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中教投研原創評論,作者劉三石。曾任南方都市報新聞評論員。
目前全國多個疫情低風險的學校已經陸續復學開課,家長們也是歡欣鼓舞,而相關媒體在形容此事情時也喜歡用一個近幾年一些電視劇上上演的故事:英雄降伏了神獸,將它關進了籠子裡,簡單地說就是」神獸歸籠「。下面是我在合肥市教育局網站上看到的:
這個新聞講的是合肥四中600餘名高二年級學生順利返回學校,媒體將其形容為神獸歸籠。
其實細究起來,這個形容一點也不妥當。
我曾經在一所高中學校呆過,這些闖過中考,成功進入普通高中的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聽課都很認真,他們日復一日地刷題,考試,眼睛裡早已沒有了神獸們應該有的桀驁不馴和無法無天,有的只是順從和對應試教育的臣服。我相信,這些高中的孩子們,就是出籠在家,也在學習、刷題!
我以「神獸歸籠」為關鍵詞,在搜索網站上檢索,發現用「神獸歸籠」形容孩子們復學,幾乎成了現在媒體的約定俗成。
仔細看了一下,用「神獸歸籠」形容孩子們復學的既有權威的官方媒體新華社,也有老字號受人尊敬的一些財經媒體,自媒體們就更不用說了,使用的更為泛濫。
但是這樣形容真的好嗎?神獸是什麼?神獸歸籠是什麼?我們的學校是什麼?難道就沒有人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山海經》記錄了很多神獸的故事,這些異獸有魚、鳥、髭等等,這些神獸的特點是有超常特異的能力,而且又有天不怕地不怕的無畏勇氣。
然而,神獸身上的特徵正是我們學校的孩子現在所欠缺的。孩子們從進入學校就接受各種類型的標準教育,各種各樣的考試,各種各樣的死記硬背。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懂得知識越來越多,但是卻越來越不會提問題,越來越不會應用知識,更缺乏了創新、革新的勇氣。從一隻只神獸變成了一隻只乖乖的、聽話的小白兔。
其實細想想,這個形容也真的很貼切。現實中,我們的學校就像牢籠,就是要將孩子們身上各種奇異特長磨滅消磨殆盡的一個場所。這大概才有了將孩子們復學形容為「神獸歸籠」的廣泛傳播吧!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