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嬰兒小而無助,完全依賴成年人,他們意識到父母更強大的力量,以及試圖挑戰這種力量的絕望。
所以自卑感從孩子一出生就伴隨著他們。
在今天,兒童大部分的心理問題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其實導致這些問題的源頭往往是由於孩子的過度自卑導致的。
所以,父母首先必須能夠識別孩子自卑感的體徵和症狀,這一點至關重要。
如果不及時發現,那這種自卑將伴隨他的一生,使他社交焦慮、無法找到自我價值......甚至可以讓孩子陷入絕望的深淵,引發自殺念頭。
心理學家肖恩庫珀花了5年研究心理學的每一個領域,以找出克服自卑和社交焦慮的方法。
他總結出了孩子過度自卑的8個表現,提醒父母要隨時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01 過度敏感
當孩子感到自卑時,任何微小的批評都會讓他陷入抑鬱的惡性循環中,任何輕微的拒絕或排斥的跡象都會讓他感到非常痛苦。
庫珀的建議
02 總拿別人的長處和自己作比較
當我們和別人比較時,不是產生優越感就是自卑感,而有自卑情結的孩子往往是在比較中得不到優越感的。
因為他們總在專注於別人的「最佳品質」,但這些「最佳品質」往往是別人付出了更多的練習時間,或者是從小就有很大的自然天賦。
庫珀的建議
03 順從行為
在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社會等級理論」,這個理論認為,你內心的行為和感受通常取決於你對自己社會地位或地位的看法。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被人瞧不起,地位低下,那麼他就會開始表現得順從。
庫珀的建議
04 追求完美
自卑的孩子總為自己設定完美到無法達到的目標,因為他們太過在意別人對自己的關注與評價。
當他們過度追求完美但卻沒有達到目標時,孩子往往會極度沮喪、喪失自尊、承受巨大壓力而崩潰,對自己的認知失調。
庫珀的建議
05 拖延行為
像上面說的,過度自卑的孩子會不斷追求完美,但在追求過程中他通常會體驗到自己無法完成目標,於是就導致了孩子的拖延行為。
他們的心思非常敏感,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不斷推遲事情的進程,以至於孩子最終什麼也沒嘗試過,什麼目標都沒完成。
庫珀的建議
一天跑十分鐘步、練兩頁字、讀30分鐘書...
06 社交媒體焦慮症
當孩子從各種社交媒體看到別人分享快樂生活時,他們會覺得自己的生活非常糟糕、無聊透頂。
但孩子們不知道,大家都想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糟糕的一面已經被他們隱藏了。
庫珀的建議
07 對他人評頭論足
過度自卑的孩子總喜歡挑別人的不是,其實這是他們自己的一種「保護機制」,這是他們暫時安慰自己得到優越感的方法。
他們通過批判別人來掩飾自己的過錯,「保護」自己免受別人的傷害。
庫珀的建議
08 試圖掩飾自身缺點
比如一個孩子感覺自己很胖,她從來不會穿短裙,而是一年四季都穿著長袖和長褲,他覺得這樣可以讓自己的身材在別人的眼裡顯得不那麼臃腫。
每個人身上都會有缺點,自卑的孩子會特別關注自己的缺點,他們花大量的時間和心思去掩飾。
他們試圖控制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方法,避免別人對自己缺點的評價。
但往往這種掩飾,會讓自卑升級,它通常只會讓你從緊張中感到更多壓力。
庫珀的建議
結束語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體,雖然我們在養育他們時盡心盡力,但還是不能完全左右他們的思想和行為。
所以我們不僅要關注孩子的生活,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告訴孩子,你不是低人一等,你不是優等生,你只是你自己,你的價值來自於你的獨特性。
只有心態向上的孩子,才會擁有一個快樂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