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最近接到朋友來電話吐槽「別人家的小孩」。沒錯,通常別人家的小孩都是學霸,都是讓人佩服的存在,朋友如今已經工作好幾年了,依然還在羨慕「別人家的小孩」,這個小孩只有12歲。
聽了朋友的講述才明白,她最近外出工作,組織小孩子英語口語比賽,然而在組織過程中,她被一個孩子用英語給問語塞了,她一個英語專業出身的,碰到了陌生的單詞倒也不奇怪,但重點是從一個12歲的孩子嘴裡說出來的。
朋友甚是慚愧,也不得不佩服現在的孩子很厲害,原來孩子的母親在孩子一歲開始,就對他進行英語啟蒙了,而且這位母親為了對孩子英語啟蒙教育,自己也慢慢的學好了英語,有了二次成長。
科學的說,語言學習不易,但對於嬰幼兒,他們卻具有自然賦予的語言學習能力,有專家指出,每個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可以分辨世界上所有語言的發音,0-2歲是開始語言啟蒙的最佳時機。
對於低幼寶寶,英語啟蒙的意義並不在於多會了幾個單詞、幾個句子,而是在於讓孩子對英文產生好感、喜愛閱讀,一旦建立了英文閱讀的興趣和動機,孩子日後可以養成自主去讀英文的好習慣。
英語啟蒙≠英語學習
英語啟蒙不等同於英語學習,可以說兩者相差還挺大的,啟蒙通常指開導啟蒙,啟發新知。而學習則是有目的的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實質上,有很多父母都會把這兩個搞混,從而沒有做好正確的英語啟蒙。
英語啟蒙是通過引導和啟發,培養孩子對英語的好感、誘發孩子對英語的興趣,從內心喜歡英語的過程。先有英語啟蒙而後才有英語學習,就像學習走路要先學會站起來一樣。一定不要以功利性目的為前提,要注重寶寶親子閱讀過程,將英語元素融合到生活的細節中去,增強親子互動,使寶寶沉浸在英語的語言氛圍中。這時,家長最應該關心的是:寶寶在這一過程中是否培養了對英語的好感,是否激發了對英語的興趣,而不是學會了沒有。
做好英語啟蒙,氛圍是前提
首先,對孩子進行英語啟蒙,並沒有要求父母的英語一定是好的,其實父母甚至可以跟著孩子一起感受英語帶來的快樂,家庭是英語啟蒙的最佳場所。對孩子的英語啟蒙教育,作為父母要大膽的和孩子隨著英語的兒歌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磨耳朵,兒歌是開始一門語言的臺階,將單詞句子通過音樂的形式唱出來,會讓孩子意識到這些音節是有意義的,給孩子體驗最基本的語感。
其次,開始一門語言的時候,語言曝光時間也是關鍵,研究發現,如果一門語言曝光時間能達到一天的30%以上,就有可能習得為母語一般,所以要每天為孩子營造浸潤式的語言環境,堅持和孩子說英語,哪怕中英混合也沒關係,最主要的就是讓孩子不間斷的感受英語,充分開發其英語語言能力。
當然,方式和資源也是十分重要的,讓孩子開心的時候,也是孩子感知效率最高的時候,所以可以嘗試著遊戲化的讓孩子接觸英語,這樣,孩子對知識的記憶會大大加深。同時,儘量給孩子提供專門用於教育的學習資源材料。另一方面,就是在英語啟蒙的過程中,也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和發育規律,循序漸進的引導輸入。
不要再羨慕別人家的小孩了,從自己家娃娃抓起,快快進入英語啟蒙的隊伍中吧,楊冪的女兒3歲都可以說英語了,你還會糾結要不要讓孩子早點接觸英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