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加拿大國門大開!「移民就是不愛國」?別讓這些「誤區」耽誤你了!

2021-03-04 今日加拿大

昨天(年初二),普大喜奔的霸屏新聞絕對是加拿大突然宣布國門大開,幾近全員延攬留學生移民的消息(相關新聞:【大赦】史無前例!加拿大狂送2.7萬移民身份,留學生只要申請就行!CEC只要75分!)

不過,卻引來了一些不同的聲音:「移民就是不愛國!」

現如今,移民是國際上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由於各個國家發展水品的差異, 很多人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教育水平和醫療制度選擇移民一些社會福利比較發達的國家。

也有很多人對移民這件事存在一些誤區

很多移民者會遭到本國人的非議,他們認為移民的人選擇別的國家是一種不愛國的行為。

但移民和愛國是兩回事,移民是為了給自己和家人選擇一個不同的生活方式,這跟愛國沒有關係。這就像年輕人都喜歡去大城市打拼一樣,移民們也有權利選擇他們嚮往的國家,而且大多數移民即使身在國外,也從沒有忘記自己過的祖國。

很多人以為移民需要很多的資產,是富人才能擁有的特權。

但事實上,普通階層的移民數量要比有錢人多,有些是技術移民,有些是留學移民。就以加拿大來說,有些省份急缺技術型人才,要是你剛好掌握該項技能,那當地政府對你的移民條件就會大大放寬,很容易就能達到。

移民的門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幾乎每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移民的目的。

很多人都擔心移民到國外後,因為語言不通會面臨工作、人際交往、日常交流等生存壓力。但事實很多移民國家都有一處或者多個華人聚集地,例如:美國的唐人街、加拿大的多倫多和溫哥華。

華人們都愛扎堆,出了國尤為如此,人們在這裡講漢語、開中國餐館、保留著中國的習俗。新移民很容易就能融入進去,很快適應國外的生活。

移民實質上生活方式的選擇不同,與「愛不愛國」沒有關係!在許多人看來:只要移民國外,就是「叛徒」,就是「不愛國」,實際上這完全是錯誤的觀念!是對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錯誤認識!「愛國可以是深藏心底的情懷,可以是付諸努力的行動,但絕不是用來打擊別人、抬高自己的工具,更不能成為裹挾民族情緒、對他人進行道義批判的依據。」近年來,移民到海外的華人正在變得越來越多,只要條件允許,許多國內的人都會選擇舉家搬遷到海外去生活。對海外華僑們來說,他們之所以選擇移民國外,有的或許是出於對國內環境的無奈,也有的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讓孩子接受到更多的新鮮東西,但更多的人選擇移民,主要還是因為嚮往國外的生活。對於人才流失到海外,國內的許多人都對此感到憤怒與惋惜,有的人甚至會拋出狠話:既然移民到國外那就是外國人,跟中國沒關係。當然,有這種想法與說法的人畢竟是少數,還是會有很多人可以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待中國人移民海外這件事情的。對於中國人移民的動機,也絕非可以一概而論,對於大部分的普通人移民,不論引發的是「人的出逃」還是「資本出逃」,「愛國」亦或「道德」「自我保護」只是很小的一個面一個角度。要逆轉這一趨勢,吸引富人回流,還將依賴中國經濟實力、文化、教育、環境軟實力的全面發展。移民就等於不愛國,這是這麼多年來大多數提到移民首先想到的一個問題,但是我想問一句,移民就真的是不愛國的表現嗎?記得前段時間看到過一段有關任正非先生的採訪報導,他在採訪中表示,目前對華為有兩種情緒,一種是鮮明的愛國主義支持華為,一種是認為華為綁架了全社會的愛國情緒。任正非表示,不要瞎喊口號,煽動民族情緒,不能把買華為與愛國簡單等同起來。如果認為不買華為就是不愛國,那我們孩子就是不愛國,因為他們也用蘋果產品。千萬不能煽情……………………就任正非先生說的這段話套用在移民這件事情上,其根本是一樣的。現在的移民方式多種多樣,有投資、捐款、購房、技術等等,但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申請人移民之後拿到的是永居卡,也就是說,他們的國籍是沒有變的,只是拿了個他國永久居留卡,這就跟在北京打工的外地人需要半個居住證一樣,只不過不同的是,一個是國內的一個是國外的,除了文化差異之外,其他其實沒什麼不同,難道不是嗎?至於現在為何還有這麼多人選擇移民,根本原因還是國內環境或是其他方面滿足不了他們,比如,有人是為了孩子教育,有人是為了生活環境,有人是為了出行便利,有人是為了投資、有人是為了婚姻自由等等,最後選擇了移民,其實不管是哪種目的的移民,他們的愛國之心確實沒有變過的。更何況他們的國籍自始至終都沒有變過,退一萬步講,就算他最後選擇了入籍當地,但是你就能說他們沒有愛國之心了嗎?抗日戰爭的時候,八百萬海外華僑堅決捍衛團結,反對分裂,反對投降,慷慨解囊,輸財救國。回國參戰,為國捐軀。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以陳嘉庚先生為代表的南洋華僑機工和以美國飛虎隊,他們不光捐款,甚至還回國參戰,更甚者犧牲在了這片他內心熱愛的土地上,你能說他們不愛國嗎?遠的咱們不說,就近的來說,2008年奧運會火炬在海外傳遞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大家在電視上看到的那麼順利,經歷過藏獨、反華等團體的破壞,但最終不也圓滿完成了它的使命嗎。真的,如果當時你身在海外,看著滿大街華人舉著五星紅旗,站在道路兩邊保護火炬傳遞,嘴裡唱著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時候,那一刻你的心是澎湃的,眼含熱淚,摸著自己跳動的心臟,告訴自己,身為中國人我很驕傲。當時我是在倫敦觀看的火炬傳遞,有一件事情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旁邊的旁邊有一位頭髮花白的老爺爺,拄著拐杖,趕著時髦的在臉上印了一個國旗,手裡拿著一個小的國旗,跟著大家在唱五星紅旗的時候,手不自覺的放在了胸口,眼含熱淚甚至是有些激動,散場之後老爺爺把地上掉落的零散國旗,一個個的撿起來,小心的擦拭上面的髒東西,那一刻我看到的不是一個滿頭白髮、顫顫巍巍的老人,而是一個形象高大、保有強烈愛國之心的巨人。

其實許多華人雖然居住在海外,但是仍然保持著國內的風俗,並且時刻關注著祖國的動態,這難道能說他們不愛國嗎?

所以,請不要道德綁架!!

最近看金一南教授的演講,有學生問,你怎麼看待現在的移民問題?金一南教授很肯定的說:移民不等於不愛國。

他說:有人說移民就是不愛國了,我覺得不是這樣的,作為一般人,移民我們不得加以任何限制,只要他想移,有條件,他就可以移,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全世界都是中國人,那多好啊!有人把移民看成一盤散沙的特徵,我覺得不一定。

  

作為一個普通百姓,總感覺這段話哪裡不對?

移民就是說你已經不是中國人了,已經效忠宣誓別的國家了,這是愛國?

我們看看美國的宣誓詞:

我在這裡鄭重的宣誓完全放棄我對以前所屬任何外國親王、君主、國家或主權之公民資格及忠誠,我將支持及護衛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和法律,對抗國內和國外所有的敵人。我將真誠地效忠美國。當法律要求時,我願為保衛美國拿起武器,當法律要求時,我會為美國做非戰鬥性之軍事服務,當法律要求時,我會在政府官員指揮下為國家做重要工作,我在此自由宣誓,絕無任何心智障礙、藉口或保留,請上帝幫我。

看看這段宣誓詞,如果中美有一天打仗,大家估計這些移民過去的人有幾個會和我們一樣對抗美國?

  

目前的移民和過去移民還是有很多本質上的不同的。

有人說,你看過去的華僑,在戰爭時期幫助國家多少,但問題是,這兩代移民一樣嗎?

過去的華僑大部分是被迫移民,為了生計不得不流落國外,然後定居海外的;現在的呢?有幾個是被迫的?有幾個是為了生計不得不出國的?

相反,目前能移民出去的都是國內的有錢人,他們在國內也是生活最優越的一群人,但就算如此,他們還是要移民,這些人哪來的愛國之心?

他們把自己的巨額財富慢慢轉移到國外,這叫愛國嗎?

移民中有一部分肯定是愛國的,這我們也相信。

我認為這是基本的人之常情。

國家把你培養成才了,你翅膀硬了,出國了移民了,國家有難,你伸出援助之手,對於任何一個有點良知的人估計都應該這麼做。

適當報答一下祖國的養育之恩嘛!但你說你有多麼的愛國,那我就問了,你愛美國多一點還是祖國多一點呢?

自己也搞不清楚吧!

  

全世界都是中國人,有多大可能性?

比如那1.5萬名小留學生,這麼小出去,受的是英國的教育,他對中國能有多少了解,對中國的文化和歷史能知道多少?他就算想愛國,能愛起來嗎?

第一代移民出去的可能還不會那麼快忘記祖國,但他的後代呢?後代的後代呢?還能有一點中國人的影子嗎?估計從骨子裡已經是外國人了。

目前美國的華人少嗎?那麼多華人影響美國不針對中國了嗎?

還有那麼多的華裔科學家,科學成果歸中國了嗎?科學技術服務中國了嗎?

就算出去的移民很多很多,那又怎樣?難道世界就統一了?

 

移民不等於不愛國,但移民中大多數肯定是不愛國的。如果真的愛國,為什麼要稱別的國家為祖國?如果真的愛國,為什麼要效忠別的國家?

當然,也有人講了,沒移民的也不等於愛國,這也是事實,但哪個國家沒有一些孽子?但我相信大部分沒移民的人都是愛國的。

金教授這麼講,是不是我國的很多教授都會這麼講,如果真的如此,清華北大那麼多出國不回來的孩子我可能也理解了。

畢竟他們的老師就是這麼教育他們的!

愛國不是體現在嘴上,而是體現在實實在在的行動上。大家說呢?

吳京你錯了,移不移民跟愛國沒有關係 !

據《新京報》報導,吳京曾就《戰狼2》出現的護照畫面加字爭議進行了回應:如果覺得不好,請移民。

他說:從1986年開始出國,辦籤證的時候就受到各種侮辱,跟挖祖墳一樣。我當時就說別等我們中國牛了!現在這個時刻被我等到了。我沒有錯,中國強大了不好嗎?如果覺得不好,請移民。

西洋君要說,吳京你邏輯完全錯了,移不移民跟愛國沒有半毛錢關係。

影評人韓浩月也在朋友圈表示:吳京那句「不喜歡,請移民」未必是真心話。或是微博混久了,被五毛洗腦了,脫口而出。他周圍的朋友,如果真關心他的話,平時多和他聊聊愛國之外的事情。好好的當個電影人就可以了,當愛國者,門檻其實蠻高的。

吳京可能沒想到,移民後的華人往往更愛國。甚至還會經常出演愛國的電影呢。吳京可以問問他的同行們,有幾個是真正的中國籍?

2017年8月15日,為抗議印度入侵中國邊境,澳大利亞雪梨華人就組織了一場豪車抗議遊行。

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當天中午,雪梨華人組織了10輛豪車車隊舉行了遊車抗議。這些豪車車身均貼有鮮豔的五星紅旗,配以中英文標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組織者稱此舉「意義非凡、不為炫富、捍衛主權」。

車隊由一輛漆成中國國旗紅的賓利帶頭,蘭博基尼、瑪莎拉蒂、奔馳、保時捷、寶馬等排成一條直線,浩浩蕩蕩穿行雪梨市中心,來到印度領事館門前,在印度國慶節70周年之際,舉行抗議。

西洋君認為,這麼大的陣仗,只能在外國搞。不然,為什麼北京上海沒有這樣的豪車遊行?

再回看抗戰時期。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廣大僑胞同仇敵愾,先後湧現出3900多個抗日團體和一批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聯絡80餘個籌賑組織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司徒美堂發動紐約54個僑團成立「紐約全體華僑抗日救國籌餉總會」。

當時海外僑胞800萬人,有400萬人參與捐助,參與階層之廣泛前所未有。緬甸僑胞葉秋蓮變賣家產,將所得3萬餘元悉數捐出,自己削髮為尼。此外,還有沿街乞討「為祖國難民請命」。僑捐資金80%是勞苦大眾的血汗錢,據國民政府財政部統計,抗戰期間,華僑捐款總計逾13億元,僑匯達95億元以上,佔抗戰期間中國軍費的3/4。

僅東南亞回國抗戰的粵籍華僑就有4萬餘人。1000多名旅美華僑加入美國軍隊來華援戰,陳納德將軍率領的空軍「飛虎隊」中,有十幾名華裔飛行員,他們或屢立戰功,或壯烈殉國。美國歸僑黃新瑞一人擊落敵機17架,後在戰鬥中犧牲。

這些華僑,有人獻出全部積蓄,有人慨然赴死,沒有半點含糊。他們沒有中國國籍,卻是真正的愛國者!

不客氣的說,明星應該用演技、用想法去徵服和回報大眾;說覺得祖國不好那你移民去,這是一種道德綁架。

一位讀者曾給西洋君留言:別人移民不移民,去哪裡旅遊,是別人的私事,與旁人何幹?傻逼才扯上愛國與否。

另一位讀者更犀利,他說:「上帝既然造我們是中國人,我們就應該驕傲,自豪地做我們的中國人,而不是強迫孩子當一個本身就當不了的西方人。」這個邏輯還可以是:「上帝既然創造你是農民,你就應當驕傲而不是強迫孩子當城裡人。」、「既然上帝創造你是朝鮮人,你就應當驕傲。」所以很容易證偽啊。

都說國外好山好水好寂寞,國內好髒好亂好快活。但是,在國內,人到中年腆著肚子,輾轉於各種飯局,觥籌交錯,真的就開心麼?留在國內,有留在國內的煩,這個俯拾皆是,就不多說了。

真正讓很多中產「痛下決心」移民的,是為了孩子的教育。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4萬人採樣調查顯示,中等收入者中的30%有將下一代送出國的意願。

2008年北京奧運後,西洋君的幾個朋友移民美國,先後向我道別。在他們的描述之下,做出移民這個決定有兩個動因,一是為了外部的生活質量更高,比如空氣、水、食品安全、社會福利、子女教育等,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內心渴求一種更加自由的狀態,嘗試不同的可能,拓展生命與生活的邊界。

西洋君想說,選擇離開,選擇移民,你並不是懦夫,也不是逃避,只是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這完全是個人自由,無可批評。在地球村時代,也一點不妨礙你熱愛故鄉。

美國媒體報導,2007年至今10年來,中國有10萬名富人獲得美國綠卡,至少花費240億美元。

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華人人口已達452萬,華人是美國亞裔中最大的族群,華人以及其他亞裔在美國經常被稱為「模範少數族裔」。其依據一般是:收入高、犯罪率低、教育程度高。如今美國各行各業都有華人的廣泛參與,包括國會議員,政府部門官員及從業者。

近日隨手亂翻一個留學生聚集的網站,發現被一句話刷屏:此生無悔入華夏, 來生願在種花家。有點小驚訝,留學生們何以「出國反而更愛國」?想起一個在法國留學的女生說:國內治安真好,在巴黎晚上過了10點就不敢一個人在街上走。身在異國他鄉,往往更懷念國內的種種好。

有些愛國小粉紅,西洋君也覺得他們在國外比國內的更容易「愛國」。比如他們移民出去,就可以砸了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總部,而不必在中國肯德基拿一坨屎來威脅食客。他們也可以去華盛頓白宮抗議美國的南中國海政策,而完全不必擔心被警察抓起來。

尤其是小粉紅們,可以直接註冊twitter、facebook跟臺灣人開幹,而不用辛辛苦苦翻牆買vpn才能去蔡英文的fb下面留言破口大罵。想想不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嗎?有些懶人還可以在外國坐吃福利低保,只要人數夠夠的,分分鐘吃垮帝國主義真心不是什麼難事。

鬱達夫在日本萌發了真正的愛國心,發出了「祖國啊你怎麼不強起來」的時代最強音。孫中山也是在海外才真正團結了愛國人士,捐錢捐物最後建立了民國。就像一部分黨員幹部,雖然他們人在國內,可是要讓老婆孩子更加愛國,於是就送出去留學定居。你以為他們都是智障嗎?所以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的愛國,不給祖國添麻煩,才是真正的愛國。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到了海外,就代表了中國人,你愛國,或者你不愛國,其實都不要緊。最關鍵的,是要過好你自己的生活。愛國確實挺好的,但你只有出去,才能在全世界各地更好的愛中國。

最後記住,要是吃頓肯德基就能不是中國人,不愛看《戰狼2》就是不愛國,那未免也太沒選擇了。假如吃肯德基就能變成外國人,那西洋君還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找海外朋友給大家寫這些移民和海外指南幹毛啊?

相關焦點

  • 加拿大英語為何「不英不美」別具一格?
    現在這些還保留著,但就像以英語為母語的加拿大主流社會一樣,加拿大英語對它們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歐洲移民之間的戰爭進一步推動了加拿大英語的形成。十七世紀初,法國人佔領了聖勞倫斯河流域及河流以南的大西洋沿岸地區。到十八世紀中葉,英法交戰,1763年在巴黎籤署停戰條約。巴黎條約規定法國將「新法蘭西」殖民地割讓給英國,英國則允許任何願意臣服於英王的法國人繼續那裡生活。
  • 再陷爭議:關於曾經的「今夜九零後」,如今的「青年大院」系列
    再一次,曾經的「今夜九零後」、現在的「青年大院」團隊在業內引發巨大爭議。一位新媒體從業者今日發朋友圈表示,未來如果有廣告主投放過「青年大院」團隊旗下微信公眾號,「那對不起,我拒接」。當然,與此同時,也有一眾表示支持「青年大院」團隊的讀者在他們的文章中留言,稱「有污衊就要反擊」。
  • 你以為「人氣」、「電話」是中文嗎?這些單字居然都是日文來的!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電話」一詞其實是日文!日文中寫作「雑志」(ざっし),字型和中文稍有不同,但新義的「雜誌」一詞亦傳回漢語圈被廣泛使用了。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民生相關單字也都是日文借詞,像是出版(しゅっぱん)、市場(いちば)、瓦斯(ガス)、交通(こうつう)、鐵道(てつどう)等,學日文時看到這些字往往很開心,因為不但字面和中文一樣、發音也像,超好記,還真沒想過這些詞其實就是日文來的!
  • 元氣森林撕掉「日系」外衣,國產「洋品牌」的套路不好使了?
    實際上元氣森林這些營銷套路並不新鮮,都是前輩名創優品玩剩下的,這家剛剛在美國上市的「十元店」,可謂是最成功的「偽日系」品牌。有網友發現三宅順也的日文拼音「Miyake Junya」,其實就是取自日本兩位知名設計師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和渡邊淳彌 Junya Watanabe。
  • 被視為「禁忌」「羞恥」的它,終於要被推翻了?
    這一期Hello World,你將了解到:· 法國向適齡女性開放輔助生育手段,「無父」生育引發爭議· 7萬人籤名請願,日本女性為使用「緊急避孕藥」而抗爭· 打破「月經羞恥」,印度送餐公司為女性提供「月經假」· 印度出現婚姻新形式,雅思成績被當作女性「嫁妝」
  • 「撒喲娜拉」即「永別」?!
    關於「撒喲娜拉」這一即使不會日語的人也能拽上一句的,在告別時使用的寒暄語一直是爭議比較大的詞彙。於是,「さようなら」被賦予了「要珍惜最後一次見面」、「不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要接受現狀」等類似的情感。
  • 肖戰粉絲去盒馬鮮生開發票,「發票」成了態度「武器」
    但在網際網路中,你說的蝦可能不是別人眼中的「蝦」,這會給品牌的運營造成了更多「幸福的困擾」。內涵、陰陽怪氣、低俗蹭熱點……這成了評論區幾條不太和諧的評論。嚴格來說,這些言論在評論區是極少數的,大部分人都是在歡快地討論自己對生鮮的需求。但在這幾條評論被特定用戶發現後,就變成了「肖戰粉絲到處網暴」的又一案例。
  • 「天然成分」不安全,「化學成分」不可怕
    一個是生病堅持不去醫院,她覺得醫院都是騙人的,喝直銷公司的果汁治病結果耽誤治療去世的。另一個直接往自己靜脈裡注射果汁,因為覺得「果汁純天然的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當然,這樣的案例是少數,但其實,即使很多人沒有這麼極端,但也因為信息環境的問題可能會有「天然成分就是安全的」「化學成分不好」這樣的觀點或者潛意識。
  • 大腦是可塑的,「育腦」不存在「晚」的問題
    她的動作變得迅速起來,體育成績是最高分,而且玩奧賽羅棋一點不輸給成人。這有力地證明了她認知空間、預測未知這樣一種「空間認知能力」取得了長足進步。她上學之後,在第一次運動會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她在開彩球的時候,投出了兩個球,這時她指了指彩球說:「這個打不開,膠帶數量有點不對勁。」於是老師急忙去確認,果然發現膠帶的數量比其他彩球多,確實很難打破。
  • 別當「網絡鍵盤俠」,來做「抖音球評人」!| 資訊
    如果你心中浮現出肯定的答案,「抖音球評人」活動就是每一個熱愛體育、熱愛表達的你絕對不容錯過的機會。11月30,抖音體育正式上線「抖音球評人」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與扶持激勵政策,鼓勵更多創作者真人出鏡、表達觀點,營造全民表達的站內氛圍。
  • 「英文不好,你還是別出國吧」──謝謝說這種話的「貴人」們
    但我想不管是哪一種建議,其實多數前輩們想表達的出發點都是:「英文好不好,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問題關鍵所在。」針對上述的這些問題和現象,我也想要來分享一下自己學習英文的經驗──但我想要強調的,不是語言鑑定考試分數的高低,而是不自我設限的人生態度。
  • 「語法正確」和「地道英語」還差著十萬八千裡呢
    前段時間抖音上有個爭議很大的問題:我們學校的圖書館,應該說「our school’s library」還是「the library of our school」? 原視頻簡直導致了抖音英語圈的地震,幾乎每一個博主都在奮力解釋清楚這個事情。
  • 唐立培等「你國黨」和中國知識界的文化自我殖民|伐柯熱點
    自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洋人的堅船利炮轟開了我們的國門以來,中國人就從未停止學習和模仿西方的思想文化、政治體制和科學技術的腳步。這一活動在1915-1919年由陳獨秀、蔡元培、胡適、魯迅在等人發起的「新文化運動」時期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潮。當我們站在今天冷靜地回望一百年前,不難發現「新文化運動」和以之為典型的其他類似的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社會運動在很多方面是稚嫩甚至錯誤的。
  • 寶寶「身高猛漲期」終於到了!趕緊抓住別錯過!否則又要等一年?
    不過,父母雙方個子都不高的也別灰心,這不是還有「三分靠打拼」的空間嘛~只要家長抓住寶寶「長高的三個猛漲期」,保證孩子均衡營養、充足的睡眠、規律的運動習慣、讓孩子少得病,說不定寶寶還能「後來者居上」呢~而且就在此時此刻,娃的第一個「
  • 那得看你是「嗝」還是「嗝,嗝,嗝」
    有時候吃完飯,仰天長「嗝~」出門去,韭菜味兒的當消遣。有時候「嗝,嗝,嗝」曲項向天「嗝」,嗝得根本停不下來,好不尷尬。丁當剛才就「嗝~」過一次,扶了扶眼鏡,這就給大家講講兩種看似沒問題的「嗝」會有什麼問題。● ● ●嗝~想像一下,當你喝完啤酒汽水或者飽餐一頓後,是不是經常悠長地「嗝~」出一聲尷尬?
  • 拖垮你的不是「找不到興趣」,而是「不培養興趣」
    其實有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是對興趣產生了誤解:認為「找到」興趣就行了,而忽略了「培養」興趣。我們先來說一下你為什麼會對興趣產生這樣的誤解。最開始我們想做一件事就是一個很小的雪球,隨著我們獲得的正反饋越來越多,雪球越來越大,我們也越來越想做這件事,然後又會得到更多的正反饋,這樣循環往復後,小雪球終於變成了大雪球,靠著慣性就可以繼續堅持了。
  • 為什麼「は」讀音是「wa」不念「ha」?自學日文搞不懂問題,這篇告訴你
    學習五十音時,最讓人困擾的,就是五十音的「は」和「へ」了!
  • 入籍被拒3大「死因」 沒有誠意、英語欠佳和無誠懇之心
    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不少移民抵加後並未有強烈的歸屬感,更有甚者目的只為取得一本加國護照作「護身符」﹐故聯邦移民部早前推出新公民法
  • 「漫畫」最早做世界大學排名的是中國人
    「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THE(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ARWU世界大學排名」作為享譽業界的四朵金花,各賽事今年的發布時間也與往常不一般。按春夏秋冬依次如下:U.S.這個排名就是ARWU,中文名叫「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1年後,QS和THE共同推出《THE-QS世界大學排名》,不過雙方因為理念不合,幾年後一分為二,開始各玩各的。US News最後一個出現,首次發表於2014年,因為起點高、造型能力強,很快就脫穎而出。「後起之秀」以上,就是世界大學排名的發展簡史。
  • 羅志祥首出面說分明被控「4大爭議」事件
    果不其然,近來他成為「enyaFashion Queen時尚女王」12月號封面人物,除了再度向周揚青、粉絲道歉,也回顧自己過去在演藝圈中的「4大爭議」事件,一一澄清解釋。回首羅志祥在約莫25年的演藝生涯中,他曾經因為「追走歐弟女友Makiyo」、「缺席恩人楊登魁追思會」、「指控前經紀人孫德榮性騷擾」與寫真女星格格,在小豬鬧出性醜聞後,出面加碼指控,小豬也曾想把她等爭議,一一正面迎戰,親口說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