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推薦」國外「放水」,要擔心國內通脹嗎?

2020-12-11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以下文章來源於啄木微言 ,作者啄木微言

來源:《澎湃新聞》

錢軍輝為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隨著「新冠」疫情在美國不斷惡化,美聯儲和美國政府不斷出大招,以救助遭受沉重打擊的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其中美聯儲開始實施無限制資產購買,給金融市場注入天量流動性,俗稱「放水」。美國政府也推出兩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其中包括向年收入低於75000美元的成年人派發1200美元現金,給失業人員增加每周600美元補助,延長失業保險賠付窗口,等等。

跟以往「一條腿」的貨幣刺激不同,此輪經濟刺激既有貨幣政策,也有財政政策。因為後者能把現金直接派發給消費意願較強的人群,在商品供應受疫情衝擊而萎縮的環境下,商品價格難免會上升。筆者在FT中文網發表的《直升機撒錢,大通脹還會遠嗎?》一文中還指出,最近美國社會、政治、經濟等領域發生的一些重大轉變,讓大通脹成為可能,而此輪財政刺激標誌著新一輪通脹周期的開始。

那麼如果美國發生大通脹,通脹會不會「傳染」到中國?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分析通脹趨勢,我們應從總需求和總供應兩方面入手,並同時考慮時間維度,作短期和長期分析。而美國通脹能否導致國內通脹,造成所謂的「輸入型」通脹,還要看中國央行如何應對,如何管理匯率。當然,我無從知道央行會如何應對,但是我可以從央行和政府的政策目標出發,推測央行最可能的做法,從而推測美國通脹對中國的影響。

首先說國內通脹趨勢。今年1月和2月CPI分別比去年同期上漲5.4%和5.2%,漲幅已經不小,但其中至少有一半漲幅是豬瘟疫情導致的肉價上漲貢獻的。隨著今年豬肉價格開始企穩,其同比增幅將逐漸下降。從第四季度開始,豬肉價格很可能出現同比下降,從而對CPI起到抑制作用。

那麼「新冠」疫情對國內通脹的影響如何呢?在短期,因為生產和運輸受到衝擊,生活必需品(如食品)供給收縮,但需求穩定(甚至因為囤積行為而上升),導致生活必需品價格上升。而非必需品,因為短期供需皆收縮,所以價格表現平穩。比如在2月份,雖然食品價格環比上升4.3%,但是非必需的服裝價格環比下跌了0.3%。

在長期,隨著生產和物流恢復,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的供應都恢復正常,總體價格走勢將取決於宏觀經濟。一般而言,伴隨經濟衰退或增速下滑的不是通脹,而是通縮,因為總需求的下降通常快於總供應。

雖然官方數據還沒出來,但是現在已經可以確定,中國經濟在第一季度已經陷入衰退。雖然第二季度可以實現環比增長,但是同比仍然有可能負增長,因為雖然中國在努力恢復生產和消費,但是歐美市場正陷於停頓狀態,國際市場秩序何時能恢復充滿了不確定性。

實際上,我對歐美經濟的中長期趨勢也感到悲觀,而歐美又是「中國製造」最大的外需市場。這次疫情將擊破歐美過去十年貨幣寬鬆吹起的信貸泡沫,接下來幾年歐美企業部門有減槓桿壓力,而減槓桿抑制投資。因此即使全球疫情在第二季度末結束,中國的外需也很可能沒有V型恢復。

當然,美國經濟中長期趨弱,跟發生大通脹的判斷並不矛盾。「滯脹」,即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並存,在上世紀70年代也曾發生過。本輪滯脹的核心邏輯是,企業部門減槓桿決定了「滯」,而「直升機撒錢」式的財政和福利政策,配合以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決定了「脹」。

而中國之所以不會發生「脹」,正是因為「直升機撒錢」、以及極度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在中國不會發生。首先,中國式救災更多體現在為企業紓困,而不是直接救助家庭。中國失業保險的覆蓋面和保障水平都十分有限,不足以激發超出供應能力的需求。

第二,雖然財政和貨幣政策會在經濟下行有所放鬆,但鑑於十年前「四萬億計劃」的後果,「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早已不是選項。實際上,「四萬億計劃」後地方政府和國企債臺高築,正是當今搞大規模基建的障礙之一。

目前經濟政策重點在於「保就業」,但是保就業的思路與十年前已經有所不同。十年前通過刺激GDP高增長來保就業,而現在是淡化GDP增長目標,直接應對失業問題。從目前為止能觀察到的「保就業」措施看,主要辦法不是基建,而是為企業減免或推遲稅費、允許流動攤販臨時佔道經營、研究生擴招等等。

第三,貨幣政策也受房地產調控掣肘。過於激進的貨幣刺激必然導致部分城市房價大漲,跟「房住不炒」的精神相衝突。

事實上,過於激進的貨幣政策不僅會讓房價失控,而且會讓整個金融系統變得脆弱。過去十年歐美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其金融市場弱不禁風,在疫情突降時一觸即潰,相信中國領導人都看在眼裡。央行陳雨露副行長最近有個提法,讓「穩經濟」和「穩金融」實現共贏,正是認識到了貨幣刺激是把雙刃劍,必須控制好「度」才能避免傷及金融穩定。

所以我對中美兩國中長期經濟趨勢的判斷可以概括為:中國增速下滑,通脹溫和,而美國發生「滯脹」——經濟衰退,同時通脹嚴重。

當然,能否杜絕國外通脹「傳染」到國內,還取決於匯率政策。如果美國通脹遠高於國內通脹,人民幣應該相對美元升值。但是如果人民幣匯率不夠靈活,比如為保護出口行業而把匯率維持在低估水平,那麼央行就不得不重演2005-2007年間大量投放人民幣購入美元,從而對經濟產生通脹壓力。

但目前出口行業對就業的重要性已遠遠不如十五年前,而且自「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已成為市場所接受的事實。如無重大變故,人民幣匯率還是會保持彈性,起到絕緣國外通脹壓力輸入的作用。

雖然由於出口萎縮、中資美元債償債等問題,人民幣在短期可能仍有貶值壓力,但是在長期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即低通脹貨幣會升值。只要中國政府保持「定力」,拒絕過於激進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人民幣長期升值可期。而「定力」,正是最近幾年官方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

當然,保持「定力」並非見死不救。當經濟陷入衰退,政府理應動用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總需求,以穩定就業。但萬事皆有度,過度猶不及。

相關焦點

  • 「雜誌推薦」2020年國內不可錯過的攝影雜誌推薦top8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幾本攝影愛好者不可錯過的雜誌,希望能幫助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攝影技巧!「越讀黨」推薦top1.《攝影之友》《攝影之友》雜誌是國內影像媒體中發行量、覆蓋率、實銷率位居第一的品牌雜誌。創刊於1985年,是專業、權威、時尚、實用的影像品牌媒體。《攝影之友》讀者遍及全國,作者來自世界各地。
  • 大放水,衝垮世界?
    受疫情影響,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經濟受到重創,發達國家在不斷放水,但外資還在從某些經濟受挫的發展中國家流出。比如說印度疫情控制不住,國外投資撤得比誰都快,印度現在打算繼續放寬投資條件,求著國際投資趕緊回來,包括前一陣特別看不順眼的中資。歐美國家需要保住本國經濟不崩盤,創造就業,提振消費,新興市場上半年也在面臨流動性風險。怎麼辦呢?各國央行,開始史詩級別的大放水。
  • 那些當上品牌「首席 XX 官」的明星們,真的只是靠臉嗎?
    今年剛過去一半,一種新的明星與品牌的玩法頻頻出現:明星「下海」進入企業,當起「首席 XX 官」。 在這一明星「高管」的浪潮中,CPO、CSO、CJO...這些你可能從沒聽說過的頭銜湧現了出來,「C?O」家族一時間多了無數兄弟姐妹。而在這浪潮中,到底有哪些明星聯手明星加入了這一浪潮呢?
  • 被視為「禁忌」「羞恥」的它,終於要被推翻了?
    遠赴國外輔助生育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無力承擔的女性便自行尋找願意捐精的男性,用在藥店就能買的滴管在家「DIY」人工授精,這樣做無疑有很大的健康風險,還存在男性借捐精之名對女性進行騷擾甚至強姦的風險。因此,這項法案的通過意義非凡。
  • 全球大放水,通縮預期卻上升了!何處安放我們不多的金錢?
    在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看來,如今一些傳統優質資產正面臨「變臉」風險,人民幣資產將順勢而為成為全球資產「避險地」,甚至是可以長期駐紮的「綠洲」。 2020年3月16日,上海外灘上空出現大片魚鱗雲。中新社發 王岡 攝 放水!放水!
  • 一切通脹仍是貨幣現象——致美國終將到來的通脹
    此前「錢沒有花在國內,而花在了國外」,即全球化導致美國貿易逆差急劇擴張,貨幣帶來的通脹壓力被全球承載,且新興市場的廉價商品壓低了通脹。但本次不同,在去全球化的大趨勢下,關稅抬升、製造業回流,將推動長期通脹上行。此前「沒人花錢,都等著收錢」,即2000年以來的危機都是需求坍塌,供給充足,所以通縮。
  • 國內買的保險,在國外能賠嗎?
    因為這一則新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國內投保的保險,帶出了國門,在國外依然生效嗎?今天糊塗君就跟大家聊一聊。四大險種哪些可賠?要自己做判斷,首先得看兩個信息:「免責條款」&「投保須知」。這兩項約定都會註明該產品的保障是否有地域限定。
  • 蘋果前首席晶片設計師領銜豪華團入場,要用「iPhone的CPU」挑戰...
    新兵遇老強將,他們會如願嗎?蘋果公司前首席 CPU 和 SoC 架構師 Gerald Williams III 離開,創立了自己的初創公司 NUVIA,這是一家有雄心壯志的公司。目前 NUVIA 計劃為數據中心的晶片代號為「Phoenix」的新型伺服器。
  • 元氣森林撕掉「日系」外衣,國產「洋品牌」的套路不好使了?
    」形象,可以降低品牌的認知門檻,快速在消費者中建立清晰的品牌形象,「日系風格 + 國產價格」的打法也加速了元氣森林在國內的擴張。」嗎?」主要是在海外註冊空殼公司和商標,實際上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都在國內,就像那些在運到陽澄湖泡幾天就冒充「陽澄湖大閘蟹」的「洗澡蟹」一樣。
  • 「移民就是不愛國」?別讓這些「誤區」耽誤你了!
    移民實質上生活方式的選擇不同,與「愛不愛國」沒有關係!在許多人看來:只要移民國外,就是「叛徒」,就是「不愛國」,實際上這完全是錯誤的觀念!是對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錯誤認識!「愛國可以是深藏心底的情懷,可以是付諸努力的行動,但絕不是用來打擊別人、抬高自己的工具,更不能成為裹挾民族情緒、對他人進行道義批判的依據。」
  • 「雜誌推薦」2020年抗擊疫情特輯推薦
    「越讀黨」推薦2.《新民周刊》「越讀黨」推薦3.《中國新聞周刊》「越讀黨」推薦4.《財經》「越讀黨」推薦5.《南方人物周刊》「越讀黨」推薦10.《啄木鳥》
  • 淺談「國外類固醇」見聞
  • ...貨幣大放水是如何毀滅一個國家的——讀張嘉璈先生的《通脹螺旋》
    第八,如何避免通脹螺旋,防「火」於未然。一定要理解把通脹螺旋治理放在預防上,這是我認為本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另外,推薦大家輔助閱讀:《大蕭條時期的中國:市場、國家與世界經濟》(城山智子)、《鄉土中國》(費孝通))。
  • 每個孕媽媽都要查「HCG」和「孕酮」嗎?數值低,是胚胎有問題嗎
    導語:在剛懷孕後,孕媽媽比較關心「HCG」和「孕酮」,因為這倆的數值可能關係到胚胎是否健康。懷孕後有些孕媽媽會到醫院檢查下「HCG」和「孕酮」的數值,有的是想看看自己是否懷孕了,有的是因為有陰道出血的情況,還有的是因為單純的想看看胚胎是否健康。
  • 「最美應用」國慶專題「RSS」:三款 RSS 閱讀軟體推薦
    一種小眾,有滋味的閱讀習慣和軟體推薦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種描述和同步網站內容的格式,是使用最廣泛的 XML 應用。他搭建了信息迅速傳播的一個技術平臺,使得每個人都成為潛在的信息提供者。
  • 微博「綠洲」能成為中國版Instagram嗎?
    火遍國外的Instagram,為什麼在國內沒有出現對標的圖片類社交應用?被微博寄予厚望的「綠洲」會成為中國版Instagram嗎?本文主要分析圖片類社交應用在中國發展受阻的原因。初期的「nice」和「flow」定位類似,但先已轉型為圍繞球鞋、潮牌與時尚生活構建的社區與轉賣平臺,目前月活約200w。而網易旗下的「lofter」號稱自己為「國內最優質的圖片社交軟體」。「lofter」以興趣圈子、同好為特色,鼓勵用戶隨意曬圖,分享生活,並輕鬆找到同好,發現生活奇遇。
  • 36氪專訪|「Beyond Meat」首席增長官:中國是重點市場,2024年有望...
    國內該賽道的玩家還有香港植物肉品牌「OmniPork」、專注於研製成塊的人造肉的無錫品牌「谷肉」、「星期零」等等。去年同期的淨虧損664.9萬美元植物肉頭部生產商「Beyond Meat」(中文:「別樣肉客」)今年5月初公開了本年度一季度財報,該報告顯示,「別樣肉客」第一季度營收達到了9710萬美元,同比激增141%,淨利潤達181萬美元;同時,「別樣肉客」的植物蛋白產品已在75個國家的約94,000家零售店和餐飲服務網點銷售。
  • 結構性通脹會演變成全面性通脹嗎——肺炎疫情影響評估(八)
    如2004年通脹:前期貨幣超發和投資過熱下,糧食價格上漲導致結構性通脹快速轉為全面通脹。2007-2008年通脹:豬肉領先於食品、CPI、PPI達到峰值,結構性特徵明顯,同時國內經濟過熱、全球原材料價格上漲加快了結構性通脹向全面通脹的傳導。
  • 「以耶穌之名,讓火燒盡這些惡魔疫苗吧」南非首席大法官抵制疫苗
    南非首席大法官莫橫,竟在公開禱告中表示「請上帝消滅疫苗」。南非首席大法官莫橫10日在約翰尼斯堡一項集會帶領信眾禱告時,公開表示會驅逐冠狀病毒的魔鬼疫苗,因為它會腐蝕人們的DNA。這番話引發疫苗專家抨擊,但他拒絕收回。
  • 可以從國內郵寄筆記本電腦到國外嗎?
    在日常生活中筆記本電腦是大家平時工作中用得最頻繁的電子產品,很多網絡工作中更是不可或缺,在國外想買一個筆記本電腦不僅昂貴而且手續也麻煩,對於個人和商家而言多多少少都會遇到筆記本郵寄國外的難題,那麼可以從國內郵寄筆記本電腦到國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