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深圳市羅湖區婦幼保健院 歐陽秋星 副主任醫師原創
一年當中最舒適的季節到來了,天氣開始變得涼爽起來了,家裡的小神獸也可以去上學了,家長露出愉快的笑容。但是琪琪(化名)媽媽卻碰到了煩心的事,開學還沒過1個月,老師打來電話說,琪琪不適應學校的生活,建議琪琪媽媽帯小朋友去醫院檢查一下。
琪琪媽媽急忙來到了醫院,醫生通過詢問琪琪的表現和行為觀察,發現琪琪有一些特別的地方:
❶ 呼名反應和眼神對視不好,少說話;
❷ 不聽指令,不遵守紀律,上課經常會離開座位,自己去找東西玩,老師勸說也不聽;
❸ 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做操和活動課時自己在一邊玩耍;
❹ 喜歡玩手,摸別人的臉,怕別人大聲說話;
❺ 情緒問題:容易發脾氣,有時會尖叫;
❻ 規則意識不好( 喜歡的東西會直接搶其他小朋友的,不給就會發脾氣)。
結合評估結果,醫生診斷為自閉症合併多動症,建議家長進行康復訓練。琪琪媽媽聽到這個結果,緊張不已,女兒在家裡和哥哥玩得挺好的,怎麼會是自閉症呢,平時工作忙,爺爺和奶奶帶的多,也沒有說什麼問題,只是覺得膽小一點。看到網上對自閉症的各種負面信息,琪琪媽媽非常擔心,為什麼會得這個病?,這個病能不能治?,以後還能不能再去上學?......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組以社交溝通障礙、興趣或活動範圍狹窄以及重複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發育性障礙,1943年Leo Kanner醫師首次報導,近20多年來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自閉症患病率均出現上升趨勢,估計全球患病率在1%左右。
長期以來學者普遍認為多數自閉症患兒預後不良,成年後多不具備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能力,成為家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和幹預可顯著改善自閉症患兒的不良預後。
歐陽醫生對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1、自閉症病因不明,大多數學者認為其發生是基因與環境的共同作用。有研究認為相關基因(SHANK3,FMR1、CHD8等)的突變有關,胎兒發育異常、腦損傷因素和不良撫養因素也是重要的原因。
2、自閉症是可以治療的,通過積極的治療和幹預可以明顯改善患兒的社交、語言能力和智力水平。根據患兒的評估情況,選擇相應的幹預策略。低功能自閉症患兒(或伴有腦神經損傷的)建議在醫院進行綜合康復治療,高功能自閉症患兒可以去普通學校上學,同時在機構或者門診進行指導訓練。
3、低功能自閉症兒童經過綜合治療,是可以轉為高功能的,甚至正常上學,參加高考,進入社會工作。
自閉症的預後和以下因素有關:
1、發病原因:綜合症性自閉症和有明顯腦神經損傷的自閉症訓練效果相對較差。
2、語言能力:一般認為語言是社交的關鍵因素,4歲以前有功能性語言的,訓練效果較好。
3、家長的支持:家長是兒童幹預的關鍵一環,包括對治療的依從性,和家庭幹預的參與,家長積極支持,進步較快。
4、幹預開始時間:越早開始幹預預後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