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王陵旁的千年古剎——汝州陵頭淨因寺

2020-12-18 古韻汝州

宋帶王陵旁的千年古剎——汝州陵頭淨因寺

劉孟博/文

美篇雲上/配圖

淨因寺,乃宋太祖趙匡胤之弟,魏王趙廷美陵區內的功德墳寺,位於汝州市區西北三十裡許,陵頭鎮魏悼園內。淨因寺自肇建迄今,歷代屢毀屢修,惜其碑刻史料等存留無多,使今天想要詳細了解該寺歷史的人,引為憾事。

所謂功德墳寺,即舊時皇室、貴戚、勳臣,於先祖墳塋之側修建寺院,募請僧人為亡者修善事,祈求冥福,兼及守護先祖墳塋並執四時八節祭祀的場所。宋司馬光《司馬溫公文集·章奏十三》卷十五 治平六年三月二十七日所上《言永昭陵建寺札子》曰:「臣竊聞近有中旨,於永昭陵側別建一寺,未知信否。果如此竊恐不可,何則宣祖、太祖、太宗三陵共有一寺,若獨於真宗、仁宗各置一寺,則是尊奉之禮逾於祖宗。…………凡臣僚之家,無人守墳,乃於墳側置寺,啖以微利,使人守護種植而已。」

宋代的功德墳寺多以功德寺、功德院為名,也有稱香燈院、香火院者。因其名謂繁多、內涵各異,若按照修建者的政治身份不同,可依次析分為帝陵寺院、王公貴族墳寺、勳戚大臣墳寺及庶民墳庵。王公貴族、勳戚大臣的墳寺,因由皇帝以「特例」、「特恩」的名義勅賜匾額,其地位上僅次於帝陵寺院,宋代每頒勅額賜予此類王侯、貴族、勳臣墳寺,不但免其租稅,更賜予任命僧尼及頒衣、賜號之權利。後來,此類寺院成為王侯貴族私有財產之保障,產生甚多流弊,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朝廷本擬改貴族私寺為官寺,後因反對者眾多而作罷。

追溯淨因寺之建於何時,清道光《直隸汝州全志·寺觀》卷九記載曰:「淨因寺,在州北二十五裡,宋元符庚辰建,有魏王勅旨臥碑悼園在焉。明代重修,州人何讓記云:「距汝城西北僅一舍許,有寺曰:「淨因」。峴山、崆峒遠揖於前,嵩嶽二室重奠於後,玉羊、鹿臺諸峰綿亙起伏,夾持於左右,松檜陰森,佳果繁碩,儼然一勝槩也。世傳宋太祖弟,秦王廷美葬此,當時愍廷美不得,其死,表其瑩域曰『魏悼園』,袝兆二十餘塚,華表、翁仲對峙林立。至哲宗元符間建寺,度僧守之,賜額曰「淨因」。」

何讓,明代汝州人。景泰七年(1456年 )丙子科舉人,歷任直隸興化縣(今江蘇興化市)縣學訓導、廣平府成安縣(今河北成安縣)知縣,晚年致仕歸鄉後,曾參與正德《汝州志》的修撰,由其撰寫的數篇碑文,為當今研究地方史不可或缺的歷史文獻。按照《直隸汝州全志》及何讓所撰《重修淨因寺碑記》記載,淨因寺應為宋哲宗元符庚辰年所建,即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然而根據目前已知史料來看,最遲在宋神宗時期,魏悼園內的淨因寺便已經存在,因為熙寧五年(1072年)《脾山悼園監護等題記》、熙寧六年(1073年)《附葬陳國公監護等題記》兩碑,落款均為「主持淨因院主賜紫沙門淨宣立石」。

淨因寺北宋、金、元時期的建築規模及僧侶情況,因沒有相關史料進行表述,今人已無從得知。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據元代王君禮《重修青山祖師廟碑銘》記載,至正元年(1341年),淨因寺僧人法宏,曾募化四方功德主,對脾山之巔的青山祖師廟進行過一次大修。「但經歲久,風雨飄搖,脊獸磚瓦脫落,牆垣門窗圮壞。 時有淨因寺住僧目擊心傷,滌慮攄誠,募化四方。一時輸磚瓦、木植、資財、人工者,不招而至。廟宇重新,鑄金像一尊於正,塑侍神四尊於側,鐘磬爐鼎,煥然改觀。又建關聖帝殿三楹於左,聖公、聖母殿三楹於右,大門一座。經營於至正元年二月丁卯,落成於二年三月庚辰。」

北宋後的二百餘年間,汝州地區戰事頻發,境內很多古蹟名勝或毀於戰火,或年久失修,至明初無不示現凋敝破敗的景象。明朝建立後,社會日趨安定,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寺觀祠廟,由官府撥款或民間自發募資,相繼得到修繕,重現往昔規模。「由宋以降三百餘年,兵燹薦臻,是寺不知其幾更變也。迨入國朝,奄有四海,當諭天下郡邑,凡遇前代名祠,悉與修舉,勿置淪沒。由是畚瓦礫,禁樵採,乃復其寺。始焉草創殿宇,像設粗備而已,積歲寢遠,至寺僧惠祿其徒妙雲、妙果相繼住持,募緣重修。首葺正殿,諸像莊嚴,次建天王殿,以鎮山門,伽藍、祖師、毗盧、羅漢等殿以及丈室、鐘樓、齋廚、庾庫,漸以告成,視舊改觀,煥然維新。」

淨因寺自明代中期經妙雲、妙果兩位主持進行大修之後,達到了寺院的鼎盛時期,基本奠定了日後寺院的布局和規模。至1950年前後,淨因寺內尚有各類殿宇三十餘間,粗達數圍的古柏數株,此後寺中古柏遭到砍伐,建築也因挪作他用,而漸至無存。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恢復,千年古剎淨因寺也迎來了新生,在四方信眾的共同努力下,被毀的寺院也逐步得到恢復。

附:《重修淨因寺碑記》

重修淨因寺碑記

明 何讓

距汝城西北僅一舍許,有寺曰淨因。峴山、崆峒遠揖於前,嵩嶽二室重奠於後,玉羊、鹿臺諸峰綿亙起伏夾持於左右。松檜陰森,佳果繁碩,儼然一勝槩也。

世傳宋太祖弟秦王廷美葬此,當時愍廷美不得,其死表其瑩域曰『魏悼園』。袝兆二十餘塚,華表、翁仲對峙林立。至哲宗元符間建寺,度僧守之,賜額曰「淨因」。按《宋史》,廷美以被譖獲罪,黜王爵,貶涪陵縣公。既而安置房州,居一載,憂怖而卒。嗚呼!廷美之於太宗,猶叔叚之於鄭莊也,叔叚以顯惡而見伐,廷美以怨望而播遷,使太宗恩以馭之,則廷美必無取貶之事。夫何詭口一加,遽至於斯,百世而下,感慨係之矣。

由宋以降三百餘年,兵燹薦臻,是寺不知其幾更變也。迨入國朝,奄有四海,當諭天下郡邑,凡遇前代名祠,悉與修舉,勿置淪沒。由是畚瓦礫,禁樵採,乃復其寺。始焉草創殿宇,像設粗備而已,積歲寢遠,至寺僧惠祿其徒妙雲、妙果相繼住持,募緣重修,首葺正殿,諸像莊嚴。次建天王殿,以鎮山門。伽藍、祖師、毗盧、羅漢等殿以及丈室、鐘樓、齋廚、庾庫,漸以告成,視舊改觀,煥然維新。

歲壬申秋,太守楊候命駕省斂駐節,於茲進果等。曉曰:「是寺肇立有自來矣!非若尋常私創者,比奈何自始迄今,漫無考據,將來世遠人亡,氏號俱泯,則後之視今,不猶今之視昔乎?」亟命輦石於山,琢礱就緒,爰託有識者請予記之,因述是寺之源流,與今所以葺舊而更新之者,由來如此。

汝州劉孟博摘錄整理自《直隸汝州全志·寺觀》卷九

註:標題為筆者添加

相關焦點

  • 千年古剎法淨禪寺迎新方丈惟塵
    千年古剎法淨禪寺迎新方丈惟塵 2016-01-25 20:49:08   中新網杭州1月25日電 (記者 謝盼盼)1月25日,浙江杭州中天竺法淨禪寺隆重舉行惟塵法師升座慶典活動,也意味著千年古剎法淨禪寺迎來新方丈惟塵大和尚。
  • 巍然古剎普光寺
    巍然古剎普光寺 2020-05-08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千年古剎旁地道廣州味
    在廣州,就有五座古剎一直佔據著老城區的黃金路段。千年以來,廟牆內香火鼎盛,廟牆外煙火味濃,時至今日,周邊依然食肆林立,其中不乏老字號廣州傳統美食。新春佳節,祈福納吉之後,不妨繼續到廟牆之外、城市之腹追尋地道的廣州煙火味。
  • 永嘉古剎現千年佛像 保護供奉該何處安家
    陳侄輝 攝  永嘉霄梵寺在去年5月改建過程中出土一組石刻佛像,經我市文物專家初步鑑定為宋代建造的阿育王塔構件,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霄梵寺住持智覺法師和當地村民商討後表示,他們有意將該組石刻佛像移交給文物部門保護  溫州網訊 去年5月,永嘉縣橋頭鎮白垟古剎霄梵寺改建過程中,在霄梵寺東南側院子一塊空地裡出土一組石刻佛像
  • 南京有座千年古剎,寺裡還有一株1000年臘梅樹,遊客慕名來賞景
    這裡是南京南京有座千年古剎,寺裡還有一株1000年臘梅樹,遊客慕名來賞景眾所周知寺廟是講經、以及僧人修行的場所。當然,我們也就會經常懷揣一些非常美好的願望、會去一些寺廟進行祈願。該龍泉寺也是依山而建造、其中前後各有3進,寺前有一株古臘梅樹。寺門的左側則是龍泉,龍泉的泉水從巖石縫隙當中是有流出,從而在寺旁交匯,形成一汪小潭,潭的深度大概有60釐米。長度大概有70釐米左右,水色呈現的非常透明,而且,遊客在攤上能夠看到一石頭刻的龍頭形狀,泉水有從龍嘴當中慢慢的流出,因此又被稱之為龍泉,這兩個字標誌,是民國時期所寫上去的。
  • 千年古剎之三塔寺,原來羅漢是十六個
    位於全椒縣城西北20公裡處的三塔寺是許多文人墨客,春秋佳日遊宴期間的優雅境地。三塔寺建於隋朝,北宋徽宗年間,在寺前造塔三座,故名三塔寺。步入三塔寺,滿院的春色。寺院山門,古樸而高大。這是佛家認為進寺參拜佛像的人都是夙願善根與福有緣的人。彌勒佛的勒佛兩字,是梵語譯音,含有慈的意思,佛教中說他在釋迦牟尼身邊聽法。佛教傳入中國後,僧侶們根據自己的想法,把他塑造成具有中國式的好好先生的樣子,滿臉一團和氣的坐在大殿之上供人朝奉。背面是韋馱立像,手拿長鞭,這神與眾不同,天庭裡多出一隻眼睛。使人產生佛法不可侵犯的神聖之感,兩旁有一副對聯:"三眼遍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
  • 千年古剎寶光寺
    相傳唐僖宗因黃巢起義逃亡到四川,在夜間看見寺內福感塔下放出祥光,隨後挖出一內藏13顆舍利子的石匣,遂改寺名為「寶光寺」,將舍利子置於塔下,改塔名為「無垢淨觀舍利寶塔」,又稱寶光塔。寶光寺坐北朝南,紅牆綠瓦,茂林修竹,靜靜地隱藏在新都繁華的鬧市中心。由一塔、二坊、三樓、四殿、十二堂、十六院組成,四面經牆環護,綠樹縈繞。
  • 邯鄲的「千年古剎」有哪些?收藏一下,春節就去這裡燒香祈福吧!
    今天一出門陽光明媚,頓時萌生了去周邊千年古剎轉轉的想法。「千年古剎」指的就是元代之前的寺廟,趁著手頭工作不忙,小編把邯鄲的千年古剎認真梳理了一遍,待春節放假,就帶家裡老人去這些地方敬香祈福!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北方佛教發展最鼎盛的時期,而邯鄲鄴城做為多個北朝國家的都城邯鄲的佛教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邯鄲現存的千年古剎大都是北朝時期的古蹟。邯鄲地區的千年古剎可分為古蹟現存和重修後的千年古剎兩大類。小編就按照知名度和年代梳理一番。古蹟現存的千年古剎1、媧皇宮,始建於北齊。
  • 福建一座「隱於鬧市」的古寺,鎮寺之寶是棵千年荔枝樹,超級好吃
    這些地方的寺院也確實很多,特別是泉州所在的福建,還有很多國家級的佛教重點寺院,很多人認為福建寺院最多的是泉州,省會福州的存在感很低,但福州有那樣的千年古剎。 不僅是全國重點寺院,也是福建唯一倖存下來的四座有名的古剎。這座古寺是西禪寺,福州五大禪林之一,位於西郊怡山腳下,是一座非常王室氣派的古寺,對福州人來說,西禪寺已經是不熟悉的寺院了,但外國遊客很少到訪。
  • 千年古剎天宮寺 為何建在水鄉裡
    [原標題]千年古剎天宮寺:見證兩漢時期揚州佛教文化(圖)而近年來發現的始建於東漢永平年間的千年古剎——寶應縣射陽湖鎮天宮寺,如同一扇歷史之窗,不僅透射和見證了兩漢時期的揚州佛教文化,還洞見著兩千年前揚州經濟文化發展的軌跡。作者在寶應縣射陽湖鎮原槐樹村支部書記陳長生等人的引領下,以及在揚州市檔案局有關文史專家的幫助下,走訪天宮寺,從斷磚殘瓦中打撈漢代揚州的煙雲風華。千年古剎意味著什麼?
  • 閩南四大叢林千年古剎-承天寺
    寺院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年間,由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出讓自家別墅「南園」闢為寺宇,初名南禪寺,又因寺後有「月臺」之勝,別稱「月臺寺」,宋景德四年朝廷敕封月臺承天禪寺。鼎盛時期有殿宇四十餘座,田產千頃,僧眾一千七百多人,全寺佔地面積七十餘畝,素稱「閩南甲剎」。
  • 穿越千年的古蓮子,在廣州開出蓮花了!其或來自宋代
    在土層中沉睡近千年後與現代人在此相遇千年古蓮開花 花朵精緻修長上午,雖說是雨後,但海幢寺的古蓮花依然挺拔盛放。不過,鮮為人知的是,這些蓮花竟然是「穿越」近千年,估計是宋代古蓮,它們重新舒展枝葉,與現代人相遇。據介紹,這些古蓮子是2015年在河南開封的一個宋代遺址出土,後來江西景德鎮的古陶瓷研究學者黃清華輾轉從當地村民手上購得一批古蓮子進行培育。
  • 這座福州的千年古剎,竟有數百棵荔枝樹,味道還不錯!
    但福州有一座千年古剎,不僅是國家重點寺廟,也是福建僅存的四大名剎,至今尚存。這座古寺叫西禪寺,是福州五大禪林之一。是西郊怡山之麓一座非常有皇家氣派的寺廟。對福州人來說,西禪寺是一座熟悉的寺廟,但很少有外地遊客參觀。西禪寺真正出名的是它鎮廟的寶藏,不是佛像也不是建築,而是一棵荔枝樹。每年寺廟裡數百棵荔枝樹結果,場面壯觀。
  • 上海真如鎮上,藏著一座元代古剎真如寺
    元代古剎,古剎內還端放著釋迦牟尼佛的一粒真身舍利。如寺內原供有一尊銅彌勒佛。相傳這尊銅佛是用船從梨園浜上運來的。到岸的那天恰逢大霧,五六個人將銅像從船上扛下來。有過路人問了聲:「彌陀菩薩哪裡來的?」搬運工隨口講了聲:「氽(tun,第三聲,上海話「漂浮」)來的。」於是河浜氽來銅佛的說法不脛而走。
  • 福建一座隱於鬧市的古寺,鎮寺之寶是棵千年荔枝樹,味道竟還不錯
    這些地方的寺廟的確也特別多,尤其是泉州所在的福建,更是有許多國家級的佛教重點寺院,很多人都覺得福建寺廟最多的地方是在泉州,而省會福州的存在感偏低,但福州就有那麼一座千年古剎,不僅是全國重點寺廟,更是福建唯一倖存至今的四大著名古剎。
  • 深山藏古寺 風穴伴雲生 河南日報網-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刺史與老僧相談甚歡,「因慨然以建剎為己任,兼之眾士傾風輦金而至,一塢白雲遂成福地矣」。  這高僧正是貞禪師,兩隻老虎分別叫大空、小空,白雲福地是白雲寺,就是今天的風穴寺。這個故事,記錄在風穴寺大雄寶殿前的一塊石碑上。  這刺史名叫崔日用,唐玄宗李隆基時期曾任宰相。新唐書《李白傳》記載,他的兒子崔宗之與賀知章、李适之、李璡、李白、蘇晉、張旭、焦遂稱為「酒中八仙人」。
  • 西安這座千年古剎,因創始人而建,卻是日本人最喜歡來的寺廟
    這座寺廟建造於唐高宗永隆二年,寺名來源於佛典《維摩詰經》:「天竺有眾香之國,佛名香積」。寺廟自唐代建成之日起就盛極一時,唐高宗李治就曾來到這裡禮佛,並贈與了千餘粒舍利和百寶繁花。但是在安史之亂和會昌禁佛中,寺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大量的文物受到了損失,這也是香積寺歷史上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災難。
  • 千年古剎緩慢時光廈門南普陀寺
    廈門南普陀寺是廈門最著名的古剎,所有訪問廈門的朋友一定會去南普陀寺,廈門南普陀寺建於唐代,名為泗洲廟,在宋志平年間更名為普照寺,明初,寺院荒蕪,直到清康熙年間才重建。因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相似,故在普陀山以南命名為南普陀寺」,他是閩南甚至東南亞的聖地,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巨大的宗教文化價值。走進寺廟,你可以看到釋放池,在遊泳池裡有許多靈性的鯉魚和烏龜。如果你在盛夏來到這裡,你也可以看到滿池正盛開。不遠處,我們可以看到寶恩大廈和廈大行政大樓遙相呼應,更是富有詩意和人才。
  • 號稱八閩古剎之冠的湧泉寺入寺要收40元門票,擋住了多少善男信女
    湧泉寺號稱八閩古剎之冠,歷盡千年歲月滄桑,康熙頒賜的御書「湧泉寺」泥金匾額,至今還高懸於天王殿寺門之上。湧泉寺可以說是來歷不小,去過湧泉寺的朋友都知道,進入寺院需要購買40元錢的門票,這個門票對於寺廟來說算比較高的,門票也阻擋了不少善男信女的腳步。湧泉寺40元錢的門票到底值不值進去呢?
  • 探秘新泰崇福寺遺址,千年古剎始創年代存疑
    倏忽之間,千年時光己逝,崇福寺再也沒有了最初的模樣。殿宇雄偉莊嚴,九層佛塔矗立,梵音不斷,香客絡繹的禪寺勝景消失於山林荒野,四通古碑靜靜坐落於遺址之上,一任無情風雨肆意剝蝕……山東新泰市羊流鎮秦家莊村北,那片荒涼的原野上,遠遠望去,一個石塊壘砌的石臺之上,幾棵森森柏樹,數通滄桑古碑所在的地方,正是千年古剎崇福寺的遺址。幾十年前,崇福寺毀於人為拆除,佛像、殿堂、山門、佛塔,在塵土飛揚中徹底淡出人們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