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布統計數據,我國19歲以內孩子的平均身高,已經超過日韓成為亞洲最高。這樣的身高數據,也說明了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的身高已經比上一輩人突出太多,如果抓住關鍵時期,孩子還能長高几公分。
一、一歲以內的寶寶有5個「猛漲期」,每一次都很關鍵
家長可以根據觀察做出相應的調節,幫助寶寶快速發育。
1. 出生後2-3周
這個時期的寶寶開始自主呼吸,自主進食,剛開始會因為大小便體重有些縮水,到了後期母乳或者奶粉量跟上,飲食正常了。孩子的體重開始猛烈生長,體長也會得到改善,主要保證孩子的餵奶充足,睡眠充足。
2. 出生一個月以後
滿月的寶寶已經發育得比較好了,這個時期看起來,比剛出生的時候好很多,孩子也開始經歷一個月猛漲一次的時光。
3. 出生3-4個月
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探索外界了,並且還會有肢體動作。睡眠的時間也縮短了一些,家長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做撫觸,適應餵奶時間。
4. 出生6個月
出生半年後的寶寶,六個月開始可以用一些簡單的輔食,因為食物多樣變多了一些,孩子也開始進入猛漲時期。家長需要在輔食和母乳、奶粉的搭配上,花一些心思了。
5. 出生10-12個月
出生一年左右的寶寶,已經長牙齒了,孩子的抓握能力也強多了,家長可以適當給一些水果蔬菜等輔食了。各種營養元素,也慢慢地跟上了。孩子也開始有更多的運動量,猛漲期自然就來了。
二、孩子進入猛漲期有什麼信號?
1. 睡眠時間有改變
孩子每次進入猛漲期的時候,睡眠都是一個重要的信號。家長可以明顯感覺到孩子睡眠時間慢慢減少,夜間醒來的次數增多,家長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安撫。
2. 餵奶時間有變化
在孩子進入猛漲期以後,會對母乳要求更多,有時候孩子會邊吃邊玩,吃的量少了等會兒又會餓,最後還是增加了餵奶次數。
在孩子開始進入輔食階段,家長要搭配好母乳和輔食的時間,讓孩子儘量處於不餓的狀態。
3. 孩子脾氣開始變得焦躁
因為進入猛漲期孩子身體會發生變化,他們自己是能感受到「不舒服」,但是沒辦法用言語說出來,所以孩子會煩躁不安,哭泣打鬧。這個時期家長要有耐心,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自己也要保持冷靜不要焦躁。
三、孩子進入「猛漲期」,家長需要做什麼?
1. 安撫母親的情緒
在孩子進入猛漲期的時候,媽媽的母乳也會進入「猛漲期」,孩子因為身體變化會出現情緒焦躁,母乳餵養的時候也會「邊吃邊玩」,過一會兒又要吃的情況。這個時候媽媽很容易不耐煩,家人要多安撫媽媽的情緒。
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儘量多安撫,判斷孩子究竟是餓了,還是因為身體不時。定時餵奶,不用孩子一哭就喂,要認真記好每天的餵奶量,判斷孩子身體是否有不適。
2. 夜間注意寶寶睡眠質量
在夜間是寶寶生長的時期,孩子可能會因為身體不舒服,睡眠時間變長但是睡眠質量不好的情況。夜間孩子醒來的次數就會增加,這個時候家長要有耐心,在晚上多觀察孩子的情況,孩子醒了以後多多安撫哄睡。
3. 孩子衣物準備好
一歲以內的寶寶變化非常大,老一輩人經常說一歲以內的孩子:一天一個樣。所以家長要提前準備好衣物,不要讓孩子穿著太小的衣服和鞋子,會產生不適感。
4. 根據孩子變化,適當調整飲食和作息
每個階段的猛漲期可能會持續2-3天,家長應該多觀察孩子,及時調整作息和飲食習慣。讓孩子能更快適應長身體的過程,這樣孩子才能減少哭鬧的時間,家長照顧的時候也能稍微省心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