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的自述:原來,最簡單的教育方法,就是給孩子「造夢」

2020-12-24 明乾家庭教育

人到中年,我天天都在關注教育。

每晚躺到床上,刷完家長群的消息後,我習慣了打開推送,照著王金戰,李玫瑾,樊登等人的文章,逐字逐句對比和反思自己和兒子的言行,生怕兒子出半點問題。

親生的,可容不得試錯!

我明白,孩子到了青春期,動力衰退,對學習興趣下滑,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所以,作為快四十歲的人,我仍然堅持每天學習,好讓我的知識庫更加富足,不至於放任他「野蠻生長」。

很快,我就迎來了第一次挑戰。

13歲:我的「勸降」教育,毀了兒子的初二

兒子剛上初二,因為學不會物理和數學,成績突然下滑,一口氣竄到了全班倒數。

我清楚記得,開學三個月,他的筆記本一共就記了兩頁,每天上課時溜號發呆,聊天打岔,癱在座位上無所事事...見此情景,他的班主任急忙給我告狀!

可我心裡清楚得很,他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學習動力。

毛病找到了,方法上,我選擇了「勸降」。

我給他報了一堆輔導班,包括數學一對一,英語新概念,物理和化學的大課,甚至還有政治的小班,前前後後每個月要花五千多!

我心裡想的是,兒子沒有動力,那我就先讓他跟著學,學到東西,嘗到甜頭以後,自然就放下戒備,也就能主動學習了,對孩子,不都是這樣「利誘」才行嗎。

兒子確實見效很快,他一直很聰明,反應也不慢,所以補課趕上進度以後,他的成績很快回到了全班前三十。

可我沒想到,求成心切的我,卻為他的青春期埋了雷。

14歲:兒子在日記裡寫,「我的眼睛失去了顏色」

教育家黃偉強說,在初中階段,99%的孩子都或多或少有厭學傾向。

那天半夜看到這裡時,不知怎麼,我身後忽然泛起了一陣涼意。

我下意識回頭瞥了一眼,不遠處,兒子的房間死一般安靜。

穿好拖鞋,我慢慢推開他的房門,遠遠看見他的檯燈下,有本深藍色半掩的書。

我發誓,那是我第一次偷看他的日記。

「陳明就像個傻B,上他的課就像喝了農藥」「中午看見他就不想吃飯」「我真想一拳把他腦袋打爆!」...

他的文字拙劣又幼稚,可我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兒子睡得正濃,可成績卻越來越差。初二下,他再一次跌到了全班倒數。這次,我送他每周去小班補課,甚至找關係把他送到命題組老師那去一對一,他卻越來越抗拒,不再像以前一樣聽我的話了:

「我根本就不想上課!」

我猛然驚覺,這句他天天掛在嘴邊的話,卻被我一直忽視著。

「我的眼睛失去了顏色」,他日記裡的文字讓我更加後怕。青春期到了,兒子一天比一天沉默寡言,對周圍的事物愈發冷漠抗拒,連話都不願意和我多說了。

在他的臉上,我看不見任何夢想的影子。就像那些每天渾渾噩噩背著沉重書包的孩子一樣,兒子徹底成了學習的傀儡。

孩子對學習「零動力」,這是當代家長最不願看到的事。

15歲:我用「造夢」搞心態,幫兒子提起好勝心

初三了,如果想要逆襲,不僅需要學習動力,還得有一顆好勝心。看著兒子厭學的樣子,我下決定,要向過去的自己狠心告別。

於是,我連忙跑去和教育家黃偉強取經。

在那天下午,他給了我兩個關鍵詞,和一份學習計劃。

1.造夢

黃偉強老師首先誇了我:「能看出孩子缺少學習動力,而不是把成績下滑歸咎於孩子,這種境界已經超過大多數家長了!」

他說,中考是每個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心態差了可不行。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好勝心與求勝欲,還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如果你的孩子不服輸,那麼他已經超過大多數考生了。

青春期的孩子,心態多變容易糾結,不想走出舒適圈,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想讓孩子從自己閉塞的環境中走出,需要家長為他「造夢」,激活他不服輸的心。

「但這裡有一個很大的誤區。」

現在很多家長都在「造夢」,喜歡用物質獎勵去討好孩子,講很多很誘人的事,讓孩子主動為了「獎品」學習。這種做法初期會有成效,但你會發現,孩子慢慢就不感興趣了。

這是為什麼?

因為歸根到底,孩子學習是想獲得「成就感」。家長給予的物質獎勵雖然能讓孩子有動力,但那不是滿足感,而是新鮮感。施捨註定會讓人厭倦,隨著物質獎勵變得不新鮮,吸引力下降,孩子的期待值就會下降,自然不再被物質誘惑所激勵。

所以,家長造的夢,得實際一些,長久一些。

2.反木桶

教育家王金戰的反木桶理論,不失為家長「造夢」的優秀借鑑——

王金戰說,中等偏下的孩子,總分雖然不高,但有那麼一科兩科學得還可以。而且他們有個共性,越不喜歡的科目,越是不想學。

我們常說的「木桶」理論,講的是彌補短板,縮小上下限;但對缺乏學習動力的孩子來說,越做自己不擅長的科目,他找不到成就感,肯定就更抗拒學習。

所以,「反木桶」理論就更加實用了:

從孩子的優勢科目下手,讓孩子體會到快樂和參與感,獲得成就感甚至優越感。先舒適了,他自然會主動走出舒適圈。

舉個例子,孩子數學函數學得不好,但是幾何學得還可以,那家長可以先讓孩子多做幾何題,把自信心找上來,等到幾何題差不多做到飽和,孩子自然就會想:「我是不是可以挑戰一下函數了?」

這時,他的好奇心和求勝欲就會被提上來。

提筆做函數的時候,自然就會多留心,審題也更認真。雖然還是會遇到不會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內驅力被喚醒了,他做過的題印象也更深刻。

在求勝欲的吸引下,孩子就會為了記住知識而學習,而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最後形成自己的思維框架和知識庫,下次遇到問題就不會像別的孩子那樣「這題講過,但我就是不會」「這題眼熟」...

說白了,初中考試並不很考驗天賦,但極其考驗好勝心。初中的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如果沒有好強的心智,就很容易被拖下水,被周圍差生帶到同一個水平去!

我恍然大悟。

理論很複雜,落實到生活中,我需要做什麼呢?

40歲:光榮榜上,我和兒子雙雙圓夢

黃偉強老師很耐心,也很專業。

在他的《引爆孩子學習力》裡,他為我制定了一份三千字的教育計劃。

從自律,作業,親子溝通,習慣養成,衝刺學霸這五個方面,依照日程來給孩子定目標。

「小目標要簡單難度,大目標要地獄難度!每五個小目標穿插一個大的目標,讓孩子不服輸,激發鬥志,向過去的自己說不!」

我一口氣把學習計劃列印了出來,貼在了床頭。

準確地說,改變,就是從那天晚上開始的。

那天吃完晚飯,兒子認真地看完了黃老師送給他的話,快一米七的他,竟然悄悄流下了淚。

我百感交集,竟不知該說什麼。最後,我認真地問他:「你覺得有道理的話,那就認真去做好不好?」

兒子沒有講話,只是指了指函數。這是曾經他最不擅長,也最討厭的東西。

然後慢慢地,他的啜泣從委屈,變成了解脫和宣洩:「我一直想學好數學!」

我猛地點頭。

十五年了,我第一次看見兒子這樣急切地想挑戰自己!

就這樣,兒子開始瘋狂追趕進度,再加上黃老師為他制定的日程表和教材標記方案,兒子開始由外至內開展自己的「復仇」。

十一月的月考,兒子從全班四十多名,躍升到了前十五。數學139分,這是他一口氣做完六本練習冊換來的。

家長會上,兒子登上了光榮榜,我作為「榜樣家長」,同樣登上了講臺。

這是他十五年來最開心的一天,也是我最好的四十歲生日禮物:身為一位學霸媽媽,我竟然能如此驕傲!

人到中年,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孩子一天比一天優秀。

十五年前,兒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就幻想過有一天能夠和他一起,成為別的家長羨慕的榜樣。

顯然,今天的我做到了!

逆襲不易,《引爆孩子學習力》不僅點燃了兒子內心那團好強好勝的火焰,更讓我重新充滿了學習熱情!

註:這是一門家長學習的系列課,而非紙上談兵的書,旨在幫助家長正確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逆襲學霸!

最近一年,和我一樣在這裡找到教育孩子方法的家長有很多:

來自武漢的張媽媽激動地反饋:「孩子變化極大,就像換了個人,學習熱情擋也擋不住!」

上海的何媽媽也在群裡說:「孩子願意放下手機,不再激烈對抗。」

蘇州的趙媽媽在學習之後,不再焦慮,不再盯著孩子,孩子的作業速度提升一大截,親子關係也變得更加親密了!

杭州的李媽媽非常激動地和我們說:「我幫兒子找到了最初的夢想,有了目標的兒子,動力十足!」

來自泉州的周媽媽說:「孩子變得學習主動了,不再亂發脾氣,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好,感覺非常好!」

還有媽媽非常高興地和我們反饋說:「這段時間,孩子看到我在改變,他也在努力改變,對學習越來越有動力,自己也越來越自信!兒子特別喜歡老師!」

為了真正幫到家長們,我們還邀請到了心理學博士,教育家黃偉強,每天為家長們答疑解惑

同時,我們採用訓練營的模式,就好比給你配了一個隨身教練!

>>有人給你制定練習計劃,每天陪伴你一起實踐;>>你能看到教練怎麼點評不同人的動作,以此來糾正自己;>>練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得到反饋指導;>>還有很多夥伴家長一起互相支持、打氣,不再孤軍奮戰!

距離期末考試還有不到一個月,現在的改變,將會帶來意外的收穫——

現在加入,和孩子一起進步,一起學習!

點擊下面卡片,即可報名!請注意,報名後,一定要關注,私信我,否則不能有效學習!

相關焦點

  • 從發現到康復,來自一位自閉症兒童媽媽學習啟志教育CPB課程的自述
    從發現到康復,來自一位自閉症兒童媽媽學習啟志教育CPB課程的自述 財訊網 | 2020-12-11 15:09:29 「作為一名家長,我從未想過自己的孩子與其他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 一位媽媽的自述:我用這4招,改變了孩子拖拉懶散的壞習慣
    小麗的兒子今年剛剛上小學,每天寫作業都像是殺豬一般,一點作業都會磨蹭到後半夜,可學校留的作業很簡單,就是照著書本上抄古詩和背單詞,只要能幾種注意力半小時就能完成,孩子硬是磨蹭2、3個小時。這位媽媽的自述:我用這4招,改變了孩子拖拉懶散的壞習慣
  • 一位媽媽的痛苦自述:我的控制欲,差點毀了孩子
    很多父母都覺得我管孩子吃喝拉撒,喊他去學習,這就是教育。事實上,這種行為是人類自基因裡攜帶的種族繁衍本能,只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教育,是帶著鐐銬的藝術,涉及到人類區別於一切動物的高級思維智慧。絕大多數父母並不懂教育,更談不上科學的教育理念,他們蹩腳的育兒辦法,讓孩子從出生的那天起,就被原生家庭死死困住,痛苦地掙扎一生。
  • 媽媽的自述:不喊孩子起床上學,卻成就了孩子的一生
    所以,為了探底最合理的價格,談判前的準備工作是關鍵中的關鍵。 一場談判在場面上即使輸了,也只是輸了一點身外之物,但是家庭教育如果你輸了,可能就是輸掉孩子的一生。 談判博弈與教育沒有區別,同樣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果你不懂了解孩子的心思,不懂得家庭教育的技巧,你正在把你的孩子一步一步推向深淵!
  • 一位媽媽的反思:孩子不應該怎樣教育
    01如果可以重新養育孩子,我再也不會用自己的經歷簡單看待我是985,他爸爸是211,我們倆學生時代,讀書都十分輕鬆,不需要父母操心,自己就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了。所以,我總覺得,學習這件事是很簡單的,到了上學的年齡,送進學校,孩子自然就會了。
  • 關於孩子、遊戲與教育:一位初中班主任的自白丨觸樂
    語畢,讓我覺得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師。因為在聊天的過程中,他一直都將自己的學生稱為「孩子」。為此,我寫下了這篇自述形式的文章。配圖/《放牛班的春天》你可以叫我吳,簡單來說我只是一位普通的初中化學老師,也是班主任,從業已經快第14個年頭了,學生來來去去換了一波又一波。
  • 你平常是怎樣教育孩子的?這3個方法媽媽最好早點學會
    原來,小剛在沒有考入清華之前,曾經是所在學校的一個「學渣」,在他的身上,幾乎囊括了所有「壞孩子」的習性:抽菸、喝酒、打架鬥毆等等,可為什麼他又從「學渣」一躍成為「學霸」呢?有人曾經就此問過該學霸的父母,人家說:這哪裡是奇蹟呀?主要在父母的教育,不過是用的方法對路而已! 一、家長一定要學會放手。
  • 樂寶兒媽媽的自述
    我向大家介紹下自己,我是一個堅持母乳的全職媽媽,一個自從有了孩子,就一心在家全心帶娃的媽媽!我的性格是事事都願意親力親為,十月懷胎再加上生娃的分娩之痛更讓我感受到當媽媽的不易與艱辛,所以毅然決然的選擇做了全職媽媽。既然我選擇每天陪在孩子身邊,我就必須得做到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這也是我做人的原則,應該用心的事,我必全力以赴。更何況是為了我身上掉下的這塊肉,我只能用兩個字代替「值得」!我
  • 韓國媽媽:6個孩子全是博士畢業,這樣的教育方法可以複製嗎?
    這位媽媽究竟是何方神聖?前幾天刷手機看到這樣一則消息:一位韓國媽媽有6個孩子,全都讀到了博士,還是哈佛或耶魯的博士。這都是世界名校啊,不得不實話實說,我非常羨慕。於是找來了相關資料,系統學習了一下,這位媽媽的教育方法,跟大家分享。全惠星,被稱為「韓國首席媽媽」。為什麼她的6個孩子都如此優秀呢?原來,她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媽媽。不光孩子學習優秀,她學習成績也非常優異。
  • 一位「60分」爸爸的自述: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新晉英文配音小達人Elsa(朱梓嘉),在「英語趣配音」平臺上已發布了170多個作品,其中她最鍾愛的是迪士尼影片系列,自己的英文名也由此而來。朱爸爸一直在摸索「究竟什麼是好的教育?」直到女兒一次次帶給他計劃外的驚喜,他豁然明白:本來就沒有什麼最好的教育,讓孩子自然發展,就是最正確的雕琢方法。
  • 教育孩子到底應該打擊式教育還是鼓勵式教育,這位媽媽最有發言權
    我們來聽聽一位家長最真實的想法。這位母親的孩子今年剛上高一,但是一年前幾乎已經放棄了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的孩子根本不可能考上高中。一年前孩子各科處於及格邊緣,學習狀態也不是很好,伴隨而來的則是孩子經常與自己爭吵,覺得自己不尊重她。
  • 「教育有了魔力,每一個孩子都是哈利波特!」柏林陽光一位媽媽說
    成都有一所幼兒園揚言:就是要讓孩子們「純玩」!上課時,老師帶領著孩子們玩遊戲;下課時,孩子們帶領老師玩遊戲。校園裡每天充滿了歡聲笑語,孩子們一踏進校園就不想出來。看似每天都在玩,家長卻反映,自家孩子學會了毛筆字,記住了三字經,會用英語簡單對話,認識上百種蔬菜瓜果,甚至還會自己做簡單料理!
  • 一位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讓4歲的兒子在家自學英語
    如果說如今的年輕爸媽在兒童教育上最重視的是什麼?
  • 一位媽媽的分享:我就是這樣用方法,改變了孩子拖拉懶散的習慣
    李大釗曾經說過:我認為世間最可貴的就是今天,最易喪失的也是今天結果就是,我的全職並沒有換來兒子的進步,反而他竟然在差生的路上越走越遠。我知道,不是兒子天生有問題,而是我們教育的方式不合適。很多東西,不去面對和改變,就依然在那裡。
  • 一個家長的自述:和孩子最親的不是我,而是手機
    我先是沒收了孩子的手機,然後給孩子買了一堆教輔課外書把孩子關在書房。以為沒有了手機,孩子自然會好好學習。但是,孩子對著書本不是發呆,就是開小差,一道簡單數學題想半天。完全沒有任何興趣、任何心思在學習。滿腦子都是,「媽媽,我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
  • 靖遠一中一位珍珠生媽媽的自述——讀朱生龍老師文章有感
    光走路就是大半天,但他們連一口水也沒喝就急急忙忙家訪下一戶去了。我到現在還自責當時沒問原因,由老三自做主張把家庭住址填寫到老家,讓家訪的老師們跑了那麼多冤枉路。家裡人都到縣城了,老家只有幾間破土房子,有何妨的?      報名那天老三回來說她分到珍珠班了。      按照常理都是父母教育孩子,可我今天毫不慚愧地說,是孩子教育了我。是我的珍珠生孩子教育了我。
  • 一個清華媽媽的教育方法:簡單來說,就是習慣決定命運!
    、理念、方法從這裡開始!、老師都在關注,了解權威的教育政策、理念、方法從這裡開始!關注一線教育問題,開啟不同的教育認知;關注教育民生問題,拓展不同的教育視界;關注真實教育世界,打開全新的教育認識;關注最真的教育存在,譜寫最美的教育詩篇。
  • 孩子成績差,最簡單可行的3種方法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馬上又要期末考試了,家長們都擔心自己孩子考試不理想,想方設法提升孩子成績。當然,教無定法,每個家庭不同,學生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同。但教育是有規律可循的,教育的法則是相通的。下面和大家分享3種最行之有效的簡單可行的教育方法。 方法之一:溝通 父母和孩子必須溝通。有的家長說,我們溝通的時候也不少呀,每天回家就教育他,吃飯時也教育他。溝通不是父母講孩子聽,溝通是雙向的。
  • 一位媽媽的深度反思:最傷害孩子的,是父母的「拆臺教育」
    有人說:優秀的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對此,我深表認同。當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互相拆臺,觀念不一致,煎熬的不僅是父母,孩子也好不到哪兒去。看到他心裡的目標意識越來越高,再也不是以前那個萎靡的樣子,我知道,我和爸爸現在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用正確的方法引導他不斷成長。走過了這段焦慮的時光,我由衷感激自己,感激自己找對了方法,幫助我打的家庭和兒子走回了正軌。我也想把課程分享給和我一樣的家長們!
  • 寶媽的自述:原來女人的崩潰只在一瞬間,你是這樣嗎?
    來自一位寶媽的自述:我呢,是一名護士,如今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很幸福,一兒一女。每天早上孩子還在熟睡當中,我跟老公就上班去了。有時孩子沒有醒,有時孩子醒了。這個事情至今想起來,我仍心有餘悸,很怕再來一次。