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外交向「南」看 大力「進軍」東協為何求?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釜山11月27日電 題:(國際觀察)韓國外交向「南」看 大力「進軍」東協為何求?

中新社記者 曾鼐

韓國-東協特別峰會日前閉幕。韓國力推「新南方政策」,欲加強與東協合作,有何訴求?

韓國外交政策向「南」看

文在寅政府2017年提出「新南方政策」。兩年後,韓國-東協特別峰會11月25日至26日在釜山舉行,東協十國領導人和高級官員出席。韓媒稱,這是文在寅政府上臺後韓國主辦的最大規模國際會議。

韓國政府提出,將把對東協關係提升為對美、對中、對日、對俄關係的水平;全面推進「新南方政策2.0」,與東協構建「3P共同體」,即以人(People)、繁榮(Prosperity)、和平(Peace)為核心。韓國總統文在寅稱,韓國和東協合作已超越經貿領域,拓展至政治、安全等。

為何力推「新南方政策」?韓國延世大學國際研究學院客座教授安俊成(ANJun-seong)認為,韓國曾主要奉行以周邊大國為主的「四強外交」,「新南方政策」意味著通過調整外交政策而平衡自身情況。

多年來,韓國專家普遍認為,韓國經濟過度依賴周邊大國。近來全球興起的貿易保護主義,更讓韓國經濟「很受傷」。

韓國東亞大學東協研究所負責人樸章植(PARKJang-sik)稱,韓日貿易摩擦等讓韓國面臨新挑戰;將東協視為新的發展潛力,是文在寅政府外交和經濟政策的重要議題。

 韓國欲大力「進軍」東協市場

據韓國官方數據,東協已是韓國第二大貿易對象,目前雙邊貿易規模達1600億美元,韓方計劃2020年將貿易額提升至2000億美元。峰會期間,韓國與東協多個國家進行了雙邊自貿協定談判等。韓方稱,今年起韓國-東協合作基金將增至每年1400萬美元。

智慧城市、文化產業等是韓國「進軍」東協發力點。

峰會前,文在寅力邀東協多國首腦出席「釜山智能城市示範區」開工儀式。韓方還舉辦智慧城市、智慧農場等展覽,推介物聯網、電動汽車等技術。韓方宣布,將與馬來西亞推進智慧城市試點項目,還將舉行韓國-東協智慧城市部長級會議等。

近年來,東協地區城市化進程加快,基礎設施等領域需求激增。韓國《東亞日報》等媒體稱,韓方欲向東協出口技術和經驗。

文化合作亦是重點。此次峰會設置韓國-東協文化創新論壇,韓國「第一夫人」金正淑還帶東協地區與會領導人夫人參觀美容展等。

對此,樸章植分析,韓國明星、美妝等在東協很受歡迎,韓國有「發展文化業的先天基因」,可將文化轉變為經濟發展的動力。

「抱團」東協支持半島政策

朝鮮半島也是峰會重點議題。韓國和東協發聯合聲明稱,支持朝鮮半島以和平方式實現完全無核化和建立永久和平。

釜山外國語大學教授金東延(KIMDong-yeob)表示,韓朝對話近來停滯,韓國與東協加強合作或是「轉個方向」以期更好解決朝核問題。

樸章植也認為,東協與韓朝均有友好關係,朝鮮曾多次參加東協地區論壇;韓方加強與東協合作有助於讓韓朝保持對話。

東協與朝鮮多年來保持良好的雙邊關係,兩次朝美首腦會談「落戶」新加坡和越南,均為東協區域。韓國曾邀請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參與韓國-東協特別峰會,但被朝方拒絕。青瓦臺對此「表示遺憾」,稱韓朝領導人有必要通過一切可能的機會會晤,爭取國際社會理解和支持。(完)

相關焦點

  • 日本重大外交開始了,異樣的餘光瞄向中國!
    從菅義偉下飛機的表情看,感覺似乎還不錯。我知道,網上有不少人猜測,菅義偉這次出訪,針對的就是中國,不然,為什麼他首先不去中國,而去了中國的鄰國越南?外交是很玄的東西,但菅義偉這次出訪,自然繞不開中國的議題,但對他來說,其實也沒有太好的選擇。
  • 朝鮮「地球儀外交」有玄機
    今年以來,朝鮮一直在外交上發力,除與俄羅斯、日本、韓國等臨近國家有不同以往的接觸外,高官們還打破慣例頻頻出訪,展開朝鮮版的「地球儀外交」。朝鮮的這一舉動,背後又隱藏著何種玄機呢?  【朝俄】  突然「熱絡」 同找存在感  今年朝鮮和俄羅斯的關係突然「熱絡」起來。
  • 東協國家與中國關係走深走實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東協國家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也遭受了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權主義的衝擊,東協各國所長期營造的大國平衡、地區穩定和經濟發展局面一度面臨「失序、失穩、失衡」之憂。面對嚴峻的形勢,東協國家與中國積極加強溝通,大力倡導互利共贏,著力維護和平穩定,共同維護了東亞和亞太地區的大局穩定與經濟發展局面。
  • 作為小國聯盟,東協憑什麼縱橫大國之間?秘訣或在於獨特的平衡術
    然而,東協不僅能夠在經濟總量第二的中國和第三的日本之間穿針引線,而且也可以在中美這兩個巨無霸之間縱橫捭闔。東協建立了一整套外交機制,來平衡各方關係。例如,東協+1是東協與其他國家展開的一對一外交關係;東協+3是東協專門針對中日韓三國展開的外交關係;東協+6是東協針對中日韓澳新印展開的外交關係;東協+N則是將所有東協的夥伴國聚集在一起的外交關係。東協+N對話框架的目的在於利用美國、日本和韓國製衡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利用美國和印度制衡中國軍事影響力,利用澳大利亞、俄羅斯和歐盟抵消衡中國和美國的政治影響。
  • 天下會|《東協奇蹟》的啟迪:緩解亞太大國矛盾的「潤滑劑」
    作為在政界和學界都富有威望的外交精英,馬凱碩的著述和觀點廣受新加坡、東南亞地區乃至國際社會的重視,其在新加坡《海峽時報》的專欄是了解地區外交動向的一個重要窗口。馬凱碩馬凱碩之前的書向國際讀者——特別是西方讀者——集中介紹亞洲崛起的重要性。
  • 永軒:勇當全省向南開放發展的「橋頭堡」
    勇當全省向南開放發展的「橋頭堡」 ——論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伴隨改革開放大潮,永州搶抓歷史性機遇,主動向南開放,奮力承接產業轉移,走出了一條跨越式發展之路。永州充分利用湘粵桂三省區交界處的區域優勢,積極發揮對接東協的重要門戶作用,在開放的格局上破局、在開放的通道上作為、在開放的力度上發力。
  • 2018年新加坡政治與外交評述
    第二部分詳細梳理了新加坡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機遇與挑戰,包括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承辦美朝峰會及處理新馬關係中的突出問題。二、外交:2018年,新加坡在外交方面,一方面,作為東協主席國,以「堅韌團結·創新求變」為主題,務實推進區域穩定和一體化,同時成功承辦美朝峰會,為推進朝鮮半島的和平進程貢獻力量。從地區內外來看,新加坡在外交舞臺都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果。
  • 東協共同體建設困局與觀念交鋒
    []不僅如此,東協作為地區規範塑造者,努力將「東協方式」規範向區域外傳播與擴散。東協修訂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允許非東協國家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而非東協國家籤署該條約,接受條約所倡導的「東協方式」規範,成為該國與東協建立夥伴關係,加入東亞峰會等區域合作機制的重要條件。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俄羅斯、美國等國都已籤署該條約。
  • 永榮控股:進軍東協實現終端延伸
    9969次閱讀 作者:羅阿華 楊麗芳 季雅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9年11月11日 收藏   今年以來,東協歷史性地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
  • 新中國與美國的外交始於桌球。而新中國與韓國的外交卻始於劫機
    劫機案犯1983年5月5日,從瀋陽飛往上海的296次航班被卓長仁等6人劫持,最後在韓國東北部江原道迫降。雖然當時兩國尚未建立外交關係,但是從5月5日案發,到5月9日結束談判,短短不到一周,雙方就穩妥解決了這一事件。旅客和機組人員於5月10日平安回到上海。那一年,王儀軒43歲,是中國民航瀋陽管理局飛行大隊長。5月5日,他踏上中國民航296航班準備赴上海。「10點半正式起飛,大概二三十分鐘後,警鈴響了。」
  • 韓國政府擬大力吸引海外人才 將放寬籤證發放條件
    韓國政府擬大力吸引海外人才 將放寬籤證發放條件   中新網1月23日電 據韓國亞洲經濟中文網報導,23日,韓國國務總理鄭烘原主持召開第30屆國家政策調整會議,未來創造科學部、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共同正式發表《引進海外優秀人才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實現政府大力推進的「創造經濟」,大力引進具有創意和企業家精神的外籍人才(包括海外同胞),強化各項支援政策,改善發放籤證制度,將海外人才規模到2017年增加50%。
  • 求同存異 東方智慧開啟中國東協關係新時局
    而在與東協國家交往中,以鄰為伴、講信修睦、合作共贏的政策主張則很好詮釋了中國的外交理念。    今年是中國和東協建立戰略夥伴關係10周年。在承前啟後的歷史節點上,中國領導層近期接連出訪東協國家,提出新目標、新倡議和新思維,推動雙邊關係躍上新臺階。
  • 朝鮮對韓國關閉「外交大門」:再無話可說,也無意再坐在一起
    朝鮮對韓國關閉「外交大門」:再無話可說,也無意再坐在一起 原標題:   【環球時報駐朝鮮特派記者 莽九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靜】「朝鮮與韓國當權者再無話可說,也無意再坐在一起」,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發言人16日發表講話
  • 成都:南絲路起點 向西向南開放龍頭
    今年內,成都市與韓國大邱市還計劃正式籤署建立友好城市關係協議書。屆時,大邱將成為成都第27個友好城市。  與國際友城密切的經貿、文化交流,使成都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而在「一帶一路」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國家戰略下,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點以及南方絲綢之路起點,成都對外交往的門戶和橋頭堡效應更加凸顯,正在成為中國向西向南開放的龍頭城市。
  • 「禮儀南職」第16屆中國-東協禮儀大賽在廣西唯一「雙高校」啟動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是「禮儀南職6月16日下午,「禮儀南職」·第16屆中國-東協禮儀大賽啟動儀式在南寧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來自泰國、寮國、緬甸等東協國家駐南寧總領事館總領事或領事代表,中國-東協博覽會秘書處、廣西中華文促會、南寧市外事辦、南寧市貿促會、中國-東協禮儀大賽合作企業嘉賓代表、廣西禮儀文化交流協會成員代表、廣西高校師生代表以及大賽導演組、往屆優秀獲獎選手代表參加啟動儀式。
  • 共享一帶一路建設新機遇 構建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11月15日,中國和東協十國以及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共同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充分展示了區域國家支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的共同意願,將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更有利的外部條件。
  • 王毅就2020年國際形勢和外交工作接受採訪 權威發布
    我們雪中送炭,發起了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全球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向150多個國家和10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向有需要的34個國家派出36支醫療專家組,向世衛組織和聯合國相關機制提供資金援助,同各國人民風雨同舟,共克時艱。  我們盡力盡責,發揮了最大醫療物資產能國優勢,迄今已經向各國提供了2200多億隻口罩、22.5億件防護服、10.2億份檢測試劑盒。
  • 發展主義與中國外交政策的困境
    美國得到中方同意繼續向臺灣出售武器,軍售期限實際上被無限期延長了;在與日本和東協有關釣魚島和南中國海的爭端中,中國建議「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以儘可能降低周邊鄰國的敵意,鄧相信未來的領導者「更有智慧」解決這些領土爭端。20世紀80年代國際形勢的總體緩和增強了中國安全感,這可以從中國同一時期軍事現代化進程的減慢得到證明。中國領導人由此得出結論,「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 特別的盛會 無限的合作——寫在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
    11月27日至30日,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將在廣西南寧舉行,本屆盛會將為全球經濟復甦增添亮色。16年來,這一盛會始終圍繞推動中國—東協友好合作這一宗旨,搭建平臺、暢通渠道、增進交流,服務範圍從中國—東協自貿區建設向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拓展,不斷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 邦貝爾亮相東協博覽會,智能光控路燈受追捧
    10月22日南寧電(記者 齊兵)22日,東協博覽會進行到第三天。企業參展效果如何?市場開拓情況怎樣?有哪些問題需要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