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發布了2019年國內出國留學的人數已經突破70萬的消息,同比增漲6.25%;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58萬人,同比增長6.09%。教育部長陳寶生在「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上也發表了自己對出國留學的看法,鼓勵學子們出國留學。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出臺了一系列吸引留學生回國就業、落戶的利好政策。日本是除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四大熱門國家之外的第五個熱門留學國家,由於留學經費低、教育質量高、又離我們國家很近,每年選擇去日本留學的同學也是一年比一年多,那麼如何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功入讀日本排名第一的東京大學呢?
01.選擇合適的留學方式
申請日本留學的方式跟英美有非常大的不同,大家可能已經比較了解了去日本留學大體上有四種留學途徑,也就是說我們選擇什麼方式出去。第一種是先申請日本的語言學校,到日本學習過渡半年到一年之後,出願參加東京大學的修士考試,合格之後就可以入學了;第二種是選擇東京大學的SGU項目,準備相關材料直接申請修士,大部分專業都不需要專業課的考試,具體還需要根據項目要求而定;第三種是申請東京大學的研究生,跟導師在研究室學習半年到一年左右時間,然後參加修士升學考試,考試通過即可轉正為修士;第四種方式就是直接在國內進行語言和材料的準備,在東京大學規定的時間段進行出願,獲取考試資格之後,辦理短期籤證赴日參加修士考。這四種方式不僅是入讀東京大學的途徑,也適用於日本很多其他的國公立大學。
這麼多種方式,我們到底該怎麼選呢?只要清楚了這四種出國方式的特點,再對比自身軟硬體條件和時間規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留學方式就變得簡單明了了。先說第一種語言學校的方式,語言學校是設立於日本的私立語言培訓中心,每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四次開學,入學時間比較靈活,申請門檻較低,通常只要滿足學歷、年齡、資金和少量日語基礎的條件就可以申請了。第二種英文碩士項目,東京大學農學生命科學研究科、綜合文化研究科、經濟學研究科等10個研究科都開設有英文項目,申請條件略微複雜,通常需要選考加面試,也有的項目需要提前聯繫教授獲取內諾或赴日考試,對英語能力要求較高,託福100以上,雅思7以上申請東京大學英文項目會比較自信。
第三種研究生的方式,對申請者的出身院校背景、學習成績、語言成績以及科研活動等各方面要求都比較高。那麼讀研究生之後參加修士考也並非百分之百保過,也是需要同學們付出極大努力的,但是相比於直接報名考試的情況通過的機率大很多。最後一種方式直接報名修士考,修士即日文中碩士的寫法了。日本各個大學的考試招生制度類似我們國內的「自主招生」,每個大學自行舉辦升學考試,東京大學的大部分研究每年設定一次修士考,個別研究科一年兩次考試,具體以官網公布的信息為準。考試難度相當之大,有去參加考試的同學說堪比我們國內清華大學。簡單了解之後,你對自己選擇哪種方式出國是否有一點思路了呢?
02.提升自身軟硬體背景
出國留學通常會考察申請者的硬體條件和軟體背景,越是頂尖名校,越看重這些條件。小編在留學行業工作10年之久,我們統計近3年入讀東京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情況發現,他們幾乎全部來自國內985或211院校,大學均分80+,具備日語能力N1或N2證書,最低的N2成績是114分,82%的同學有託福成績,最低託福成績76分,最高者託福116分;近一半的同學有實習實踐經歷,大部分同學都有獲得學科競賽獎勵。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東京大學並沒有統一標準化的申請要求,這也是日本留學的一大特點,導師和院校比較看重學生的總體條件和綜合能力,正所謂是擇優錄取。所以,我們就需要儘可能地提升自己的各項成績和科研、實習實踐背景。
03.撰寫優質的文書材料
不論通過哪種方式赴日留學,都需要提供相應的文書材料以便日方院校審核。申請東京大學,研究計劃書、推薦信尤為看重,甚至在出願時還要提供一定字數的學術小論文,具體情況要參照不同的研究科要求來準備。這裡簡單提一下研究計劃書,日本國公立大學基本是科研型學府,東京大學更是如此。對於學生的研究方向、定課題能力以及撰寫計劃書和論文寫作能力考核特別嚴格。很多國內普通大學的學生由於缺乏科研實踐經歷,導致文書材料內容匱乏,無法展示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學術水平,也就很難獲得競爭激烈的東京大學的青睞了。
04.制定合理的時間規劃
關於時間怎麼安排,其實並沒有統一的時間規劃,結合自身情況,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那麼該怎麼制定自己的時間規劃呢?我們先來看看東京大學大學院的考試時間安排,如下圖所示:
東京大學官網信息顯示,不同研究科出願時間和考試時間不太一樣。以本年度大四的同學為例,現在出願1-2月的冬入試已經來不及了,可以準備明年夏入試,出願時間在5-7月。那就需要在大學畢業之前考取語言成績並準備好文書材料以及考試科目的複習了。
對於要申請研究生的同學呢?秋季入學的研究生的出願時間一般在每年的4-6月,因此在出願之前需要先拿到教授內諾,根據19年-20年度的申請情況來看,套磁周期平均1-3個月,所以需要在1月之前就開始聯繫教授了。教授名額有限,先到先得,因此也可以在大四一開學甚至大三的暑假就開始套磁。
我們繼續往回推,在套磁之前,需要具備各項軟硬體條件,並完成四大基礎文書材料,包括簡歷、推薦信、第一封套磁信和研究計劃書以及其他申請所必須的材料。而一個日語零基礎的同學,不論是報班培訓還是看網課自學,也基本需要一年左右時間達到N2水平,要通過N1考試,需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有的同學甚至備考了三年或更久的時間才通過的日語考試。
除了日語,東京大學非常看重學生的英語能力,大學英語四六級水平相當於託福40-60分,備考託福至少預留3個月時間才比較穩妥。對於已經參加工作的社會人員,可以參照以上例子自己推算一下時間。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入讀東京大學,需要做到四點:選擇適合自己的留學方式、提升自身軟硬體背景優勢,撰寫優質的文書材料和制定合理的時間規劃。以上就是本期內容,歡迎感興趣的讀者一起交流互動、轉發、收藏。最後附上一張東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祝願所有準備出國留學的同學們早日夢圓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