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得了類風溼性關節炎?這4個症狀或與關節有關,別忽視

2020-12-20 醫說健康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發生於關節部位的慢性炎症。不像風溼性關節炎和肩周炎那樣主要發生於膝、肩等大關節,類風溼性關節炎常發生於手、足小關節,嚴重時可累及腕、踝等其它關節,而且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發病,最嚴重時關節變形、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幾乎沒有活動能力。

類風溼性關節經常出現在40到60歲這個年齡段的群體中,男性群體發病的數量比女性群體能少一些。

痛風、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外傷都會引起關節疼痛,那麼如何才能判斷出是得了類風溼性關節呢?

這個要從類風溼性關節所表現的症狀來判斷,這些症狀主要與關節有關。

關節疼痛

發病的關節出現疼痛是類風溼性關節炎最顯著的表現之一,疼痛程度往往從早期至後期呈現逐漸加重的趨勢,除了關節疼痛之外,有時連同周邊的肌肉也會疼痛難忍。

這種關節疼痛至少發生在五個關節以上,關節越小越容易出現疼痛的感覺,手、足小關節疼痛發生率最高,再就是腕、踝關節,肘、膝等稍大一些的關節的疼痛情況比小關節能稍微好一些。

類風溼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疼痛在冬天、陰雨天更容易出現,疼痛嚴重的時候幾乎不敢活動,越動疼痛得越厲害。

關節腫脹變形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因為受炎症的影響,關節腔內的液體會滲出、然後積聚在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內引起肢體腫脹,然後關節變形、不能恢復正常狀態。

關節的腫脹和變形有各種各樣的形態。類風溼關節炎的關節腫脹的嚴重程度與疼痛的程度一般成正比便、而且多同時出現。

晨僵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在早晨起來時常有出現已經腫脹變形疼痛的關節呈現僵硬狀態的現象,關節活動範圍受到很大的限制,熱敷一下或上午氣溫上升以後情況開始緩解。得病時間越長、關節腫脹變形得越厲害,晨僵的的時間就越長,常常達一個小時以上,而且幾乎天天出現,秋冬季節更明顯。

類風溼皮下結節

類風溼皮下結節在醫學上稱為肉芽腫,與關節受到嚴重破壞的原因有關,最常出現於肘關節尺骨鷹嘴、骶部等關節隆突部位或者經常受壓迫的部位。

除了關節疼痛腫脹變形和晨僵、皮下結節這些常見表現,有時類風溼性關節炎還會出現貧血、心包炎、心包積液、原發性腎小球及腎小管間質性腎炎、間質性肺疾病、結節性肺病等其他器官、系統受累的表現。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診斷不是只依靠症狀就可以百分之百確診,往往還要結合X線拍片、CT、超聲等影像學檢查和血沉、類風溼因子等實驗室檢查才能確診。但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後期幾乎不能治癒,因此一旦出現了這些症狀就要早診早治。

類風溼性關節炎會給人帶來嚴重的疼痛感,關節變形以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受限,因此平時要做好預防、避免發病,類風溼性關節炎和平時不注意防寒保暖、經常在寒冷的氣候下或低溫環境中工作以及淋雨涉水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平時要做好身體特別是關節的保暖。

相關焦點

  • 關節出現這4個表現,或是類風溼性關節炎導致的,莫忽視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發生於關節部位的慢性炎症。不像風溼性關節炎和肩周炎那樣主要發生於膝、肩等大關節,類風溼性關節炎常發生於手、足小關節,嚴重時可累及腕、踝等其它關節,而且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發病,最嚴重時關節變形、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幾乎沒有活動能力。
  • 關節忽然脹痛別忽視!可能是類風溼性關節炎早期信號!
    關節忽然脹痛別忽視!可能是類風溼性關節炎早期信號! 時間:2021-01-13 17:53:16 貴陽中醫風溼病醫院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以慢性侵蝕性關節炎為特徵的自身免疫疾病,可影響全身關節。若不治理,當疾病發展到晚期,骨骼及軟骨組織會逐漸遭受破壞,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極易致殘。
  •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症狀是什麼_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症狀是什麼
    但是,很多人到目前為止對類風溼性關節炎症狀顯示還不了解,這有可能會對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早期治療帶來影響,嚴重的更有可能直接威脅您的健康。 那麼,類風溼性關節炎症狀顯示是什麼?哪些症狀可以斷定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呢? 其實,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免疫性疾病。
  • 得了類風溼性關節炎怎麼辦_類風溼性關節炎能治好嗎
    得了類風溼性關節炎怎麼辦_類風溼性關節炎能治好嗎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徵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覆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故本病又稱類風溼病。
  •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症狀有哪些?受累關節多是這個表現
    類風溼性關節炎這種病常有耳聞,其為慢性系統性疾病,40-60歲為高發群體,且女性的發病率要遠高於男性。對於該病的症狀,人們大多略知一二,比如最常見的關節腫痛,但對於該病的具體症狀表現,完全明了的群體還是佔少數。那麼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具體症狀表現主要有哪些呢?
  • 3 個方法,幫你判斷是否得了「類風溼性關節炎」
    這個患者是否患上了類風溼性關節炎呢?怎樣才知道自己是否患上類風溼性關節炎?我們都知道關節發炎的時候通常會有晨僵,晨僵是指早上起床的時候關節活動不靈活,關節出現僵硬感,當病情持續嚴重時,關節會出現紅,腫,熱,痛。
  • 中醫專家告訴你如何鑑別骨性關節炎與類風溼性關節炎
    半島記者 王鑫鑫門診上有很多關節疼痛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經常會問醫生:我這是不是「風溼」,其實引起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比較常見的兩種是骨性關節炎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由於二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病友們往往分不清楚,今天山東青島中西醫結合醫院風溼科的醫生就和我們一起來鑑別一下這兩種疾病的不同
  •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併發症
    類風溼性關節炎如何飲食?適當的補充鈣質秋季是補鈣的黃金季節,補點鈣和鎂也有助於平靜神經系統及肌肉,緩解焦慮或失眠。此外,這個季節的人大腦通常都容易處於興奮狀態,而B族維生素對神經系統有鎮定作用,有助增強細胞能量,還能防止春季滋生的蚊蟲叮咬,因此也可適當補充點維生素B。
  • 類風溼性關節炎檢查有哪些,多少錢
    核心提示: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在治療前都需要做檢查,以幫助醫生診斷疾病,現代醫學對類風溼的診斷一般在常規血液檢查的基礎上(類風溼因子、血沉、O、C反應蛋白,等)和影像學檢查(X線、CT、mri和TMT紅外熱像掃描,以及骨密度、微循環檢查,這段時間對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做什麼樣的檢查,使治療更加準確。
  • 一位被類風溼性關節炎困擾的老母親
    類風溼性關節炎變形指關節時間從2015年五月說起,那一年我十六歲,我和其他同學一樣在學校忙碌著,準備著6月份即將到來的高考, 母親也在這一年突然患上類風溼性關節炎,症狀來得很突然,我發表這篇文章並不是想博得廣大網友的同情,我只是希望通過網際網路,能找到更好的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方法,希望網友們如果你知道更好的治療方法的話幫幫我,也幫幫所有被類風溼性關節炎困擾的病人們,在這我先帶我母親和所有患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同胞們表示感謝!我在評論區等著您的答覆!
  • 中醫孔政:類風溼性關節炎全身關節疼痛中醫怎麼調理?
    類風溼性疾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醫多認為是風寒溼邪所致。可通過中藥調理,祛風除溼,促進血液循環,止痛。它還可以通過調節氣血、補肝腎等有效緩解症狀。類風溼關節炎在用中藥方面,需辨證論治,分型調理方可奏效,一定要根據患者的體質,根據表現出來的症狀,進行辨證治療,不能盲目選擇中藥,比如有很多的中藥,它具有強筋壯骨、補腎強腰、通經活絡的作用,可以應用到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中。但是要根據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所表現出來的寒熱虛實症狀,而辨證選擇用藥。
  • 風溼性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傻傻分不清
    風溼性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據作者考證,「風溼性關節炎」被大多理解為描述「風溼熱(Rheumatic Fever)」的多關節炎症狀而非特指的獨立的疾病。但這種命名方式不合邏輯畢竟系統性紅斑狼瘡的關節症狀也不會被獨立診斷為「狼瘡性關節炎」。所以,目前「風溼性關節炎」被定義為「風溼熱」的關節炎不作為獨立疾病診斷。 風溼熱與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寒冷、潮溼等因素可誘發風溼熱的關節炎症狀。
  • 更年期女性更易患類風溼性關節炎, 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預防
    類風溼是跟人體的內分泌有關,在女性的更年期比較容易發生。因為到了這個更年期左右,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這個時候相對來說會容易誘發自身免疫紊亂,攻擊關節滑膜,導致類風溼關節炎的產生。
  • 3件事,最易誘發類風溼性關節炎!別不當回事!艾灸能有效緩解嗎
    昆仙膠囊具有補腎通絡,祛風除溼的功效,主要是用於類風溼性關節炎引起來的一些症狀,比如關節腫痛,屈伸不利,晨僵,關節壓痛這樣的表現,對於腎小球腎炎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所以如果有急性腎小球腎炎一定要確立臨床以及病理類型規範的治療,單純的依靠昆仙膠囊一般情況下不會起到明顯的效果。
  • 醫生:或與這些疾病有關,別忽視!
    現代人的工作大多都離不開電腦,而長時間久坐打字、手指過度活動,在工作結束之後,就會有手指僵硬、無法自主抓握,久久不能緩解,這就是用手過度導致的。可是,如果早上起床之後,卻出現了手指僵硬的情況,需警惕這很有可能是以下4種疾病在作怪。
  • 女性類風溼早期症狀有哪些?出現這幾種就要警惕了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概率出現在女性身體比男性大,因為風溼性關節炎的誤診率較高,所以我們應該明確風溼性關節炎的早期症狀,去醫院的疾病診斷,配合醫生治療,可以讓疾病不再復發。我們來看看什麼是風溼性關節炎以及它的早期症狀。
  • 類風溼性關節炎就是類似風溼性關節炎的疾病嗎?兩者有何不同?
    風溼性關節炎並不是公認的專業術語,且在現代醫學中無風溼性關節炎,專業點來講,應稱之為風溼熱,是鏈球菌感染後引起的關節紅、腫、熱、痛的表現。一般給予抗感染,中醫祛風散寒、活血化瘀藥等對症治療常能速愈。而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獨立性疾病,因自身免疫紊亂引起的關節滑膜組織發炎,引起全身關節炎症,導致關節畸形、骨破壞,甚至殘疾。
  • 類風溼性關節炎與飲食有何關係?得病後,怎樣吃?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影響關節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炎症性疾病。發病原因尚不清楚,目前的科學研究結果認為,有10種因素可以導致RA風險增加,分別是遺傳、激素、年齡、吸菸、壓力、肥胖、早期生活因素、感染、腸道細菌、飲食。咱們現在集中聊聊飲食與RA的相互關係。
  • 類風溼性關節炎,如何才能「乘風破浪」?
    擅長:1、人工膝關節、髖關節置換及假體感染鬆動翻修手術(骨關節炎、類風溼、痛風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質增生、骨刺、關節磨損、膝關節內、外翻畸形、股骨頭壞死、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2、保膝,保髖、髖關節鏡手術;3、關節鏡微創治療膝關節積液、滑膜炎,軟骨損傷,半月板損傷、半月板撕裂;4、全肩、全肘關節置換;5、嚴重肘、膝、髖關節異位骨化關節僵硬松解手術。
  • 關節炎——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
    如果是年紀的增長或者勞損的情況,那一般是退行性關節炎;如果伴隨有發紅腫脹隨天氣的變化疼痛加劇的話,那可能是風溼性關節炎或者類風溼性關節炎。這2種是需要去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查才可以確定。關節炎是指身體一個或以上關節發炎,患者通常會感到關節疼痛、僵硬、腫脹、喪失功能。假以時日,關節的結構也會產生變化。關節炎與許多疾病相關,包括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紅斑性狼瘡、萊姆關節炎、乾癬、硬皮病、萊特氏症候群、修格蘭氏症候群和類風溼性脊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