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換乘軌道交通,從寶山區趕到松江區,70多歲的陳孩未老師來一次學校不太容易。今年,作為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本科生,陳孩未走進數學課堂已滿40年;其中最近10年,也就是退休後的10年,他依然站上講臺,並且站得很好。
教室裡學生換了一批又一批,可少不了這個白髮矍鑠的老人,這名充滿活力與鬥志的教授,這位因為免費「加班」輔導顧不上吃飯甚至夜宿教師之家的大學老師……
聽一次陳老師的課,被很多90後東華學子列入大學時代的「願望清單」。「聲音永遠那麼洪亮,動作永遠那麼瀟灑。」學生在博客裡寫道:「他是講臺上的勇士,東華大學學生眼中的『男神』。」
「難啃」的高數課,大家搶著上
「今天,我還是講數學,但基本不列公式,」陳孩未用他略帶本地口音的男中音說,「最多一兩個公式,你們還能接受吧?」在東華大學松江校區第一教學樓,陳孩未最近又回到他最熟悉的講臺,帶來這學期的一場數學輔導講座。
作為大學必修課,《高等數學》被視為一塊最難啃的骨頭,掛科率常年保持常量。但陳老師並不強制修讀的高數課,大家卻是搶著上——原本只通知了110名理學院學生參加,誰知消息不脛而走,前來旁聽的學生把大教室填得滿滿當當,走廊裡也站了不少人,一如之前的盛況。
極限、導數、微積分,陳老師早已諳熟於心,說「倒背如流」也不誇張;但他卻喜歡創新備課「蹭熱點」,從逝世不久的霍金黑洞理論,到博弈大師納什的均衡理論,以及利用「過半選優」原理來選股票、選對象,這些都成為陳氏數學課的經典案例。
「在寫《時間簡史》時,霍金說這本書裡不能有數學公式,有公式的話就會趕掉一半讀者……」陳孩未說到做到,一個半小時的整節課,真的只寫了兩個數學公式。其一,是為了解釋黑洞的引力方程;其二,是為了解釋「π」的蒙特卡洛方法。不太像高數課的高數課,卻引來滿堂拍案與驚奇。
上課時從不喝水也不休息,但陳老師說,「我的課堂必須有兩種聲音」,一種是學生發出的笑聲, 「笑聲說明學生聽進去了,笑聲也會與老師產生共振,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好」;另一種則是學生發出的掌聲,陳老師課後常對學生說,「你們應該為你們自己鼓掌,為你們把課堅持聽完鼓掌……」
「瘋狂星期六」,義務輔導7年
千萬不要以為,陳孩未背後的四大塊移動黑板會空著。如今大寫板書的老師越來越少,但他就是一個。為把課本上沒有的「過半優選」策略講透,他邊說邊寫,一口氣列出了編號1、2、3、4四個候選對象的排列組合,一共24種選擇場景;再一一比較,得出的最優結果可以達到「11/24」,當場證明其成功率接近一半。
只見一截又一截粉筆頭攤開在講臺上,粉筆灰將他雙手的紋路勾勒得愈發清晰。這種執念對於老教師而言,或許真有點「瘋狂」。在他退休前的最後7年從教史上,陳孩未和他的粉絲一起創造了「瘋狂星期六」。
陳孩未上課後的一雙手。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在東華大學原無錫校區,陳老師最初為學生個別答疑,後來慢慢變成了集體答疑。再後來,因為前來答疑的學生實在太多,乾脆就變成了周末開設的義務輔導班。陳孩未分文不收,從早上8點一直講到下午6點,教室裡三層、外三層聚滿了大學生。
陳孩未課後留下的字條。
「瘋狂星期六」跟隨陳孩未來到新建成的東華大學松江校區。那時的松江尚未開通地鐵,對於家住寶山的陳老師來說,路途雖遠卻風雨無阻,「瘋狂」程度有增無減。每個星期六,可容納300人的1101教室座無虛席,甚至還要加座。有時白天的輔導還不夠,陳老師乾脆住進學生宿舍,答疑直到凌晨。碰到考試前夕,還會在第二天再來個「瘋狂星期天」。
「瘋狂星期六」直到陳老師正式退休才罷休,成了一代學生的集體記憶,並保存至今。許多學生在聽了陳老師講座後,對學好高數充滿信心,「高中時讓我頭痛的數學,如今卻讓我熱血沸騰。」
學生們對陳孩未的評課。
不為職稱、論文,教學簡單純粹
其實,陳老師退休時只是副教授。他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站講臺並沒有什麼特殊原因,也沒有什麼發表論文、職稱晉升的壓力,上課對於老師天經地義,退休老師也不會閒著。「我老伴也是老師,完全理解支持。」
1978年,陳孩未考入復旦大學數學系,老一輩數學大師啟發式的教學方式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激發出他對數學教育的終身興趣,「教學、教數學是我一生的興趣」。同樣,他時時處處希望並且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大學前,數學被考試和奧數搞壞了,其實數學是『玩』出來的,大學要儘量扳回來。」 因此,他上課從不點名,還對學生說,「你們付我工資,我給你們打工,是我的老闆,哪有老闆被點名的道理。」
課上,陳老師幽默地告訴在座理學院的同學們,「有人說『數學和物理,是一根藤上的兩個苦瓜』。」在大家笑聲中,他說起自己女兒在華爾街工作中見到很多數理專業的人,還講到自己的同窗好友如何從一名數學系高材生變身為中文系教授。「學數學,到底有沒有用呢——那麼,我問大家『生活』到底有沒有用呢?」學生們個個若有所思,似乎悟到一些真義。
每年每學期,一個學院接一個學院,數千名新生在陳老師的「大學高數第一課」中開啟了高數學習之門,他隔三差五輪流授課大約十次之多。現今,陳孩未是東華大學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講師團一員,這些關工委的退休老教師帶著各自專業積累,常在教學樓門口的課間休息室「不期而遇」。他們說的差不多:這一輩子與講臺結緣,只要學生願意聽,就會一直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