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蘇州西園寺的風採,歷史悠久的西園寺,留下許許多多的歷史佳話,至今還在流傳,西園寺,別名戒幢律寺,位於江蘇省蘇州市閶門外留園路,東靠留園,西鄰寒山古寺,北倚虎丘風景區,南臨閶門運河,西園寺創建於元代至元年間,1264-1294,始名歸元寺,距今已有七百年的歷史。歷史悠久,都是古老的建築特色,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園寺即先後被列為蘇州市和江蘇省的文物保護單位。原創 褲 網雄
西園寺現存殿宇多為清末民初所建,是蘇州市內規模最大的寺院哦,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有面闊三間的牌坊、山門、金剛殿、放生池、大雄寶殿、藏經樓。出金剛殿東側有觀音殿,西側有羅漢殿。寺中還有念佛堂、法雲堂、客堂、齋堂、等。
西園寺現存殿宇多為清末民初所建,是蘇州市內規模最大的寺院哦,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有面闊三間的牌坊、山門、金剛殿、放生池、大雄寶殿、藏經樓。出金剛殿東側有觀音殿,西側有羅漢殿。寺中還有念佛堂、法雲堂、客堂、齋堂、等。主要景點有,比如 照壁,照壁位於寺院的最外圍,黃牆黛瓦,頂上有雙龍盤繞,可以說是寺院的屏障。正面寫著「戒幢律寺」四個大字。戒是戒規,防非止惡。幢,是佛教的一種柱狀旗幟,用以莊嚴佛菩薩及道場。律是修行者應遵守的各種戒律。從這個名字我們可以知道,西園戒幢律寺是一個重視戒律,以戒為本、以律為宗的律宗道場。照壁的另一面寫的是「自覺覺他」。還有,福德橋和智慧橋,照壁的兩邊就是福德橋和智慧橋,兩座橋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 福德和智慧對任何一個人都是非常重要,是就像人的兩條腿一樣,兩者缺一不可。學佛修行也是如此,既要修福,也要修慧。
山門殿,西園寺新建的山門,山門殿。山門為寺院的外門,由三扇門並列組成,所以又名三門,三門象徵佛教所說的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也含有信、解、行及智慧、慈悲、方便之意。山門正上方是「戒幢律寺」匾額,兩邊的楹聯為:「一水設雙橋廣度群生登覺岸,三風垂百世嚴持淨戒證菩提」。這是已故中國佛協副主席、當代著名書法家劉炳森居士的遺墨。
放生池,在西花園中,佔地面積最大的是放生池。放生池呈蝌蚪形,頭部在南、尾部在北,並彎向東南。池水繞園一周,再從羅漢堂下部直通大殿前的香積池,九曲三彎,時在明處,時潛暗中,然後延伸到庫房後面。
放生池,在西花園中,佔地面積最大的是放生池。放生池呈蝌蚪形,頭部在南、尾部在北,並彎向東南。池水繞園一周,再從羅漢堂下部直通大殿前的香積池,九曲三彎,時在明處,時潛暗中,然後延伸到庫房後面。湖心亭,在放生池中有湖心亭一座。亭為六角,磚木結構,樓閣形式,雙重飛簷。亭以粉牆分間內外,東西兩面各設大門,通過九曲石橋與兩岸連接。亭外有簷廊,設置靠欄。亭中有亭相套,同是六角,似是外亭的微型,不同者內亭為單簷。內亭東面供奉阿彌陀佛,西面供奉蓮池大師。內亭下部是近年修葺寺宇時,用豐子愷的護生畫補繪。還有其他許多景點等等,如此讓賞心悅目的西園寺,是旅遊休閒好去處。
大家評價下 歷史悠久的蘇州西園寺值得旅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