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90後確診者港版方艙拍Vlog 記述特殊「抗疫」時光
中新社香港12月10日電 題:90後確診者港版方艙拍Vlog 記述特殊「抗疫」時光
中新社記者 劉辰瑤 範思憶 李越
「大家好,我叫劉義(化名),來自浙江杭州,是一名澳洲計算機專業博士在讀生,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述一個非常『悲慘』的故事,大家搬好板凳,買好瓜子。」視頻裡,穿著病服、戴著口罩和框架眼鏡的90後男生,正在用Vlog給網友分享自己這段特殊的「抗疫」時光。
目前,香港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肆虐,多個本地群組暴疫令香港累計確診案例已突破7000宗。來香港高校做研究助理的內地青年劉義正是被「跳舞群組」的室友傳染,不幸確診。
「11月23號開始隔離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已經開始有一定的反應了,例如我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乏力感。然後再到第二天或第三天的時候,出現一點低燒,會燒到37.2到37.4度左右,然後會伴隨一定的偶爾的咳嗽,這個咳嗽可能是你嗓子比較癢引起的。」劉義為網友科普確診症狀的同時,也收穫了留言區滿滿的「心疼」,不少網友為劉義加油,更有病友與他交流抗疫心得。
據劉義描述,他確診後被轉入了類似於方艙醫院的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之後乏力感明顯增加,做運動時肺部呼吸出現了困難,在他確診第12天發布的Vlog裡,劉義說自己已經沒有了嗅覺和味覺。
香港醫管局自8月1日起,使用香港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接收較年輕及病情較輕微的染疫者,其中亞博館1、2號館合共提供約900張病床,期間合共有近700名病人在該處接受治療,被媒體稱為「港版方艙」。醫管局早前因應疫情有所緩和,於9月1日起將亞博館轉為「備用」。由於染疫個案急增,公立醫院負荷加重,香港醫管局於11月25日重開位於亞博館1、2號館的社區治療設施,接收病情較輕微的確診病人。
劉義也在Vlog裡展示了「港版方艙」醫院的環境。在每個病人獨享的小隔間內,有一張桌子可以用來辦公,單人床與桌子之間有一個矮櫃可以放置亞博館提供的水果、零食、水以及檯燈,床上用品可以自己去認領。
「現在是早上7點40分左右,我們開始起床洗漱完之後準備吃早飯。」「現在我要去做抽血化驗檢查。」「現在已經九點了,然後這個亞博館的隔離中心就已經熄燈了。」「我在這裡已經呆了十三天了,所以說我還是一個亞博館的元老級人物了。」劉義的Vlog裡,從生活的點滴到治療的過程事無巨細,言語中的輕鬆與詼諧也傳達出滿滿的正能量。
劉義告訴中新社記者,錄製Vlog是想分享自己這一段路程走過來的心裡想法以及變化,希望能給大家在抗疫過程中帶來一種希望,「我希望這個(Vlog)能夠幫助給大家正確地或者說勇敢地面對這個新冠病毒。」
記者10日下午發稿前,劉義又給記者發來了自己還未來得及上傳網絡的最後一條Vlog,由於最新血液檢測中存在抗體,在隔離的第17天,他可以正常出院。「這17天的經歷是我一生中非常難忘的經歷。」回首自己從懼怕、了解到戰勝疾病的整個過程,劉義感謝網友的支持,更感恩醫護人員的用心。
Vlog的最後,劉義揮著一張來自香港醫管局寫著「早日康復」字樣的卡片和醫護人員派發的手帶,對著鏡頭說了一聲又一聲的謝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