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體育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策略

2020-08-09 教研小幫手

[關鍵詞]體育;德育;素質教育


一、轉變思想觀念,充分認識體育教學的重要性

在「應試教育」模式佔主導地位的學校教學工作中,體育課長期被忽視或隨意佔用,體育教學任務得不到落實。因此,我們要轉變思想,充分認識體育教學的重要性。毛澤東在他的《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於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可見,體育教育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促進大腦的發展,為人們的智力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更好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體健才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更持久地學習。其次,體育教學既有技能動作的練習,又有教學比賽以及各種體育遊戲,通過這些體育活動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模仿能力、記憶力、發展想像力以及體育比賽中的快速應變能力。


二、以體立德,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體育是形成人的道德和精神面貌的積極社會手段,促進人的全面協調發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提高思想素質,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其團結拼搏、勇敢頑強、樂觀開朗的精神,引導學生遵法、守法、遵守道德規範。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是與課程內容相結合的,不能空白無章地從教材中分離出來。這就要求體育教師精心構思和巧妙安排,引導學生理解,使學生在鍛鍊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接受道德教育。


三、挖掘體育教學中的美育因素

學校體育教學方法與措施多種多樣,教學過程中對技術動作的學習、體育競賽以及表演都可引導學生發現體育美。這能使學生受到外部美、內部美的影響,獲得豐富多樣的美感體驗;樹立健康正確的審美理念;激發對美的追求與欣賞。因此,發展創造美的能力,使審美能力得到提升,學生也會變得更加有自尊、有自信。體育教師是教學中美的引導者和傳授者,應加強體育教學中「身體美」和「運動美」的審美教育。體育教師的任務是傳授體育知識、技能,增強學生體質,完善其機能,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身體美感,同時,注重言傳身教,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教師要樹立良好的形象,實現形象與教學內容的統一,必須有聰明的頭腦、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言行舉止、真誠友好的態度以及精湛的教學水平。


四、教學過程中抓好「反客為主」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學習參與體育活動不積極,個性得不到發展。實施素質教育應以學生為主,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主動、自覺、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給予學生更多的信任與尊重,使其能更自由地發揮自我。用各種社會影響因素支配學生身體運動的內驅力,由「授之以魚」轉變為「授之以漁」,讓學生認識到要做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培養個性發展創造一個理想的體育環境。在教學內容上,充分了解學生的各種心理需求後,安排一些適合學生的、有趣味性的、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教師可組織開展一些體育比賽,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技術能力,增加激烈性和趣味性,在比賽中增強學生的榮譽感與好勝心。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又能體驗成功的樂趣。


五、由體育活動向自我心理調控的轉變

學校體育由體育教學、課外活動、運動代表隊訓練和各種形式的體育比賽、早操和課間操、科學的作息和保健措施這五個主要部分或要素構成。可見,體育已不僅僅是一堂課那麼簡單,而是貫穿學生在校生活的紅線,體育教師要讓廣大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使緊繃的神經得到放鬆,學習壓力得到釋放,調劑身體與大腦的狀態。隨著學習壓力的增大,學生心理疾病的出現頻率也會增多,這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加嚴格和高層次的要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給學生心理施加適當的壓力,有意識地進行心理訓練,提高學生身心狀態,使其能夠經受勝負、挫敗、順逆境等各種考驗,以達到自我調控的目的,在體育運動中學會宣洩、放鬆,從而以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精神狀態迎接人生的挑戰。


總之,體育教育順應新課改的趨勢向素質教育轉變是必經之路,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轉變以往的思想觀念,由教授動作技能向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和途徑傳授德育、美育、智育等方面轉變,讓體育教育真正向素質教育轉變。

禤麗嫦(廣東仲元中學

相關焦點

  • 濟南市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試行規定
    濟南市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試行規定濟南市人民政府現發布《濟南市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試行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全面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 "人工智慧+教育"帶火中小學STEAM課堂 擘畫科學素質教育新高地
    未來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 和海佳) 初春,北京大學附屬小學的科學素質教育課上,小學生們坐在互動教室裡正在進行電腦編程和人工智慧教育,一個個圖形化的程序模塊從孩子們的電腦屏幕上搭建起來。此堂素質教育課通過圖形化編程工具講述了遺傳算法,神經網絡等人工智慧知識,這些抽象的內容憑藉遊戲化的教學過程與圖形化編程的表現形式得以在中小學課堂上展開。
  • 教育部門力挺體育老師有助素質教育進入正軌
    (10月17日央視新聞)「你的語文(或你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吧」——當某人的文字表達出現不通順等問題或計算數據有誤的時候,常常遭到這樣的調侃。儘管只是一句調侃,但也從側面暴露出社會對體育老師的偏見。在一些人的印象中,體育老師屬於副課老師,屬於「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武將」,文化素質較低,缺少教育的「繡花功夫」。
  • 開封順河區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提升培訓學習班順利舉辦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為全面提升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素養,提高業務能力及教學水平,12月5日,開封市順河回族區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提升培訓學習班在蘋果園小學順利舉辦。該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朱林希望,所有參培教師能夠珍惜機會,認真學習借鑑專家們的教育教學經驗,通過學習補充頭腦,在今後的工作中,再接再厲,拼搏奮鬥,展現出體育人蓬勃向上的朝氣,努力為打造順河體育強區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 中小學素質教育每4年督導一輪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日前下發了《北京市普通中小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督導評價方案》。教育部門透露,本市將按照每4年一個周期,完成一輪對全市普通中小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綜合督導評價。
  • 推進素質教育關鍵在於轉變觀念
    本報北京8月15日電(記者汪大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素質教育學習提要》一書,對更新教育觀念、推進素質教育具有很強的指導性,社會各界要共同努力,使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深入人心,成為廣大教師、家長的自覺行動」。
  • 擺脫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艱難轉變,功利化教育卻勝利了!
    以單純培養學生以應對考試的能力為主要目的教學稱之為應試教育。以提高人的素質為根本宗旨的的教育稱之為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並非反義詞。嚴格意義來講,素質教育包含了應試教育。高考結束後的諸多新聞事件,無不充斥著應試教育的重要性,素質教育的弱化,功利化教育的勝利。直言不諱來講,應試教育與功利化教育是孿生兄弟。學前入園、劃片讀小、小升初、初升高,大學畢業後考研就業過程中,是一個拼分數,拼鈔票、房子,當然要拼爹拼爺。
  • 【年度盤點六】素質教育在杭州開出幸福之花
    用數學知識丈量土地,用科學知識選擇適合的農作物種植,用道德與法治知識了解各種農業政策、推測農產品的市場走向……最近,杭州採實教育集團「荷唐慧探」新勞動教育課程在錢投·錢唐農園正式啟動。學生們興致勃勃地當起了「小農夫」,在田園勞作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個個都玩得不亦樂乎。
  • ...素質教育顯成果——記臨渭區官路鎮中心小學素質教育成果展
    為進一步提升全區中小學素質教育發展品質,全面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按照區局前期工作安排,決定開展全區中小學素質教育大評比活動,作為渭北區的最後一站,我校全體師生以飽滿的熱情迎接區局領導及各兄弟學校領導蒞臨我校檢查評比,本次評比活動由邱曉莉校長和全體校委會成員陪同。
  • 教育心得|中小學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為使校園體育文化更好地紮根於基層教育,筆者就當前中小學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常見的一些問題,提出思考性對策,以期能有拋磚引玉之功效。一、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一)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師素質很多學校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過程中,注重整體規劃,強調層面部署,往往忽視了體育教師自身素質進一步提高的構建需求。
  • 探尋素質教育的真諦
    也正因此,以這三個問題為導火索,教育界展開了關於素質教育的大討論,一直持續到1993年。持續了近8年的大討論結束後,備受爭議的那三個問題慢慢不再被提及。後來,柳斌專門撰文闡述了素質教育的內涵,並從教育目標、教育體育、教育內容及教育方法上闡明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從而使素質教育的體系問題及理論依據問題更為明晰。
  • 瑞思起草中小學英語素養課堂教學標準,助力素質教育教學新探索
    隨著新課程標準實施的向前推進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中小學基礎教育逐漸由應試教育向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轉變,為英語課程改革指明方向的同時,也對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方法等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九五」新名詞: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是指在我國教育實踐中(特別是中小學教育中)客觀存在的偏離了受教育者和社會發展的根本需要,單純為應付考試,爭取高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傾向。「應試教育」主要面向少數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偏重知識傳授,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生產勞動教育;忽視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培養;以死記硬背和機械重複訓練為方法,妨礙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使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甚至作為唯一標準,挫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了他們全面素質的提高。
  • 端正教育思想 轉變教育觀念
    下面,我談幾點體會:一、以江總書記談話精神為指導,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知識和人才、民族素質和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成為推動或制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
  • 教育 體育
    8月,印發《攀枝花市教育體育局關於進一步提高辦文辦會質量的實施方案》,進一步規範全市教育體育系統公文制發、會議組織工作,把好公文質量關,提高會議組織效率。 【規範中小學辦學行為】嚴格執行規範辦學行為相關規定,加強對中小學管理行為、教學行為、招生行為、收費行為、教師行為的監督,及時糾正違規行為。
  • 在新課程改革下如何轉變體育教師的思想觀念
    我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首要方法是迅速幫助廣大體育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觀念,爭取大面積地改善他們對課程改革所帶來的困惑與焦慮,端正他們對新《標準》的正確認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新《標準》課程改革的教學研究與實驗,向「研究」要「教學質量」。
  • 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實施以來,素質教育已經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我認為體育在突出素質教育內容方面有更獨特的優勢。素質教育要求學校體育不培養幾個體育尖子生,更不要培養運動會或體育競賽,而是要讓學生德,智力和身體全面發展,與全民健身體育相結合,使國民素質得到顯著提高,那麼,素質教育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呢?
  • 陝西省教育廳發布:2020年中小學素質教育讀本推薦目錄
    ,神木市、府谷縣教育和體育局,石油普教管理中心: 根據教育部《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教材〔2019〕3號)和《陝西省規範中小學素質教育讀本管理辦法》(陝教規範〔2020〕2號)要求,陝西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組織專家對正在使用的中小學素質教育讀本進行了重新審核
  • 關於印發《山東省素質教育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結合《山東省素質教育推進計劃(2011—2015年)》,制定此方案。  6.尊重學習規律,針對個性化教學目標,運用差異化教學策略,創建各具特色的教學環境。  7.尊重教師創新,支持廣大中小學教師創建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完善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充分發揮教研機構的研究、指導和服務作用。  8.尊重學校創新,針對不同學段分別甄別遴選一批改革典型,總結推廣先進學校的課程教學改革經驗。
  • 素質教育目標構建的原則
    關於我國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最著名的論述是1957 年毛澤東同志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的述:「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