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開始迷戀英式下午茶、法式甜點或日韓零食,而那些傳統的中華糕點卻被我們遺忘了。
但仔細回想,我們最快樂的回憶,其實是端午節吃到外婆包的粽子、清明時節吃到青草香氣的青團,我們自己的美食不應該被忘記。
#好吃又好看的甜點和點心#所以這些好吃的糕點,你還記得那些味道嗎?
乳酪小蛋糕:小小的乳酪蛋糕,軟糯又可口,再配一點孩子喜歡的果醬,簡直一口一個停不下來呢。
其需要的材料有高筋麵粉、低筋麵粉、糖、鹽、酵母、芝士粉、蛋黃、牛奶、黃油等。
按照上面教大家的方法做好麵團,發酵後放入冰箱冷藏20分鐘左右。取出後切成孩子可以接受的大小,再放入烤箱繼續發酵。
待其發酵完成後進行烘烤,10分鐘左右就可以吃上香噴噴的小蛋糕啦。這裡要提醒一下爸爸媽媽們,小蛋糕體積小,冷卻得非常快,要及時用袋子裝起來呦。
驢打滾:這是將蒸熟發黃米麵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擀成片,然後再抹上赤豆沙餡捲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製得後放在黃豆面中滾一下,如郊野真驢打滾揚起灰塵似的,故而得名。
黑芝麻酥糖:兒時偶爾從小巷中傳來製作芝麻酥的香味,一塊小小的芝麻酥糖承載著一代人兒時的記憶。
老上海的味道其實是一種城市記憶的味道,它伴隨著人們一起走過,也是隱藏在市井之間的文化味道。黑芝麻酥糖少芝麻多,清甜酥脆,食後唇齒留香。
糖瓜:糖瓜祭灶,新年來到。許多人兒時記憶中,只要到臘月,就有香甜可口的糖瓜吃,那種甜蜜滋味至今還縈繞在唇齒間。
糖瓜,一種用黃米和麥芽熬製成的糖,把它拉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粘,別有風味。
鴨尾酥:一口薄如蟬翼的鴨尾酥,吃出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老青島的味道……曾經,那些留存於唇齒間的餘香,讓我們有了歸屬感,能留住一個孩童的記憶。想吃傳統工藝的鴨尾酥,那就去青島英記樓吧。
香脆曲奇餅:這款曲奇餅製作成功之後,其味道是非常的美妙,也十分適合跟孩子春遊踏青時帶在身上,配上牛奶簡直棒棒噠。
所需材料很簡單:牛奶、白砂糖、黃油、低筋麵粉、鹽、杏仁粉等。首先將牛奶和糖加熱至糖完全化開,再將黃油放軟後用打蛋器打發至白色,再慢慢加入糖水繼續打發。
然後需要把黃油加入篩好的低筋麵粉中,再加鹽和杏仁粉攪拌均勻。而製作好造型之後,再放入烤箱烘烤20分鐘左右,讓熊孩子愛不釋手的曲奇餅就做好啦。
鮮花餅:鮮花餅是極具雲南特色的經典點心代表之一,其酥脆的餅皮裡裹著打碎的鮮花瓣,恬淡清香,入口清新,是許多愛吃甜食的人的心頭好。
蜜三刀:在山東該美味以青州最為有名。青州蜜三刀起源於北宋,當地人稱為「蜜食」,以老字號「隆盛」所制最受歡迎。
蜜食具有漿亮不粘,味道香甜綿軟,芝麻香味濃厚的特色,補脾、益氣、潤肺止咳。喜愛吃甜食的小朋友,可以首選它了,味道贊!
水晶糕:將糯米洗淨,用涼水浸泡後,連米和水一起磨成稀糊狀,裝入布袋吊幹水分。然後把糯米麵倒在屜布上,用旺火蒸半小時取出。
然後再取出後將糯米麵放在案板上,加入糖桂花、白糖,墊著屜布反覆按揉,待白糖全部溶化揉勻,攤在抹花生油的盤裡,放入冰箱鎮涼成水晶糕。
最後將金糕、青梅切成丁,撒在水晶糕塊上即成。
免責聲明:「覓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覓食健康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時光,我另存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