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巴克萊的一項報導稱,2019年,肉類行業全球市值達1.4萬億美元,植物肉產品在該市場中佔比1%。巴克萊預測,到2029年,植物肉產品的佔比將增長至10%。
植物肉並非創新產品,在市場中已誕生接近十年,近兩年趕上民眾追求健康的風口,開始為普通民眾所熟知,越來越多的人造肉公司正在崛起,各類產品密集上市:比如,肯德基的「植培黃金雞塊」、星巴克的植物牛肉食品、新消費茶飲如喜茶推出的植物肉漢堡等。國內該賽道的玩家還有香港植物肉品牌「OmniPork」、專注於研製成塊的人造肉的無錫品牌「谷肉」、「星期零」等等。
去年同期的淨虧損664.9萬美元植物肉頭部生產商「Beyond Meat」(中文:「別樣肉客」)今年5月初公開了本年度一季度財報,該報告顯示,「別樣肉客」第一季度營收達到了9710萬美元,同比激增141%,淨利潤達181萬美元;同時,「別樣肉客」的植物蛋白產品已在75個國家的約94,000家零售店和餐飲服務網點銷售。
在這樣的背景下,36氪採訪了「別樣肉客」的首席增長官查克·穆特,以獲悉作為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植物肉第一股的頭部玩家如何解讀該行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別樣肉客」致力於成為一家全球蛋白質公司,目標是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植物肉產品的可及性、為消費者提供另一種可持續性的蛋白質的選擇,其首席增長官查克·穆特認為,了解消費者的口味、搶佔營養優勢、爭取價格優勢是在植物肉市場上取得成功的三要素,因為這將有助於引導肉類消費者改變消費習慣——從動物肉類向食用植物肉類轉變。
談及為何認為中國是拓展植物肉市場的重點之一,查克·穆特表示,首先是因為中國市場人口規模大,其次,他認為中國消費者對植物性產品的興趣日益增強,這使得「別樣肉客」能夠找到切入市場的機會。此外,查克·穆特還強調,「別樣肉客」的目標消費者並非那些蛋奶等均不攝入的純素食主義者和普通素食者,而是那些喜愛吃肉但又關注健康、氣候、環境和動物福祉議題的主流消費者。
口感風味與真實肉食品有所差距、健康環保問題一直是植物肉產品受爭議的痛點。
與同植物肉賽道的其他玩家相比,「別樣肉客」認為,除了品牌的先發優勢,其產品的與眾不同之處還在於技術創新能力。「別樣肉客」擁有包括牛肉、禽類和豬肉三大核心創新平臺,以植物牛肉產品為例,「別樣肉客」使用純植物性原料制蛋白類仿肉食,提供了和真實動物肉高度相似的味道、質地、外觀以及多汁口感。此外,其所有產品經過精細化配比,可滿足人類日常營養所需,其植物蛋白含量等同或高於同類動物類產品的蛋白含量。比如說,對比113克肥瘦二八開的牛肉餡,「別樣肉客」的「別樣漢堡」肉餅:
富含由豌豆、綠豆和大米提供的植物蛋白質,每113克富含20克蛋白質;飽和脂肪含量少35%;總體脂肪含量更少;含有更多鐵元素;不含抗生素或激素。在中國市場的產品本地化上,「別樣肉客」也做出了努力。「別樣肉客」的別樣牛肉可適用於多重中式傳統烹飪場景,比如說,可用包括炒、煨、燉等方式處理他們的產品;也可作為炒飯和炒麵的配料、或是製成餃子餡。
「別樣肉客」選擇與星巴克合作推出植物牛肉產品作為其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切入點,主要考慮了星巴克的品牌影響力、創新性和其忠實的客戶群。目前,「別樣肉客」在星巴克供應的別樣牛肉菜品零售價在人民幣59元至69元之間,由純植物性原料製成,具有含高品質蛋白質和不含麩質的特點。雖然價格偏高,但「別樣肉客」表示,將在全球範圍內通過不斷推廣植物肉產品的可及性,制定內部的增長目標,即到2024年之前,至少將一種產品的價格降至與同類動物蛋白質相同。
除了星巴克,「別樣肉客」在中國合作的夥伴還有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盒馬、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貝爾等餐飲品牌,並與西諾迪斯達成了經銷合作夥伴關係。「別樣肉客」創新了植物性肉類的銷售模式,將其與牛肉、豬肉等在同一銷售區域售賣,並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將這一銷售模式進行複製,比如,別樣漢堡就正在盒馬鮮生冷凍肉區進行售賣。據了解,「別樣肉客」的別樣漢堡已在上海盒馬的50家指定門店推出,並擬在2020年9月份在北京和杭州上架。
值得一提的是,品牌實力也是「別樣肉客」的另一關鍵優勢。「別樣肉客」投入了超過十年的時間與消費者進行對話,最終創立形成了現有品牌。查克認為,當想要建立一個全新品類時,建立人們對品牌的認知是營銷工作中的關鍵部分。2020年,「別樣肉客」也將大幅地加大營銷力度,將信息傳遞和活動參與的範圍擴大到全球市場。
據悉,「別樣肉客」現階段已是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CPBFA)的成員,未來將繼續探索與食品研發、公共機構、政府機構和政策制定者合作的更廣泛機會,以進一步倡導植物性飲食的益處。
團隊方面,首席增長官查克·穆特擁有多年快消品行業經驗;中國區總經理由擁有超過20年的打造標誌性品牌的豐富經驗的陳美瑜擔任,她此前負責過的品牌包括肯德基和必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