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然古剎普光寺

2020-12-18 澎湃新聞

巍然古剎普光寺

2020-05-08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來,路過西緝虎營的市民,紛紛為路邊一處古色古香的寺廟建築所吸引,一座青磚重簷建築孔雀藍琉璃瓦覆頂,兩旁建有鐘樓和鼓樓。時有行人好奇地上前探問,這裡究竟是何所在?原來,這便是剛剛修復完成、即將開放的千年古剎——普光寺。

普光寺位於西緝虎營15號,緊鄰後小河小學。據清道光《陽曲縣誌》載,普光寺始建於東漢建安年間。普光寺坐北朝南,原為二進院落布局,佔地面積1200餘平方米,中軸線有大殿、後殿,兩側有廂房。大殿為明代遺構,後殿為清代建築。大殿五開間,懸山頂,琉璃脊。

4月1日,修繕後的普光寺全景。賈鵬攝

歷史上,普光寺地處晉王府外西北角,是原府城內現存的四座佛教寺院之一。據傳普光寺舊時享有「普光第一地」之美譽,被稱作太原市乃至山西省、華北地區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大殿前立一通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所刻石碑,名為《重修普光寺碑》,此碑是2014年6月修復距普光寺僅僅幾百米遠的圓通寺時,在其大殿東山牆牆基之下發現的。碑上刻有「普光寺,晉城之古剎也,肇自漢,建安年創,至唐而名其寺,因金相上有普照王字……迦葉書偈於此寺中,偈石尚存,此寺為求迦葉傳衣缽之所……元時大寶法王嘗棲於此……影堂前乃圓通殿,建造巍然,是為古觀音法會……嘉靖初,寺中有焚香道人……」共500餘字,從中可以得知,普光寺始建於東漢建安年間;普光寺原來叫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碑文或可與《陽曲縣誌》中關於普光寺的記載相印證:「普光寺在七府營,漢建安年間建,唐初賜名普照,後避天后諱改今名。」縣誌中所說的「天后」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因為武則天名武曌(zhào),為避她的諱,便改普照寺為普光寺。曾有文化愛好者撰文說,普光寺不僅僅歷史悠久,更有不少得道高僧在此講經傳道,其中最為知名的是印度高僧板特達(梵語「學者」之意)。他立志學習玄奘,東行中國,特別嚮往瞻禮五臺山,研習中國文化。明洪武二年(1369),他終於來到五臺山,實現了終生夙願。洪武七年(1374),明太祖朱元璋為其精神所感,特迎請他至明都(今南京),於奉天門召見,賜號「善世禪師」。在其晚年,晉王又請他來太原普光寺作住持,並封其為「大國師」。

修復前岌岌可危的普光寺。資料圖

倘若碑文確切,普光寺至今便有1800多年的悠久歷史,但曾經,普光寺卻淹沒在一片臨時建築中,不為人知。

新中國成立後,普光寺由陽曲縣一學校佔用,後交由西緝虎營小學使用。普光寺大殿曾經是西緝虎營小學教師的辦公室,後來還當過宿舍、倉庫,也曾一度用作民居,被一些平房圍擋,被很多雜物堆壓,兒童嬉戲於此,居民於此搭衣,加之年久失修,千年古剎,岌岌可危。

2009年,普光寺列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市政府啟動了《太原府城歷史建築、歷史民居保護修繕工程》,普光寺修復項目也列入其中。

經過近7年的精心修繕,普光寺重現往日恢宏。修繕後的普光寺擴建為三進院落,軸線對稱布置,依次為山門(天王殿)、普光殿、普光明殿、藏經閣。兩側依次為鐘鼓樓、伽藍殿、祖師殿、東西廊房、文殊殿、普賢殿、東西迴廊、齋堂、影堂、東西方丈室。一進院的普光殿保持了明代官式形制,簡潔莊重。在原址上修復的大殿主體木構梁架,均為原有材質,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殿內屋頂隆起,梁椽枋檁錯落有致;梁架上繪有彩色飛龍、墨色雲紋,清晰可見;大殿正中塑有一尊菩薩,兩名童子分立兩旁;四周牆壁上繪有彩色描金觀音像。殿前抱廈鬥拱交錯,龍頭昂揚,古色古香;闌額兩側有凹雕香爐,精美異常。

普光寺大殿精美的建築構件。邢曉梅攝

為完善建築布局及使用功能,普光寺還增加了一些配套建築,二、三進院均為仿唐風格,建築高大宏偉,屋簷深遠。

修繕前,普光寺位於一片低洼之處,陷於深坑之中,低於馬路牙子1.6米,常年受水患影響,建築本體岌岌可危。為解決此隱患,復建時將明代大殿原址整體抬升了2.6米。施工時,依照中軸線,先在大殿四個角做出基準線,然後將大殿屋頂上的原有瓦件一塊塊卸掉,再小心翼翼地將大殿整體抬升,施工難度極大。據了解,整體抬升跨度這麼大、構件如此複雜的木構建築,這樣的案例在國內極為少見。

為了盡力還原普光寺的原有建築風格,在復建工程中,建築材料選用了較為貴重的花梨木及波羅格木,工藝則採用了中國傳統的榫卯結構。

如今,普光寺主體建築已竣工驗收,共擁有大殿、過殿、廂房13間,佔地面積4800餘平方米,隸屬於太原雙塔博物館管理。不久的將來,這座歷史悠久的普光寺,將以一系列傳統文化展覽為開場,再度向公眾敞開大門。(邢曉梅)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普光寺部分向市民開放
    5月26日,始建於東漢時期、距今1800年的省城最古老的寺院普光寺因舉辦抗擊疫情圖片實物展,向市民敞開大門,其中過殿、達摩殿、伽藍殿、鐘鼓樓等已開放,大殿、藏經樓、文殊殿和普賢殿還在收尾修繕中。普光寺位於太原市西緝虎營,此前年久失修,寺內建築殘損嚴重,亟待修復。2013年9月,太原市政府修繕(復)普光寺工程開工,工程內容包括土建安裝、彩塑、壁畫、彩繪等。據清道光《陽曲縣誌》記載,該寺始建於東漢建安年間(196年—220年),距今約1800年,唐初被命名為普照寺,為避武則天(武曌)諱改為普光寺。
  • 山西東漢普光寺時隔近百年重現1800年前古剎
    【解說】時隔近百年,始建於東漢時期的普光寺再度向公眾敞開大門,重現1800年前古剎。在沉寂多年後,這座山西創建最古老的寺院經過修繕保護,延續歷史文脈。  【解說】據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陽曲縣誌》記載,該寺始建於東漢建安年間(196年-220年),距今約1800年,唐初被命名為普照寺,為避武則天(武曌)諱改為普光寺。
  • 距今1800年山西東漢普光寺耗時7年修繕竣工
    中新社太原4月2日電 (記者 胡健)始建於東漢時期、距今1800年的山西創建最古老的寺院普光寺修繕工程已竣工驗收,該工程耗時近7年,對研究汾河流域的佛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普光寺雪景資料圖。劉玉偉 攝普光寺位於太原市杏花嶺區督軍府舊址附近,此前普光寺一直被居民住宅所包圍,由於年久失修,寺內建築殘損嚴重,大殿地面變形,凸凹不平。後殿牆體因長期受潮,大面積鬆散剝離,出現裂縫,亟待修復。
  • 始建於東漢時期的普光寺再度向公眾敞開大門 重現1800年前古剎
    楊佩佩 攝據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陽曲縣誌》記載,該寺始建於東漢建安年間(196年-220年),距今約1800年,唐初被命名為普照寺,為避武則天(武曌)諱改為普光寺。普光寺是中國歷史上中印文化交流和傳統友誼的象徵,是中國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歷史見證。
  • 6月16日起,虎溪巖寺、普光寺有序恢復開放!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廈門普光寺今日發布公告,根據中央通知精神和統一部署,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
  • 博物館日實拍:首次亮相的「東漢」普光寺和封閉改造的太原解放路
    5月18日,經過7年的精心修繕,位於西緝虎營街的太原普光寺首次對外開放,圖片中就是首次亮相的普光寺全景。據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陽曲縣誌》記載,普光寺始建於東漢建安年間,距今己有1800餘年的歷史,是華北地區最古老的寺院。
  • 上海真如鎮上,藏著一座元代古剎真如寺
    元代古剎,古剎內還端放著釋迦牟尼佛的一粒真身舍利。如寺內原供有一尊銅彌勒佛。相傳這尊銅佛是用船從梨園浜上運來的。到岸的那天恰逢大霧,五六個人將銅像從船上扛下來。有過路人問了聲:「彌陀菩薩哪裡來的?」搬運工隨口講了聲:「氽(tun,第三聲,上海話「漂浮」)來的。」於是河浜氽來銅佛的說法不脛而走。
  • 五十集大型人文紀錄片《高僧大德》開機儀式在南京普光寺舉行
    長三角微電影訊 2019年1月5日五十集大型人文紀錄片《高僧大德》開機儀式在南京普光寺舉行。據了解, 和《高僧大德》開機儀式同時進行的還有中國國際教育電視臺首屆禪文化節、「盛世普光」南京普光寺禪文化活動暨《高僧大德》文化系統工程啟動儀式。(亞微節長三角創作中心)
  • ...政協民宗委副主任楊小波一行視察張家界佛教場所天門山寺、普光寺
    張家界天門山寺、普光寺的寺院負責人容勝法師、容心法師向全國政協民宗委調研組分別作了匯報,詳細介紹了兩座寺院的歷史源流,介紹了「和諧寺觀教堂建設」,「五進五好」進場所的落實工作,以及對宗教信息化建設、商業化的治理
  • 宋代王陵旁的千年古剎——汝州陵頭淨因寺
    宋帶王陵旁的千年古剎——汝州陵頭淨因寺劉孟博/文美篇雲上/配圖淨因寺,乃宋太祖趙匡胤之弟按照《直隸汝州全志》及何讓所撰《重修淨因寺碑記》記載,淨因寺應為宋哲宗元符庚辰年所建,即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然而根據目前已知史料來看,最遲在宋神宗時期,魏悼園內的淨因寺便已經存在,因為熙寧五年(1072年)《脾山悼園監護等題記》、熙寧六年(1073年)《附葬陳國公監護等題記》兩碑,落款均為「主持淨因院主賜紫沙門淨宣立石」。
  • 南京有座千年古剎,寺裡還有一株1000年臘梅樹,遊客慕名來賞景
    這裡是南京南京有座千年古剎,寺裡還有一株1000年臘梅樹,遊客慕名來賞景眾所周知寺廟是講經、以及僧人修行的場所。當然,我們也就會經常懷揣一些非常美好的願望、會去一些寺廟進行祈願。該龍泉寺也是依山而建造、其中前後各有3進,寺前有一株古臘梅樹。寺門的左側則是龍泉,龍泉的泉水從巖石縫隙當中是有流出,從而在寺旁交匯,形成一汪小潭,潭的深度大概有60釐米。長度大概有70釐米左右,水色呈現的非常透明,而且,遊客在攤上能夠看到一石頭刻的龍頭形狀,泉水有從龍嘴當中慢慢的流出,因此又被稱之為龍泉,這兩個字標誌,是民國時期所寫上去的。
  • 號稱八閩古剎之冠的湧泉寺入寺要收40元門票,擋住了多少善男信女
    湧泉寺號稱八閩古剎之冠,歷盡千年歲月滄桑,康熙頒賜的御書「湧泉寺」泥金匾額,至今還高懸於天王殿寺門之上。湧泉寺可以說是來歷不小,去過湧泉寺的朋友都知道,進入寺院需要購買40元錢的門票,這個門票對於寺廟來說算比較高的,門票也阻擋了不少善男信女的腳步。湧泉寺40元錢的門票到底值不值進去呢?
  • 泰國瑪哈泰寺
    泰國瑪哈泰寺 2015年10月10日 15:53
  • 河南神秘千年古剎:僧尼同寺,還有高僧留下的700顆舍利和舍利花
    河南最神秘千年古剎:僧尼同寺,還有高僧留下的700顆舍利和舍利花靈山寺位於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始建於北魏,相傳周靈王寢葬於此,故名其山為靈山,靈山寺也因此得名。三為佛像有鬍鬚,這在全國也是獨有的;四為 僧尼同寺,這在別的地方也是極少見的。由於前來上香的信眾多,寺裡在天王殿前廣場放置了三個大鐵香爐,在我的印象中寺廟內的香爐一般只放一個,象這樣同時放三個香爐的寺院還是第一次見到。
  • 閩南四大叢林千年古剎-承天寺
    寺院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年間,由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出讓自家別墅「南園」闢為寺宇,初名南禪寺,又因寺後有「月臺」之勝,別稱「月臺寺」,宋景德四年朝廷敕封月臺承天禪寺。鼎盛時期有殿宇四十餘座,田產千頃,僧眾一千七百多人,全寺佔地面積七十餘畝,素稱「閩南甲剎」。
  • 中國石化董事長張玉卓來普光氣田調研
    臨近中午,張玉卓一行到達達州基地後,隨即到普光分公司生產指揮中心詳細了解普光氣田天然氣淨化工藝流程、普光氣田四級聯鎖關斷系統,以及酸氣管線和站場的安全設計理念。他要求,要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加強管道巡檢,多做一些預防性的工作。
  • 蘇州名山古剎內,這幾碗素麵,給你一個初秋登山的理由
    蘇州城裡的麵館遍地開花但是在蘇州的名山古剎內也深藏著美味的素麵館寺中的修行僧人和居士從山中挑來泉水用菜油煮一碗美味的素麵這一碗麵有而且,新的素麵館已經從原來的靈巖寺內搬到了山路旁,爬上山頂一眼就能看到。升級後的麵館,如今的面澆頭共有五種,分別取名禧、財、福、壽、祿,價格在15至30元之間,比從前略微漲價了些。麵條軟硬適中,澆頭非常入味,至於味道,還是和記憶中的一模一樣!
  • 達摩祖師圓寂之地,千年古剎—空相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從達摩東渡,來我國宣揚佛教文化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而佛教的名寺、寶塔也是中國古代建築保存最多的。寺廟是佛教的聖地,是普度眾生,神聖純潔之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旅遊業的迅速發展,中國許多的寺廟都變成了旅遊景點。
  • 邯鄲的「千年古剎」有哪些?收藏一下,春節就去這裡燒香祈福吧!
    今天一出門陽光明媚,頓時萌生了去周邊千年古剎轉轉的想法。「千年古剎」指的就是元代之前的寺廟,趁著手頭工作不忙,小編把邯鄲的千年古剎認真梳理了一遍,待春節放假,就帶家裡老人去這些地方敬香祈福!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北方佛教發展最鼎盛的時期,而邯鄲鄴城做為多個北朝國家的都城邯鄲的佛教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邯鄲現存的千年古剎大都是北朝時期的古蹟。邯鄲地區的千年古剎可分為古蹟現存和重修後的千年古剎兩大類。小編就按照知名度和年代梳理一番。古蹟現存的千年古剎1、媧皇宮,始建於北齊。
  • 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祈福許願求姻緣都很靈驗,就在南京市區內
    唐朝大詩人杜牧曾經有過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叫《江南春》,其中有兩句千古絕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至今讓很多人印象深刻,因為當時的皇帝崇尚佛教,就在當時的京城,現在的南京城裡大建寺院,在如今的南京市區內,有一座千年古剎,它號稱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同樣也是很多南京人經常去的一座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