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豬佩奇》這部英國動畫片,相信大多數家長都非常熟悉了。
近日,有位寶媽在微博吐槽:
再次奉勸各位寶媽,特別是娃子還沒開始看電視的寶媽,
不要給他們看小豬佩奇,不要給他們看小豬佩奇,不要給他們看小豬佩奇!!!
媽的,一天到晚跳跳跳跳跳!
床上跳,地上跳,沙發上跳,泥巴坑裡跳,水潭跳,在!我!身!上!跳!
學豬叫學豬叫學豬叫學豬叫!!!天天學豬叫!叫了一年多了!!戒不掉!!戒不掉!!
這條微博在短時間內,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們紛紛開啟共鳴模式。
「我女兒現在學會了四腳朝天地笑。」
「只要你一說小豬佩奇,他就自動豬叫,跟聲控開關一樣。」
「給她買的幾百塊的小靴子,天天穿出去專跳泥坑。」
這些家長們的留言,真是叫人忍俊不禁。想想,你家孩子是否也中了小豬佩奇的「毒」呢?
02
很多孩子都十分迷《小豬佩奇》,以至於他們的言行舉止,方方面面都模仿《小豬佩奇》裡的情節,讓部分家長頭疼不已。
那麼問題來了。就算你家孩子不看《小豬佩奇》,他也會看其他動畫片吧。你能保證孩子不再模範其他動畫角色的言行嗎?答案是否定的。
有網友就說了。
「看了熊出沒,女兒根本不會說我,只會說俺。」
「別看汪汪隊,我家孩子老以為自己是狗,學狗爬,學狗叫,學狗吃飯。」
「我兒子看天線寶寶後,說什麼話都要說兩遍。看了奧特曼後,誰來就打誰。看了蠟筆小新後,經常脫下內褲唱:大象,大象,你的鼻子……」
你看,動畫片對於孩子們的生活已經無孔不入了,有些甚至成為了孩子們交友玩耍時的談資。那家長們為什麼不以一種積極的心態直面它呢?
03
我身邊就有很多家長是小豬佩奇的忠實粉。他們表示:
「真羨慕豬爸爸豬媽媽的夫妻恩愛模式。」
「豬爸爸豬媽媽對孩子,永遠都那麼和顏悅色,從不大吼大叫。」
「小豬佩奇一家,彼此間平等、尊重、溫柔又堅定,維繫著家庭的和諧與歡樂。」
還有好多家長認為,動畫片已經是必不可少的帶娃神器了。而且孩子能從中學到好多知識。
「自從看了《小豬佩奇》,我家孩子學會了說謝謝,對不起,晚安。」
「《巧虎》裡普及了好多幼兒常見的基礎知識。」
「孩子通過《變形警車》了解了許多交通規則。」
「《汪汪隊立大功》對於教會獨生子女團隊協作精神,幫助太大了。」
好的動畫片,不僅有助於孩子語言能力、理解能力、認知能力的發展,還可通過動畫中聲、光、影、形等變化,讓孩子體會到向外探索的樂趣。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如果孩子模仿動畫片裡的情節,充滿童趣,並沒有危險性,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只要家長別讓孩子沉迷其中,模仿注意場合就行。
04
如今動畫片種類繁多,令人目不暇接。那麼,家長們如何讓動畫片成為孩子成長的優質夥伴呢?
先替孩子過濾動畫片內容
動畫片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年齡段。
前段時間,一朋友跟我說,她兒子去鄉下姥姥家,趁大夥都不在跟前,拿起門後的鐵鋸,將姥姥家門口,長了2年的小樹苗給鋸倒了。
事後,她問孩子為什麼這麼做?兒子的回答讓她大吃一驚:我看……(某部動畫片)裡就是這樣砍樹的。
在如今市場利益的趨導下,很多動畫片的內容,對孩子都沒有什麼啟發意義。所以,家長一定要細心為孩子挑選動畫片,及時將劣質動畫片拉入黑名單。從而避免暴力、低俗的內容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合理控制看動畫片的時間
有些家長對孩子過於寵溺,認為孩子愛看動畫片,就讓他不停地看。甚至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就將動畫片當成哄娃神器。
我一朋友吐槽說,她家孩子特別愛看汪汪隊,起床看,吃飯看,睡前看,有時玩著玩著就喊著要看汪汪隊。
如果說孩子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尚可理解。但家長知道孩子長時間看動畫片,卻不加以制止,就是做父母的失職了。
育兒專家認為,一般兩歲以內的孩子最好不要過多看電視,每天1-2次,每次10分鐘左右為宜。3歲以上的孩子,也最好把看動畫片的時間控制在每天1小時以內。
長時間看動畫片,不僅影響孩子的視力,還可能影響孩子的身體動作協調能力的發展,甚至可能影響到孩子與他人的互動交往能力。所以,一定要適當控制孩子看動畫片的時間。
有一種愛,叫陪孩子一起看動畫片
有些家長把動畫片當成了孩子的「電子保姆」,每當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家長就自顧自地走開了。
其實,家長們不妨放下手頭的活,陪孩子一起看動畫片。在這一過程中,家長可以及時給孩子不當的模仿行為,進行合理的引導;當孩子有疑問的時候,給孩子相應的解答;或者有些特別觸動的地方,啟發孩子說出自己的感想。
陪孩子看動畫片,不僅是一場「愛」的監護,更是親子間互動的橋梁。
孩子愛看動畫片並不是什麼壞事。減少焦慮,積極應對,相信你的孩子一定會在動畫片的陪伴下,度過一段陽光、健康、溫馨、有愛的童年時光。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湯小小)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