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十月份,C同學順利地入讀了東京一所知名語言學校。這之後便開始了大學院申請的準備——聯繫教授,結果是戲劇性的。
摘要:東京工業大學是日本國內大學排名前7名當中唯一一所非帝國大學(舊日本帝國時代日本最好的9所國立大學,包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以及現在的臺灣國立大學、首爾國立大學等),其綜合排名在日本僅次於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排名第三,其理工科相關專業被大多數日本會社人事課長認為是日本最強。
學生背景:國內南方二本學校經濟學專業,日語零基礎,本科時代計算機達人。
申請院校:東京工業大學情報理工學(信息理工)研究科。
其實初次接觸C同學,聽到他的要求的時候感覺是很震驚的,甚至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C同學希望入讀日本的東京工業大學,並且非常排斥本科的經濟學及相關專業,甚至說出了不管什麼專業,只要不學經濟,而且是東工大就行的話。
東京工業大學是日本國內大學排名前7名當中唯一一所非帝國大學(舊日本帝國時代日本最好的9所國立大學,包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以及現在的臺灣國立大學、首爾國立大學等),其綜合排名在日本僅次於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排名第三,其理工科相關專業被大多數日本會社人事課長認為是日本最強。
而C同學找到我們的時候已經是大四第二學期,日語從來沒有接觸過,就讀學校只是南方一所二本院校,甚至C同學的GPA也很不理想,只有2.5。
雖然日本的升學體系中會對申請人進行專業課筆試及面試,再加上報名時一併提交的研究計劃書,據此來評價學生的專業學術水平,所以日本轉專業還是相對難度較低的。但是如此背景的轉專業,並且還是申請這麼好的學校,也是不多見的。
因此我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C同學除了經濟學以外有什麼特點和優勢。但是詢問學生,C同學卻也說不出自己究竟哪裡還有優勢,頓時規劃陷入了迷茫。
而此時一同來的媽媽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興趣:「平時除了遊戲玩的好,別的什麼也不學!」,「那他遊戲玩的好到什麼程度呢?」。他很不好意思地拿出了自己的iPhone,告訴我這上面的大部分遊戲APP應用程式都是自己編寫的,可以體驗一下。我愣了一下,接過了他的手機。半個小時之後,我安心了,就我個人的用戶體驗來說不遜於任何一款正規公司出品的APP應用程式。這樣的水平申請計算機相關專業應該是沒有問題的,C同學自己也認可了這個專業選擇。
那麼現在對於C同學來說最大也是唯一的問題就是日語。我建議他在大學畢業之後的十月份先去日本的語言學校學習一年的語言,然後再在日本申請日本的「研究生」(相當於別的國家的預科,日語裡面「修士」才是碩士)。這樣速度快,而且可以方便拜訪東工大的教授。C同學也接受了這樣的規劃。
當年十月份,C同學順利地入讀了東京一所知名語言學校。這之後便開始了大學院申請的準備——聯繫教授,結果是戲劇性的。
C同學是當年12月去拜訪的教授,而當時加上在國內學的日語,C同學一共也只學習了不到半年的日語,勉強可以進行簡單的交流。據C同學說,到了教授的研究室,教授在問了幾個常規問題之後直接給了他一臺電腦,讓他編寫一段程序語言,他用了一個小時完成,教授又用了半個小時檢查和提問(這期間是用「半生不熟」的日語交流的),隨後教授就給了他來年四月入讀研究生的諾定。
這之後,通過一年的日語學習,C同學順利地通過了修士入學考試,開始了他在東京工業大學情報理工學研究科的修士學習生涯。
經驗總結:
1.釐清目標,抓住重點
應該說C同學屬於典型的條件複雜,目標又不明確的學生。看似有著明確的目標學校,但其實對自身的情況並不清楚,想學什麼,適合學什麼也不知道。此時就需要顧問和學生以及家長一起仔細分析自身的每一條情況,哪些是優勢,哪些是劣勢,抽絲剝繭,確定目標。
2.因果轉換,多角度思維
隨著科技的進步,新興行業的邊界已經超出傳統觀念許多,受追捧的專業也早已超過了傳統專業的範疇。很多在傳統觀念眼中看來是缺點的喜好或者特長,通過努力鑽研是可以成為被廣泛認可,創造財富的一技之長的。C同學就是一個例子。通過多角度的思維,在母親眼中一無是處的玩遊戲也可以挖掘出擅長編程這個特長。
3.留學規劃要有彈性
計劃趕不上變化,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在留學規划過程中,由於對於未來的事情有很多的不可控制性,所以儘量把規劃做的有彈性,有備選方案。同時在操作實施的時候儘量把每一步提前,這樣說不定還會有以外的驚喜。像本案例中的C同學,他一開始不願意去日本學習日語,而是想在國內學完了日語之後再申請研究生。但通過交流之後使他明白,語言學校不僅可以縮短讀語言的時間,可以給他動力,還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如果修士入學考試不通過還可以申請研究生。而沒有等到日語完全熟練就開始在日本聯繫教授,意外收穫了提前錄取的研究生。
指導老師:
黃博,北京新東方前途出國亞洲部資深留學顧問。畢業於日本產業技術大學院大學創造技術專攻。在日本學習生活4年時間,親歷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能夠為學生提供從高中到碩士的留學規劃,用自己的切身經歷幫助學生度過留學生活的過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