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魯佳樂)訊,籌劃已久,美的集團(000333.SZ)終於開始對旗下子公司美智光電進行拆分上市。該公司7月27日晚間對外宣布,為進一步推動業務增長,規範治理運作以及拓寬融資渠道,依據A股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的相關規定,結合美智光電自身所屬行業、主營業務情況及未來經營規劃與發展戰略,公司董事會授權經營層啟動分拆美智光電創業板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此前,創維、海爾等家電企業都曾有過推動旗下子公司分拆上市的布局。家電產業觀察家洪仕斌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市公司的資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本質上都是追逐資本邏輯。「公司想取得發展無非是從市值和淨利兩個方面入手。目前整個家電行業處於增長的天花板,此時美的集團市值再想上升,速度會很慢。其本身以家電為核心,將核心業務弱化推動新公司分拆上市,可以獲取更高估值。」
籌劃已久
在業內人士看來,美的集團此前已針對美智光電做了一系列「改造」。財聯社記者通過天眼查查詢發現,美智光電經營範圍於5月22日發生變更,新增「智能家庭消費設備製造及銷售,數字家庭產品製造、人工智慧應用軟體開發、物聯網技術研發,物聯網設備製造,物聯網技術服務、專業設計服務和網際網路銷售」,公司行業代碼也從「電力電子元器件製造」變更為「其他智能消費設備製造」。
據了解,變更前美智光電主營業務是照明。從業績表現來看,該公司2019年實現營收7.13億元,淨利潤2453.32萬元;2020年一季度實現營收9140.79萬元,淨利潤425.65萬元,扣非後淨利潤136.65萬元。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該公司資產總額為6.18億元,負債總額4.29億元,資產負債率達70%左右。業內人士認為,從整體來看,美智光電的規模對於營收超2000億的美的集團而言,微乎其微。
「從業績規模看,美智光電體量較小,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優勢也不明顯,此時獨立上市顯得有些操之過急。從美的集團來看,其所有產品都屬於智能家居範疇,能分拆出的無非是智能門鎖等技術。目前外界還看不到美智光電,甚至是美的集團在智能家居方面的產業規模和盈利水平。」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告訴財聯社記者。
此外,他認為,用智能製造的概念推動獨立上市,要讓外界看到最起碼的科技感和創新能力,但目前美智光電還尚未顯示出這方面的優勢,所以上市後的前景也很難說。
資料顯示,7月3日晚間,美的集團還宣布在美智光電實施多元化員工持股,此舉也被業界認為是為推動後者獨立上市做準備。更早些時候的2019年10月,該公司曾發布公告稱,將在下屬子公司推行多元化員工持股計劃,選擇子公司的標準有兩條:符合公司「智慧家居+智能製造」的雙智戰略,或公司重點培養且相對獨立的產業平臺,如人工智慧、晶片、傳感器、精密控制及驅動等。對上述新興業務領域,美的集團希望通過獨立經營加速其發展。
「目前美的集團市值已做到將近5000億,必然需要新的增長空間。其本身做家電業務,若只靠自身來拓展其他業務,外界會產生疑惑和懷疑。分拆出美智光電,以高管持股進軍到智能家居板塊,可以重塑一個行業,再講另外一個故事。」洪仕斌說。
行業大勢
其實,推動子公司獨立上市的並非只有美的集團。7月15日,創維集團對外表示,其已根據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第15項應用指引,就建議分拆非全資附屬公司深圳市酷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酷開網絡」)業務,並於聯交所或包括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其他交易所獨立上市事宜向聯交所提交分拆申請。
海爾旗下的海爾生物醫療已於2019年10月登陸科創板。近日,海爾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COSMOPlat與國開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完成2億元A+輪融資籤約,目標同樣是IPO。
「許多企業採取分拆上市的原因,是認為某一塊業務有優勢,拿出優質資產獨立上市可以被資本市場看好,進而獲得更多融資機會。」劉步塵表示。而在洪仕斌看來,目前整個家電行業都面臨較大的發展瓶頸,產品想像空間已到達頂點,創維和美的的做法都是想與當下的風口行業掛鈎,從而獲得關注度,在資本市場獲得更多機會。
數據顯示,3月下旬開始,美的集團股價從低點44.7元/股最高漲至70元/股,累計漲幅超過50%,總市值增加逾1500億元。目前,其總市值已超過競爭對手格力電器1300多億元。
「投資者追求市值的進一步提升,作為經營者,面臨家電行業的天花板,將一些公司單獨包裝上市是擴大市值規模的有效方式。」洪仕斌告訴財聯社記者,「近年來美的集團為做大做強家電業務,多次對旗下家電板塊進行大的整合,如合併小天鵝等。未來其分拆更多小公司單獨上市的可能性非常大。該公司可能將大家居、工業網際網路的相關業務,在當前已有產業基礎上,移到新公司內進行分拆上市。」
「從美的集團目前的業務結構來說,能拿來分拆上市的東西並不多。但其目前研發投入金額較高,如果未來可以培育出新的產業板塊,則不排除繼續推動子公司單獨上市的可能性。」劉步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