遞送系統用於腫瘤手術輔助治療新策略手術是目前實體瘤治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創口感染和術後腫瘤復發是實體瘤手術治療面臨的兩大挑戰。新輔助治療和術後輔助治療在改善患者預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西安交大一附院婦產科
    然而,作為臨床醫學四大主要學科之一的婦產科是高風險的科室,工作富有挑戰性,尤其在產科面對兩個生命時,科室醫護人員肩上的擔子也就變得更重了。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作為全省孕產婦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每天都在上演著生死時速。多年來,科室以臨床為主體,醫療、教學、科研並駕齊驅,形成了產科、婦科以及富有特色的婦女保健科。
  • 交大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生物、航天、管理、公共衛生、電子科學技術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昱教授團隊開拓磁力熱協同腫瘤治療新模式,成果發表於Advanced...
    醫學院及附屬東方醫院成昱教授團隊開拓磁力熱協同腫瘤治療新模式,成果發表於Advanced Science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0
  • 「玻璃醫療兵」——用於腫瘤治療及組織再生一體化的生物活性玻璃
    今年新冠疫情爆發,該課題組開發的矽基創面修復材料,由合作公司向武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武漢第七醫院等醫院捐贈了2800盒, 用於治療醫護人員由於長時間戴防護手套、口罩引起的皮膚磨傷潰爛和溼疹,以及具有褥瘡潰瘍的老年新冠肺炎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西安交大師生赴臺灣參加第一屆海峽兩岸納米生醫光電研討會
    該研討會由臺灣大學光電所楊志忠教授和西安交大生命學院張鎮西教授共同發起,雙方各自邀請海峽兩岸的相關專家與會,通過主題報告進行討論交流。   來自臺灣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臺灣生醫工程與納米醫學研究所、成功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新竹清華大學、新竹交通大學以及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浙江大學、吉林大學、中國藥科大學、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的
  • 西北首例機器人輔助腦深部腫瘤切除術西安實施 機器人「導航定位」
    西安交大一附院 攝中新網西安6月18日電 (黨田野 高鋮)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8日透露,該院完成了西北地區首例機器人輔助腦深部腫瘤切除術。通過機器人導航定位,醫生可以確認腫瘤的準確位置,在切除過程中,按照既定手術規劃精準確認切除範圍,避免手術副損傷,降低手術併發症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 科學家將合成基因線路編程的溶瘤腺病毒應用於腫瘤免疫治療
    近日,清華大學等科研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Oncolytic adenovirus programmed by synthetic gene circuit for
  • Nature: 腫瘤免疫治療新靶點:Wnt/beta-catenin
    他們還發現了,beta-catenin是如何阻止T細胞浸潤到腫瘤細胞,從而減弱免疫治療效果的。最後,研究人員們提出建議,該如何繞開這個障礙。黑色素瘤的治療在研發出了免疫療法之後,有了革命性的改觀。這些治療策略包括阻斷激活T細胞上的免疫抑制受體,例如,利用抗CTLA-4,PD-1和PD-L1的單 抗。
  • 針對卵巢癌頑固性腹水精準治療,中大五院科研團隊有新發現
    VCAM1分子水平來保護血管屏障,值得注意的是,利用相關通路抑制劑可有效降低患卵巢癌小鼠體內的腹水量。據悉,卵巢癌是嚴重威脅女性生命的惡性腫瘤之一,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全國癌症報告顯示,卵巢癌致死率居婦科腫瘤第三位。大多數卵巢癌中晚期患者被腹水困擾,出現腹脹、疼痛,甚至呼吸困難,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上述研究揭示了巨噬細胞對血管通透性的重要調節機制,為卵巢癌腹水的靶向治療提供了一種嶄新且極具特異性的策略。
  • 西安交大科研「硬」實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立足自身研究優勢,在材料、物理、管理、生命、電子科學技術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乾貨滿滿!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癌症光動力磁熱協同治療結合免疫治療研究獲進展
    熱療不僅能夠促使癌細胞的消融,還可以誘導局部血管損傷,增加腫瘤組織的血液灌注,進而改善腫瘤內部的乏氧狀態。因此,熱療和光動力治療的結合可能會引起協同的抗腫瘤反應。雖然光動力治療與熱療具有毒副作用小等優點,但因為選擇性差,僅能作為癌症局部治療的手段,不能產生全身系統的抗腫瘤反應,因而這種聯合治療方法無法有效地抑制癌症的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