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樹

2020-10-18 卡卡西農場

你可曾想過,決定一個城市的宜居和美觀程度的並不僅僅只是它的建築,而是生活在那裡的植物們,確切來說,是城市裡的樹,至少植物學家保羅·伍德( Paul Wood)是這樣認為的。他在他的書《倫敦街道的樹:城市森林的指南》裡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他認為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生物性,天氣環境決定了城市裡應該種什麼樣的樹,而怎麼樣的生態環境也從某種意義上決定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也就是說,倫敦之所以成為倫敦,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城市裡樹的品種。

每一個區都有自己的決定權

那誰又可以決定這一區域能種什麼樹呢?倫敦的各個區域都可以自行決定在自己的管轄區域內種怎樣的植物,然後再匯報給倫敦樹木辦公室。也就是說每個區域都要對自己這一塊地域的事務負責。

所以,造成倫敦的生物種類多樣化的其中一部分原因來自各管轄區的高度自治。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看到,時常隔著一條街,或者即使是在一條街上,但是在街盡頭的兩邊種著完全不同的樹木。這是因為那裡或許是區域的分界線,所以,它們完全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植物種類。至於到底能種什麼樹,這取決於轄區內管理辦公室的決定。

伍德 也介紹說,當人們討論著倫敦和巴黎,東京,紐約的區別是,人們常常在討論城市建築,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圍,然而事實上,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生態環境決定了人類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而如何管理它,就是在選擇我們自己的生活環境。倫敦之所以成為了我們今天所看到和居住時所感受到的樣子,是因為這些樹在為我們調節溫度,也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性。

倫敦城市裡有哪些樹?

雖然倫敦城裡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權利決定管轄區域的每一條街種什麼樹,然而,英國的氣候,土壤條件,和降水量等自然因素才真正決定了適宜種的樹木和植物種類。

在倫敦生活多年,然而我對於身邊環境裡的植物卻了解甚少。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參加了一個建築協會舉辦的城市導覽,伍德是主講人,同時還有建築協會裡的其他專家們,這個導覽就是為大家介紹倫敦城市裡的樹。在聽完專業人士的講解以後,我才開始留心和觀察起這些樹來。

英國的四季,雖然氣候變化不大,然而植被的顏色變化多樣。春夏時節滿是綠色,到了秋季,滿城又被紅色和金黃色所覆蓋著。那是因為倫敦有很多銀杏樹。上世紀60年代期間,城市裡種了一大批銀杏樹。銀杏樹在亞洲也很常見,然而雄株銀杏樹在春季時會飄散花粉,這是很多花粉症的患者的一個過敏源。而且也有很多自家房子外面有雄株銀杏樹的居民經常反應說,春天一到,當銀杏開始結出果實時,它會散發出不好聞的味道,所以也有人提議將它們搬走。

你看,就算是同一種植物,大家的喜好方式也不相同。例如在日本,大家喜好吃銀杏的果實,很多人會專門採集銀杏果。但在英國,大家卻有著不太一樣的看法。

雖然倫敦的樹不少,但仔細觀察,有些樹跟它身邊的建築群並不搭配。很多園林規劃師和建築師也認為,即使倫敦城高度自治的選擇權可以讓城市的植被更加豐富多樣,然而考慮到跟建築的搭配和對當地居民的生活影響,城市管理工作者應考慮發展出更細緻的規劃模式。

全球氣候變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有趣的是,判斷一顆樹在這個街區的時間,不光可以從它的樹幹和生長狀態來看。有經驗的專家們,還可以從年代上大致判斷出,什麼時代流行種什麼樣的樹。

例如,上世紀大約在50年代時,英國跟日本買來很多樹的品種,有一種十分好看的樹叫做梣樹(Raywood Ash),那時候城市裡有很多梣樹。但是現在,梣樹面臨要被大量砍到的遭遇,這多少跟環境的變化有關係。因為梣樹的生長依賴大量的降水,當它生長旺盛時,尤其從遠處觀賞,它挺拔美觀,適合種植在城市裡。然而,現在全球氣溫逐漸上升後,倫敦的降水量不如從前豐沛,因此梣樹的生長面對挑戰,當它枯萎時它的枝幹掉下來,一來可能造成行人的危險,二來,它不再好管理。所以,現在的倫敦城裡只剩下僅有的一點梣樹,它已經不再是城市的主要樹木了,取而代之的是我們現在常看到的紅楓樹。

關於城市裡植物而展開的話題還有很多,就拿camden(卡姆登,又譯肯頓)這一區來說吧,生物種類多達70幾種,要細細研究起來,可得花一段時間。

在聽完這個導覽後,我對倫敦的樹木和它們的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對居住的環境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想或許伍德是對的,倫敦之所以成為倫敦,跟人文有關,但更跟它的土壤和氣候有關。保護好我們的居住環境,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相關焦點

  • 賈伯斯: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商人
    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能在一個重要方面改變世界就已十分幸運,而賈伯斯卻在他商業生涯的不同階段、在多種情況下以多種方式改變了全球科技和媒體產業。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因此而改變。然而就是在這段「流放期」,賈伯斯依然做了兩件改變業界遊戲規則的事。其一,NeXT開發的一個電腦作業系統日後演變為蘋果公司Macintosh電腦卓越的作業系統OS X以及蘋果手機所用作業系統iOS。
  • 專家分享:未來五年 AR 改變我們生活的 39 種方式
    2016 年 7 月份《Pokemon Go》引發的全民狂熱之勢足以讓我們體會到 AR 對於我們生活可能產生多大的影響。但是,AR 真的能如此改變我們的生活嗎?AR 是否有潛力成為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變革性技術?本文作者 Yitzi Weiner 聯繫了 AR 領域的 39 位專家,請他們分享了各自對於 AR 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這一問題的看法,以下是他們的回答。
  • 生活方式的改變可能會擊敗阿爾茨海默病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9月11日官網報導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博士生Mitchell McMaster創建了一個生活方式改變項目,並發現它可以降低65歲以上有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症狀的人患痴呆的風險。阿爾茨海默病是痴呆症最常見的病因。
  • 午後譯想 | 翻譯與大眾文化:翻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附福利)
    午後譯想 | 翻譯與大眾文化:翻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除了傳導觀點與知識,翻譯也在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之間承載著趣味與格調,在本土和異域之間傳遞著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在娛樂和媒體日益多元,翻譯行業的工作日趨商業化的今天,翻譯在大眾文化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在內容日趨碎片化、媒介日趨中心化的時代,翻譯工作的內容與作用是否也將迎來改變?從歷史與社會的角度看,我們又該如何評價翻譯對當代中國人生活的影響?
  • 一種改變中國寶寶生活方式的嬰兒車
    >一種改變中國寶寶生活方式的嬰兒車2016-01-04 11:04:38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導語:中國寶寶的發展一直和虎爸、虎媽的標籤在國際上流行,但是,我們真的了解中國寶寶的生活方式嗎。
  • 改變我們能改變的,放下我們無能為力的,是生活中的智慧
    改變我們能改變的,放下我們無能為力的,是生活中的智慧,更是一個人對生活的一種態度。人這一生,時光很短暫,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不要讓自己的人生有太多的遺憾。在生活中,越成功的人,都會把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很有意義。他們往往只做那些自己能控制的事情,會放下那些無能為力的事情。如果,我們把時間花在我們能改變的事情上,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豐富,更充實。
  • 學習《高能量姿勢》:學會改變生活的三種方式
    作者通過自己的傳奇經歷,以及數年的心理學研究,向我們證明了,姿勢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揭示了三種可以改變我們生活的核心但是可以讓我們找到掌控感,就像是在演講的舞臺上一樣,對於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能夠完全的表現出來。改變生活的第一種方式,就是時刻讓自己感受到存在力!
  • 華理克牧師:神的話語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編者按:基督教所相信的神是說話的神,聆聽他的話語並且去遵行,我們的生活可以改變。本文是《標竿人生》的作者華理克牧師最近的一篇文章。他談到,神的話語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你要想看到你生活中發生持久的變化,你就要專注於穩定供應給你的精神食糧:上帝的話——聖經。
  • 寶寶樹全新升級 重新定義「我的育兒生活」
    會上,寶寶樹創始人兼CEO王懷南發布寶寶樹全新升級的全域流量生態布局和旗艦產品寶寶樹孕育APP。王懷南表示,經歷2020年疫情衝擊,世界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改變,後浪來襲背景下母嬰家庭的生活和消費方式正在重建新的格局和秩序,寶寶樹也正以全新升級的全域流量生態布局,應對母嬰行業新挑戰,搶抓母嬰行業新紅利。
  • 關於「樹」的算法:現實生活中的決策樹
    圖源:unsplash就像樹木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樣,基於樹的算法也是機器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樹的結構給了我們開發算法的靈感,並再將其反饋到機器,讓它們學習我們希望它們學習的東西,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這些基於樹的學習算法被認為是最好和最常用的監督學習方法之一:決策樹、隨機森林、梯度提升等方法在各種數據科學問題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對於每一個機器學習的初學者來說,學習這些算法並將其用於建模非常重要。
  • 土耳其:生活方式在疫情中悄然改變
    為應對日益嚴峻的疫情,土耳其政府近日緊急加強防疫措施,而土耳其民眾也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抗疫戰中有了新的生活方式。「禁足令」考驗民眾耐心土耳其首個確診病例發生在3月11日,第一波疫情的新增確診人數高峰出現在4月11日,當天新增確診病例5138例。進入冬季後,土耳其疫情進入新一輪高峰。
  • 深度好文:改變了我們生活方式最有影響力的5種圖算法
    我們可以根據相同的信用卡使用情況、相同的地址或相同的行動電話號碼等假定customer id之間的邊(路)。一旦我們有了這些連接,我們就可以運行Connected Components算法來創建單獨的集群,然後我們可以為其分配一個家庭ID。然後,我們可以使用這些家庭ID,來根據家庭需求提供個性化推薦。我們還可以使用這個家庭ID,通過創建基於家庭的分組功能來推動我們的分類算法。
  • 旅行對我們生活有什麼意義和改變?
    關於旅行對我們生活有什麼改變,不乏自己去體驗一番,畢竟別人口中的和自己去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旅行中許多東西對我們生活也是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能讓一個喜歡平時待在家裡面的人告別懶惰,愛上運動;也能讓一個從來不會規劃生活學會提前規劃旅遊計劃等等。所以旅行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寶貴實踐。
  • 過去的時間人工智慧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的
    過去的時間人工智慧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的 資本實驗室 發表於 2020-03-11 15:00:10 當前,我們的世界正在向「軟體+硬體」和「萬物互聯」的方向邁步前行
  • 大巨變,超高科技引發未來生活方式大改變
    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我們從古書、古電視劇中略知一二,無論物質生活或精神生活,並無複雜多樣,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長期恆定不變、千篇一律:今天的生活就是明天的樣板,後天仍然重複著,前代人的生活方式被原封不動地搬到後代人身上,甚至一種生活方式整個整個世紀地一成不變地延續下來。
  • 譯文|會話式用戶界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本文作者將解釋VUIs將如何改變我們與數字產品交互的方式,以及這種變化對設計師的意義。2017年,我們看到了圍繞「會話界面」的持續興奮和炒作——界面允許用戶使用自然語言與機器進行交互。雖然會話體驗還包括基於文本的對話,比如我們與聊天機器人的對話,但這篇文章將重點放在基於語音的對話。語音用戶界面(VUIs)正在成為主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變得無處不在。
  • 網絡這把雙刃劍,對我們生活有哪些改變?
    不知不覺中,人們已經習慣了離不開網絡的工作生活。隨心所欲地瀏覽全世界的資訊新聞,快捷地收發郵件信息,與遠在千裡之外的人分享資源,坐在家裡買賣商品等等,這些都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網際網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方式。它給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安全隱患。正所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對待網際網路,我們要有正確的態度。既要利用它的「利」來豐富我們的生活內容和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也要看到它的「弊」,防微杜漸。
  • 從「賣貨」到「賣生活方式」,賺錢的邏輯徹底改變!
    那麼在這種趨勢下、想要生存必須轉變賺錢的邏輯,要把賣貨賺差價、變成賣生活方式和解決方案。那麼什麼是賣生活方式,又該如何落地呢?從需求端來說,在市場同質化競爭的情況下,人們的需求當時也發生了改變。目前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實體店消費太貴,都不願意到下線消費。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疫情影響,倒閉是必然的。二實體店遇到的困境我們知道了,但該如何解決呢?
  • 隨著科技的發展,它都改變了我們生活中的,什麼東西
    隨著科技的發展,它都改變了我們生活中的,什麼東西隨著科技不斷地發展,我們生活越來越好,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具有很大的便利性。但是科技的發展具體改變了我們什麼,相信我們沒去深究過。那麼今天,我就帶著大家一起,盤點一下隨著科技的發展,它都改變了我們生活中的,什麼東西。1.手機。我們生活中最能直觀地感受科技進步的東西就是手機。20年前,我們還處於固定電話和傳呼機的時代,大家相互聯繫已經不用靠喊,寫信或者電報了。然後,10年前,我們大都有了手機,這大大加大了我們生活中聯繫的便利性。
  • 樹挪死,人挪活,環境的改變對於我們如此重要
    我讓她把他們現在住的房子戶型圖給我,我再看一看他們的命格,看有沒有辦法調整改變一下。她說房子是租的,有效果嗎?在這裡,我想給大家普及一下:住房,不論產權是誰的,只要自己居住,就會對自己產生影響。我們在這裡要理清一個思路,即問題的關鍵點在哪裡?像他家這種情況,解決錢財的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而現目前能賺錢的,只有他的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