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2020年12月13日,中華孔子學會國學教育委員會年會暨新時代書院建設研討會在燕郊國學基地舉行。本次年會以「傳承文脈,以文化人」為主題,聚焦新時代鄉村文化建設與書院發展、大中小學書院建設等研究主題,邀請國內知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專家學者進行主題報告,重點對書院精神、歷史發展與課程建設及其現代價值等進行闡釋和研討,以期對新時代國學教育以及新時代鄉村文化建設與書院發展提供思想借鑑和現實啟示。
本次會議由中華孔子學會國學教育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謝春風主持。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在線上致辭。他表示:建立現代書院,就是要立足於培養教師的人文素養和文化精神。師者,人之模範也。師德更準確地講是師範。建立書院,就要充分發揮老師的作用,吸取古代書院師生相處的經驗,盡力教學相長,以期共同學習、進步。
三河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楊建武致歡迎詞,他熱情地歡迎各位專家學者的蒞臨,熱烈祝賀中華孔子學會國學教育委員會國學基地落戶燕郊西柳河屯村,衷心感謝吳安春會長率領團隊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進鄉村,此舉必將加速西柳河屯村鄉村振興的步伐,並為地方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他表示,鄉村振興的基礎是產業振興,產業振興的核心要素是文化與教育振興,只有樹人興業才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出路。西柳河屯村幹部群眾,順應時代發展需要,打出「書香西柳河」文化ip,瞄準國學教育培訓產業,利用農家閒置院落引進名人名家書院,打造文化院子及院子文化,逐步走上一條以文樹人、以文興業的創新發展之路。最後,楊建武即興賦詩一首:「昨夜瑞雪罩三河,今朝西柳迎貴賓。農家浸潤書香氣,興文立業譜新歌。」
隨後,國學教育專家王大川先生致辭。吳安春做了主旨發言。吳安春首先感謝楊建武的致辭和西柳河屯村村民的盛情相邀與鼎力支持。她表示,經過短短三個月籌備,中華孔子學會國學教育委員會終於在今天落地三河市燕郊鎮西柳河屯村。人無德不立、村無德不興、國無德不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重要精神支撐,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如何有效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鄉村的浸潤作用,通過將西柳河屯村打造為國學教育基地,以中華傳統美德入村、入戶、入心,建立德、師德、厚德、誠德等「十德書院」,讓中華德教文化紮根西柳河屯村,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傳承文化、弘揚美德、教化四方,立德樹人的積極作用。
嶽麓書院教授鄧洪波在線上發言,講述了書院得以千年「弦歌不絕」的啟示。他從書院的組織模式講起,細緻講述了書院作為一種學校制度的功能、書院的各種不同類型、書院的不同等級等內容,並通過對書院的官辦和民辦兩大體系的分析,向聽眾展示了書院與學術、學派一體化的動人魅力。
北京大學教授幹春松以「梁漱銘與鄉村儒學」為主題,通過對梁漱溟不同時期的從教經歷的介紹,將梁公的主張娓娓道來:「以知識分子的自覺去啟發社會基層可能自發而未發的鬥爭力量,升入自覺以發出來。有步驟地從小小局部(鄉村))入手向著廣大國土一步一步前進,從極其簡陋的現實向著極其高遠的理想一步一步前進」。因為梁公認為,城市沒有儒學的生存空間,儒學的生命力能在鄉村得到延續。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程方平對幹春松的演講表示了認同,並就此講述了自己的感想:作為中國傳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書院持續千年並且於多方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書院改制之後,書院之名雖逐漸淡出,但是作為書院強大生命力的核心元素——書院精神並未因之而消逝,並且綿延至當代,出現了多種形式的復興。這不僅僅反映了人們對傳統文化某些片斷和元素的重視,同時也意味著對於文化的自覺。隨著中國教育界對現代高等教育系統的功能及價值反思的不斷深入,對書院的價值及其在當代復興的意義也不可避免地會進行重新思考,其必要性顯而易見。
精彩的學術交流之後,在書院教育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的實踐者們分享了自己的辦學成果。
北京星火小學校長關紅以轉河書院為例,詳細介紹了「丹雍書會」、「齊家讀書會」等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的亮點,充分展示了小學辦書院的經驗和成效。星火小學正是以轉河書院為依託,創新形式和內容,把傳統文化教育和現代教育有機融合,提升學校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內涵,將傳統文化的種子根植於學生心中。
廣西師範大學教授王枏以秀峰書院為例,講述了她對大學書院建設的思考。王枏認為,大學書院與傳統書院有很大不同。當前的大學書院有基於宿舍管理的模式、基於人才培養的模式、基於國學教育研究實踐的模式等幾種類型。重建秀峰書院將有力促進廣西師大積極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是全面凸顯廣西文教中心地位的現實需要,是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新思路新模式的重要創舉,是進一步彰顯出版文化品牌的有力之舉。
在主題發言之後,專家們展開即興互動。國學教育委員會副會長、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戴聯榮在發言中的觀點引起大家的關注,他認為農村基層領導緊緊抓住鄉村書院建設,這是美麗鄉村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棋高一招的戰略,大有可為;要注重網羅青年和退下領導者崗位的志願者人才,書院社會化資源運作或實體化運作人才,書院項目創意策劃和景觀設計人才,農村書院線上線下內容策劃及其網際網路平臺運行機制人才,將農村書院辦成農村黨的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的高地。
陳海東研究員贊同戴聯榮意見,認為要下功夫挖掘書院本土資源,書院要和村小、退休教師等建立聯繫;畢世響教授則倡導書院應該成為地方民眾的生活方式,地方幹部在地方書院的創建過程中,要注意身份轉變;童心導演認為,國學教育要有藝術性的表達,要以創新的形式落地;郭銀星社長針對大學書院的分析,強調了書院對提升學生國學底蘊的重要意義;任寶菊教授主張鄉村書院建設要和家風家訓建設結合起來,要把禮、樂文化建設和移風易俗的具體措施結合起來;清華大學附屬學校朝陽分校張曉寧校長則從清華的五大書院談起,講述了書院與強基計劃的關係。
會議結束時,三河市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建武發表即興講話,認為本次年會解決了地方文教的一些概念性問題,堅定了地方「以文化人、以文興村」的信念。
據悉,本次年會由燕郊鎮西柳河屯村委會承辦,有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兼中華孔子學會國學教育委員會會長吳安春教授等40多位專家、領導參與了現場討論,另有300餘位傳統文化教育同道參加了線上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