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黯聲啞聲聲悲——李清照《聲聲慢》賞析的又一角度

2021-02-12 語文教學與考試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這首《聲聲慢》最為人們所稱道的是疊詞的運用。這自然是不錯的,但若停留這一點上是不夠的。越是優秀的作品提供給人們借鑑的東西也越多,值得人們品賞挖掘的內涵也越豐富。《聲聲慢》就是這樣的優秀作品。語言是一匹烈馬,你要駕馭它就得弄清楚它的桀驁的本性,然後你才有可能馴服它。臧克家在《新詩常談》中說:「慷慨激昂的情緒,用短句表達它;纏綿悱惻的感情,你可以多次反覆;悲傷的字句裡,多嵌色黯聲啞的字,在相反的場合,響亮鮮明的字就應當上場。」李清照是深明語言之味的,是駕御語言的高手。這首詞在語言上就是多用疊字這種反覆的手法表達「纏綿悱惻」的情感、用「色黯聲啞」的字來抒發她內心的悽慘、悲戚的。疊字反覆大家說得夠多了,而「色黯聲啞」卻被人們忽略了。這裡我們從後一點來作一些賞讀。

先看「色黯」。色既是物體的外表顏色,也指詩人內心體驗的色彩,因此用「黯」而不用「暗」。詞中「冷冷清清」,這四個字體現的就是冷色調,它既形容場面的冷冷清清,同時也是內心孤寂的寫照。「乍暖還寒」,剛有一點暖色,卻又立刻消失了,遍布周遭的是由外而內的「寒」冷。這寒也許氣溫只是一個次要的因素,關鍵還在於內心的感受。「淡酒」,酒的顏色是淡的,味道是淡的,心情也是淡的。「晚來風急」,深秋的傍晚,悽風苦雨,雨霧迷茫,其色自然是暗的,心更是黯的、冷的。「雁過也」,如果是秋高氣爽,大雁飛過,便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爽朗,而現在是秋天雨中的傍晚,其色自然也是暗的,且雁正撩起詞人懷鄉思人的痛處,這心情自然是黯的。「滿地黃花」本有一絲暖色,一點溫暖,可「黃」的背後是「憔悴損」,這哪還有溫暖之感呢?不只是花憔悴,人也憔悴,心更憔悴。「獨自怎生得黑」就更直接了,由「晚」而「黑」,其色更加暗了,孤獨之情也更加深了,內心更悽戚了。「黃昏」「梧桐」「細雨」,深秋的梧桐,其色本也是夠暗了,加上密密的冷雨,又是黃昏之時,心情是悲上加悲、痛上加痛了。李清照通過這些「色黯」的字詞抒發了內心的悲戚之情。

再看「聲啞」。聲韻具有節奏感和音樂性,聲韻可以表情達意;因而人們表現不同情感時會「隨情選韻,因情變聲」。李清照這首詞選用仄聲韻,發音短促急切,最宜表現欲語無淚的悲愴與哀痛。漢字根據誦讀時聲音的響亮程度,韻部基本可分為洪亮、柔和、細微三種。以ang 、an、ong、a等發音的字讀起來聲音洪亮,以ai、ei收音的字讀起來就比較柔和,以ī收音的字誦讀起來就比較低沉哀痛。悽(qī)戚(qī)息(xī)急(jí)識(shí);積(jī)滴(dī)摘(zhāi)黑(hēi)得(děi)。這些押韻的字都是具有發音柔和、細微的特點,恰好能抒發哀傷悲戚的情感。《聲聲慢》詞調本是押平聲韻的,李清照之前的各位詞人,如晁補之、蔣捷、賀鑄等填的《聲聲慢》多用平聲韻,而李清照這首卻用入聲韻。用韻是為抒情服務的。平聲韻適用於慷慨之意,仄聲韻合於悲抑之情。韻字開口度越大者越容易表現昂揚的感情,開口度小,音阻大者,則易與悽婉之情吻合。除上面例舉的詞語之外,開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的七疊組字大多屬於開口度極小的齒音,念起來有輕細而悽清的感覺。色音相諧,共同寫出那一腔痛苦哀怨。由於古今語音的變化,有的字今天讀起來已不是仄聲了。如用有些地方的方言讀倒還有原味。我們紹興一帶的方言中「戚、息、識、積」等均是去聲。

聲啞還體現在其它詞的聲韻上。吳熊和先生說:《聲聲慢》聲調上特別講究,用了不少雙聲疊韻字,如悽悽、慘慘、戚戚,將息,黃花,憔悴,黃昏,點滴,都是雙聲;冷清,暖寒,盞淡,得黑,次第都是疊韻。這些雙聲疊韻詞的運用既增添了詞的音樂美,又表達出憂鬱傷痛之情。著名詞學家夏承燾先生說,「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二十多個字裡,舌音、齒音交相重疊,李清照是有意以這種聲調來表達她心中的憂鬱和惆悵。吳小如先生在《詩詞札叢》也說,《聲聲慢》的曲調,韻腳押平聲字,調子相應地也比較徐緩。而這首詞卻改押入聲韻,並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為急促,變哀惋為悽厲。吳小如先生的話總括了押韻雙聲疊字對抒情的作用,這是十分恰當的。

清人鄧廷楨的《雙硯齋筆記》中說:「(李清照)聲聲慢一闋,純作變徵之音。」變徵之音,就是悲涼之音。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荊軻要出發去刺秦王在易水分別時,唱的《易水歌》用的就是變徵之音,那是生死離別,是多麼悽慘。我讀大學時上課的老先生講這首詞也曾反覆吟唱,他唱出了詞的悲情。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誦讀李清照《聲聲慢》我們內心體驗到的就是作者那種痛苦悲哀的眼淚和心靈深處的那種絕望。「聲黯色啞」的字詞最符合李清照當時那種深深的哀傷與痛楚;她精心選擇了這些既通俗平常又富有表現力的詞語把自己才高運蹇、年華遲暮時的國破、家敗、人亡的悽慘境況描寫得淋漓盡致,抒發失去愛情、家庭、國家的痛苦、惆悵、悲戚等複雜的情感。

悽婉哀怨,色彩是有情感的;因聲求氣,聲音是有情感的。上文我們賞析了《聲聲慢》用「色黯聲啞」的語言來抒發內心痛苦、悽慘感情的特色。在這裡我們沒有採用平常大家所說的「愁」,而用了痛苦、哀傷、悲戚這類詞。也就是說我們通過賞析認為這首詞的情感若只用「愁」來形容,那是很不夠的。我們不妨再分析一下「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句詞的意思是:這種情景之下,怎麼能用一個「愁」字來形容呢,即一個愁怎能形容得出來呢。因此,這首詞抒發的情感不只是停留在「愁」上,而應比愁更加痛苦、更加悲戚。如果用原詞的語言來概括,應該是「悽慘悲戚」。結尾「怎一個愁字了得」, 與開頭是「悽悽慘慘戚戚」, 結構上形成照應。我們作這樣的解讀,是基於從對語言的深入品鑑中得出的。在教學中我是讓學生在對「色黯聲啞」語言特點理解的基礎上反覆誦讀而體味到色黯聲啞聲聲悲,這就是本文開頭所說的內涵吧。

大量用疊字是這首詞的顯著特色;色黯聲啞,也是這首詞語言上的顯著特色。品味這一特色,我們品出了環境的悽清、氣溫的悽涼,詞人內心的悽愴、悽慘、悽戚,更品出了詞的悽美。

(摘自《語文教學研究》,2017年第9期)

《語文教學研究》編輯部

地    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柳樹路17號 富海國際港707

郵    編:100081

聯 系 人:文 萃

諮詢電話:010-88375278

傳  真:010-88370897

投稿信箱:ywjxyj@tefl-china.net; ywjxyj2005@163.com

歡迎關注語文教學與考試

微信搜索:輸入語文教學與考試  great-yw 或點擊右上角在彈出菜單中選擇「查看公眾帳號」——點擊「關注」或掃描以下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
    《聲聲慢》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我們一起看看下面的李清照詩詞賞析吧!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李清照聲聲慢賞析
    分類標籤: 閨怨詩 思鄉詩 宋詞三百首 高中 婉約詩 孤獨作品賞析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其詞名《漱玉集》,尋之未得,《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張端義《貴耳集》: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用《文選》諸賦格。後疊又雲「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
  • 同步課程︱高一語文:李清照《聲聲慢》賞析及理解性默寫
    (守著窗兒 一作:守著窗兒)二、《聲聲慢》賞析 這首詞寫於李清照生活的後期。一題作「秋情」,賦秋就是賦愁,但這裡的愁已不是女詞人閨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詞人經歷了國家危亡,故鄉淪陷,丈夫病逝,金石書畫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難的隊伍中,飽經離亂,所以這裡的愁是深愁,濃愁,無盡的愁。
  • 李清照之《聲聲慢》
  • 高一語文第14課時:《聲聲慢》賞析 (賈豔敏)
    請同學們跟隨賈老師細細品讀……高一語文第14課時:《聲聲慢》賞析 授課人:賈豔敏2.反覆誦讀,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體味詞中的情感內涵。李清照《聲聲慢》中有七組十四個疊字,它猶如信手拈來,看似平平淡淡,無一愁字,卻寫得字字含愁,聲聲是愁,造成了一種如注如訴的音韻效果,委婉細緻地表達了作者在遭受深創巨痛後的愁苦之情。這七組十四個疊字是:「              ,                  ,                。」
  • 「英語」翻譯也要中國風——李清照《聲聲慢》翻譯賞析
    還記得李清照那首膾炙人口的《聲聲慢》嗎?曾經多少次一遍又一遍朗誦的語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賦曲也絕無僅有。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我們都知道,翻譯講究一個「信」、「達」、「雅」。如何將中國古詩詞裡的意境準確而又不失優美地轉化成另外一種語言,不僅是我們普通外語學習者的難題,就連語言、翻譯學家們窮盡一生也在不斷探索。
  • 聲聲慢·李清照
    賞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為賦,而倚聲家實以慢詞為賦。慢詞具有賦的鋪敘特點,且蘊藉流利,勻整而富變化,堪稱「賦之餘」。李清照這首《聲聲慢》,膾炙人口數百年,就其內容而言,簡直是一篇悲秋賦。亦惟有以賦體讀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這首詞在作法上是有創造性的。
  • 詩詞誦讀 | 李清照《聲聲慢》
    聲聲慢 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詩詞賞析       此詞是李清照後期的作品,具體寫作時間待考。有人認為作於南渡以後,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丈夫去世,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鬱悽婉。
  • 李清照經典詩詞《聲聲慢》賞析
    大雁飛過,我正傷心,卻發現它正是我在故鄉認識的那隻滿地黃花堆積著,十分憔悴,有誰忍心去摘?我守著窗,獨自一人,一個人怎麼才能熬到天黑?細雨敲打著梧桐,此正是黃昏,一點一滴落著。這種場景,這種「愁」又怎是一句話能說得清的呢?
  • 賞析丨孫紹振:疊字寫清愁——李清照《聲聲慢》品讀
    李清照的《聲聲慢》巧妙地運用疊詞寫出了憂愁的心緒,福建師範大學孫紹振教授認為,詞評家們經常被這首詞疊字的韻律「迷了心竅」,而忘了疊字運用是否成功在於與表達的情感能否高度和諧
  • 高考心理輔導:陽光總在風雨後,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李清照
    版本一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吳熊和《唐宋詩詞探勝》:詞調取名《聲聲慢》,聲調上也因此特別講究,用了不少雙聲疊韻字,如悽、慘、戚,將息,傷心,黃花,憔悴,更兼,黃昏,點滴,都是雙聲;冷清,暖還寒,盞淡,得黑,都是疊韻。李清照作詞主張分辨五音,這首詞用齒音、舌音特別多,齒音四十一字(如尋、清、悽、慘、戚等)。舌音十六字。全詞九十七字,這兩聲字卻多至五十七字。
  • 聲聲慢,勝勝慢?李清照寫的到底是哪個?
    這首詞來源於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在宋詞裡的地位頗高。開篇就連疊七字,直接疊成千古名句,反覆出現在後人的詩評詞話中,一溜看下來,全是大寫的服字。「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用《文選》諸賦格。」「這用十四疊字,後又四疊字,情景婉絕,真是絕唱。」
  • 疊字詩詞的魅力,李清照的聲聲慢,寥寥幾字卻能觸人心弦
    李清照是我國宋朝著名的是女詞人,她的一首《聲聲慢》可謂是相當經典。這首詞開篇就用了七個疊詞可謂是開創了古詩詞當中的先例。這首詞創作背景發生在靖安之變之後,當時的李清照面臨著家破人亡,國禍夫死的多重打擊之下,本是一個嬌弱的女子,卻要背負起如此沉重的境遇。李清照怎能不愁容滿面呢?
  • 品讀93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名作,詞作抒發的不是閨怨閒愁,而是在金兵入侵、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朝政腐敗的社會背景之下產生的。這就使這首詞的感情色彩有了時代依託,有了現實性和社會性。因此,《聲聲慢》堪稱千古絕唱。
  • 古詩詞賞析 |《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
    注釋解說:⑴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常空虛悵惘、迷茫失落的心態。貳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
  • 導學:第九課《聲聲慢》拓展提升
    醉花陰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1.下列對本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她通曉金石鑑賞,能詩善文,詞的成就尤其突出。
  • 作詩的創造與譯詩的選擇——論李清照《聲聲慢》的英譯
    (宋 扇面海棠圖)我在此文中擬以李清照最有名的詞《聲聲慢》為例,把幾家的英譯,加以比較研究。為什麼選宋詞而不選唐詩,且在詞中又不選別人而獨選李清照,不選她其他的詞而獨選《聲聲慢》呢?李清照在她的《詞論》中說:「蓋詩文分平仄,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且如近世所謂《聲聲慢》、《雨中花》、《喜遷鶯》 ,既押平聲韻,又押入聲韻; 《玉樓春》本押平聲韻,又押上去聲,又押入聲。本押仄聲韻,如押上聲則協;如押入聲,則不可歌矣。」她舉出《聲聲慢》此詞牌在本身講究協律的詞體中特別難填;而南宋的文學批評家,如羅大經、張端義當時即有見於此。
  • 李清照的著作《聲聲慢》悲傷憂愁,你知道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嗎
    李清照派人將書兩萬卷,金石刻兩千卷送到洪州(江西南昌)去託趙明誠的妹婿保管,自己獨身留在建康著名的《聲聲慢》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出來的。這首詞,集中地反映了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悲傷愁苦的心情,在章法組織上很有特色。上下闋各分四層。上闋由第一層領起下面三層;第一層所抒寫的感情,一線貫串到下面三層。下闋前三層所寫的情景由最後一層概括總結;而這最後一層又和首句相照應。這樣使全詞構成一個渾然整體的抒情形象。上闋開頭處連用十四個疊字,集中而概括地渲染了這首詞的傷感氣氛。
  • 愁愁愁愁愁愁愁——李清照《聲聲慢》
    愁愁愁愁愁愁愁——李清照《聲聲慢》李清照《聲聲慢》詞意圖
  • 李清照的一首《聲聲慢》,第一句就驚豔世人,流傳至今成為了經典
    李清照是北宋著名的婉約派女詞人,在當時的文壇中李清照的聲名足以與蘇軾、辛棄疾等傑出的大家相媲美,這對當時的封建社會來說李清照絕對是打破了種種傳統束縛的先河。李清照的一生寫了無數優秀的詞作,如果說哪一首是最負盛名的詞作,我相信很多人張口就能說出一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