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高這事兒吧,七分天註定,也就說遺傳的因素佔大比例!
不過,父母雙方個子都不高的也別灰心,這不是還有「三分靠打拼」的空間嘛~
只要家長抓住寶寶「長高的三個猛漲期」,保證孩子均衡營養、充足的睡眠、規律的運動習慣、讓孩子少得病,說不定寶寶還能「後來者居上」呢~
而且就在此時此刻,娃的第一個「身高猛漲期」已經到了!一旦錯過,就又要等一年,到時候你後悔都來不及!
春節過後,寶寶的第一個「身高猛漲期」千萬要抓住!
春季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對於正處於發育期的寶寶來說,也是如此。
有醫學研究表明:春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血液循環加快,呼吸消化功能加強,內分泌激素尤其是生長激素分泌增多!春天這個季節,為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創造了「黃金條件」!
因此,春季被大家稱之為:「長高黃金季節」!而1~6月份也被譽為孩子長個子的最佳月份!
是不是覺得有些籠統?其實有專家做了更精準的研究!
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證實:3-6月是孩子身高增長最快的月份,約是秋季的2~2.5倍。
尤其 5月份可長6-10mm,是一年中生長最快的月份!而10月份則是一年中長得最慢的月份,平均僅長高3.3mm。
不過,各位家長您可別真到5月份才想起來改善,那時候效果還沒出來,娃們長個子的黃金期就被你耽誤了!
所以,不妨在這個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春季,抓住這個「身高猛漲期」,給寶寶的身高增長來個「彎道超車」,讓寶寶的身高也「竄一竄」!
除了春季身高猛漲期,還有兩個黃金期也別錯過!
除了春季是寶寶身高猛漲期外,「嬰兒期」和「青春期」也是寶寶身高增長的黃金期!
首先,就是嬰兒期!
特別的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身高能增長25釐米左右。第二年也能增長12釐米左右,第三年可增長8釐米左右,三年下來寶寶可增長45釐米左右。
所以,在嬰兒時期,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營養供給和身高管理,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飲食的合理搭配,以及維生素D的良好補充,避免孩子身高成長輸在起跑線上。
其次,就是青春期!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每年的身高增長可達7~12釐米。所以,青春期也是孩子身高突飛猛進的關鍵期,各位粑粑麻麻一定要把握好!
因為當女孩月經來潮,男孩出現遺精,且骨齡超過16歲,此時想要追趕或人為管理身高,已經沒有多大餘地了。
寶寶長個子,這三個誤區別輕信!
誤區一:父母高,寶寶就一定高
很多人認為,寶寶的身高受父母遺傳決定,因此個子高的父母受這種觀念的誤導,對寶寶的生長問題粗心大意,結果造成遺憾。
事實上,寶寶的身高不僅受種族、遺傳的影響,營養不良(宮內生長遲緩和後天營養不良)、慢性疾病(如心臟病、腎病、哮喘、地中海貧血等)、長期應用某些藥物(如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涉及生長的內分泌和遺傳代謝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生長激素缺乏症、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性腺發育不良、性早熟等)、先天骨骼發育異常(先天性軟骨發育不全、粘多糖病等)、染色體病(如Turner氏症候群等),以及惡劣的生活環境(如家庭暴力)等因素,均會影響到寶寶的身高增長。
因此,並不是說父母高,孩子就一定矮不了。
誤區二:吃增高藥會幫助寶寶長高
一些家長由於本身個子不是很高,擔心寶寶受自己遺傳影響會長不高,就輕信各種「增高藥」的宣傳,盲目給寶寶濫用所謂的「增高藥」,結果弄巧成拙。
前面已經講過了,導致寶寶長不高的原因有很多,而所謂的「增高藥」是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
更可怕的是,這些「增高藥」大多都含有激素,很容易誘發寶寶「性早熟」,導致骨骺線提前閉合,反而容易讓寶寶長不高。
因此不要盲目給寶寶濫用「增高藥」,更不要給寶寶吃那些大補類的營養品、保健品、或是標榜能長高的兒童口服液!
誤區三:打狂犬疫苗會影響寶寶長高
疫苗確實有副作用,但是大部分疫苗的副作用是局部反應。比如注射部位發生腫脹、紅腫、硬結等表現,狂犬疫苗亦是如此。
對於狂犬疫苗來說,其全身反應的副作用可以說非常少見,因為狂犬疫苗是精製VERO細胞狂犬病疫苗和精製地鼠腎細胞疫苗,疫苗經純化,雜質白極少,所以引起全身反應的副作用也極其罕見。
再加上狂犬疫苗中的成分不會影響人體生殖細胞染色體,所以「狂犬疫苗會影響身高增長」的言論純屬無稽之談!
想要寶寶長得高必須改善這三個方面!
1營養均衡,遠離垃圾食品
不要掉進「吃的越多越好,越精越好」這樣的誤區!
蛋白質、維生素、鈣、礦物質這些都不可或缺,寶寶日常飲食要葷素搭配、粗細均勻,應季的新鮮果蔬也要及時補充。
還要注意:
遠離碳酸類飲料、膨化零食等垃圾食品。
遠離蜂王漿、動物內臟、反季節水果等激素過多的食物,這些會造成性激素分泌提前,骨骺提前閉合,一旦閉合就很難再長高。
2家長放多帶孩子參與戶外運動
春天最可愛,氣溫適宜春光明媚,不要總窩在家裡。
等疫情過去後,各位粑粑麻麻們可以趁周末或者晚上下班後的碎片時間,帶孩子多到戶外活動。
可有目的地引導寶寶玩耍,例如:
1-3歲的寶寶可引導摸高:大人伸直手臂到一定的高度,讓寶寶來摸大人的手,逐漸增加高度,也可以摸樹枝、高物等,這些動作簡單,危險係數低。
4歲以上的寶寶可堅持跳繩、玩籃球、跳遠、遊泳等戶外活動。
同時也要注意:
戶外玩耍時儘量穿有彈性的鞋子,如果是劇烈運動,要保護好關節。
衣物以舒適為主,不要穿太厚,小一些的寶寶可帶上吸汗巾,避免吹風后感冒。
所有運動都要適可而止,重要的是長時間堅持。1-3歲寶寶建議每天活動1個小時左右,3歲以上建議2個小時。
3 高質量的睡眠,養成健康生物鐘
這條定律大家都懂,但往往很難做到。
人體的生長激素是在夜間分泌,最高峰是在夜間11點至凌晨3點,並且需要在深度睡眠狀態下,才能充分發揮作用,所以家長要做好時間規劃,最好十點前就引導孩子睡覺。
關於睡眠的小建議:
疾病、積食、太冷太熱、紙尿褲尿滿,這些都會導致寶寶睡不踏實,處於淺睡眠狀態。
細心的寶媽會營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給寶寶穿寬鬆舒適的棉質睡衣,洗完澡後讀繪本或者聽音樂,建立固定的睡前儀式感。
白天睡覺不要超過4個小時,如果寶寶仍嗜睡不起,寶媽可要想法了,用兒歌喚醒或是拿玩具吸引他。
從小培養健康的生物鐘,家長以身作則,放下手機先哄睡孩子。
來源:愛兒康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