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賞析 |《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

2021-02-13 唐詩宋詞品鑑

教科書式品鑑詩詞,唐詩宋詞品鑑的第274首古詩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白話譯文:

整天都在尋覓一切清冷慘澹,我不由感到極度的哀傷悽涼。乍暖還寒的秋季最難以調養。飲三杯兩盞淡酒怎能抵禦它、傍晚之時來的冷風吹的緊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飛過去了,傷心的是卻是原來的舊日相識。

家中的後園中已開滿了菊花,我引憂傷憔悴無心賞花惜花、如今花兒將敗還有誰能採摘?靜坐窗前獨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悽悽細雨淋瀝黃昏時分、那雨聲還點點滴滴。此情此景,用一個愁字又怎麼能說的夠?

注釋解說:

⑴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常空虛悵惘、迷茫失落的心態。⑵悽悽慘慘戚戚:憂愁苦悶的樣子。⑶乍暖還(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氣,忽然變暖,又轉寒冷。⑷將息:舊時方言,休養調理之意。⑸怎敵他:對付,抵擋。晚:一本作「曉」。⑹損:表示程度極高。⑺堪:可。⑻著:亦寫作「著」。⑼怎生:怎樣的。生:語助詞。⑽梧桐更兼細雨:暗用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意。⑾這次第:這光景、這情形。⑿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愁」字怎麼能概括得盡呢?

品鑑鑑賞: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鬱悽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悽涼的景況。此詞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覆吟唱,徘徊低迷,婉轉悽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就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瀰漫開來,久久不散,餘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麼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於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可是寒冷是由於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悽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雲低,冷風正勁的時節,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失伴飛。詞人感嘆:唉,雁兒,你叫得這樣悽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難道也像我一樣,餘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裡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濛之中,驀然覺得那隻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隻。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無限無法訴說的哀愁。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詞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麼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獨對著孤雁殘菊,更感悽涼。手託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悽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於是詞人再也不用什麼對比,什麼渲染,什麼賦比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前人評此詞,多以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為其特色。但只注意這一層,不免失之皮相。詞中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於是東張西望,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麼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悽慘憂戚。於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悽悽慘慘戚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悽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於中,不得不吐之為快,所謂「欲罷不能」的結果。

「乍暖還寒時候」這一句也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於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於「時候」二字,有人以為在古漢語中應解為「節候」;但柳永《永遇樂》云:「薰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由陰雨而新霽,自屬較短暫的時間,可見「時候」一詞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於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裡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於下文「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唐宋詞選釋》說:「雁未必相識,卻雲『舊時相識』者,寄懷鄉之意。趙嘏《寒塘》:『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詞意近之。」

拾壹

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著,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的惆悵。於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裡「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於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這才是「如今有誰堪摘」的確解。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裡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鬱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

拾貳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守著」句如依張惠言《詞選》斷句,以「獨自」連上文。秦觀(一作無名氏)《鷓鴣天》下片:「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此詞意境相近。但秦詞從人對黃昏有思想準備方面著筆,李則從反面說,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梧桐」兩句不僅脫胎淮海,而且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闢之筆。自庾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別見李煜、秦觀詞),總之是極言其多。這裡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複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拾叄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相關情事逐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運用悽清的音樂性語言進行抒情,又卻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創作背景:

此詞是李清照後期的作品,作於南渡以後,具體寫作時間待考,多數學者認為是作者晚年時期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作者中年時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欽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欽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趙明誠於是年三月,奔母喪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載書十五車,前來會合。明誠家在青州,有書冊十餘屋,因兵變被焚,家破國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趙明誠因病去世,時清照四十六歲。金兵入侵浙東、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後,追隨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東,飽嘗顛沛流離之苦。避難奔走,所有庋藏喪失殆盡。國破家亡,丈夫去世,境況極為悽涼,一連串的打擊使作者嘗盡了顛沛流離的苦痛,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於是寫下了這首《聲聲慢》。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嫁與禮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夫妻感情很好。精通音律,擅長詩文,詞作成就最大。後為避戰輾轉江南,詞風發生變化,與早期的清新明快不同,顯得悽婉低沉。

相關焦點

  • 【解讀詩詞】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查看唐詩宋詞古詩詞,國學、美文分享!點上方綠標收聽詩詞朗讀大會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 品讀93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名作,詞作抒發的不是閨怨閒愁,而是在金兵入侵、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朝政腐敗的社會背景之下產生的。這就使這首詞的感情色彩有了時代依託,有了現實性和社會性。因此,《聲聲慢》堪稱千古絕唱。
  •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
    《聲聲慢》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我們一起看看下面的李清照詩詞賞析吧!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李清照聲聲慢賞析
    [宋] 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 「英語」翻譯也要中國風——李清照《聲聲慢》翻譯賞析
    還記得李清照那首膾炙人口的《聲聲慢》嗎?曾經多少次一遍又一遍朗誦的語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賦曲也絕無僅有。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我們都知道,翻譯講究一個「信」、「達」、「雅」。如何將中國古詩詞裡的意境準確而又不失優美地轉化成另外一種語言,不僅是我們普通外語學習者的難題,就連語言、翻譯學家們窮盡一生也在不斷探索。
  • 同步課程︱高一語文:李清照《聲聲慢》賞析及理解性默寫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守著窗兒 一作:守著窗兒)二、《聲聲慢》賞析 這首詞寫於李清照生活的後期。一題作「秋情」,賦秋就是賦愁,但這裡的愁已不是女詞人閨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詞人經歷了國家危亡,故鄉淪陷,丈夫病逝,金石書畫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難的隊伍中,飽經離亂,所以這裡的愁是深愁,濃愁,無盡的愁。
  •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聲聲慢
    【宋】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   這首詞寫於李清照生活的後期。「尋尋覓覓,」詞人好象有所尋求,但又不知道要尋求什麼,這時她已經歷了國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擊,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沒有什麼可尋覓,也沒有什麼需要尋覓的了,但詞人還是希望找點什麼寄託自己空虛寂寞的情懷,支撐自己孤苦無助的人生,但尋覓的結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圍的環境是一片悽清冷落,更讓人感到現實的孤苦無援。「悽悽慘慘戚戚」,寫詞人內心的悽涼、悲苦、慘戚的情緒。
  • 李清照的一首《聲聲慢》,第一句就驚豔世人,流傳至今成為了經典
    李清照是北宋著名的婉約派女詞人,在當時的文壇中李清照的聲名足以與蘇軾、辛棄疾等傑出的大家相媲美,這對當時的封建社會來說李清照絕對是打破了種種傳統束縛的先河。李清照的一生寫了無數優秀的詞作,如果說哪一首是最負盛名的詞作,我相信很多人張口就能說出一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 賞析丨孫紹振:疊字寫清愁——李清照《聲聲慢》品讀
    李清照的《聲聲慢》巧妙地運用疊詞寫出了憂愁的心緒,福建師範大學孫紹振教授認為,詞評家們經常被這首詞疊字的韻律「迷了心竅」,而忘了疊字運用是否成功在於與表達的情感能否高度和諧
  •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它既是李清照最好的詞,亦是宋詞中最好的詞。此詞之妙處,絕處,古人今人似已說透,是以謹引他人論述為解——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上:鍊句精巧則易,平淡入調者難。且《秋詞·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用《文選》諸賦格。後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
  • 色黯聲啞聲聲悲——李清照《聲聲慢》賞析的又一角度
    尋尋覓覓李清照的這首《聲聲慢》最為人們所稱道的是疊詞的運用。這自然是不錯的,但若停留這一點上是不夠的。越是優秀的作品提供給人們借鑑的東西也越多,值得人們品賞挖掘的內涵也越豐富。《聲聲慢》就是這樣的優秀作品。語言是一匹烈馬,你要駕馭它就得弄清楚它的桀驁的本性,然後你才有可能馴服它。
  • 高一語文第14課時:《聲聲慢》賞析 (賈豔敏)
    請同學們跟隨賈老師細細品讀……高一語文第14課時:《聲聲慢》賞析 授課人:賈豔敏2.反覆誦讀,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體味詞中的情感內涵。    1127年,金滅北宋,詞人的生活徹底改變:先是兩人盡心收集的幾屋金石書畫盡毀於戰火;不久,趙明誠重病身亡;李清照流寓江南,顛沛流離,嘗盡人世艱辛;1132年,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後又離婚,並被判刑兩年。1.由首句「尋尋覓覓」的動作講起,提問學生:詞人在尋覓的過程中看到了哪些景象呢?
  • 聲聲慢·李清照
    賞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為賦,而倚聲家實以慢詞為賦。慢詞具有賦的鋪敘特點,且蘊藉流利,勻整而富變化,堪稱「賦之餘」。李清照這首《聲聲慢》,膾炙人口數百年,就其內容而言,簡直是一篇悲秋賦。亦惟有以賦體讀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這首詞在作法上是有創造性的。
  • 李清照之《聲聲慢》
  • 詩詞誦讀 | 李清照《聲聲慢》
    聲聲慢 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詩詞賞析       此詞是李清照後期的作品,具體寫作時間待考。有人認為作於南渡以後,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丈夫去世,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鬱悽婉。
  • 李清照經典詩詞《聲聲慢》賞析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翻譯:我到處尋找,尋到的只有冷清,十分悽慘。乍暖還寒的季節,最難忍受。兩杯淡酒,怎能壓住心頭的悲傷?
  •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丨李清照
    除了前面舉到李煜、李清照之外,在他們之後的文天祥、陳子龍也是典型代表。我這裡稍微提一下文天祥,大家所不知道的方面。我們在初中就學過文天祥的《過零丁洋》,那絕對是第一等的佳作,是用生命寫成的。後來也許還接觸過他的《正氣歌》、《金陵驛》《酹江月》等經典名篇,這些確實是詩詞中的上品。
  • 高考心理輔導:陽光總在風雨後,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李清照
    「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聲聲慢·尋尋覓覓》全詞一字一淚,風格深沉凝重,哀婉悽苦,極富藝術感染力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於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裡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
  • 李清照的著作《聲聲慢》悲傷憂愁,你知道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嗎
    聲聲慢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尋尋覓覓」寫作者似有所思若有所失的恍恍惚惚的神情:「冷冷清清」寫孤獨寂寞的感受;「悽悽慘慘戚戚」寫悽涼、悲慘、哀傷的感情。這一層總寫作者的心情。「乍暖還寒」兩句是第二層,看來是寫天氣冷暖不定,使人感到「最難將息」,其實是寫人的心情。因為人的心情悲傷愁苦,所以才難以適應氣候的變化無常。
  • 詞壇巾幗,李清照聲聲慢連用14疊字,清朝女詞人用了44個疊字
    首先,先欣賞一下這首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