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時報網
愛看動畫片,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顏色絢麗,音樂動人,情節簡單,人物可愛,對於動畫片這個問題,家長不用過於焦慮,只要做到這三點,適當看看動畫片也無妨。
看不看千萬別走兩個極端
看動畫片不能放任不管,沒有限制;不然看也會剝奪孩子美好童年的一部分,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那麼在看與不看之間,家長需要如何平衡呢?
中國動畫學會研究部副主任宋磊表示:我接觸過一些家長,他們有的覺得動畫片是哄小孩的,很放心地任由孩子看;還有的覺得動畫片會耽誤孩子學習,傷害眼睛,乾脆不讓孩子看。很少有家長能夠靜下心來,陪著孩子認真地看,並啟發孩子理解其中的寓意。在電影院裡,陪孩子看動畫片的家長不少都在玩手機或打瞌睡。
其實,動畫片中卡通形象,鮮豔的色彩,很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一些人生道理、良好的生活習慣會通過動畫片輕易走進孩子的內心,比家長反覆嘮叨管用多了。而且好的動畫片也能教給大人,在一些特殊場合如何應對孩子,如迪斯尼公司出品的《超人總動員》,就告訴大人,吵架時怎麼給孩子解釋。
截圖來自宮崎駿動畫電影《千與千尋》
我本人很喜歡看日本的宮崎駿的動畫片,原因很簡單,畫面乾淨,情節感人,又有著深刻的內涵,很符合孩子成長的經歷,像《千與千尋》,一個10歲的小女孩面對陌生城市的孤獨無助,到如何得到大家力量,然後再去幫助別人。個人建議,上小學的家長可以多陪孩子看看他的一些作品,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育還是很有好處的。
如何選擇:有暴力傾向的動畫片要拒絕
孩子的模仿能力常常超出我們大人的想像力,見樣學樣萬全不誇張。現在有些動畫片會渲染一些「軟暴力」的行為,就像宋磊接受《文匯報》採訪時所舉例,美國動畫電影《瘋狂原始人》中情竇初開及爸爸和外婆吵嘴等情節,都會給心智尚不成熟的孩童帶來不良引導。比如前段時間,就有孩子模仿《喜洋洋與灰太狼》中「烤羊」的情節,導致兩歲男孩被嚴重燒傷,可見,孩子的模仿能力強但辨別能力弱,一不留神,動畫片中的軟暴力就侵入孩子正常的心理和人格發育。
在國外,動畫片都有嚴格的分級制度,美國動畫片最低一級為G級,沒有髒話和色情場面,適合全年齡段兒童在家長不在場的情況下觀看;然後是Y7級,帶有科幻和喜劇色彩,適合7歲以上孩子觀看;而像《瘋狂原始人》被定義為PG級,家長不陪著孩子是不能看的。
遺憾的是,我國的動畫片並沒有這樣分級,因此,特別是7歲以下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替孩子「把好關」,先在網上大致看看或參考網友的評論,告訴孩子哪些情節不能模仿;儘量選擇口碑好的製作公司,如迪斯尼公司等。
時間管理:提前做好約定,嚴格執行
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孩子看動畫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時間控制不好,孩子往往意猶未盡,但是已經看了很長時間了,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出面制止,這時候也最容易導致「親子矛盾」的爆發。那麼不如給動畫片定個專屬時間。
比如和孩子提前達成協議,每天晚上的六點半到七點半,遙控器由孩子全權支配。七點半一到,家長就要提示:「時間到了。」起初小傢伙肯定會戀戀不捨:「媽媽,再讓我看一會吧。」這時候家長可別猶豫:「過了七點半你還看的話,明天的動畫片時間就取消了。」漸漸地,孩子習慣了每天六點半開始的「動畫片時間」,一到七點半,哪怕屏幕上的動畫片讓他們如痴如醉,他也會很豪爽地說:「時間到了,我不看了。」而且,這樣提前約定好,也可以培養孩子守信用的好習慣。
本文參考
①健康時報網2013-06-17《動畫片暴力傾向要警惕》
②健康時報網2009-06-08《6歲前少看動畫片》
③健康時報網2008-07-31《訂一個「動畫片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