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過「頭銜通脹」嗎?

2020-12-25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這兩年各個公司的「總」忽然多了起來。似乎是個領導就得叫「總」,以至於有些同姓的領導經常被搞混。其實,這種現象好幾年前就有了,叫「頭銜通脹」,只不過這幾年更普遍了。

 

Title inflation is the practice of assigning a more impressive-sounding name to a job position, usually without providing additional responsibilities, resources, or benefits.

Title inflation指給某個工作崗位定一個聽起來很厲害的名字,而工作職責、資源及待遇均沒有變化,即「頭銜通脹」。

A 「manager」, for example, is anyone who heads up a project or department, no matter how small and insignificant it may be. A 「strategist」 is anyone who plans tasks. Anyone who holds the title 「senior」 has had five-plus years experience in the job. Nothing special about the job but the title makes it sound so grand and important.

比如,某個項目或部門的負責人都可以叫「經理」,無論這個項目或部門有多小或多麼微不足道。規劃任務的人都可以叫「策略師」。入職5年以上的都可以在頭銜中加上「資深」二字。工作本身並無特別,只是頭銜顯得很高級很重要。

Title inflation has been around for years but it seems to have become more prevalent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re’s a good reason for that. A fancy job title is cheaper than a pay rise or big salary. It’s all about promotion without compensation. (Source: about.com)

頭銜通脹現象已經出現好幾年了,不過金融危機以來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原因很明顯。給一個好聽的職位頭銜比出高薪或漲薪都省錢。其實就是光升職不加薪。

相關閱讀

職場的「蜂王症候群」

海鷗經理 seagull manager

頭銜中「總」的N種翻譯

公司的C-level指什麼?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Helen)

點擊查看更多英語習語和新詞

 

相關焦點

  • 英語流行語:「頭銜通脹」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流行語:「頭銜通脹」 2013-09-27 21:16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 物價上漲頭銜也「通脹」:人人皆經理只能管自己
    連日來,記者在解放碑和江北等寫字樓調查發現,「頭銜通脹」是一種普遍現象,一個10人的公司就有8人是經理,還有兩個是總經理和主管。唬人卻不值錢的頭銜,讓員工很無奈。  經理唬人不值錢  「我應聘上一證券公司的客戶經理,本來覺得很洋氣,進了公司才發現,人人都是經理。」
  • 普通業務員名片上變身「經理」 「頭銜通脹」引網友熱議
    一個小公司的銷售部經理會有好幾個,這多少讓人有些懷疑這些頭銜的「水分」。如今,一些企業喜歡向員工派送各種唬人的頭銜,一些人也會想方設法在自己的名片上加印各種頭銜。這種頭銜不值錢的現象如同人民幣不貶值,被網友戲稱「頭銜通脹」。
  • 副總裁「一籮筐」 券商東施效顰至「頭銜通脹」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發布時間:2012年09月21日 10:06 | 作者:劉瓊     劉瓊      [ 高級別人員數量快速增加的「頭銜通脹」現象,相關人員整體的能力素質並沒有同步快速提升,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高級別職銜的含金量 ]  一家擬上市公司老總在宴請券商的投行人士時
  • 頭銜越亮眼越要警惕「職務通脹」
    向陽生涯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專家組認為,陳先生的情況反映了當下一個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我們把它定義為「職務通脹」。某種程度上講,我們已經進入了「職務通脹」時代。
  • 結構性通脹會演變成全面性通脹嗎——肺炎疫情影響評估(八)
    本文回顧歷次通脹的成因並結合當前我國實際情況,認為當前時點我國發生全面通脹的概率低。  貨幣超發、需求上行、其他商品共振上漲是結構性通脹演變為全面性通脹的主要原因。復盤2000年以來我國歷史上的三輪高通脹,發現經濟需求是否充足、貨幣環境是否寬鬆、其他商品是否出現共振上漲,是結構性通脹演變為全面性通脹的前提條件。
  • 一切通脹仍是貨幣現象——致美國終將到來的通脹
    報告摘要:「一切通脹都是貨幣現象」,這是諾獎得主弗裡德曼的經典論斷。然而在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之後,美國通脹中樞不斷下移,尤其是2000年之後,即使貨幣政策不斷大水漫灌,仍未能推升通脹。很多人認為貨幣對通脹的傳導作用已經消失。
  • 頭銜的幾種變量
    在一些層級扁平化的公司裡,頭銜對於公司人來說就沒那麼重要,更多是被用於標明工作性質,諸如工程師、諮詢顧問等。或者即使在架構繁複的大公司,頭銜也可能並不如你想像得那麼重要。你的職責和業績,上司都能看到,如果因為某些情況而覺得自己被頭銜「拖累」了,或者覺得「不公平」,那麼首先還是要看看自己的認知和心態上有沒有問題。有些情況下,頭銜也「通脹」。
  • 「首席推薦」國外「放水」,要擔心國內通脹嗎?
    筆者在FT中文網發表的《直升機撒錢,大通脹還會遠嗎?》一文中還指出,最近美國社會、政治、經濟等領域發生的一些重大轉變,讓大通脹成為可能,而此輪財政刺激標誌著新一輪通脹周期的開始。那麼如果美國發生大通脹,通脹會不會「傳染」到中國?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 通脹,通縮與馬爾薩斯陷阱
    通脹與通縮這兩個詞不用我說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這其中的意思,而關鍵在於我們身處何方。再回頭看看近三個月負值的PPI,也就是說,實際上目前是工業品通縮,消費品通脹。CPI與PPI差值(當月同比)工業品通縮很好理解,畢竟疫情影響下,一季度工業生產接近停擺,工業品供給與需求雙殺,工業品價格毫無疑問會下跌。而消費品呢?
  • 防的不是通脹,而是……
    說的「終於」,是因為連續2個月CPI漲幅過5%了,倒吸一口涼氣,倒是想問,在利率下行的今天,有什麼理財收益是輕鬆過5%呢?你感受到物價下降帶來的「善意」了嗎?(反正我是沒有)
  • 馨月說財經:溫和通脹真的是經濟增長的良性信號嗎?
    國內現在流行一種說法,那就是經濟增長需要溫和通脹支持,如果沒有溫和通脹中國經濟增速就上不來,關於這種講法我十年前就做過批評。通脹是一個相對的數據,當溫和通脹累計到一定的高峰值時,物價的累計漲幅就會限制居民消費,這時通脹數據出現回落是促消費的過程,而且中國在改革後曾有較長一段時間內都保持著低通脹與高增長相結合的經濟局面,譬如1998~2006年之間,這利於居民財富的累計,利於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 周小川:當前通脹度量存在問題 需拓展通脹概念與度量 | 央行與貨幣
    真實收入跟名義收入有所不同,名義收入要扣減通脹才能得出實際收入。第二,用可比的同等收入能購買到什麼樣的生活水平?我們是否日子過得比以前更好?一種是跟上一年縱比,一般來說一年期間的支出結構變化比較小,較容易扣減通脹。另一種是跟更久一點的過去相比,比如,我們是否比上一代人活的更好。
  • 陰陽師:奇葩寮頭銜讓人落淚,你遇到過哪些難以言喻的寮頭銜呢?
    然而,在寮裡面,自從寮升級了之後,突然有了一個可能更改寮頭銜的功能,之後寮裡的寮頭銜便開始五花八門、千奇百怪,還有不少審美非常和正常人不同的頭銜,可算是見者傷心聞者落淚。今天,我們就好好討論討論,你遇到過哪些奇葩的寮頭銜。
  • 一大波「漲價」接踵而至,通脹主題股你打算配置嗎?
    春節剛過,年報業績漸入佳境,投資者在緊鑼密鼓布局「業績牛」的同時,各種漲價新聞撲面而來,在布局業績高確定性增長的同時,是否該關注下通脹主題了?從大宗商品來看,近期原油價格上漲則成為了引發市場關注通脹的誘發因素。華泰證券李超認為,地緣政治事件為2018年油價的重要上行風險因素,而油價則是影響今年通脹最重要的變量之一。
  • 資產價格不納入通脹考慮已經不行了!周小川長文思考當前通脹度量
    我們是否日子過得比以前更好?一種是跟上一年縱比,一般來說一年期間的支出結構變化比較小,較容易扣減通脹。另一種是跟更久一點的過去相比,比如,我們是否比上一代人活的更好。比較的跨期越長,難度也更大一些,因為支出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涉及貨物與服務,可能還涉及更多內容。第三,換取同等實際收入的勞動付出的強度,是更辛勞、疲憊?還是更為從容、輕鬆?這可以表達為勞動付出與效用的關係。
  • 通脹恐慌 inflation fear
    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10月CPI同比上漲4.4%,漲幅比9月擴大0.8個百分點,創25個月來新高,加劇了民眾在近一段時間的通脹恐慌。十月份的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4%,創25個月以來的新高,引起了通脹恐慌。周三準備金率提高之後,進一步實行貨幣緊縮政策的可能性增大。在上面的報導中,inflation fear指的就是由通貨膨脹引起的恐慌情緒,即「通脹恐慌」。Inflation(通貨膨脹)就是指貨幣貶值,物價持續上漲的情況,與之相對應的則是deflation(通貨緊縮)。
  • 美國通脹之謎:菲利普斯曲線失效、寬貨幣失靈與再通脹之路
    而消費力的疲軟是美國內生性通脹核心PCE同比中樞持續下移的主因之一。未來10年美國有望迎來再通脹:第四輪產業轉移進入下半場;勞動力人口增速回升期;社會結構有望逆轉。公共衛生事件過後全球進入第四輪產業轉移下半場,對應通脹中樞回升過程。儘管長期而言美國通脹中樞不斷下移,但美國存在20年一輪的通脹周期,大概率與產業轉移進程有關。每輪產業轉移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各10年。
  • 薛兆豐:人民幣「被超發」是通脹之源
    第一個問題,你認為當前是否有通脹?通脹是否嚴重?未來的通脹的走勢你覺得是如何的?第二個問題我想我們理清一下,您認為當前通脹的根源是什麼?在理清當前通脹根源情況下,未來政府出臺哪些政策抑制通脹。如果認為未來通脹是大一個大背景下,未來給老百姓投資理財建議是什麼?每位嘉賓發言兩到三分鐘。  第一個問題,您認為當前通脹情況怎麼樣?對未來通脹預測如何?
  • BBC地道英語|Shrinkflation 縮水式通脹
    等一下……羅布,你在吃東西嗎?!I am. Would you like a crisp? They’re cheese and onion flavour.對呀。你要不要吃薯片?芝士洋蔥味的。噢那繼續吧,噢我看你已經吃了一大半了,不過我吃最後一片吧,可以嗎?Actually Fefei, there weren’t many crisps to start with – it’s this ’shrinkflation』.菲菲,其實一開始就沒有多少薯片,縮水式通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